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装置以及马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86903发布日期:2020-06-05 20:39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水装置以及马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马桶内的排水装置以及具有该排水装置的马桶。



背景技术:

坐便器也叫马桶,是大小便用的有盖的桶。马桶的发明被称为一项伟大的发明,它解决了人自身吃喝拉撒的进出问题。

目前,由于智能马桶一体机的盛行,矮陶瓷水箱或者无水箱马桶已经逐渐成为趋势。目前,主流市场采用电磁阀直冲方案,即利用管道中的水直接冲刷落便池的周壁与底部,以进行排污。但是,该方案需要供电才能冲刷,存在无法用机械手动的缺点,但没电的情况发生时,该无水箱马桶将无法冲刷。同时,在马桶内的排水装置上设置电磁阀,排水装置在装配至马桶上时,还需要对电磁阀进行相应的电连接,操作空间小、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纯机械的一种排水装置以及具有该排水装置的马桶,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排水装置,包括排水管、止水组件和排水阀,所述排水管内形成有进水腔、出水腔和背压腔,所述止水组件设置于进水腔、出水腔和背压腔之间,还包括分别连通所述背压腔的第一排水通道和第二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阀包括具有驱动按钮的第一排水阀和第二排水阀,所述第一排水阀设置于第一排水通道以控制该第一排水通道的通/断,所述第二排水阀设置于第二排水通道以控制该第二排水通道的通/断,且排水装置在装配状态下,所述第一排水阀的驱动按钮朝上设置,形成俯向按钮,所述第二排水阀的的驱动按钮侧向设置,形成侧向按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水阀包括第一连接轴、第一复位弹簧、第一密封堵块以及所述俯向按钮,所述第一排水通道上开设有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一连接轴穿设于第一排水孔内,所述第一密封堵块设置于第一连接轴上并对应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对第一连接轴施加一使第一连接轴上的第一密封堵块朝第一排水孔方向移动并密封第一排水孔的力,所述俯向按钮连接第一连接轴,所述俯向按钮的按压驱动第一连接轴克服第一复位弹簧的作用力以及第一密封堵块所受的水压力使第一密封堵块脱离第一排水孔的方向移动,进而控制第一排水通道的通/断。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排水阀包括第二连接轴、第二复位弹簧、第二密封堵块以及所述侧向按钮,所述第二排水通道上开设有第二排水孔,所述第二连接轴穿设于第二排水孔内,所述第二密封堵块设置于第二连接轴上并对应第二排水孔,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对第二连接轴施加一使第二连接轴上的第二密封堵块朝第二排水孔方向移动并密封第二排水孔的力,所述侧向按钮连接第二连接轴,所述侧向按钮的按压驱动第二连接轴克服第二复位弹簧的作用力以及第二密封堵块所受的水压力使第二密封堵块脱离第二排水孔的方向移动,进而控制第二排水通道的通/断。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水通道或第二排水通道上开设有泄压孔,还包括泄压阀,所述泄压阀设置于泄压孔上。

进一步的,所述泄压阀包括:密封组件和第三复位弹簧,所述密封组件对应泄压孔的出水端,所述第三复位弹簧始终向密封组件施加朝向泄压孔方向的力,所述密封组件在第三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密封堵塞所述泄压孔。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呈倒“u”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在出水腔的出水端还设有防虹吸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内设有水平设置的密封口,所述防虹吸结构包括重力阀以及设置在排水管上的通气腔,所述通气腔连通排水管的内外侧,所述重力阀通过自身重力密封盖合于密封口,以封堵所述排水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端,且使得通气腔连通所述排水管的出水端,所述排水管通过进水端的水压驱动重力阀上升而开启所述密封口,并封堵所述通气腔。

一种马桶,包括马桶座以及连接马桶座的冲水通道的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设置于马桶座内,所述排水装置为上述所述的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的俯向按钮裸露于马桶座的上表面,所述马桶座内还设有电驱动装置,所述电驱动装置的驱动端对应所述排水装置的侧向按钮,以驱动按压所述侧向按钮。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排水装置上设置在装配状态下朝上设置的第一排水阀和朝侧向设置的第二排水阀,可直接通过手动按压第一排水阀的俯向按钮来手动控制排水装置排水;侧向设置的第二排水阀的侧向按钮可用于对应外部的电驱动装置,通过外部的电驱动装置来控制第二排水阀的侧向按钮的按压进行排水;进而可同时实现手动和电控的用途。同时,排水装置均是具有驱动按钮的纯机械结构,直接装配即可,无需额外进行电性连接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实施例中排水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图2所示为实施例中排水装置在阻断状态的剖视图;

图3所示为实施例中排水装置在开启过程状态的剖视图;

图4所示为实施例中排水装置在开启状态的剖视图;

图5所示为实施例中排水装置的第二排水阀在密封阻塞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6所示为实施例中排水装置的第二排水阀在开启状态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排水装置,包括排水管10、止水组件104和排水阀,所述排水管10内形成有进水腔101、出水腔102和背压腔103,所述止水组件104设置于进水腔101、出水腔102和背压腔103之间,还包括分别连通所述背压腔103的第一排水通道11和第二排水通道12,所述排水阀包括具有驱动按钮的第一排水阀20和第二排水阀30,所述第一排水阀20设置于第一排水通道11以控制该第一排水通道11的通/断,所述第二排水阀30设置于第二排水通道12以控制该第二排水通道12的通/断,且排水装置在装配状态下,所述第一排水阀20的驱动按钮21朝上设置,形成俯向按钮21,所述第二排水阀30的的驱动按钮31侧向设置,形成侧向按钮31。

具体的,进水腔101、出水腔102、背压腔103以及止水组件104的设置均为现有技术,所述止水组件104设置于进水腔101、出水腔102和背压腔103之间,即所述出水腔102和背压腔103之间通过止水组件104相隔离,且止水组件104朝出水腔102方向活动使出水腔102与进水腔101相隔离,止水组件104朝背压腔103方向活动使出水腔102连通进水腔101,进水腔101和背压腔103之间通过设置在止水组件104上的进水孔1001连通,再具体的,进水孔1001内设有限流针1002,以限制进水通量,限流针1002通过一定位弹簧(未示出)进行定位。正常使用时,通过排水阀(即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排水阀20或第二排水阀30)控制背压腔103排水,背压腔103排水时压力迅速减小,止水组件104在背压腔103一侧的压力减小,使得止水组件104朝背压腔103方向活动而开启正常的冲洗通道;排水阀关闭后,进水腔101的水不断的流进背压腔103并被储存,而驱动进水组件104朝出水腔102方向活动使出水腔102与进水腔101相隔离,阻断正常冲洗的水路。

通过在排水装置上设置在装配状态下朝上设置的第一排水阀20和朝侧向设置的第二排水阀30,可直接通过手动按压第一排水阀20的俯向按钮21来手动控制排水装置排水,即如图3所示,按压第一排水阀20的俯向按钮21,使得第一排水通道11开启,背压腔103的水经第一排水通道11排出,止水组件104朝背压腔103方向活动而开启正常的冲洗通道,如图4所示。侧向设置的第二排水阀30的侧向按钮31可用于对应外部的电驱动装置,通过外部的电驱动装置来控制第二排水阀30的侧向按钮31的按压进行排水,即如图6所示,按压第二排水阀30的侧向按钮31,使得第二排水通道12开启,背压腔103的水经第二排水通道12排出,止水组件104朝背压腔103方向活动而开启正常的冲洗通道;可同时实现手动和电控的用途。同时,排水装置均是具有驱动按钮的纯机械结构,直接装配即可,无需额外进行电性连接操作。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水阀20包括第一连接轴22、第一复位弹簧24、第一密封堵块23以及所述俯向按钮21,所述第一排水通道11上开设有第一排水孔111,所述第一连接轴22穿设于第一排水孔111内,即第一连接轴22的第一端部位于第一排水孔111的进水端,第一连接轴22的第二端部位于第一排水孔111的出水端。所述第一密封堵块23设置于第一连接轴22上并对应第一排水孔111,所述第一复位弹簧24对第一连接轴22施加一使第一连接轴22上的第一密封堵块23朝第一排水孔111方向移动并密封第一排水孔111的力,即第一复位弹簧24抵触于第一连接轴22的第一端部,并对第一连接轴22施加一朝向其第二端部的方向移动的力,使得第一密封堵块23堵住第一排水孔111的进水端。所述俯向按钮21连接第一连接轴22,即俯向按钮21连接第一连接轴22的第二端部,所述俯向按钮21的按压驱动第一连接轴22克服第一复位弹簧24的作用力以及第一密封堵块23所受的水压力使第一密封堵块23脱离第一排水孔111的方向移动,进而控制第一排水通道11的通/断。该第一排水阀20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当然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排水阀20的结构不局限于此。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排水阀30的结构与第一排水阀20的结构相同,即第二排水阀30包括第二连接轴32、第二复位弹簧34、第二密封堵块33以及所述侧向按钮31,所述第二排水通道12上开设有第二排水孔121,所述第二连接轴32穿设于第二排水孔121内,即第二连接轴32的第一端部位于第二排水孔121的进水端,第二连接轴32的第二端部位于第二排水孔121的出水端。所述第二密封堵块33设置于第二连接轴32上并对应第二排水孔121,所述第二复位弹簧34对第二连接轴32施加一使第二连接轴32上的第二密封堵块33朝第二排水孔121方向移动并密封第二排水孔121的力,即第二复位弹簧34抵触于第二连接轴32的第一端部,并对第二连接轴32施加一朝向其第二端部的方向移动的力,使得第二密封堵块33堵住第二排水孔121的进水端。所述侧向按钮31连接第二连接轴32,即侧向按钮31连接第二连接轴32的第二端部,所述侧向按钮31的按压驱动第二连接轴32克服第二复位弹簧33的作用力以及第二密封堵块33所受的水压力使第二密封堵块33脱离第二排水孔121的方向移动,进而控制第二排水通道的通/断。该第二排水阀30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当然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排水阀30的结构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与第一排水阀20的结构不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水通道11或第二排水通道12上开设有泄压孔,本具体实施例中为在第二排水通道12上开设有泄压孔122,还包括泄压阀40,所述泄压阀40设置于泄压孔122上。背压腔103的水压与进水腔101的水压相同,当水压过大时,水压推动泄压阀40开启,实现泄压,且实现泄压的泄压通道与背压腔103的排水通道共用,无需再额外设置泄压的通道,极大的简化了结构。

具体的,所述泄压阀40包括:密封组件和第三复位弹簧43,所述密封组件对应泄压孔122的出水端,所述第三复位弹簧43始终向密封组件施加朝向泄压孔122方向的力,所述密封组件在第三复位弹簧43的作用下密封堵塞所述泄压孔122。当水压过大时,水压推动密封组件克服第三复位弹簧43的弹力而使密封组件脱离泄压孔122的出水端,实现泄压。

再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密封组件包括第三连接轴41和第三密封堵块42,所述第三连接轴41穿设于泄压孔122内,第三密封堵块42设置于第三连接轴41上并对应所述泄压孔122的出水端,所述第三复位弹簧43抵触于第三连接轴41并向第三连接轴41施加弹力,使第三密封堵块42密封堵塞所述泄压孔122的出水端;结构简单。当然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组件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管10呈倒“u”型结构,使得排水路径形成先上后下的形式,排水时,因水压的原因,水流能够沿排水管的路径顺利排水;当止水组件104隔离进水腔101和出水腔102进行隔断时,该种先上后下的排水水路因重力原因容易断开。当然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排水管10的结构也不局限于此。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管10在出水腔103的出水端还设有防虹吸结构50。具体的,该防虹吸结构50设置于倒“u”型结构的排水管10的顶部位置。所述排水管10内设有水平设置的密封口105,所述防虹吸结构50包括重力阀51以及设置在排水管10上的通气腔52,所述通气腔52连通排水管10的内外侧,如图2、图3所示,所述重力阀51通过自身重力密封盖合于密封口105,以封堵所述排水管10的进水端和出水端,且使得通气腔52连通所述排水管10的出水端,排水管10的出水端通入空气而更好的实现水流的断开;所述排水管10通过进水端的水压驱动重力阀51上升而开启所述密封口105,并封堵所述通气腔52,使得正常排水。通过增设防虹吸结构50,能够有效的预防排水管10的虹吸效应,预防倒流。当然的,在其他实施例中,防虹吸结构50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排水管10具有二个出水口13,用于分别连接马桶座的喷射水通道和刷圈水通道,实现同时供水。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马桶,包括马桶座以及连接马桶座的冲水通道的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设置于马桶座内,所述排水装置为上述所述的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的俯向按钮裸露于马桶座的上表面,所述马桶座内还设有电驱动装置,所述电驱动装置的驱动端对应所述排水装置的侧向按钮,以驱动按压所述侧向按钮;进而实现同时实现手动和电控的功能。

具体的,电驱动装置可采用电机驱动的按压装置或气缸驱动的按压装置等等。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