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桩试桩消摩阻双护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76050发布日期:2020-06-12 15:21阅读:799来源:国知局
工程桩试桩消摩阻双护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桩试桩消摩阻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工程桩试桩消摩阻双护筒。



背景技术:

试桩的设计是根据地质报告及当地经验,选定桩型及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目的一是进一步确定所选桩型的施工可行性,避免桩机全面进场后发现该桩型不适合本场地施工或发现桩基承载力远小于地质报告提供的计算值,此时再改桩型就会拖工期且增加费用。二是根据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由于地质报告提供的数值往往偏于保守,且桩顶标高以上部分的杂填土不能及时外运,所以根据静载报告进一步确定地基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场地环境、地质以及施工工艺等的影响,桩顶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普遍存在高差,使得实际桩长大于设计桩长,而桩顶标高以上部分的桩长与地基接触会产生摩擦阻力,而这部分摩擦阻力并不包含在单桩竖向承载力中,且桩顶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的高差越大,桩顶标高位置以上的侧阻力对整个试桩侧阻力的贡献越大,此时正确估算出实际的侧阻力难度也越大。桩位处上部存在的砖渣等建筑垃圾孔隙率大,易出现塌孔,可能会出现扩径现象,造成承载力大幅提高。故在施工中如果能排除桩顶标高位置以上的侧阻力的影响对提高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结果的精确程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程桩试桩消摩阻双护筒,能够排除桩顶标高位置以上的侧阻力对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产生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工程桩试桩消摩阻双护筒,包括外套筒及同轴套设在外套筒内的内套筒,所述外套筒直径大于内套筒直径且外套筒与内套筒之间形成间隔空间,且所述外套筒底部和内套筒底部之间设有密封件;所述外套筒顶端的内壁凸设有第一插块,所述内套筒顶端的外壁凸设有第二插块,所述第一插块和第二插块通过一连接环相连接,所述连接环的外壁开设有与第一插块相插接的第一连接孔,所述连接环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二插块相插接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均包括轴向开设的插接孔、沿插接孔所在侧壁周向开设的滑移孔以及轴向开设在滑移孔远离插接孔一端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向所在侧壁的顶端延伸并封闭设置以形成对插块的限位;所述外套筒和内套筒的插块分别插入插接孔内并沿滑移孔滑动以插入定位孔内使连接环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插块和第二插块分别插入插接孔内,随后转动连接环使第一插块和第二插块分别沿滑移孔滑移至定位孔内,随后下按压连接环使第一插块和第二插块分别插入定位孔内,使连接环固定在外套筒和内套筒之间并将内套筒和外套筒相连接;再将成为一整体的外套筒和内套筒吊装至试桩预设位置,直至外套筒的底部到达预设桩顶标高位置,再向上拔起连接环并反向滑动连接环使第一插块和第二插块滑移至插接孔处,再沿插接孔将连接环取出,随后进行试桩实验;由于外套筒与内套筒之间存在空间,因而能够排除桩顶标高位置以上的侧阻力对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产生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孔内均凸设有定位插头,所述第一插块和第二插块均开设有与定位插头相插接的定位插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插头能够对定位插孔进行定位,避免插块在内套筒和外套筒的吊装过程中从定位孔中脱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孔内设有弹簧跳豆,所述弹簧跳豆位于定位插头的下方,所述第一插块或第二插块的定位插孔与定位插头相插接后弹簧跳豆抵接第一插块或第二插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跳豆能够对插块进行抵接,从而避免第一插块或第二插块在吊装过程中从定位孔中脱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套筒外壁上凸设有环形肋板,所述环形肋板的凸起高度小于所述外套筒与所述内套筒的间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肋板能够对外套筒进行支撑,内套筒受内部力的作用而过度偏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环上表面设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能够方便对连接环进行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把手上套设有防滑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套能够增大把手的摩擦力,从而方便转动连接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件包括设置在外套筒底端的密封环以及垫设在密封环与内套筒之间的止水带,所述止水带紧贴于内套筒外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止水带能够避免注浆过程中浆液进入外套筒与内套筒之间的间隔空间,保证外套筒和内套筒运作的有效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套筒底端的外壁缠绕有海带,所述海带缠绕位置位于密封件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海带遇水能够膨胀,从而对见外套筒和内套筒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避免浆液进入外套筒与内套筒之间的间隔空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设置以连接环连接的外套筒和内套筒,能够较为方便的对外套筒和内套筒进行连接和分离,从而能够在试桩过程中排除桩顶标高位置以上的侧阻力对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产生的影响;

2.通过设置把手,能够较为方便的转动连接环;

3.通过设置密封件,能够阻止浆液进入外套筒与内套筒之间的间隔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外套筒;11、第一插块;111、定位插孔;2、内套筒;21、第二插块;22、环形肋板;3、连接环;31、插接孔;32、滑移孔;33、定位孔;331、定位插头;332、弹簧跳豆;34、把手;4、密封环;5、止水带;6、海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及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工程桩试桩消摩阻双护筒,包括外套筒1以及同轴套设在外套筒1内的内套筒2,外套筒1直径大于内套筒2直径且外套筒1与内套筒2之间形成间隔空间;内套筒2的顶端和外套筒1的顶端通过一连接环3相连接,内套筒2的外壁上设有若干环形肋板22,且环形肋板22的高度小于内套筒2与外套筒1之间的间距,外套筒1的底部设有与内套筒2外壁相抵接的密封件;通过连接环3连接外套筒1和内套筒2的顶部,使外套筒1和内套筒2成为一个整体,随后将连接成整体的外套筒1和内套筒2吊装至试桩预设位置,直至外套筒1的底部到达预设桩顶标高位置,随后向内套筒2内灌注砂浆,再进行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

在本实施例中,为方便将外套筒1和内套筒2进行连接和拆装,参照图3及图4,外套筒1顶端的内壁对称凸设有4个第一插块11,内套筒2的外侧壁对称凸设有4个第二插块21,第一插块11的中心对称轴线相交,第二插块21的中心对称轴线也相交;连接环3的外壁开设有与第一插块11相插接的第一连接孔,连接环3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二插块21相插接的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均包括沿所在侧壁轴向开设的插接孔31、沿插接孔31所在侧壁周向开设的滑移孔32以及轴向开设在滑移孔32远离插接孔31一端的定位孔33,插接孔31向连接环3底部延伸且插接孔31的顶部密封以形成对第一插块11或第二插块21的限位,定位孔33向连接环3顶部延伸且定位孔33的顶部均密封以形成对第一插块11或第二插块21的限位。

将第一插块11或第二插块21分别插入插接孔31内,再转动连接环3使第一插块11和第二插块21沿滑移孔32滑动至定位孔33处,再向下按压连接环3使第一插块11和第二插块21分别插入对应侧壁的定位孔33内,使连接环3固定在外套筒1和内套筒2之间并将内套筒2和外套筒1相连接。

其中,参照图4,连接环3的上表面设有方便转动连接环3的把手34,把手34上套设有橡胶制成的防滑套。

为避免第一插块11或第二插块21在使用过程中从定位孔33中脱出,参照图3及图4,定位孔33内顶部凸设有定位插头331,第一插块11和第二插块21上均开设有与定位插头331相插接的定位插孔111;定位孔33内底部设有弹簧跳豆332,弹簧跳豆332与定位孔33内的第一插块11或第二插块21相抵接,从而避免第一插块11或第二插块21在吊装过程中从定位孔33中脱离。

参照图2及图5,密封件包括设置在外套筒1底端的密封环4以及垫设在密封环4与内套筒2之间的止水带5,止水带5紧贴于内套筒2外壁;内套筒底端的外壁缠绕有海带6,海带6缠绕位置位于密封件的上方;止水带5能够避免注浆过程中浆液进入外套筒1与内套筒2之间的间隔空间,而海带6遇水能够膨胀,从而对外套筒1和内套筒2之间的间隙空间进行填充,保证外套筒1和内套筒2运作的有效性。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第一插块11或第二插块21分别插入插接孔31内,再转动连接环3使第一插块11和第二插块21沿滑移孔32滑动至定位孔33处,再向下按压连接环3使第一插块11和第二插块21分别插入对应侧壁的定位孔33内,使外套筒1和内套筒2成为一个整体,随后将连接成整体的外套筒1和内套筒2吊装至试桩预设位置,直至外套筒1的底部到达预设桩顶标高位置,随后向内套筒2内灌注砂浆,实现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以连接环3连接的外套筒1和内套筒2,能够较为方便的对外套筒1和内套筒2进行连接和分离,从而能够在试桩过程中排除桩顶标高位置以上的侧阻力对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产生的影响;通过设置把手34,能够较为方便的转动连接环3;通过设置密封件,能够阻止浆液进入外套筒1与内套筒2之间的间隔空间。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