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河道治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68383发布日期:2020-07-24 15:17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河道治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治理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生态河道治理设备。



背景技术:

生态河道治理从适宜生物栖息的角度出发,全面考虑工程对水文、水深、流速、底质、河道形态、断面形式及材料等多方面生境因子的影响,构建适宜生物栖息及繁殖的生境条件;

现有的河道治理方式是单一,只是清理水面垃圾,河道两侧环境依旧杂乱不堪,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不能充分利用河道两侧的空间;河道内的水为死水,不流通,水的的含氧量较低,不利于水植物生长,造成生态平衡受到损坏,河道水污染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河道治理设备,解决了河道水污染治理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生态河道治理设备,包括支撑板、车轮、植苗结构和抽排结构,所述支撑板的底侧四角安装有车轮,所述植苗结构安装在支撑板的底侧,所述抽排结构安装在支撑板的顶部另一侧;

所述植苗结构包括安装板、埋土导板、开槽刀、旋耕电机、旋转刀片、旋耕架、导料管、气动杆、气缸、限位筒、输送带、输送架、储苗箱和旋耕辊,所述气缸固定在支撑板的顶侧中端,所述气动杆安装在气缸的作用端部,且气动杆竖直贯穿支撑板的内部,所述安装板水平安装在气动杆的底端端部,所述开槽刀通过连接杆安装在安装板的下方中端,所述安装板的一端下方通过连接杆配合安装有两埋土导板,所述旋耕架安装在安装板的另一端下侧,所述旋耕辊通过辊轴配合安装在旋耕架内部,所述旋耕电机安装在旋耕架的外壁一侧,所述旋耕电机的输出轴与旋耕辊的辊轴端部连接,所述旋耕辊的圆周外侧安装有旋转刀片,所述储苗箱固定在安装板的顶侧一端,所述输送架设置在储苗箱的一侧,所述输送带外切套接安装在输送架内的输出辊外侧,所述限位筒固定在支撑板的顶侧,所述导料管竖直贯穿固接在支撑板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抽排结构包括水泵、软管、滑扣、固定板、滑轨、丝杆、活动板、吸水管和升降电机,所述水泵固定在支撑板的顶侧,所述固定板竖直安装在支撑板的顶侧,所述滑轨固定在滑轨的一侧,所述滑扣扣接在滑轨的外侧内部,所述活动板固定在滑扣的一侧,所述升降电机安装在支撑板的顶侧,所述丝杆安装在升降电机的输出端部,所述丝杆通过螺纹配合贯穿活动板的内部,所述吸水管通过焊接固定在滑扣的另一侧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板的内部对应导料管的底端开设有管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储苗箱的一侧对应输送带的一端开设有出料口,所述限位筒的侧面对应输送带的另一端开设有导料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筒套接在导料管的顶端端口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埋土导板、开槽刀和导料管处于同一直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筒的侧面对应输送带的另一端开设有导料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泵的进水端与吸水管通过软管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泵的排水端安装有排水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料管位于输送架的端部正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抽排结构,利用水泵将河道底层污染的水循环喷洒出河道水平面,增加水的流动性,提高水的含氧量,能够有效的降低水的污染度;

2.通过设置植苗结构,在支撑板前进过程中,实现植苗作业,在污染的河道上种植绿植,起到很好的绿化作用,提高净化效果,方法简单,有效对河道的水污染进行了治理。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抽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植苗结构局部立体图;

图中:1、支撑板;2、车轮;3、植苗结构;4、抽排结构;31、安装板;32、埋土导板;33、开槽刀;34、旋耕电机;35、旋转刀片;36、旋耕架;37、导料管;38、气动杆;39、气缸;310、限位筒;311、输送带;312、输送架;313、储苗箱;314、旋耕辊;41、水泵;42、软管;43、滑扣;44、固定板;45、滑轨;46、丝杆;47、活动板;48、吸水管;49、升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一种生态河道治理设备,包括支撑板1、车轮2、植苗结构3和抽排结构4,支撑板1的底侧四角安装有车轮2,植苗结构3安装在支撑板1的底侧,抽排结构4安装在支撑板1的顶部另一侧;

植苗结构3包括安装板31、埋土导板32、开槽刀33、旋耕电机34、旋转刀片35、旋耕架36、导料管37、气动杆38、气缸39、限位筒310、输送带311、输送架312、储苗箱313和旋耕辊314,气缸39固定在支撑板1的顶侧中端,气动杆38安装在气缸39的作用端部,且气动杆38竖直贯穿支撑板1的内部,安装板31水平安装在气动杆38的底端端部,开槽刀33通过连接杆安装在安装板31的下方中端,安装板31的一端下方通过连接杆配合安装有两埋土导板32,旋耕架36安装在安装板31的另一端下侧,旋耕辊314通过辊轴配合安装在旋耕架36内部,旋耕电机34安装在旋耕架36的外壁一侧,旋耕电机34的输出轴与旋耕辊314的辊轴端部连接,旋耕辊314的圆周外侧安装有旋转刀片35,储苗箱313固定在安装板31的顶侧一端,输送架312设置在储苗箱313的一侧,输送带311外切套接安装在输送架312内的输出辊外侧,限位筒310固定在支撑板1的顶侧,导料管37竖直贯穿固接在支撑板1的内部;

抽排结构4包括水泵41、软管42、滑扣43、固定板44、滑轨45、丝杆46、活动板47、吸水管48和升降电机49,水泵41固定在支撑板1的顶侧,固定板44竖直安装在支撑板1的顶侧,滑轨45固定在滑轨45的一侧,滑扣43扣接在滑轨45的外侧内部,活动板47固定在滑扣43的一侧,升降电机49安装在支撑板1的顶侧,丝杆46安装在升降电机49的输出端部,丝杆46通过螺纹配合贯穿活动板47的内部,吸水管48通过焊接固定在滑扣43的另一侧面,能够将河道底层污染的水循环喷洒出河道水平面;

安装板31的内部对应导料管37的底端开设有管孔,能够实现安装板31的上下升降;

储苗箱313的一侧对应输送带311的一端开设有出料口,实现种苗的输送;

限位筒310套接在导料管37的顶端端口处,对种苗进行限位;

埋土导板32、开槽刀33和导料管37处于同一直线上,能够实现开槽、掩埋作业。

限位筒310的侧面对应输送带311的另一端开设有导料口,便于种苗输送;

水泵41的进水端与吸水管48通过软管42连接,便于河水输送;

水泵41的排水端安装有排水管,便于河水输送;

导料管37位于输送架312的端部正下方,便于种苗的输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进行种苗种植时,输送带311旋转,将储苗箱313内部的种苗输送到限位筒310内,种苗沿导料管37下降,在支撑板1前进时,通过旋耕电机34作业,带动旋耕辊314旋转,在旋转刀片35的配合下,将土壤进行旋耕,在支撑板1前进配合下,通过开槽刀33开槽,在开槽后,导料管37落入土槽中,在两侧的埋土导板32配合,实现对种苗的种植,实现对河道边侧的环保种植,在对水泵41作业,通过吸水管48将河道底层污染的水抽出,通过排水管排出,实现水循环,在对河道底侧污染的水抽出时,升降电机49作业,带动丝杆46旋转,活动板47在滑扣43沿滑轨45的滑动配合作用下,能够实现吸水管48的升降,能够对不同深度的污染的水实现抽离,实现水循环。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