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防渗水地连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07850发布日期:2020-07-29 01:16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防渗水地连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的防渗水地连墙。



背景技术:

地下连续墙是深基坑工程中利用各种挖槽机械,借助于泥浆的护壁作用,在地下挖出窄而深的沟槽,并在其内浇注适当的材料而形成一道具有防水、挡土和承重功能的连续的地下墙体。在现有技术中,对于位于地质条件复杂且地下水较为丰富的区域的地下连续墙而言,在地下水长期的渗透作用下,地下连续墙有可能出现渗水的情况,尤其是在各段地下连续墙的接缝处。因此,如何使得地下连续墙能够更有效的挡水防渗,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现有的专利文献其公告号为cn207143924u的一种地下连续墙,包括障碍桩以及位于障碍桩两侧的墙体,障碍桩两侧的墙体以该障碍桩作为接头,在两侧墙体与障碍桩相接位置以及障碍桩的外侧设置有若干高压旋喷桩,其中障碍桩外侧的高压旋喷桩内设置有支撑钢筋。上述连续墙在施工中以遇到的障碍桩作为接头,在不影响建筑面积和空间使用的情况下,能避免拔桩带来的高额费用和工期延误。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障碍桩所在的接头处的防水效果较差,使得连续墙的防渗水能力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防渗水地连墙,能增强连续墙的防渗水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新型的防渗水地连墙,包括多段抵接拼合的墙体,相邻所述墙体的拼接处底部卡接有防水槽,所述防水槽将相邻墙体的拼接处缝隙覆盖,所述墙体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沿墙体厚度分布的挡水板以及卡板槽,所述墙体的挡水板卡接在相邻所述墙体的卡板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槽能将墙体拼接处的底部覆盖,使得水不易从墙体拼接处的底部渗入;墙体的侧面设置的挡水板与相邻墙体侧面设置有的卡板槽相配合,使得墙体之间的连接更紧密;并且挡水板起到挡水的作用,在挡水板的横向设置下,渗水不易沿着墙体的拼接处向上渗透,因此上述方案起到防渗水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槽延长卡接在墙体的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槽的底部居中位置设置有防渗隔板,所述防渗隔板沿防水槽的长度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槽在墙体底部延长,墙体的底部在防水槽的阻隔下与水隔开,因此水不易从墙体的底部渗入,增强了墙体防渗水的能力;防渗隔板位于防水槽的下方,一方面能于地基固定,使得防水槽牢固地固定在地基上,另一方面能起到分隔墙体两侧的地基的作用,当墙体一侧的地基中含有较多水分,防渗隔板能阻隔部分水分在地基中的流动,使得墙体另一侧的地基保持干燥,起到隔挡水分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水板以及卡板槽同时设置在墙体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墙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挡水板以及卡槽,两墙体之间通过挡水板以及卡槽插接,增大了墙体拼接处的摩擦力,这样的设置使得墙体间的连接更为紧密,紧密的连接也有利于减少水向上渗透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水板的表面以及卡板槽的内壁均涂覆有防水涂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涂料具有疏水性,因此水不易从挡水板以及卡板槽的表面渗进墙体,起到防渗水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墙体底部的两侧位置处开设有限位半槽,所述墙体在拼接处的底部卡接有防渗盒,所述防渗盒的底部开设有吸水口,所述防渗盒内部填充有止水胶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渗盒镶嵌在两墙体拼接处的底部,起到阻隔渗水的作用,墙体底部的两角常常容易受损,因此增加防渗盒能够加固墙体底部两角处的结构强度,延长墙体的使用寿命,在不易检测、维修的场所起到了良好的阻隔挡水、增强墙体刚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半槽的居中位置竖直设置有柱形槽,所述防渗盒的两侧居中位置设置有柱形件,所述柱形件大小与柱形槽的大小一致,所述柱形件卡接在柱形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柱形件与柱形槽起到限定防渗盒的作用,柱形件与柱形槽相配合,因此防渗盒不易从墙体的两侧滑移,防渗盒能牢固地固定在两面墙体之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半槽的内壁、防渗盒的外表面以及防水槽的内表面均固定有防水密封橡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密封橡胶具有防水性,并且有一定的弹性,防水密封橡胶遇水时会产生一定的膨胀形变,使得限位半槽与防渗盒墙体以及防水槽之间的间隙被填满,因此能起到阻挡水渗入墙体的作用,更进一步加强了墙体的防渗水能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防水槽能起到阻隔水从墙体的底部的拼接缝隙向上渗透的作用,;

防水槽延长至墙体的底部,水不易从墙体的底部渗入,并且防水槽的内部设置有防水密封橡胶,能够减少防水槽以及墙体底部之间的间隙,进一步加强防水槽的防渗透能力;

防渗盒起到吸收进入防水槽内部的水分的作用,减少水分向上渗透的可能性;

挡水板与卡板槽的设置能起到加固墙体连接的作用,同时横向设置的挡水板有利于阻断水的竖向渗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防渗水地连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渗盒以及限位半槽的半剖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墙体;11、挡水板;12、卡板槽;13、限位半槽;131、柱形槽;2、防水槽;21、防渗隔板;22、防水密封橡胶;3、防渗盒;31、柱形件;32、吸水口;33、止水胶层;34、止水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新型的防渗水地连墙,包括多个拼接墙体1,墙体1拼接处的底部卡接有防渗盒3,并且墙体1的底部卡接有防水槽2。

墙体1的两面先用防水砂浆找平,并且涂上防水墙面漆,这样就可以减少防水墙面漆因厚薄不均而造成渗漏的现象。墙体1沿厚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挡水板11,挡水板11沿着墙体1高度方向上下排布有多个,并且挡水板11的上方设置有卡板槽12,卡板槽12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挡水板11的伸出墙体1的长度,卡板槽12的宽度与挡水板11的宽度一致。墙体1的另一侧也设置有挡水板11以及卡板槽12,并且卡板槽12位于挡水板11的下方,墙体1两侧的挡水板11以及卡板槽12的数量一致,并且墙体1一侧的挡水板11所在的位置高度对应墙体1另一侧的卡板槽12对应的位置高度,这样的设置使得两个墙体1相拼接时,挡水板11能够插入卡板槽12中,实现紧密配合。挡水板11的横向设置使得渗透进的少量水难以沿着墙体1的高度方向延伸,起到墙体1连接紧密、防水渗透的效果。多个墙体1两两拼接形成连墙,用于大型工程建筑中,组装快速,拼接方式简单易行。

墙体1设置有挡水板11以及卡板槽12所在的侧面涂有防水涂料,并且防水涂料将挡水板11以及卡板槽12覆盖,起到防水的作用。防水涂料可以是乳液型、溶剂型、反应型以及改性沥青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防水涂料固化后形成的防水薄膜具有一定的延伸性、弹塑性、抗裂性、抗渗性及耐候性,能起到防水、防渗和保护作用,水不易从墙体1的侧面从渗透进墙体1内部。

参照图2,墙体1设有挡水板11的两侧底部设置有限位半槽13,限位半槽13在墙体1上有两个侧面,其中限位半槽13朝水平方向的侧面的宽度与墙体1厚度一致,并且与挡水板11所在的侧面相平行,限位半槽13朝下的侧面与墙体1的厚度一致,并且与挡水板11所在的侧面向垂直。限位半槽13与挡水板11所在的侧面相平行一侧的居中位置设置有柱形槽131,柱形槽131可以是半柱形、正方体或长方体其中的任意一种。

防渗盒3的宽度与墙体1的厚度一致,防渗盒3的长度是限位半槽13朝下的侧面的长度的两倍,防渗盒3的高度与限位半槽13朝水平方向一面的高度相一致,因此防渗盒3可以嵌入在两个相拼接墙体1的限位半槽13中,并且嵌合面平整;防渗盒3与限位半槽13贴合的两侧一体连接有柱形件31,柱形件31的形状与柱形槽131一致,并且柱形槽131与柱形件31的大小相等,使得柱形件31能够卡在柱形槽131中,实现防渗盒3与限位半槽13的配合,当一面墙体1底部限位半槽13的柱形槽131与防渗盒3一侧的柱形件31相配合,并且防渗盒3的另一侧柱形件31与另一面墙体1的限位半槽13中的柱形槽131相配合时,防渗盒3在水平方向上难以从两面墙体1中脱离,因此柱形槽131以及柱形件31的配合能起到限定防渗盒3位置的作用,使得防渗盒3不易从限位半槽13中脱离。

限位半槽13的内壁以及防渗盒3的表面均通过胶水粘贴有防水密封橡胶22,防水密封橡胶22在遇水时会产生一定的膨胀,起到填充间隙的作用,减少水的渗透,起到防水密封的作用。

防渗盒3的底部开设有吸水口32,防渗盒3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层叠填充有止水板34、止水胶层33,并且防渗盒3的吸水口32处为止水胶层33。止水胶层33可以是橡胶止水条、腻子型止水条制品型止水条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止水胶层33具有遇水膨胀的特性,富有弹性以及形变能力的止水胶层33具有良好的密封防水作用,能够将防渗盒3附近的水分吸收、阻挡,使得水分难以扩散至墙体1内部。止水板34为刚性板,形变能力小、不易吸水,止水板34与止水胶层33交替层叠能使得靠近防渗盒3的止水胶层33吸满水后,水才向上渗透进上一层的止水胶层33,起到多层吸水的作用,止水胶层33的利用效率更高。

参照图3,防水槽2呈长条形槽状,并且防水槽2的两端有开口,便于卡接在墙体1的底部,防水槽2的底部宽度略大于墙体1的厚度,并且防水槽2的内壁以及底部均贴有防水密封橡胶22,当防水槽2卡入箱体的底部后,由于防水密封橡胶22有一定的厚度,因此防水密封橡胶22能将防水槽2与墙体1之间的间隙填满,使得防水槽2牢固地与墙体1拼接,不易渗水。

防水槽2底部居中位置设置有防渗隔板21,防渗隔板21沿防水槽2的长度分布,水槽在墙体1底部延长,墙体1的底部在防水槽2的阻隔下与水隔开,因此水不易从墙体1的底部渗入,增强了墙体1防渗水的能力;防渗隔板21位于防水槽2的下方,一方面能于地基固定,使得防水槽2牢固地固定在地基上,另一方面能起到分隔墙体1两侧的地基的作用,当墙体1一侧的地基中含有较多水分,防渗隔板21能阻隔部分水分在地基中的流动,使得墙体1另一侧的地基保持干燥,起到隔挡水分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地基上开设有缝隙,防水槽2的防渗隔板21固定在地基上的缝隙中,并且防水槽2上卡接有墙体1,防水槽2的卡接墙体1的底部边角处卡接有防渗盒3,防渗盒3的柱形件31与墙体1中限位半槽13的柱形槽131相配合,防渗盒3的另一侧再与另一面墙体1的限位半槽13相配合,并且两面墙体1通过挡水板11以及卡板槽12插接实现墙体1的拼接;防水槽2能将墙体1拼接处的底部覆盖,使得水不易从墙体1拼接处的底部渗入;墙体1的侧面设置的挡水板11与相邻墙体1侧面设置有的卡板槽12相配合,使得墙体1之间的连接更紧密;并且挡水板11起到挡水的作用,在挡水板11的横向设置下,渗水不易沿着墙体1的拼接处向上渗透,因此上述方案起到防渗水的功能。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