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筒起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48654发布日期:2020-09-01 16:38阅读:6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护筒起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拔装置领域,尤其是一种护筒起拔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软土地区的高承台灌注桩施工时,一般,工作人员站在灌注平台上进行混凝土灌注,护筒长度一般大于5m,桩基钢筋笼出露地面的高度范围一般为4~6m,同时由于高承台灌注桩进行混凝土灌注时,桩基上部不存在空孔段,基桩灌注结束时,护筒周围为密实的混凝土,巨大的摩阻力使得常规的吊车、钻机不能满足要求,而打拔机的起拔能力虽然能够满足要求,但在起拔过程中对钢筋笼有一定损伤,故怎样将护筒拔出地面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护筒起拔装置,起拔方便可靠、省力。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护筒起拔装置,其不同之处在于:

其包括灌注平台部,所述灌注平台部包括架设于护筒上方的工作台及用于支撑所述工作台的若干个支撑架,各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横向延伸且贯穿其的通孔;

吊装部,所述吊装部包括吊环及葫芦,所述吊环有若干个且均匀间隔固定于护筒上端外周,所述葫芦有若干个,且各葫芦分别包括挂钩、壳体、及链条,各所述挂钩与所述吊环一一对应吊接,各所述壳体分别固定设于所述工作台上;

分别设于各所述支撑架上的摇轮部,各所述摇轮部分别包括依次连接的转动轴、容链轮和摇柄,所述转动轴可转动地设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容链轮的外周开设有沿其周向延伸以收纳所述链条的环形槽,转动所述摇柄能使所述容链轮随所述转动轴转动以收放所述链条。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吊环被构造为倒“u”形结构。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吊环焊接于所述护筒上。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葫芦有三个或四个。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链条的末端还可拆卸地设有手柄,所述链条的末端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手柄的一端形成有配合所述螺纹孔连接的螺纹柱。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工作台包括用于固定所述葫芦壳体的方形框架、及可拆卸设于所述方形框架上的斜架,所述斜架的两端形成有固定片,各所述固定片分别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方形框架的对角线处。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工作台距离地面的高度大于所述护筒的长度。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架上形成有位于所述摇轮部上方以卡设所述链条的第一卡条。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转动轴远离所述容链轮的一端形成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外周设有螺母,以避免所述转动轴从所述通孔内脱出。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环形槽上形成有用于卡设所述链条的第二卡条。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特点为:该护筒起拔装置,护筒上固定有吊环,且吊环与葫芦配合进行吊接,使护筒通过葫芦从地基内被拔出,起拔方便可靠;葫芦固定在灌注平台部的工作台上,灌注平台部为高承台灌注桩施工的原有装置,葫芦设置方便;转动摇柄使容链轮绕转动轴转动以收放链条,使通过葫芦起拔护筒更加轻松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护筒起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1的局部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1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3的局部b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4的局部c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吊筋的结构示意图;

其包括:1-护筒、2-吊装部(201-吊环、202-吊筋(2021-吊钩体、2022-形挂环体)、203-葫芦(2031-壳体、2032-挂钩、2033-链条(20331-螺纹孔、20332-卡孔)、2034-手柄(20341-螺纹柱)))、3-灌注平台部(301-工作台(3011-爬梯、3012-围栏、3013-方形框架、3014-斜架(30141-固定片))、302-支撑架(3021-通孔、3022-第一卡条))、4-摇轮部(401-容链轮(4011-环形槽(40111-第二卡条))、402-摇柄、403-转动轴(4031-外螺纹、4032-螺母、4033-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护筒起拔装置,其包括灌注平台部3、吊装部2、及摇轮部4;灌注平台部3包括工作台301及用于支撑工作台301的若干个支撑架302,各支撑架302上开设有横向延伸且贯穿其的通孔3021;吊装部2包括吊环201及葫芦203,吊环201有若干个且分别固定于护筒1上端外周,葫芦203有若干个且分别包括挂钩2032、壳体2031、及链条2033,各挂钩2032与吊环201一一对应吊接,使护筒1通过葫芦203从地基内被拔出,起拔方便可靠,葫芦203的壳体2031固定工作台301上,以将葫芦203设在护筒1上方,灌注平台部3为高承台灌注桩施工的原有装置,葫芦203设置方便;摇轮部4有若干个且对应设于各支撑架302上,摇轮部4包括依次连接的转动轴403、容链轮401、及摇柄402、转动轴403可转动设于通孔3021内,容链轮401外周开设有沿其周向延伸以收纳链条2033的环形槽4011,转动轴403与摇柄402分别设于容链轮401两侧,转动摇柄402使容链轮401绕转动轴403转动以收放链条2033,链条2033收放方便,使通过葫芦203起拔护筒1更加轻松省力。

优选地,吊环201被构造为倒“u”形结构。

优选地,吊环201焊接于护筒1上,固定牢靠且操作简单。

优选地,挂钩2032通过吊筋202与吊环201吊接。

优选地,吊筋202与吊环201配合的一端形成有吊钩体2021,吊筋202与挂钩2032配合的一端形成有圆环形挂环体2022,吊接方便。

优选地,葫芦203有三个或四个,布置均匀,起拔方便。

优选地,链条2033具有卡孔20332。

优选地,灌注平台部3设有连接地面和工作台301的爬梯3011。

优选地,工作台301四周上端围设有围栏3012,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优选地,工作台301包括方形框架3013、及可拆卸设于方形框架3013上的斜架3014,斜架3014的两端形成有固定片30141,各固定片30141分别通过螺栓可拆卸设于方形框架3013两对斜角处;当设置的葫芦203为四个时,不需在方形框架3013上设置斜架3014,分别将四个葫芦203对应设置在方形框架3013的四侧;当设置的葫芦203为三个时,将斜架3014配合设置在方形框架3013上使构成两个三角框架,将三个葫芦203对应设置于任意一个三角框架的三侧。

优选地,工作台301距离地面的高度大于护筒1的长度,使护筒1完全拔出。

优选地,支撑架302上形成有位于摇轮部4上方以卡设链条2033的第一卡条3022,将护筒1提升到一定高度但是还未完全拔出来时,可使链条2033的卡孔20332卡设在第一卡条3022上,避免护筒1下掉。

优选地,支撑架302采用长度伸缩可调式结构,方便调节工作台301的高度。

优选地,转动轴403远离容链轮401的一端形成有外螺纹4031,外螺纹4031外周设有螺母4032,以避免转动轴403从通孔3021内脱出。

优选地,转动轴403外周形成有凸台4033,凸台4033与支撑架302外侧相抵。

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链条2033的末端还可拆卸地设有手柄2034,链条2033的末端开设有螺纹孔20331,手柄2034的一端形成有配合螺纹孔20331连接的螺纹柱20341,通过手柄2034拉动链条2033,起拔灵活方便;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环形槽4011上形成有用于卡设链条2033的卡孔20332的第二卡条40111,拆下链条2033末端的手柄2034,使链条2033的末端配合卡设在第二卡条40111处,然后通过手转摇柄402,使链条2033被收纳到环形槽4011内,从而拔出护筒1。

请参考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护筒起拔装置,护筒1上固定有吊环201,且吊环201通过吊筋202与葫芦203配合进行吊接,使护筒1通过葫芦203从地基内被拔出,起拔方便可靠;葫芦203固定在灌注平台部3的工作台301上,灌注平台部3为高承台灌注桩施工的原有装置,葫芦203设置方便;在基桩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当混凝土面距离护筒1底部0.5~1.0m时,通过手柄2034或摇柄402拉动链条2033使护筒1与孔壁松动;混凝土面达到护筒1中上部时,先灌注入一段距离的混凝土,通过摇柄402拉动链条2033,再使护筒1被拔出一段距离,反复操作,直至护筒1完全被拔出,该起拔方式对基桩施工质量、钢筋笼质量无影响;转动摇柄402使容链轮401绕转动轴403转动以收放链条2033,使通过葫芦203起拔护筒1更加轻松省力。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右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