一种双排桩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67664发布日期:2020-02-18 14:14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排桩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稳定性强的双排桩墙。



背景技术:

双排桩墙是常用的基坑等支护方式。然而传统的双排桩墙之间的连接方式仅仅为通过桩顶冠梁进行连接,而这种连接,为“门式”连接,即仅顶端连接,而其中部和底部均未连接。

上述连接方式,就直接导致桩墙之间的连接关系不稳定;两排桩墙之间,当其底部受力大于上部受力时会直接导致顶部冠梁断裂或桩墙底部变形,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传统的桩墙中桩与桩之间的连接多采用钢板桩等进行连接,然而钢板桩形成的连接围板式墙壁存在一定缺陷,即只能够承受迎面力或拉伸力,而延墙面延伸方向的挤压力则会直接导致钢板桩之间脱扣,无法形成稳定的刚性支撑,而这也导致钢板桩形成的墙式结构无法作为双排桩墙中墙与墙之间的刚性结构。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缺陷,是现今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双排桩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双排桩墙之间“门式”连接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排桩,包括前排桩墙和后排桩墙,所述前排桩墙和所述后排桩墙均分别由多个支护桩构成,且前排桩墙和后排桩墙平行设置,还设置有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板状的、用于连接前排桩墙和后排桩墙的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与前排桩墙和后排桩墙临近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连接件,所述支护桩的外壁上安装有与第一连接件对应的第二连接件,所述前排桩墙中的支护桩与后排桩墙中的支护桩之间通过连接装置连接时,临近的第一连接件套设在第二连接件上且二者仅可通过上下滑动式分离。

进一步,所述连接装置具体由均竖向延伸的一个宽板、两个窄板和两个第一连接件构成,所述宽板水平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垂直安装有一个所述窄板,两个窄板相互平行设置,两个窄板的外壁中部分别安装有一个所述第一连接件。

进一步,所述宽板具体为镂空状。

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件具体为竖直方向上延伸的圆柱体,所述第一连接件具体为内部中空的、其内径与圆柱体外径相同的、外壁上开设有缺口的、缺口宽度小于圆柱体外径的、竖直方向上延伸的空心圆柱。

进一步,所述圆柱体内开设有延其轴向延伸的注水孔,且所述注水孔贯穿其顶端和底端。

进一步,所述前排桩墙中相邻的支护桩之间通过钢板桩连接,且前排桩墙中的支护桩上还固定安装有与钢板桩对应的安装耳。

进一步,所述前排桩墙的顶端和后排桩墙的顶端之间通过冠梁连接,且所有支护桩的顶端均设置在所述冠梁内。

进一步,所述后排桩墙设置在背离基坑中心的一侧。

进一步,所述支护桩具体由钢筋混凝土制成。

进一步,所述支护桩具体为空心钢管或h型钢板桩。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排桩墙,通过设置连接装置连接两个桩墙中分别对应的支护桩,使得桩墙之间形成刚性连接,避免了“门式”结构的弊端,同时避免了钢板桩无法构成刚性连接的弊端,极大地提高了双排桩墙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实现了设备的有效安装和拆卸,提高了设备的利用效率;通过将连接装置设置为板状结构,便于设备打入桩墙之间连接两排桩墙,降低了施工成本;当在基坑内设置支撑对双排桩墙进行支撑时,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双排桩墙能够有效地传递支撑力,避免了仅从顶端及桩间土传递支撑力的弊端。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中双排桩墙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连接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护桩;2、连接装置;3、第一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5、宽板;6、窄板;7、注水孔;8、钢板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

结合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排桩墙,一种双排桩,包括前排桩墙和后排桩墙,前排桩墙和后排桩墙均分别由多个支护桩1构成,且前排桩墙和后排桩墙平行设置,还设置有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板状的、用于连接前排桩墙和后排桩墙的连接装置2,连接装置2与前排桩墙和后排桩墙临近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连接件3,支护桩1的外壁上安装有与第一连接件3对应的第二连接件4,前排桩墙中的支护桩1与后排桩墙中的支护桩1之间通过连接装置2连接时,临近的第一连接件3套设在第二连接件4上且二者仅可通过上下滑动式分离。

工作原理:

前排桩墙和后排桩墙施工完成后,施工连接装置,将连接装置两端的两个第一连接件3分别套设在一个第二连接件4上,将连接装置2通过打桩机等打入前排桩墙和后排桩墙之间,施工完成后,因连接装置2设置为竖直方向上延伸的、板状的,这样使得前排桩墙和后排桩墙之间通过连接装置2实现了刚性连接,即两个桩墙之间的底端和顶端通过连接装置2实现了同步受力,当其中一个桩墙局部受力后,可通过连接装置2传递给另一个桩墙整体,而避免了仅通过顶部冠梁连接形成“门式”连接的弊端;

当在基坑内对本实施例双排桩墙进行支撑时,其产生的支撑力可接着连接装置2进行均匀传递,使得前排桩墙和后排桩墙之间的顶部和底部受力能够均匀,避免了传统双排桩墙在基坑内对其进行支撑时,因桩顶冠梁和桩间土传递力的性质不同,使得支撑力在传递的过程中,极易导致前排桩墙和后排桩墙的顶部受力小于底部受力,极易造成前排桩墙在腰部断裂,而本实施例则可有效避免上述弊端。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装置2具体由均竖向延伸的一个宽板5、两个窄板6和两个第一连接件3构成,宽板5水平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垂直安装有一个窄板6,两个窄板6相互平行设置,两个窄板6的外壁中部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一连接件3。

通过上述设置,连接装置2具体为h型钢式的结构,其处于中间的宽板5构成整个传递两个桩墙之间受力的主体,两个窄板6虽然不作为受力整体,但是其延展方向与桩墙的延展方向相同,使得当宽板5受力产生位移时,短板6可对临近的土方产生挤压力,进而可对宽板5产生反作用力,进而可有效提高双排桩墙的稳定性。

优选的,宽板5具体为镂空状(如图3),具体可为通过钢管及钢板等形成的稳定结构。

通过上述设置,可有效降低设备的制造成本,同时,便于打桩施工,提高施工效率。

优选的,第二连接件4具体为竖直方向上延伸的圆柱体,第一连接件3具体为内部中空的、其内径与圆柱体外径相同的、外壁上开设有缺口的、缺口宽度小于圆柱体外径的、竖直方向上延伸的空心圆柱。

通过上述设置,可使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件4形成子母扣式结构,便于设备的安装和拆卸。

优选的,圆柱体内开设有延其轴向延伸的注水孔7,且注水孔7贯穿其顶端和底端。

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在施工连接装置2时,可通过注水孔7对连接装置2的底端进行注水,水流会自下而上的由连接装置2的底端上行,进而可有效地降低连接装置2施工过程中的阻力,便于施工;

优选的,前排桩墙中相邻的支护桩1之间通过钢板桩8连接,且前排桩墙中的支护桩1上还固定安装有与钢板桩8对应的安装耳。

通过上述设置,便于桩墙中的支护桩1之间的有效连接。

优选的,前排桩墙的顶端和后排桩墙的顶端之间通过冠梁连接,且所有支护桩1的顶端均设置在冠梁内。

通过上述设置可加强前排桩墙和后排桩墙之间的连接强度。

优选的,后排桩墙设置在背离基坑中心的一侧。

优选的,支护桩1具体由钢筋混凝土制成。

优选的,支护桩1具体为空心钢管或h型钢板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