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排水沟盖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82274发布日期:2020-04-21 18:58阅读:6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排水沟盖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排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排水沟盖板。



背景技术:

排水沟指的是将边沟、截水沟和路基附近、庄稼地里、住宅附近低洼处汇集的水引向路基、庄稼地、住宅地以外的水沟。排水沟根据其修建的位置可以分为明沟和暗沟,在广阔的田野里一般采用明沟方式,而在城市、公路隧道、引水渠、部分公路两边等采用暗沟方式。

现有技术中,传统的排水沟盖板结构简单,多为顶部缝隙式盖板,该型盖板现在广泛应用在道路两旁,但是由于环境的多变,排水时会发生树叶尘土等杂物堵塞排水槽导致排水不畅等情况,且在南方夏季多雨天气中,单面排水的传统排水盖板由于排水孔截面积小的限制,排水量根本无法满足道路排水要求,导致路面雨水聚集,影响交通。另外,现有技术中这类水沟盖板大多都是采用单层设置,也就意味着只有单个排水孔,这样对于水中的杂物过滤效果不是很好,而且一旦排水孔出现损坏,这就完全无法起到过滤作用了,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排水沟盖板,该盖板可以根据水流大小灵活调节上盖板的高度,从而实现对排水孔进水管口总面积的调节,同时该盖板实现了对水体的双重过滤,有效避免了水中体积较大的杂质进入排水沟,保证了排水沟的畅通性和排水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新型排水沟盖板,包括下盖板和上盖板,所述下盖板的上端设有容纳槽,在所述容纳槽的左侧底部和右侧底部对应设有向容纳槽内部水平延伸的台阶,所述上盖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位于容纳槽左侧底部和右侧底部的台阶上,上盖板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一排水孔,下盖板的容纳槽的槽底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二排水孔,第二排水孔的内径小于第一排水孔的内径,下盖板的左侧壁上端和右侧壁上端分别设有水平向外翻折的安装板,在所述上盖板的下端面还设有若干竖直连接柱,竖直连接柱的长度大于下盖板下端面与台阶上端面之间的距离且小于下盖板下端面与安装板上端面之间的距离,竖直连接柱上端与上盖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在所述下盖板的容纳槽的槽底还开设有若干连接柱安装孔,连接柱安装孔的内直径大于竖直连接柱的外直径,竖直连接柱下端贯穿下盖板上的连接柱安装孔并延伸至下盖板下部,在所述竖直连接柱的下端还可拆卸式安装有浮子,浮子的外直径大于连接柱安装孔的内直径。

本实用新型盖板可以根据水流大小灵活调节排水口总面积,当水流较小时,上盖板上的凹槽与下盖板上的凸棱扣合配合,第二排水孔进行排水,当水流湍急时,浮子受到排水沟内水体的浮力将竖直连接柱向上推,第二排水孔、竖直连接柱与连接柱安装孔间的空隙共同对容纳槽内水体进行排水,即排水沟盖板实现了对排水沟盖板排水出口总面积的灵活自动调节功能;同时该盖板实现了对水体的双重过滤,有效避免了水中体积较大的杂质进入排水沟,保证了排水沟的畅通性和排水效果。

为了实现对排水孔进水管口总面积灵活调节,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上盖板内部还设有若干沿上盖板宽度方向的水平导流管,水平导流管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第一排水孔连通。当水流较小时,第一排水孔对上盖板上的积水进行排入至容纳槽内,当水流湍急时,浮子受到排水沟内水体的浮力将竖直连接柱向上推,上盖板左右侧壁外端面上的水平导流管口露出,第一排水孔和水平导流管共同对上盖板上的积水进行排入至容纳槽内,即排水沟盖板实现了排水进水口总面积的灵活自动调节功能。

为了防止杂质经第二排水孔进入排水沟内,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在所述下盖板第二排水孔的上方还设有与第二排水孔连通的竖直引流管,竖直引流管的长度小于下盖板上端面与所述台阶上端面之间的间距,竖直引流管下端与下盖板上端面固定连接,竖直引流管上还径向设有若干通孔。竖直引流管对进入容纳槽内的杂质,如纤维、毛发等进行阻隔,避免了纤维类杂质进入排水沟内对排水沟造成阻塞,保证了排水沟内部空腔的畅通性能,即保证了排水沟的排水效率。

为了防止雨水中的纤维、毛发、树枝、树叶等经第一排水孔进入容纳槽内,对第一排水孔和第二排水孔造成阻塞,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在所述安装板上端设有若干隔挡组件,所述隔挡组件包括竖直隔挡柱,竖直隔挡柱下端与安装板上端固定连接,竖直隔挡柱上端可拆卸式安装有半球形帽体,半球形帽体的直径大于竖直隔挡柱的外直径。该隔挡组件对纤维等线状杂质起到阻隔作用,保证了第一排水孔和第二排水孔的畅通性能。

为了进一步保证该阻隔组件阻隔杂质的能力,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竖直隔挡柱上端设有螺纹外表面,所述半球形帽体的圆形端面的中心位置设有与竖直隔挡柱上端螺纹外表面相适配的螺纹槽,半球形帽体螺接于竖直隔挡柱上端。

为了确保阻隔杂质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使半球形帽体不会对路人正常行走造成太大障碍,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半球形帽体顶部与上盖板上端面之间的距离为5~10mm。

为了便于上盖板的顺利提起,使把手与上盖板可以处于贴合状态,不影响上盖板的正常使用,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在所述上盖板上端面的两侧边缘处还设有把手,把手与上盖板上端面竖直翻转铰接连接。

为了提高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配合使用时的牢固性,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在所述下盖板的台阶上端面设有沿下盖板长度方向的凸棱,在所述上盖板下端面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凸棱相适配的凹槽,所述上盖板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凹槽卡接扣合于下盖板容纳槽底部左右两侧台阶上方的凸棱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盖板可以根据水流大小灵活调节排水口总面积,当水流较小时,上盖板上的凹槽与下盖板上的凸棱扣合配合,第二排水孔进行排水,当水流湍急时,浮子受到排水沟内水体的浮力将竖直连接柱向上推,第二排水孔、竖直连接柱与连接柱安装孔间的空隙共同对容纳槽内水体进行排水,即排水沟盖板实现了对排水沟盖板排水出口总面积的灵活自动调节功能;同时该盖板实现了对水体的双重过滤,有效避免了水中体积较大的杂质进入排水沟,保证了排水沟的畅通性和排水效果。

2、当水流较小时,第一排水孔对上盖板上的积水进行排入至容纳槽内,当水流湍急时,浮子受到排水沟内水体的浮力将竖直连接柱向上推,上盖板左右侧壁外端面上的水平导流管口露出,第一排水孔和水平导流管共同对上盖板上的积水进行排入至容纳槽内,即排水沟盖板实现了排水进水口总面积的灵活自动调节功能。

3、竖直引流管对进入容纳槽内的杂质,如纤维、毛发等进行阻隔,避免了纤维类杂质进入排水沟内对排水沟造成阻塞,保证了排水沟内部空腔的畅通性能,即保证了排水沟的排水效率。

4、该隔挡组件对纤维等线状杂质起到阻隔作用,保证了第一排水孔和第二排水孔的畅通性能。

5、在所述下盖板的台阶上端面设有沿下盖板长度方向的凸棱,在所述上盖板下端面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凸棱相适配的凹槽,所述上盖板两端通过凹槽卡接扣合于下盖板的容纳槽上方。提高了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配合使用时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排水沟盖板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h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下盖板;2、上盖板;3、容纳槽;4、台阶;5、第一排水孔;6、第二排水孔;7、安装板;8、竖直连接柱;9、连接柱安装孔;10、浮子;11、水平导流管;12、竖直引流管;13、隔挡组件;14、竖直隔挡柱;15、半球形帽体;16、把手;17、凸棱;18、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排水沟盖板,包括下盖板1和上盖板2,所述下盖板1的上端设有容纳槽3,在所述容纳槽3的左侧底部和右侧底部对应设有向容纳槽3内部水平延伸的台阶4,所述上盖板2的左右两端分别位于容纳槽3左侧底部和右侧底部的台阶4上,上盖板2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一排水孔5,下盖板1的容纳槽3的槽底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二排水孔6,第二排水孔6的内径小于第一排水孔5的内径,下盖板1的左侧壁上端和右侧壁上端分别设有水平向外翻折的安装板7,在所述上盖板2的下端面还设有若干竖直连接柱8,竖直连接柱8的长度大于下盖板1下端面与台阶4上端面之间的距离且小于下盖板1下端面与安装板7上端面之间的距离,竖直连接柱8上端与上盖板2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在所述下盖板1的容纳槽3的槽底还开设有连接柱安装孔9,连接柱安装孔9的内直径大于竖直连接柱8的外直径,竖直连接柱8下端贯穿下盖板1上的连接柱安装孔9并延伸至下盖板1下部,在所述竖直连接柱8的下端还可拆卸式安装有浮子10,浮子10的外直径大于连接柱安装孔9的内直径。在所述上盖板2内部还设有若干沿上盖板2宽度方向的水平导流管11,水平导流管11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第一排水孔5连通。在所述下盖板1第二排水孔6的上方还设有与第二排水孔6连通的竖直引流管12,竖直引流管12的长度小于下盖板1上端面与所述台阶4上端面之间的间距,竖直引流管12下端与下盖板1上端面固定连接,竖直引流管12上还径向设有若干通孔。在所述安装板7上端设有若干隔挡组件13,所述隔挡组件13包括竖直隔挡柱14,竖直隔挡柱14下端与安装板7上端固定连接,竖直隔挡柱14上端可拆卸式安装有半球形帽体15,半球形帽体15的直径大于竖直隔挡柱14的外直径。所述竖直隔挡柱上端设有螺纹外表面,所述半球形帽体15的圆形端面的中心位置设有与竖直隔挡柱上端螺纹外表面相适配的螺纹槽,半球形帽体15螺接于竖直隔挡柱上端。所述半球形帽体15顶部与上盖板2上端面之间的距离为5~10mm。在所述上盖板2上端面的两侧边缘处还设有把手16,把手16与上盖板2上端面竖直翻转铰接连接。在所述下盖板1下端面的台阶4上端面设有沿下盖板1长度方向的凸棱17,在所述上盖板2下端面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凸棱17相适配的凹槽18,所述上盖板2的左右两端通过凹槽18卡接扣合于下盖板1的容纳槽3底部左右两侧台阶4的凸棱17上。

本实用新型盖板的排水原理:

当水流缓和时,上盖板2左右两端的凹槽18与下盖板1台阶4上凸棱17扣合配合,水流依次经第一排水孔5、第二排水孔6进入排水沟内排走;当水流湍急时,浮子10受到排水沟内水流的浮力从而推动竖直连接柱8将上盖板2顶起,上盖板2左右侧壁外端面的水平导流管11管口露出,水平导流管11和第一排水孔共同对积存于上盖板2上的积水进行引流至容纳槽3内,第二排水孔6、竖直连接柱8与连接柱安装孔9之间的空隙共同对容纳槽3内积水导流至排水沟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