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81506发布日期:2020-04-21 18:55阅读:891来源:国知局
雨水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雨水利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雨水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降雨初期,雨水溶解了空气中的大量酸性气体、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污染性气体,降落地面后,又由于冲刷屋面、沥青混凝土道路等,使得前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前期雨水的污染程度较高,甚至超出普通城市污水的污染程度,如果不能对初期雨水进行收集处理,将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中后期的降雨量一般较大,如果不能有效的进行收集,就会有可能造成城市内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收集系统,旨在对初期雨水进行有效收集,当中后期的降雨量较大时,能够对雨水进行分流后再进行收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雨水收集系统,包括:污水井,连接有用于收集地表雨水的管网;分流管,两端分别连接污水井和蓄水池,所述分流管包括水平部,所述水平部入水口内的上下两端均设有用于感应水流的传感器,所述水平部的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分流口和弃流口,所述分流口和所述弃流口分别借助连接通道连接蓄水池和弃流井;滑动板,为两个,所述滑动板水平滑动连接于所述水平部的内壁,两个所述滑动板分别借助驱动机构水平滑动且分别实现开闭所述分流口和所述弃流口;挡板,设于水平部连通蓄水池的一端且转动连接于所述水平部的内壁,所述挡板借助对应弃流口的滑动板的水平滑动实现转动,所述挡板转动能够封闭或打开所述水平部,所述挡板封闭和打开所述水平部分别对应所述弃流口的打开和封闭。

进一步地,所述污水井用于连接分流管的连接口设有过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污水井的底部设有用于收集颗粒杂质的收集空间,所述连接口位于所述收集空间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采用电动推杆,其推顶端连接所述滑动板。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通道包括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箱和连接管,所述连接箱用于连接所述分流口或所述弃流口,所述连接管用于连接所述弃流井或所述蓄水池。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上设有单向阀。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口和所述弃流口均覆盖有滑动平台,所述滑动平台具有用于所述滑动板滑动的水平面,两个所述水平面分别开设有对应分流口和弃流口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板借助滑杆水平滑动连接于所述水平部的内壁,所述滑杆水平设置且垂直于所述水平部的轴线,所述滑杆的两端均固定于所述水平部的内壁,所述滑动板上设有用于所述滑杆滑动的滑道。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为贴合于所述水平部内壁的圆板,所述挡板与对应弃流口的滑动板之间设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挡板的下端和对应弃流口的滑动板。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水平面内径向的两端分别借助转动机构转动连接于所述水平部的内壁;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相匹配的转动槽和转动柱,所述转动槽和转动柱的轴线水平设置且垂直指向所述挡板的轴心线,所述转动槽的开口端连通所述水平部,所述转动柱固定连接所述挡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收集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雨水收集系统,当水平部内底部的传感器感应到初期雨水后,对应弃流口的滑动板水平滑动打开弃流口,同时此滑动板的水平滑动带动挡板转动封闭水平部,这样初期雨水便只能从弃流口流入弃流井,经过一端时间间隔后,对应弃流口的滑动板水平滑动封闭弃流口,同时此滑动板的水平滑动带动挡板转动打开水平部,这样中后期雨水便顺着分流管流入蓄水池。在中后期雨水的收集过程中,如果雨量过大,水平部内顶部的传感器感应到水流,则对应分流口的滑动板滑动打开分流口,使连接分流口的连接通道协助分流管进行雨水分流后再进行收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雨水收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局部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c-c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污水井;11、收集空间;2、管网;3、分流管;31、水平部;311、分流口;312、弃流口;4、传感器;5、连接通道;51、连接箱;52、连接管;6、弃流井;7、滑动板;71、滑道;8、驱动机构;9、挡板;10、过滤网;101、单向阀;102、滑动平台;103、滑杆;104、连杆;105、转动机构;1051、转动槽;1052、转动柱;106、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收集系统进行说明。雨水收集系统,包括污水井1、分流管3、弃流井6、滑动板7和挡板9。

污水井1连接有用于收集地表雨水的管网2。分流管3两端分别连接污水井1和蓄水池,分流管3包括水平部31,水平部31入水口内的上下两端均设有用于感应水流的传感器4,水平部31的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分流口311和弃流口312,分流口311和弃流口312分别借助连接通道5连接蓄水池和弃流井6。滑动板7为两个,滑动板7水平滑动连接于水平部31的内壁,两个滑动板7分别借助驱动机构8水平滑动且分别实现开闭分流口311和弃流口312。挡板9设于水平部31连通蓄水池的一端且转动连接于水平部31的内壁,挡板9借助对应弃流口312的滑动板7的水平滑动实现转动,挡板9转动能够封闭或打开水平部31,挡板9封闭和打开水平部31分别对应弃流口312的打开和封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收集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雨水收集系统,当水平部31内底部的传感器4感应到初期雨水后,对应弃流口312的滑动板7水平滑动打开弃流口312,同时此滑动板7的水平滑动带动挡板9转动封闭水平部31,这样初期雨水便只能从弃流口312流入弃流井6,经过一端时间间隔后,对应弃流口312的滑动板7水平滑动封闭弃流口312,同时此滑动板7的水平滑动带动挡板9转动打开水平部31,这样中后期雨水便顺着分流管3流入蓄水池。在中后期雨水的收集过程中,如果雨量过大,水平部31内顶部的传感器4感应到水流,则对应分流口311的滑动板7滑动打开分流口311,使连接分流口311的连接通道5协助分流管3进行雨水分流后再进行收集。上述时间间隔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例如空气质量、地理位置、路面状况和周边产业结构情况等来确定,水平部31内还可以设置控制系统106,控制系统106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传感器4,控制系统106的信号控制端电连接驱动机构8,传感器4外还可以设置防护结构。传感器4可以采用水浸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收集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污水井1用于连接分流管3的连接口设有过滤网10,防止雨水冲刷的颗粒杂质进入分流管3。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收集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污水井1的底部设有用于收集颗粒杂质的收集空间11,连接口位于收集空间11的上方,这样可以防止颗粒杂质过多从而堵塞连接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收集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驱动机构8采用电动推杆,其推顶端连接滑动板7,采用标准件可以降低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收集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连接通道5包括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箱51和连接管52,连接箱51用于连接分流口311或弃流口312,连接管52用于连接弃流井6或蓄水池。当分流口311或弃流口312的长度较长时,直接通过管路连接,则需要较大直径的管路,通过设置连接箱51,则能够避免这种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收集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为了防止蓄水池和弃流井6内的水倒灌,连接管52上设有单向阀101。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收集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和图3,分流口311和弃流口312均覆盖有滑动平台102,滑动平台102具有用于滑动板7滑动的水平面,两个水平面分别开设有对应分流口311和弃流口312的通孔。通过设置滑动平台102,可以很容易地实现滑动板7开闭分流口311或弃流口312。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收集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至图3,为了实现滑动板7与水平部31内壁的滑动连接,滑动板7借助滑杆103水平滑动连接于水平部31的内壁,滑杆103水平设置且垂直于水平部31的轴线,滑杆103的两端均固定于水平部31的内壁,滑动板7上设有用于滑杆103滑动的滑道71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收集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至图4,挡板9为贴合于水平部31内壁的圆板,挡板9与对应弃流口312的滑动板7之间设有连杆104,连杆104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挡板9的下端和对应弃流口312的滑动板7。当对应弃流口312的滑动板7水平滑动时,便会通过连杆104带动挡板9进行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收集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和图4,为了实现挡板9转动连接于水平部31的内壁,挡板9水平面内径向的两端分别借助转动机构105转动连接于水平部31的内壁。转动机构105包括相匹配的转动槽1051和转动柱1052,转动槽1051和转动柱1052的轴线水平设置且垂直指向挡板9的轴心线,转动槽1051的开口端连通水平部31,转动柱1052固定连接挡板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