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洗手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42921发布日期:2020-06-17 01:21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洗手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洗手池。



背景技术:

食品生产时为了保证食品的干净、卫生,需要工作人员在进入生产车间前经过手部清洗、消毒、清洗三个流程的处理,在清洗过程中,为防止工作人员在开、关水龙头的水阀过程中在水阀上留下细菌,使之后碰触的工作人员的手部造成细菌交叉感染,因此清洗用的水龙头多采用感应水龙头。

目前,感应水龙头使用的是红外线反射原理。当人体的手部放在水龙头的红外线区域内时,红外线发射管发出的红外线由于人体手部的遮挡反射到红外线接收管,通过集成线路内的微电脑处理后的信号被发送给脉冲电磁阀,电磁阀接收信号后按指定的指令打开阀芯来控制水龙头出水;当人体的手离开红外线感应范围,电磁阀没有接收到信号,电磁阀阀芯则通过内部的弹簧进行复位来控制水龙头的关水。

但是,工作人员在清洗的过程中为了让感应水龙头持续出水,就需要将手部保持放置在红外线区域,而红外线区域一般较为靠近水龙头出水口部分且面积不大,在工作人员洗手过程中手部动作稍大些就有可能碰到水龙头表面,留下细菌,使手部下次碰到水龙头时继续感染细菌,降低消毒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洗手池,具有减少水龙头表面细菌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洗手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中部分别开设有相邻的洗手槽与消毒槽,所述洗手槽与消毒槽分别设置有出水管,所述池体顶部远离消毒槽一侧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感应水龙头,所述感应水龙头包括竖直朝下的出水口,所述感应水龙头连接有进水管,所述感应水龙头位于靠近洗手槽部分,所述感应水龙头内部设置有出水时将水分流的分流机构,所述感应水龙头设置有将分流的水用于清洗水龙头表面的清洗结构,所述清洗结构包括均匀间隔开设于感应水龙头周侧的透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池体顶部开设有相邻的洗手槽与消毒槽,池体顶部远离消毒槽一侧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的感应水龙头,感应水龙头设置有分流机构与清洗结构,当水流经过清洗结构时被分流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从出水口流出用于手部清洗,另一部分被清洗结构利用,用于自动清洗感应水龙头表面,减少感应水龙头表面的细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感应水龙头包括位于池体顶部用于导流水流且出水口朝下的龙头体,所述龙头体包括底座与导流筒,所述导流筒底部与底座顶部相螺接,所述分流机构设置于导流筒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座与导流筒相螺接,方便拆装底座与导流筒使分流机构能够安装在导流筒内的过程简单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筒包括内筒与外筒,所述外筒套设于内筒外周侧,所述内筒与外筒之间留有足够用于水流动的间隙,所述分流机构设置于内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水流被分流机构分流,一部分用于手部清洗,另一部分流入内筒与外筒间的间隙,用于清洗感应水龙头表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流机构包括竖截面为倒梯形结构的分流筒,所述分流筒的横截面为中空的圆环结构,所述分流筒顶部外径大于底部外径,所述分流筒顶部固定连接于内筒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水流被分流筒分成两部分,分流筒结构简单,分流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池体顶部远离消毒槽部分倾斜设置有导流面,所述龙头体设置于导流面中间位置,所述导流面靠近消毒槽一侧的高度低于远离消毒槽一侧的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部清洗时可能造成水珠溅射,导流面的设置使落于导流面的水珠沿导流面流入洗手槽,有利于保持池体顶部整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面两侧设置有用于防止水向两侧流出的阻拦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池体顶部汇集的水流无法从两侧流出,有利于降低池体附近地面形成积水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池体顶部设置有弧板,所述弧板位于消毒槽与洗手槽之间,所述弧板内凹面朝向消毒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弧板挡住消毒槽上方靠近洗手槽部分,减少溅射落入消毒槽的水珠的数量,防止水珠数量过多时稀释消毒液。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池体中部相邻开设有洗手槽与消毒槽,池体顶部远离消毒槽部分均匀间隔开设有感应水龙头,感应水龙头设置有分流机构,当感应水龙头感应出水时,水流经过分流机构的分流一部分用于手部清洗,一部分被清洗结构用于自动清洗感应水龙头表面,有利于减少感应水龙头表面的细菌残留。分流机构包括分流筒,分流筒结构简单,分流效果较好,清洗结构包括透水孔,透水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利于自动清洗感应水龙头表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斜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龙头体的内部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池体;2、洗手槽;3、消毒槽;4、出水管;5、控制阀;6、感应水龙头;601、出水口;7、分流机构;701、分流筒;8、清洗结构;801、透水孔;9、龙头体;10、底座;11、导流筒;111、内筒;112、外筒;12、导流面;13、弧板;14、阻拦板;15、红外线感应器;16、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见图1与图2,一种洗手池,包括不锈钢材质的池体1,池体1通过自带的支撑架稳固于地面。池体1中部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洗手槽2与消毒槽3,洗手槽2与消毒槽3相邻设置且分别连接有用于排水的出水管4。池体1顶部远离消毒槽3一侧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感应水龙头6,感应水龙头6一端设置有出水口601,另一端连接有用于进水的进水管,感应水龙头6的出水口601朝下且位于洗手槽2上方。感应水龙头6设置有用于感应人体手部的红外线感应器15,以及与红外线感应器15配合的用于控制感应水龙头6开、关的控制阀5。当人体手部靠近红外线感应器15时,红外线感应器15的红外线发射管发射的红外线被阻挡反射由红外线接收管接收,经过红外线感应器15内的微电脑处理后发射信号给控制阀5控制感应水龙头6打开。由于感应水龙头6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多做赘述。

参见图2与图3,感应水龙头6设置有分流机构7与清洗结构8。当感应水龙头6打开时,水流受水压作用流向感应水龙头6内部,水流在感应水龙头6内部流动时经过分流机构7的作用分流成两部分,一部分通过感应水龙头6的出水口601流出用于手部清洗,另一部分通过清洗结构8对感应水龙头6位于池体1顶部部分进行清洗,减少附着在感应水龙头6表面的细菌的数量,降低碰触到感应水龙头6表面的工作人员的手部重新感染细菌的概率。

参见图2与图3,感应水龙头6包括龙头体9,龙头体9为感应水龙头6位于池体1顶部部分。龙头体9包括底座10与导流筒11,红外线感应器15位于底座10外周侧且靠近洗手槽2部分。底座10为竖直中空圆筒状结构且底部固定连接于池体1顶部,控制阀5打开后,进水管的水流从底座10流入,经过导流筒11导流用于手部的清洗。导流筒11为弧形结构且包括内筒111与外筒112,外筒112套设于内筒111外周侧。分流机构7设置于内筒111远离出水口601一端,内筒111与外筒112之间留有足够间隙用于分流后的水流流动,外筒112底部螺接于底座10顶部,且螺接部分设置有密封圈16配合使用防止漏水(密封圈16在图4中标出)。龙头体9为不锈钢结构,因此导流筒11与底座10分别通过模具铸造出来的,铸造时内筒111与外筒112分半压铸,后期组装时将两半的内筒111通过焊接固定,再将两半的外筒112通过焊接与内筒111在出水口601处焊接固定,再将两半外筒112焊接实现固定。外筒112与底座10的螺纹是经过专门设计的,使外筒112与底座10螺接固定稳固时出水口601的位置位于洗手槽2上方适当位置,不会影响手部清洗与红外线感应器15感应手部。

参见图2与图3,分流机构7包括分流筒701,分流筒701竖截面为倒梯形结构,横截面为中空圆环结构。分流筒701顶部外径大于底部外径且底部外径小于底座10内径,分流筒701顶部固定连接于内筒111远离出水口601一端且分流筒701筒壁厚度与内筒111筒壁厚度相同。当水流在流动过程中经过分流筒701时,一部分通过分流筒701底部中空开口向内筒111流动,且流向内筒111的水流大小足够用于手部清洗,另一部分经过分流筒701外周侧壁的阻拦与导流开始向内筒111与外筒112间的空隙流动。分流筒701为不锈钢材质,在导流筒11生产时同时预制的。

参见图2与图3,清洗结8包括透水孔801,透水孔801均匀间隔开设于外筒112周侧筒壁。透水孔801的大小合适,使流入内筒111与外筒112间空隙的水流通过透水孔801流出清洗龙头体9表面,并且水流通过透水孔801时不会因透水孔801太小而在水压作用下向外喷射溅射于四周,透水孔801是在导流筒11生产时预留的。

参见图2,池体1顶部远离消毒槽3部分设置有导流面12,导流面12靠近洗手槽2,多个的龙头体9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于导流面12中间位置。导流面12靠近消毒槽3一侧的高度低于远离消毒槽3一侧的高度,使手部清洗时溅射到导流面12的水珠沿导流面12流入洗手槽2。导流面12两侧固定连接有阻拦板14,防止工作人员在靠近池体侧边的龙头体9位置进行清洗时溅射的水珠流出导流面12。

参见图2,池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弧板13,弧板13竖截面为弧形结构且弧形的内凹面朝向消毒槽3一侧。弧板13位于消毒槽3与洗手槽2之间,用于减少手部清洗时溅射的水珠滴入消毒槽3,造成消毒槽3内的消毒液浓度被稀释。

使用原理:

参见图2与图3,当工作人员的手部在红外线感应器15的感应区时,控制阀5收到信号打开,使水流流入底座10,当水流流经分流筒701时,一部分水流流入内筒111用于手部清洗,另一部分流入内筒111与外筒112间的空隙,通过透水孔801流出作用于龙头体9表面的自动清洗,减少龙头体9表面的细菌残留。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