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91598发布日期:2020-08-18 18:01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人工挖孔桩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工挖孔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人工挖孔桩结构。



背景技术:

人工挖孔桩是重要的成桩方式之一,具有桩身直径灵活,成本低,施工效率高等特点,在现今应用得比较普遍。人工挖孔桩是先采用人工挖掘方法进行成孔,浇注混凝土进而形成的桩,但是人工挖孔桩因采用人工挖掘方式,在挖掘过程中孔壁易垮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现有技术中在施工过程中都是自上而下分段开挖人工挖孔桩,为了避免孔壁垮塌,挖完每段后浇注混凝土护壁,混凝土护壁成型需要一定的时间,且分段浇筑的混凝土在浇注时间上存在差异会造成上下两段的混凝土护壁连接一致性较差,上下两段浇注的混凝土护壁之间容易存在间隙,最终导致人工挖孔桩的护壁结构整体不稳定。此外,在地下水丰富的地段,需大量抽排地下水,易引发周边道路及管线沉降,所以一定要严格把握护壁施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挖孔桩结构,不采用混凝土浇注的护壁结构,确保人工挖孔桩结构稳定且防止渗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人工挖孔桩结构,包括自上而下分段开挖的桩孔,所述桩孔的内壁自上而下分段设置有护壁,所述护壁包括圆筒状的壁板,所述壁板的外侧与所述桩孔的内壁连接,所述壁板的内侧连接有圆环状的钢架;所述壁板为多个圆弧段围合构成,所述钢架拆分为多段与多个所述圆弧段的内侧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u型固定件,所述圆弧段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u型固定件穿过相邻两个所述圆弧段上的安装孔与所述桩孔的内壁连接。

可选的,所述壁板均等分为四个圆弧段,任意两个所述圆弧段上的钢架之间连接有加固杆。

可选的,还包括注浆管,所述圆弧段上均匀开设有让所述注浆管穿过的注浆孔。

可选的,所述注浆管的端口配合连接有封堵帽,所述钢架与所述注浆管的外露部分连接,相邻两个钢架通过焊接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分段开挖桩孔之后不采用混凝土浇注而成的护壁结构,直接采用壁板作为初期支护及防水结构,钢架处于壁板的内侧围合构成一个整体的圆环起到了加固结构的作用,同时钢架作为桩孔浇注混凝土的骨架主体,无需在桩孔开挖完之后再布置钢筋笼,从而使得桩孔一次性成型,不会出现不同时间段浇注混凝土造成结构一致性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截面示意图;

图3为上下两段的圆弧段布置示意图;

图4为u型固定件示意图;

图5为注浆管与钢架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桩孔;2、护壁;21、壁板;211、圆弧段;22、钢架;23、u型固定件;24、加固杆;3、注浆管;31、封堵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工挖孔桩结构,包括自上而下分段开挖的桩孔1,桩孔1的内壁自上而下分段设置有护壁2,开挖完每段桩孔1之后立即用护壁2用于土体支撑同时用于防止渗水,护壁2包括圆筒状的壁板21,壁板21的外侧与桩孔1的内壁连接用于做初步的支护,壁板21的内侧连接有圆环状的钢架22,钢架22起到了加强支护作用,同时钢架22作为后续桩孔1开挖完之后的混凝土浇注骨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分段开挖桩孔1之后不采用混凝土浇注而成的护壁结构,直接采用壁板21作为初期支护及防水结构,钢架22处于壁板21的内侧围合构成一个整体的圆环起到了加固结构的作用,同时钢架22作为桩孔1浇注混凝土的骨架主体,无需在桩孔1开挖完之后再布置钢筋笼,从而使得桩孔1一次性成型,不会出现不同时间段浇注混凝土造成结构一致性较差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壁板21为多个圆弧段211围合构成,钢架22拆分为多段与多个圆弧段211的内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还包括u型固定件23,圆弧段211上开设有安装孔,通过u型固定件23将同一水平面相邻的圆弧段211、上下两段相邻的圆弧段211连接在一起,同时将圆弧段211与桩孔1的内壁连接,此外可以将u型固定件23的外露部分与钢架22绑扎连接或者焊接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壁板21均等分为四个圆弧段211,任意两个圆弧段211上的钢架22之间连接有加固杆24。壁板21不宜分为较多的段,四个圆弧段211即可,便于操作施工,桩孔1的外周土体可能存在坍塌的风险,加固杆24布置任意两个钢架22之间,防止护壁2向内变形,在设计时钢架22之间可以设置一些空隙便于加固杆24插置其中直接抵靠在壁板21上,随后可采用绑扎或者焊接的方式使得加固杆24与钢架22连接,此外加固杆24在布置时不应该靠近桩孔1的中心布置,这样会影响后续的施工操作空间,应留有足够的施工区域便于工具运输及人员通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还包括注浆管3,圆弧段211上均匀开设有让注浆管3穿过的注浆孔。圆弧段211的安装仅仅只是起到了初步支护及防水的作用,随后注浆管3穿过注浆孔斜向下打入桩孔1的外周土体,开始注浆填充外周土体的空隙,增加了外周土体的结构稳定性防止坍塌,同时进一步的封堵水路避免渗水,注浆管3的一部分可以设计成锥台状,注浆完毕后,继续打入注浆管3使得此部分完全封堵注浆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注浆完成后,封堵帽31防止水泥浆溢出;等待注入的水泥浆凝固之后,此时注浆管3也被凝固固定,利用注浆管3的外露部分吊挂固定钢架22,随后拧紧螺母32与注浆管3的端口连接,螺母32的端面紧紧抵触住钢架22从而完成对钢架22的进一步固定,钢架22的钢筋杆被注浆管3和螺母32构成的夹角紧紧卡住,即可完成对钢架22的固定,操作简单方便,随后将多段钢架22焊接为一个整体。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对待施工的桩孔1的孔口处进行场地清理,对桩孔1的孔口处进行测量定位,并在桩孔1的孔口处设置混凝土护圈,在待施工的桩孔1的孔口处开挖土体,逐层分段向下开挖;

b、开挖完第一段桩孔1之后,对桩孔1的内壁喷射混凝土,先进行临时防止渗水,随后安装圆弧段211,混凝土凝结使得圆弧段211与桩孔1的内壁预先固定连接,u型固定件23穿过安装孔使得相邻的两个圆弧段211连接,同时将圆弧段211与桩孔1的内壁连接,最终完成壁板21的固定,对相邻的两个圆弧段211的接缝处喷射混凝土,如图3所示,相邻两个圆弧段211可采用卡嵌的方式安装,即接缝处可以是弯折线状或者曲线状,接缝处可增设密封垫随后喷射混凝土或者密封防渗水材料,确保不会渗水;

c、安装完壁板21后,自圆弧段211上的注浆孔斜向下打入注浆管3,注浆管3呈环形分布在桩孔1的内壁,通过注浆软管将注浆管3与注浆泵连接,开始注浆,增加了外周土体的结构稳定性防止坍塌,同时进一步的封堵水路避免渗水,封堵帽31完全封堵端口,如图5所示,利用注浆管3的外露部分吊挂固定钢架22,拧紧螺母32时其端面会挤压紧固钢架22,这时再将多段钢架22连接为一个整体;加固杆24布置在任意两个钢架22之间,加固杆24围合的空间留有足够的施工区域便于工具运输及人员通过;

d、进行下一段桩孔1的开挖,重复步骤b、c安装壁板21、钢架22、u型固定件23及加固杆24,上下两段相邻的两个圆弧段211也通过u型固定件23连接,接缝处也喷射混凝土、增设密封垫,且上下两段相邻的两个圆弧段211错位布置,如图3所示,即上下段的圆弧段211之间的接缝处不重合,错位布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壁板21上下段结构连接的稳定性;

e、直至桩孔1全部开挖完毕,对桩孔1进行浇注,在浇筑过程中不断振捣排出空气,一次性成型人工挖孔桩。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