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防汛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台地式雨洪防控系统。
背景技术:
在汛期,大量雨水涌入河道,大于原有河道承载量。造成河床无法承载,使多余河水溢出河道,流入田地、绿化和硬质路面上,对景观和植被造成破坏,为游客行走带来不便。雨季降水量大,造成地表径流流速快,对护坡造成损坏,同时将大量泥沙和杂物带入河流,沉积于河床,造成河道拥堵,河水外溢。
目前的防汛装置主要是防汛袋、闸门等,这样的装置仍以拦截洪水为主,并没有疏导洪水的作用。因此,急需一种能够根据河岸地势对洪水进行疏导的雨洪防控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台地式雨洪防控系统,不仅能够减少水流对土壤的冲刷,还能将雨洪下渗转为地下水加以利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台地式雨洪防控系统,设置在河岸两侧10-20米范围内的防洪护坡上,从所述河岸方向到护坡方向设置为若干段高度连续升高的台地,在每个台地的前端设置石笼网箱挡墙。
进一步地,所述石笼网箱挡墙为梯形,外部由低碳钢丝包裹,内部填装石块。
进一步地,在所述台地最上层设置蓄水层,所述蓄水层种植喜水植物,所述蓄水层深度为50-80mm。
进一步地,在所述蓄水层的下层设置覆盖层,所述覆盖层由树皮铺设而成,所述覆盖层设置为中间低、两边高的形状,深度为20-50mm。
进一步地,在所述覆盖层的下层设置吸水层,所述吸水层为砂质土壤,种植土的深度根据种植不同种类的植物进行选择,种植草本植物的种植土深度为250-350mm,种植灌木的种植土深度为500-900mm,种植乔木的种植土深度为1000-1200mm。
进一步地,在所述吸水层的下层设置净水层,所述净水层由陶粒、火山岩、建筑废渣以1:1:1的比例混合填充,净水层的深度为600-1000mm。
进一步地,在所述净水层的下层设置渗水层,所述渗水层由30-50mm的砾石填充,渗水层深度为250-300mm。
进一步地,在最高一级台地的所述蓄水层与所述石笼网箱挡墙之间的凹角处设置溢水管,所述溢水管设置位置高于本级石笼网箱挡墙的上边缘,溢水管与城市的雨水井相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台地式雨洪防控系统在雨水较多时,能够拦截地表径流,地表水从最高级台阶流向河流,流经每一级台阶时都会有一部分地表水被滞留在蓄水层。从蓄水层下渗到渗水层,最后补充到地下水。一级级的台地结构可以有效的分散地表水的流速,减轻地表水对河岸的破坏。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台地式雨洪防控系统在河水上涨,需要拦截河水溢流水时,河水每上涨一个台地高度都会有一部分河水被滞留在蓄水层。从蓄水层下渗到渗水层,最后补充到地下水。有效的拦截了剩余河水流出护坡,有效阻挡剩余河水流入道路、田地和景观区等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台地式雨洪防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台地式雨洪防控系统的拦截地表径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台地式雨洪防控系统的拦截河流溢流河水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石笼网箱挡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结构图及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台地式雨洪防控系统,设置在河岸两侧10-20米的防洪护坡上,如图1至4所示,从河岸方向到护坡方向设置为若干段高度连续升高的台地,在每个台地的前端设置石笼网箱挡墙。其中,石笼网箱挡墙为梯形,外部由低碳钢丝包裹,内部填装石块。石块应质地坚硬,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石笼内的石块应大小搭配,保证石笼的梯形外观。
低碳钢丝有适度变形的特点,即使有不均匀沉陷,整体结构会自行微调。梯形生态石笼作为每一级台地的立面挡墙结构,有效的阻挡土壤的外溢,而且梯形生态石笼结构稳定。梯形生态石笼内的孔隙为水体流动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实现水与土壤间的自然交换。
梯形石笼网箱挡墙是大面积连续组装的,不设结构缝。相邻网箱全部用编织石笼的扎丝扎紧,具有其他材料难以替代的连贯性、整体性、延展性,与浆砌石及混凝土结构相比,具有良好的抗击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变形性能,即使局部损坏也不会造成整体性破坏。并且抗震性好,有一定的抗冲击力。
梯形生态石笼网箱挡墙的内部块石经震动后受网箱约束,不会破散,而会自行调整达到新的平衡,更不可能产生裂缝。即使块石产生移位,总体完整性也不会遭到破坏,因为变形后的梯形生态石笼网箱会产生新的平衡。不会产生裂缝或出现严重问题,能够有效抵抗洪水冲击。
实施例2
优选地如图1所示,在台地最上层设置蓄水层,所述蓄水层种植喜水植物,所述蓄水层深度为50-80mm。用于收集并储存地表径流水和溢流河水,在此层种植植物能够美化河岸景观。
在蓄水层的下层设置覆盖层,所述覆盖层由树皮铺设而成,深度为20-50mm,用于保持土壤湿度。覆盖层设置为中间低、两边高的形状,能够增加蓄水容量,延长雨水流出时间,以达到增加地表径流和溢流河水下渗量的效果。同时覆盖层对土壤起到了一定的保护和保湿功能,减轻水流对土壤的伤害,并为微生物提供了有利的生长环境,有利于降解有机物。
在覆盖层的下层设置吸水层,吸水层为砂质土壤,在此选择渗透系数大的砂质土壤,减缓雨水和溢流河水的下渗速度,进行初步净化。种植土的深度根据种植不同种类的植物进行选择,种植草本植物的种植土深度为250-350mm,种植灌木的种植土深度为500-900mm,种植乔木的种植土深度为1000-1200mm。
在吸水层的下层设置净水层,净水层由陶粒、火山岩、建筑废渣以1:1:1的比例混合填充,净水层的深度为600-1000mm。不但对水的阻力小,而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稳定水质,有效净化水体,可以吸附水中的有害细菌和对生物体产生影响的重金属离子如铬、砷等,甚至包括一些水中残留的氯。
在净水层的下层设置渗水层,渗水层由30-50mm的砾石填充,渗水层深度为250-300mm。砾石间会形成较大空隙,有一定的储水功能,并下渗,有效的补充地下水。
在渗水层下面可以设置原土平整层,对原有土壤进行平整。平整系数在85%-93%之间。
此外,在最高一级台地的所述蓄水层与所述石笼网箱挡墙之间的凹角处设置溢水管,所述溢水管设置位置高于本级石笼网箱挡墙的上边缘,溢水管与城市的雨水井相连接。溢水管将未能及时被各级蓄水层吸收掉的过剩河水通过溢水管排走。溢水管直接与雨水井连接,由雨水井排走剩余河水,有效的拦截了河水溢流水流入田地、道路和景观区等区域,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在雨水较多时,能够拦截地表径流,地表水从最高级台阶流向河流,流经每一级台阶时都会有一部分地表水被滞留在蓄水层。从蓄水层下渗到渗水层,最后补充到地下水。一级级的台地结构可以有效的分散地表水的流速,减轻地表水对河岸的破坏。
在河水上涨,需要拦截河水溢流水时,河水每上涨一个台地高度都会有一部分河水被滞留在蓄水层。从蓄水层下渗到渗水层,最后补充到地下水。有效的拦截了剩余河水流出护坡,有效阻挡剩余河水流入道路、田地和景观区等区域。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