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拦污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水库大坝用拦污装置,属于拦污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库大坝是水工建筑物的一部分,具有挡水、泄水和引水的功能,由于水库的主要功能是用于集水,易导致其水面聚集各种污染物,最终会集中在水库的泄水口附近,如果不对其进行及时拦截,泄水时会对下游水资源造成污染,因此,在水库泄水口处设置拦污装置尤为重要。
传统的水库大坝用拦污装置仅仅在泄水口处设置结构单一的拦截网,当拦截网需要维护或更换时,无法进行拦污作业,易导致污染物从泄水口处排出,大大降低了其拦污效果,而且拦截网仅具有拦截功能,当污染物堆集较多后需要人工手持捞网对其进行打捞,大大降低了对污染物收集的便捷性,对此应当在拦污装置结构上进行再次创新,使其能具有拦污效果好和便于污染物收集的特点,对此应当设计一种水库大坝用拦污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库大坝用拦污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水库大坝用拦污装置,包括两个呈对称设置的坝体,两个坝体相对侧壁之间形成泄水口,两个所述坝体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一个支撑板,且两个所述支撑板呈对称设置,两个所述支撑板远离对应设置的坝体的一端共同固定安装有悬挂板,所述悬挂板靠近两个坝体的一侧对称固定悬挂有四个气缸,两个所述坝体相对侧壁之间插入卡接有第一拦污机构,两个所述坝体相对侧壁之间且位于第一拦污机构的一侧插入卡接有第二拦污机构,其中位于所述第一拦污机构上方的两个气缸输出端远离悬挂板的一端与第一拦污机构固定连接,其中位于第二拦污机构上方的两个气缸输出端远离悬挂板的一端与第二拦污机构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坝体相对侧壁上且与第一拦污机构相对应的位置对称开凿有两个卡槽,两个所述坝体相对侧壁上且与第二拦污机构相对应的位置对称开凿有两个卡槽,且所述第一拦污机构相远离的两端分别卡接于对应设置的两个卡槽内,所述第二拦污机构相远离的两端分别卡接于对应设置的两个卡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拦污机构包括第一框架,且所述第一框架靠近两个坝体的两端分别卡接于对应设置的两个卡槽内,所述第一框架内固定安装有第一拦污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框架上靠近第二拦污机构的一侧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相对侧壁之间且远离第一拦污网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三拦污网,两个所述侧板相对侧壁之间且远离悬挂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三拦污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第三拦污网呈垂直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三拦污网、两个侧板和第一拦污网之间形成集污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拦污机构包括第二框架,且所述第二框架靠近两个坝体的两端分别卡接于相对应设置的两个卡槽内,所述第二框架内固定安装有第二拦污网。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库大坝用拦污装置,具有拦污效果好和便于收集污染物的特点,在具体的使用中,与传统的水库大坝用拦污装置相比较而言:
1、本改进型水库大坝用拦污装置采用双层拦截方式,设置有第一拦污机构和第二拦污机构,便于维护时交替使用,避免污染物从泄水口排出,有效提高了其拦污效果。
2、本改进型水库大坝用拦污装置在第一拦污机构上设置有集污槽,当气缸带动第一拦污机构上升时,可以将第一拦污机构和第二拦污机构之间的污染物收集于集污槽内,无需人工手持捞网对污染物进行打捞,大大提高了装置收集污染物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坝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拦污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拦污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坝体;11、卡槽;2、支撑板;3、悬挂板;4、气缸;5、第一拦污机构;51、第一框架;52、第一拦污网;53、侧板;54、第三拦污网;55、集污槽;6、第二拦污机构;61、第二框架;62、第二拦污网;7、泄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库大坝用拦污装置,包括两个呈对称设置的坝体1,两个坝体1相对侧壁之间形成泄水口7,两个所述坝体1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一个支撑板2,且两个所述支撑板2呈对称设置,两个所述支撑板2远离对应设置的坝体1的一端共同固定安装有悬挂板3,所述悬挂板3靠近两个坝体1的一侧对称固定悬挂有四个气缸4,两个所述坝体1相对侧壁之间插入卡接有第一拦污机构5,两个所述坝体1相对侧壁之间且位于第一拦污机构5的一侧插入卡接有第二拦污机构6,其中位于所述第一拦污机构5上方的两个气缸4输出端远离悬挂板3的一端与第一拦污机构5固定连接,其中位于第二拦污机构6上方的两个气缸4输出端远离悬挂板3的一端与第二拦污机构6固定连接,通过第一拦污机构5和第二拦污机构6相结合,可以共同进行拦污作业,通过气缸4可以带动第一拦污机构5和第二拦污机构6进行升降移动,在维护过程中,可实现交替使用,保证至少有一个拦污机构可以拦截泄水口7处的污染物,避免维护时无法进行拦污作业,大大提高了装置的拦污效果。
其中,两个所述坝体1相对侧壁上且与第一拦污机构5相对应的位置对称开凿有两个卡槽11,两个所述坝体1相对侧壁上且与第二拦污机构6相对应的位置对称开凿有两个卡槽11,且所述第一拦污机构5相远离的两端分别卡接于对应设置的两个卡槽11内,所述第二拦污机构6相远离的两端分别卡接于对应设置的两个卡槽11内,通过卡槽11与第一拦污机构5和第二拦污机构6的卡合连接,确保第一拦污机构5和第二拦污机构6可以牢固的安装于两个坝体1相对内壁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拦污机构5包括第一框架51,且所述第一框架51靠近两个坝体1的两端分别卡接于对应设置的两个卡槽11内,所述第一框架51内固定安装有第一拦污网52,通过第一框架51与卡槽11的卡合连接,确保第一拦污机构5可以沿着卡槽11进行升降移动,通过第一拦污网52可以对泄水口7处的污染物进行拦截。
其中,所述第一框架51上靠近第二拦污机构6的一侧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侧板53,两个所述侧板53相对侧壁之间且远离第一拦污网5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三拦污网54,两个所述侧板53相对侧壁之间且远离悬挂板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三拦污网54,通过两个侧板53可以确保第三拦污网54牢固的连接于第一拦污机构5上。
其中,两个所述第三拦污网54呈垂直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三拦污网54、两个侧板53和第一拦污网52之间形成集污槽55,当气缸4带动第一拦污机构5向上移动时,可以将第一拦污机构5与第二拦污机构6之间的污染物收集于集污槽55内,无需人工手持捞网进行打捞,有效提高了污染物收集的便捷性。
其中,所述第二拦污机构6包括第二框架61,且所述第二框架61靠近两个坝体1的两端分别卡接于相对应设置的两个卡槽11内,所述第二框架61内固定安装有第二拦污网62,通过第二拦污网62可以对泄水口7处的污染物进行拦截。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第一拦污机构5和第二拦污机构6可以对泄水口7处的污染物进行拦截,当装置长期使用后,需要对拦污机构进行更换或维护时,可以通过第一拦污机构5和第二拦污机构6的交替使用,确保污染物无法从泄水口7处排出,大大提高了装置的拦污效果,对污染物进行收集时,通过气缸4带动第二拦污机构6向上移动,并让污染物进入第一拦污机构5与第二拦污机构6之间的位置,随后再次通过气缸4带动第二拦污机构6返回原位置,并通过第二拦污网62继续进行拦污作业,通过气缸4带动第一拦污机构5向上移动,在第一拦污机构5向上移动过程中,污染物被集中收集于集污槽55内,方便对其进行收集处理,无需人工手持捞网对其进行打捞,大大提高了装置收集污染物的便捷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