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区河流的取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09649发布日期:2020-08-28 15:16阅读:7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山区河流的取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水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山区河流的取水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较少,通常在河流中建设取水装置,在河流你水量充沛时截留水资源备用,而山区性河流坡降陡,洪水陡长陡落,常规取水装置易堵塞、取水设施工程量大、结构复杂,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山区河流的取水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区河流的取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山区河流的取水装置,包括左侧河岸和右侧河岸,所述左侧河岸和所述右侧河岸之间形成呈高低不平的山区河流,所述山区河流的上游设有连接板,且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左侧河岸和所述右侧河岸的侧壁上,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和其正下方的所述山区河流之间设有若干拦污栅,所述山区河流的下游设有取水坝,所述取水坝的两侧分别固定在所述左侧河岸和所述右侧河岸的侧壁上,且所述取水坝的上游与其下游相互不连通,所述取水坝顶部开设有蓄水池,所述取水坝顶部开设有引水渠,所述引水渠的一端与所述取水坝的上游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蓄水池相连通,所述蓄水池一侧壁上开设有取水口,所述取水坝前侧靠近其两端边缘处均开设有溢流渠,且所述溢流渠末端与所述取水坝的下游相连通,所述蓄水池后侧壁上靠近其底部边缘处开设有排沙渠,且所述排沙渠与所述取水坝的下游相连通,所述排沙渠的开口处设有排沙渠渠闸。

优选的,所述拦污栅呈等间距线性分布,所述拦污栅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拦污栅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山区河流上,且所述拦污栅和与其相邻的拦污栅之间留有出水口。

优选的,所述取水口的出口处与用水处相连通,所述取水口的底部高度低于所述引水渠的底部高度。

优选的,所述溢流渠的底部高度高于所述引水渠的底部高度。

优选的,所述排沙渠渠闸包括两个设置在所述取水坝顶部的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柱位于所述蓄水池两侧且相互对称,两个所述支撑柱的顶部之间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安装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转盘,所述转盘上设有与其通过螺纹连接且沿竖直方向的丝杆,所述丝杆末端套设有滚珠轴承,且该滚珠轴承的外圈固定在闸门上。

优选的,所述闸门位于所述排沙渠正前方,且所述闸门的外长宽尺寸大于所述排沙渠截面尺寸,所述闸门的后侧与所述蓄水池的后侧壁相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山区河流的取水装置,通过设置的拦污栅,将山区河流水中的垃圾进行拦截过滤,过滤后的河流水继续向下游流淌,被取水坝拦截进行初步沉淀,上层河流水从引水渠流入蓄水池进行二次沉淀,蓄水池中上层清液在重力作用下从取水口流出,流至用水处,同时通过设置在蓄水池底部的排沙渠和排沙渠渠闸,定期打开排沙渠渠闸,将蓄水池中的沉淀物在水流带动下清理干净,防止堵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取水坝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排沙渠渠闸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左侧河岸;2、右侧河岸;3、山区河流;4、连接板;5、拦污栅;6、取水坝;60、蓄水池;61、引水渠;62、取水口;63、溢流渠;64、排沙渠;65、排沙渠渠闸;650、支撑柱;651、连接柱;652、转盘;653、丝杆;654、闸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山区河流的取水装置,包括左侧河岸1和右侧河岸2,左侧河岸1和右侧河岸2之间形成呈高低不平的山区河流3,山区河流3的上游设有连接板4,且连接板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侧河岸1和右侧河岸2的侧壁上,连接板4的底部和其正下方的山区河流3之间设有若干拦污栅5,拦污栅5呈等间距线性分布,拦污栅5的顶部固定连接在连接板4上,拦污栅5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山区河流3上,且拦污栅5和与其相邻的拦污栅5之间留有出水口,山区河流3的下游设有取水坝6,取水坝6的两侧分别固定在左侧河岸1和右侧河岸2的侧壁上,且取水坝6的上游与其下游相互不连通,山区河流3上游的河流水经过拦污栅5时,河流水中的垃圾被拦污栅5拦截过滤,过滤后的河流水从出水口继续向下游流淌,直至被截留在取水坝6的上游,在取水坝6的上游进行初步沉淀,将河流水带下的沙石进行沉淀。

本实施例中,取水坝6顶部开设有蓄水池60,取水坝6顶部开设有引水渠61,引水渠61的一端与取水坝6的上游相连通,另一端与蓄水池60相连通,蓄水池60一侧壁上开设有取水口62,取水坝6上游被截留的河流水进行初步沉淀后,其上层河流水从引水渠61流入蓄水池60中进行二次沉淀,蓄水池60中的上层清液在重力作用下从取水口62流出,流至用水处。

除此之外,蓄水池60后侧壁上靠近其底部边缘处开设有排沙渠64,且排沙渠64与取水坝6的下游相连通,排沙渠64的开口处设有排沙渠渠闸65,排沙渠渠闸65包括两个设置在取水坝6顶部的支撑柱650,两个支撑柱650位于蓄水池60两侧且相互对称,两个支撑柱650的顶部之间连接有连接柱651,连接柱651上安装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转盘652,转盘652上设有与其通过螺纹连接且沿竖直方向的丝杆653,丝杆653末端套设有滚珠轴承,且该滚珠轴承的外圈固定在闸门654上,闸门654位于排沙渠64正前方,且闸门654的外长宽尺寸大于排沙渠64截面尺寸,闸门654的后侧与蓄水池60的后侧壁相贴合,定期通过转动转盘652,带动丝杆653螺旋上升,进而带动闸门654上升将其打开,使得蓄水池60通过排沙渠64与取水坝6下游相连通,蓄水池60底部的沙石等沉淀在水流的带动下从排沙渠64排出,防止堵塞。

进一步地,取水坝6前侧靠近其两端边缘处均开设有溢流渠63,且溢流渠63末端与取水坝6的下游相连通,防止蓄水池60中积水过多,上游河流水从取水坝6顶部漫出;溢流渠63的底部高度高于引水渠61的底部高度,保证河流水优先从引水渠61进入蓄水池60中储存。

具体的,取水口62的出口处与用水处相连通,取水口62的底部高度低于引水渠61的底部高度,保证蓄水池60中的水能在重力作用下流出。

本实施例的山区河流的取水装置在使用时,工作人员首先将该取水装置建设在山区河流中;然后山区河流3上游的河流水经过拦污栅5时,河流水中的垃圾被拦污栅5拦截过滤,过滤后的河流水从出水口继续向下游流淌,直至被截留在取水坝6的上游,在取水坝6的上游进行初步沉淀,将河流水带下的沙石进行沉淀;接着取水坝6上游经过初步沉淀后的上层河流水从引水渠61流入蓄水池60中,进行二次沉淀;当蓄水池60中的水位达到取水口62时,蓄水池60中经过二次沉淀后的上层清液在重力作用下从取水口62流出,流至用水处。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