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06578发布日期:2020-07-29 01:09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雍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设施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雍水装置。



背景技术:

雍水装置是一种设置在河道中,用于抬高水位或调节流量的设施,例如水坝或水闸。相关技术中的雍水装置在雍水和泄洪状态之间的切换不够便利,是本领域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雍水装置。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雍水装置,包括:迎水板,适于在雍水状态和泄水状态之间切换;背水板,与迎水板连接,适于伸展或收缩;其中,迎水板在雍水状态时,背水板伸展;迎水板在泄水状态时,背水板收缩。

背水板收缩时,背水板的长度变短,迎水板向靠近背水板的方向滑动,迎水板和背水板的整体高度变低,迎水板处于泄水状态。背水板被拉伸时,背水板的长度被拉长,迎水板升高,迎水板侧的蓄水量变大,迎水板处于雍水状态。相互配合的迎水板和背水板使得雍水装置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其不但易于实现雍水和泄水,并且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

另外,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背水板包括:支撑板;绿植板,与支撑板滑动连接;其中,迎水板在雍水状态时,绿植板的一部分或全部相对于支撑板向外伸出,以使得背水板伸展;迎水板在泄水状态时,绿植板的一部分或全部与支撑板重叠,以使得背水板收缩。

绿植板与支撑板滑动连接并且可以与支撑板重叠,使得背水板具有伸缩空间。绿植板的一部分或全部相对于支撑板向外伸出,使得背水板伸展;绿植板的一部分或全部与支撑板重叠,以使得背水板收缩。绿植板表面种有植物景观,其提高了雍水装置的观赏效果。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支撑板包括:内腔;其中,迎水板在泄水状态时,绿植板的一部分或全部伸入内腔。

支撑板的内腔有足够大的空间可以容纳一部分或全部的绿植板。迎水板在泄水状态时,绿植板的一部分或全部伸入支撑板的内腔。内腔的作用在于保护绿植板。在支撑板的内部设置内腔,可使得支撑板和绿植板相互配合,共同构成抽屉式结构。绿植板从内腔中伸出时,绿植板上的植物或景观得到展示。绿植板收缩时,其伸入内腔中,而不再裸露于外部空间,由此,可保护绿植板及其上设置的植物或景观,尤其可避免泄洪时水流对绿植板及其上设置的植物或景观造成冲击和损坏。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雍水装置还包括:定植部,设于绿植板上;蓄水部,设于内腔中,并与相对于内腔的外部空间连通;引水部,分别与定植部和蓄水部连接,以将蓄水部中的水引入定植部。

定植部的作用在于固定绿植景观,以避免其脱落或松动。蓄水部作用在于储存水份。引水部作用在于从蓄水部中吸收水份,并传递至定植部的位置,以实现蓄水部和定植部之间的水路传输。定植部、蓄水部和引水部的相互配合可对绿植板上的绿植景观进行自动灌溉,以节约维护绿植景观的人力成本。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雍水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支撑迎水板,并驱动迎水板在雍水状态和泄水状态之间切换。

驱动组件用来支撑迎水板,由于驱动组件的驱动,增加了装置的可调性,便于迎水板在雍水状态和泄水状态之间切换。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迎水板和背水板分别沿倾斜于水平面的方向设置,并合围限定出夹角空间,驱动组件设于夹角空间中。

迎水板和背水板分别沿倾斜于水平面的方向设置,并合围限定出夹角空间,使整个装置更加稳固牢靠。驱动装置设于夹角之中,节省空间,便于操作。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雍水装置还包括:连杆;迎水板铰接部,设于迎水板上;背水板铰接部,设于背水板上;其中,连杆贯穿迎水板铰接部和背水板铰接部,以使得迎水板和背水板转动连接。

雍水装置包括连杆、迎水板铰接部和背水板铰接部。连杆贯穿迎水板铰接部和背水板铰接部,以使得迎水板和背水板转动连接,当迎水板进入泄水状态时,迎水板铰接部和背水板铰接部可以相互配合,便于迎水板的滑动。此外,连杆的作用还在于将多组相互配合的迎水板和背水板的相互铰接,以使得雍水装置的宽度可被灵活调整,保证其可适用于多种环境。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雍水装置还包括:第一滑轮,设于背水板上;其中,背水板通过第一滑轮支撑于地面。

背水板通过第一滑轮支撑于地面,便于背水板滑动,以调节或改变其位置。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迎水板包括:第一端,与背水板连接;第二端,与第一端相对设置,并支撑于地面;其中,迎水板由雍水状态向泄水状态切换时,第一端向靠近地面的方向移动;迎水板由泄水状态向雍水状态切换时,第一端向远离地面的方向移动。

迎水板一端与背水板连接,一端相对于第一端支撑于底面。迎水板的雍水状态和泄水状态互相切换时,第一端向靠近地面的方向移动,第二端向河道方向滑动,即可使得迎水板的倾斜角度被调节。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雍水装置还包括:第二滑轮,设于第二端上;其中,第二端通过第二滑轮支撑于地面;迎水板由雍水状态向泄水状态切换时,第二滑轮向远离背水板的方向移动;迎水板由泄水状态向雍水状态切换时,第二滑轮向靠近背水板的方向移动。

第二滑轮支撑第二端于地面,迎水板的雍水状态和泄水状态互相切换时,第二滑轮可带动迎水板向远离或靠近背水板的方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雍水状态的侧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泄水状态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雍水装置背水板一侧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雍水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雍水装置的两个背水板的组合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雍水装置的两个迎水板的组合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雍水装置迎水板一侧的后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迎水板,200:背水板,300:驱动组件,400:夹角空间,500:连杆,102:迎水板铰接部,104:第一端,106:第二端,108:第二滑轮,202:支撑板,204:绿植板,206:内腔,208:定植部,210:蓄水部,212:引水部,214:背水板铰接部,216:第一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雍水装置,包括迎水板100和背水板200。迎水板100适于在雍水状态和泄水状态之间切换。背水板200与迎水板100连接,适于伸展或收缩。其中,迎水板100在雍水状态时,背水板200伸展;迎水板100在泄水状态时,背水板200收缩。

本实施例提供的雍水装置的作用在于控制和调节河道中的水位高低,其可沿水流流向设置于河道的两侧位置,亦可沿与水流流向垂直的方向设置于河道中。在雍水状态时,迎水板100相对于地面垂直放置,或相对于地面沿一定角度倾斜放置,并与河道底壁包围限定出钝角。由此,迎水板100可对河道中的水流进行雍堵。在泄水状态时,迎水板100转动和/或移动,与河道底壁包围限定出的钝角的角度增大,由此,迎水板100可对河道中的水流进行泄洪。

其中,迎水板100和背水板200分别具有矩形板状结构,二者的上部边缘相互连接,下部分开一定的距离,迎水板100和背水板200从侧面看形成一定的夹角,从而使二者稳定地支撑于地面上。迎水板100在雍水状态时,背水板200处于伸展状态,其长度相对较大。迎水板100在泄水状态时,背水板200处于收缩状态,其长度相对较小。在本实施例中,背水板200通过伸展或收缩,改变其自身长度,以配合迎水板100在雍水状态和泄水状态之间切换。

本实施例中,相互配合的迎水板100和背水板200使得雍水装置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其不但易于实现雍水和泄水,并且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雍水装置,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外,本实施例的雍水装置进一步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背水板200包括:支撑板202和绿植板204。其中,迎水板100在雍水状态时,绿植板204的一部分或全部相对于支撑板202向外伸出,以使得背水板200伸展。迎水板100在泄水状态时,绿植板204的一部分或全部与支撑板202重叠,以使得背水板200收缩。

具体而言,绿植板204适于种植绿植,以提高雍水装置的美观程度,并达到对环境的绿化作用。绿植板204的上端边缘与迎水板100的上端边缘相互连接,以支撑迎水板100。支撑板202设于绿植板204的下方,其下端支撑于地面上。支撑板202和绿植板204之间滑动连接,以实现绿植板204相对于支撑板202的伸出或重叠。

举例而言,绿植板204上设有滑轮,支撑板202上设有与绿植板204的滑轮相互配合的滑道。或者,绿植板204上设有滑道,支撑板202上设有与绿植板204的滑道相互配合的滑轮。滑轮沿滑道滑动,以使得绿植板204相对于支撑板202伸出,或与支撑板202重叠。或者,绿植板204上设有第一滑道,支撑板202上设有第二滑道,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相互配合,以使得绿植板204相对于支撑板202伸出,或与支撑板202重叠。其中,可将滑轮或滑道设置在绿植板204的两侧壁上,或设置在绿植板204的后侧壁上。支撑板202上的滑轮或滑道的设置位置与绿植板204的滑轮或滑道的设置位置相互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在背水板200伸展时,绿植板204的一部分相对于支撑板202向外伸出,另一部分仍然与支撑板202保持重叠,或者全部的绿植板204相对于支撑板202向外伸出。此外,当绿植板204与支撑板202重叠时,绿植板204可与支撑板202上下叠放,亦可伸入支撑板202的内部的中空区域。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当背水板200伸展时,绿植板204和支撑板202之间可通过固定螺栓或固定销轴等结构而相互固定,以避免绿植板204缩回至与支撑板202重叠的位置。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雍水装置,除上述实施例1的技术特征外,本实施例的雍水装置进一步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支撑板202包括内腔206。其中,迎水板100在泄水状态时,绿植板204的一部分或全部伸入内腔206。

本实施例中,内腔206的作用在于保护绿植板204。具体而言,在支撑板202的内部设置内腔206,可使得支撑板202和绿植板204相互配合,共同构成抽屉式结构。绿植板204从内腔206中伸出时,绿植板204上的植物或景观得到展示。绿植板204收缩时,其伸入内腔206中,而不再裸露于外部空间,由此,可保护绿植板204及其上设置的植物或景观,尤其可避免泄洪时水流对绿植板204及其上设置的植物或景观造成冲击和损坏。

需要说明的是,为实现上述的抽屉式结构,绿植板204的宽度和厚度分别等于或略小于内腔206的宽度和厚度,以保证绿植板204能够顺利地伸入内腔206中。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雍水装置,除上述实施例2的技术特征外,本实施例的雍水装置进一步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雍水装置还包括定植部208、蓄水部210和引水部212。定植部208设于绿植板204上。蓄水部210设于内腔206中,并与相对于内腔206的外部空间连通。引水部212分别与定植部208和蓄水部210连接,以将蓄水部210中的水引入定植部208。

绿植板204上安装有定植部208,定植部208的作用在于固定绿植景观,以避免其脱落或松动。蓄水部210在支撑板202的内腔206中,并位于内腔206的底部。蓄水部210可为海绵等具有蓄水作用的材料,其作用在于吸收和储存水份。引水部212可为海绵条或棉线或布条等材料,其作用在从蓄水部210中吸收水份,并传递至定植部208的位置,以实现蓄水部210和定植部208之间的水路传输。定植部208、蓄水部210和引水部212的相互配合可对绿植板204上的绿植景观进行自动灌溉,以节约维护绿植景观的人力成本。

实施例4: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雍水装置,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外,本实施例的雍水装置进一步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驱动组件300,支撑迎水板100,并驱动迎水板100在雍水状态和泄水状态之间切换。

驱动组件300可以是液压驱动机构或气缸驱动机构,驱动组件300即支撑迎水板100,又驱动迎水板100发生角度变化。

可选的,迎水板100和背水板200分别沿倾斜于水平面的方向设置,并合围限定出夹角空间400,驱动组件300设于夹角空间400中。

上述结构使得雍水装置以三角形的结构支撑于地面上,其结构更加稳定可靠,并且夹角空间400适于容纳驱动组件300,即便与驱动组件300发挥支撑和驱动作用,又可避免驱动组件300受到水流的浸泡侵蚀。

实施例5:

如图5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雍水装置,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外,本实施例的雍水装置进一步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雍水装置包括:连杆500、迎水板铰接部102和背水板铰接部214。迎水板铰接部102设于迎水板100上。背水板铰接部214设于背水板200上。其中,连杆500贯穿迎水板铰接部102和背水板铰接部214,以使得迎水板100和背水板200转动连接。

上述结构可实现迎水板100和背水板200的相互铰接,由此便于迎水板100在雍水状态和泄水状态之间切换。具体而言,背水板200支撑于地面,并且迎水板100在雍水状态和泄水状态之间切换时,背水板200相对于地面的倾斜角度保持不变,仅通过伸缩而发出长度变化。而迎水板100在状态切换的过程中,需要发生转动和倾斜角度的变化。为了保证迎水板100在状态切换的过程中能够顺利地改变倾斜角度,也为了背水板200在状态切换的过程中能够顺利地被拉伸或压缩,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迎水板100和背水板200设置为相互铰接。

此外,连杆500的作用还在于将多组相互配合的迎水板100和背水板200的相互铰接,以使得雍水装置的宽度可被灵活调整,保证其可适用于多种环境。

实施例6: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雍水装置,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外,本实施例的雍水装置进一步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雍水装置包括:第一滑轮216。第一滑轮216设于背水板200上。其中,背水板200通过第一滑轮216支撑于地面。

第一滑轮216的作用在于,使得背水板200便于移动,尤其便于背水板200的安装和拆卸。

实施例7: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雍水装置,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外,本实施例的雍水装置进一步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迎水板100包括:第一端104和第二端106。第一端104与背水板200连接。第二端106与第一端104相对设置,并支撑于地面。其中,迎水板100由雍水状态向泄水状态切换时,第一端104向靠近地面的方向移动;迎水板100由泄水状态向雍水状态切换时,第一端104向远离地面的方向移动。

具体而言,第一端104和第二端106相对上下设置,迎水板100具有由第一端104向第二端106逐渐上扬的倾斜板状结构。迎水板100由雍水状态向泄水状态切换时,或由泄水状态向雍水状态切换时,迎水板100同时发生位移和旋转。

其中,迎水板100由雍水状态向泄水状态切换时,第一端104由上至下地逐渐向地面靠近。第二端106始终贴近地面,并沿水平方向移动,以向河道中心的方向靠近。泄水状态向雍水状态切换时,第一端104由下至上地逐渐和地面远离。第二端106仍然贴近地面,并沿水平方向移动,以远离河道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8: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雍水装置,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外,本实施例的雍水装置进一步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雍水装置包括:第二滑轮108。第二滑轮108设于第二端106上。其中,第二端106通过第二滑轮108支撑于地面。迎水板100由雍水状态向泄水状态切换时,第二滑轮108向远离背水板200的方向移动;迎水板100由泄水状态向雍水状态切换时,第二滑轮108向靠近背水板200的方向移动。

第二滑轮108的作用在于,使得迎水板100便于移动,尤其便于迎水板100产生位移,以在雍水状态和泄水状态之间切换。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能够在雍水状态和泄水状态之间自由切换,以控制河道中的水位,从而达到储水或泄洪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构造巧妙,结构安排合理,所占空间小,便于操作,并且表面覆有绿植,提高了雍水装置的美观程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相连”、“连接”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