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下卧式闸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02739发布日期:2020-04-14 21:08阅读:8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下卧式闸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下卧式闸门。



背景技术:

在水利工程中,闸门的作用是用来挡水,是最主要、最直接的挡水设备。下卧式闸门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水利工程挡水钢结构闸门门型,其主要优点在于:1)闸门闭门时收置于水闸底板的门库中,不露出水面,有较好的景观效果,且水下隔绝氧气,对防锈有利。2)水闸上部不需要设置排架及工作桥放置启闭机,有较好的景观效果3)启动闸门时门体是通过门叶的支铰和混凝土上的铰座作为支点旋转启门,结构相对简单

但是,现有的下卧式闸门有如下较为明显的缺点:1)现有的下卧式闸门无法实现双向挡水,该种门型一般侧止水与底止水都采用p型橡皮止水交圈,当完全闭门时,p型橡皮止水完全与侧门槽面和底槛面接触,产生橡皮压缩而达到止水的目的,所以该门型只能承受止水面板(p型橡皮)背面是高水位这种水位组合,一旦正面出现高水位,p型橡皮头会被水压力顶开,无法产生压缩量,无法达到止水目的。2)现有的下卧式闸门无法实现任意角度的侧面和底部的止水,当门体不是完全闭门位时,p型橡皮离开侧门槽面和底槛面,侧部和底面就会立刻出现漏水的情况,这一结构限制的最大弊端就是无法像底轴驱动翻板门一样在任意角度实现门顶过流形成瀑布的景观效果,水全部从底部和两侧通过,底轴驱动翻板门底部转动的支点是一根整轴,所以可以实现底部在任意角度都可以与橡皮压紧,而下卧式闸门受限于底部只有支铰与铰座连接的这种连接方式,底部止水橡皮无法一直与止水面压缩。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下卧式闸门,通过将闸门侧止水p型橡皮设置成v型橡皮同时将其设置在闸门两侧实现双向侧止水,将底止水p型橡皮设置成v型橡皮并设置在混凝土埋件上,在门叶底部设置弧形钢板与底止水橡皮接触实现双向底止水,且闸门在任意角度可实时控制门前水位高低,形成门顶过流形成瀑布的景观效果。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下卧式闸门,包括门叶,所述门叶表面固定有闸门开闭装置,所述门叶两侧壁固定有一对侧止水橡皮,所述侧止水橡皮为“v”形,其开口端与侧止水埋件紧密接触;所述门叶底部固定有一支铰,所述门叶底部混凝土底板上固定有与所述支铰转动连接的铰座,所述下卧式闸门一侧还设置有底槛,所述门叶底部靠近底槛一侧还包裹有一弧形钢板,所述底槛靠近门叶一侧固定有底止水橡皮,所述底止水橡皮为“v”形,其开口端与所述弧形钢板外表面紧密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铰座颈部弯曲,其弯曲方向为远离底止水橡皮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侧止水橡皮长度与所述门叶高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底止水橡皮长度与所述门叶宽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闸门开闭装置为带有液压缸的液压启闭机。

进一步地,所述底止水橡皮与所述侧止水橡皮的v形底端设置有橡皮垫块,其开口端内侧设置有压板。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新型下卧式闸门,将下卧式闸门两侧的侧止水橡皮设置为v形,且将v形橡皮从闸门上表面或者下表面转移到闸门两侧边,当闸门哪边水位高则挤压v形侧止水橡皮哪一侧的橡皮,实现橡皮与埋件的紧密接触,实现双向侧止水;将底部的v形橡皮直接限位固定在混凝土上,则橡皮是不动的,将闸门底端支铰与铰座转动连接,闸门在转轴带动下转动时橡皮与闸门上设置的弧形钢板始终接触,实现双向底止水。

2.本实用新型将v型橡皮从闸门上表面或者下表面转移到闸门两侧边,并且闸门在转轴带动下转动时底止水橡皮与闸门始终接触,完成实时底止水与侧止水,这样,当门体不是完全闭门位时,侧止水橡皮不会离开侧止水埋件,底止水橡皮一直与门叶底部的弧形钢板密封接触,侧部和底面时刻处于密封状态,不会出现漏水的情况,这一结构可在任意角度实现门顶过流形成瀑布的景观效果,实时控制门前水位的高低。

3.本实用新型在闸门的门叶底部设置弧形钢板,且铰座颈部设置为弯曲状,弧形钢板一直设置到弧形铰座处,当闸门在转轴带动下转动时,从水平状态一直拉伸到闸门处于完全闭门位时,弧形钢板一直与v形底止水橡皮紧密接触,弯曲的铰座可以避开门叶底部设置的弧形钢板,形成固定压缩量,这样能保证抵挡双向高水的情况。

4.在v形橡皮的内侧端与外侧端贴合其弧度分别设置压板与橡皮垫片,可以更好地将橡皮固定在固定面上,方便通过紧固件进行固定,且在闸门移动过程中,橡皮不易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下卧式闸门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卧式闸门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x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止水橡皮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侧止水橡皮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支铰与铰座连接结构剖面图。

图中,1-门叶,2-液压启闭机,3-底止水橡皮,31-橡皮垫块,32-压板,4-侧止水橡皮,5-支铰,6-铰座,7-弧形钢板,8-底槛,9-侧止水埋件,10-底板,11-支铰轴,12-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6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介绍,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方式1: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下卧式闸门,包括门叶1,在门叶1上表面1/3处位置固定有一个吊耳12,吊耳12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一个液压缸启闭机2,门叶1的底部通过螺钉和螺母固定有一个支铰5,支铰5通过支铰轴11转动连接有一个铰座6,铰座6通过螺钉固定在门叶1底部的混凝土底板10上,门叶1两侧壁固定有一对v形的侧止水橡皮4,v形侧止水橡皮4的开口端与侧止水埋件9紧密接触。

本实用新型下卧式闸门一侧靠近混凝土底板10处还固定有一个底槛8,底槛8竖直设置,其高于混凝土底板10上表面,在底槛8靠近门叶1的一侧固定有一个v形底止水橡皮3,此处,在v形底止水橡皮3与v形侧止水橡皮4的底端均放置一个橡皮垫块31,其v形开口端内侧设置有压板32,橡皮垫块31位于埋件与橡皮之间,压板32位于v形橡皮的开口端的内侧,将v形底止水橡皮3与v形侧止水橡皮4固定在底槛8与门叶1侧壁上时,将v形底止水橡皮3与v形侧止水橡皮4夹在压板32与橡皮垫块31之间通过螺钉与螺母将其固定在底槛8与门叶1侧壁上,在门叶1底部靠近底槛8一侧,位于支铰5的外侧还设置有一个弧形钢板7,弧形钢板7一端固定于门叶1底部,弧形钢板7表面与所述v形底止水橡皮3开口端紧密接触。v形侧止水橡皮4的长度与门叶1高度相同,v形底止水橡皮3长度与门叶1宽度相同。

实施方式2:

本实施方式是对实施方式1的进一步优化,具体优化方案为:将铰座6的颈部设置为弯曲状,其弯曲方向为远离底止水橡皮3方向,当铰座6弯曲的时候,设置弧形钢板7一端固定在门叶底部,另一端一直延伸至弯曲的铰座6的颈部,这样当门叶1绕支铰轴11转动的时候,从水平方向一直旋转到竖直方向的过程中v形底止水橡皮3与户型钢板7始终紧密接触,设置铰座6的颈部弯曲可以避开避开门叶底部设置的弧形钢板7,使弧形钢板7长度长一点。

工作原理:

1.启动液压启闭机2,将闸门拉至全闭门位时,门叶1底部的弧形钢板7与v形的底止水橡3皮紧密接触,无论闸门哪侧水位高,都能通过v形的底止水橡皮3实现双向底止水,两侧的v形侧止水橡皮4与两侧的侧止水埋件9紧密接触,当左侧水位高右侧水位低时,高水位处挤压v形侧止水橡皮4的左侧橡皮;当右侧水位高左侧水位低时,右侧高水位挤压v形侧止水橡皮4的右侧橡皮,这样可以实现双向侧止水。

2.启动液压启闭机2,将闸门放置到任意角度,门叶1两侧壁的侧止水橡皮4与侧止水埋件9始终接触,闸门两侧不会漏水;门叶1底部的弧形钢板7与一侧的底止水橡皮3始终接触,闸门底部不会漏水,这样就可以控制左右两侧的水位高低,实现门顶过流形成瀑布的景观效果,实时控制门前水位的高低。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