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溪流河道的漂浮物拦截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08410发布日期:2020-08-28 15:10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溪流河道的漂浮物拦截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河流污染垃圾处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溪流河道的漂浮物拦截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溪河、海洋等水体遭受生活垃圾污染的情况愈发严重。河道受漂浮垃圾堵塞,海洋生物因吞入垃圾而死亡等现象屡见报道。对水体环境污染的治理刻不容缓。

目前,解决河道漂浮物治理的问题,通常是采用在河道中设置浮筒对漂浮物进行拦截,然后采用人工乘坐清漂船对拦截下的漂浮物进行打捞清理的方式,实现对河道漂浮物的治理。这种清理方式,存在人工成本大,劳动效率低下等缺陷。

cn201910493616.x曾公开了一种河道漂浮物拦截设备,其利用流动河水为动力源,拦截带转动使拦截带上的横板能将河道上的漂浮物输送到岸边的垃圾回收装置中,当船舶通航时,浮力装置能带动拦截带下降使船舶能顺利通过,因此该发明能实现自动拦截清理河道上的漂浮物、允许船舶通航。但同时上述专利更多适用于大型河道漂浮物清理使用。对于一些不需要考虑通航的小型溪流河道,其结构过于复杂且成本高昂,并不适用。

而目前随着环境污染越发严重,很多小型溪流河道也同样在遭受人造漂浮物垃圾污染的问题,尤其是一些经由城市流出的溪流河道,漂浮物污染问题更为严重。为了更好地解决小型溪流的污染治理问题,近年来我国在各省市区开始推行河长制度,将每条河道溪流的管理和保护责任实名落实到政府各级党政负责人。故随着目前我们对溪流污染治理的认识和需求的提高。有必要研发一种结构简单,运行可靠,能够很好地适用于对溪流河道的漂浮物清理管控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怎样提供一种适用于溪流河道的漂浮物拦截处理装置,使其能够方便实现对河道漂浮物的自动清理,且具备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清理便捷,能够提高清理效率等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溪流河道的漂浮物拦截处理装置,包括至少一串沿溪流河道横断面设置的浮筒,浮筒两端串线固定到溪流河道两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垃圾容置体和一个垃圾网筛,所述垃圾容置体设置于浮筒上游侧靠近一端河岸的河道内,垃圾容置体下部没于河道的水面下,上部露出水面,垃圾容置体面对河道内的一侧开有垃圾入口,所述垃圾网筛竖向设置并顺水流方向布置于浮筒上游侧,垃圾网筛正对垃圾入口设置于靠近对岸的河道内,还包括和垃圾网筛相连的平动机构,平动机构用于带动垃圾网筛沿溪流河道横断方向来回运动。

这样,本装置可以安装在一些无需通航的溪流河道(所述溪流河道并不特指乡村溪流,还包括位于城市的一些开放式排水渠道,理论上只要没有通航但又有水流动的水流渠道均为其涵盖范围)上。当上游有垃圾漂流下来时,先被浮筒挡住在浮筒上游侧,然后启动平动机构,平动机构带动垃圾网筛沿河道横断方向移动,将浮筒上游侧汇聚的垃圾赶往垃圾入口并推入到垃圾容置体中。然后平动机构带动垃圾网筛复位并等待下次启动。这样就可以将垃圾聚集到垃圾容置体内,方便多次聚集后一次性清理取出。故本装置能够实现对溪流河道的垃圾自动汇集清理,且结构简单,清理便捷,特别适用于在我国河长制度下的溪流河道漂浮垃圾清理管控中应用。

作为优化,每个浮筒下表面间隔布置有数个向下延伸的挡柱,挡柱深度为1-5倍浮筒直径大小。

这样,可以更好地挡住上游漂下的垃圾,同时不会对鱼类游动造成障碍。

作为优化,所述垃圾容置体为矩形体结构的垃圾网框。

这样,尽量避免对水流流动的干扰。实施时,垃圾网框的框眼大小按0.5-5cm边长尺寸大小设置,优选为2cm。使其既能够尽量降低对水流干扰,又能够避免垃圾从框眼滑出。垃圾网筛的晒眼大小可和垃圾网框的框眼尺寸设置一致。

作为优化,框门入口内设置有框门,框门往垃圾网框内开设置,框门和垃圾网框之间设置有框门复位弹簧,框门复位弹簧作用于框门使其不受外力时呈关闭状态。

这样,垃圾网筛将垃圾推入到垃圾网框内后,框门能够在框门复位弹簧作用下关闭以更好地防止垃圾再次漂出。

作为优化,所述垃圾网框的框门为中部向内打开的双开门结构,框门下部没于水面下且框门下方留有一段网框体。

这样,能够更加方便垃圾网筛带动漂浮垃圾推开框门,将垃圾推入并存储到垃圾网框内,且能够更好地避免门框在复位过程中将更多垃圾带出垃圾网框。

进一步地,框门所在门框的上游侧往河道内上方斜向延伸设置有一个挡网架,挡网架下部没于水面下。

这样,斜向设置的挡网架可以更好地帮助垃圾网筛将垃圾赶至垃圾网框时,更好地往框门处汇聚堆积,使其能够更好地被赶入到垃圾网框中。实施时挡网架由矩形的外部框架和外部框架内的挡网构成,使其不影响水流流动。

进一步地,垃圾网框靠近河岸一侧竖向设置有导轨,导轨下端固定在河床上,垃圾网框上固定设置有滑块,滑块可上下滑动地卡接配合在导轨内,导轨上部为开放式设置使得滑块能够向上滑出。

这样,但需要清理垃圾网框内聚集的垃圾时,只需将垃圾网框向上提出,即可方便快捷地实现对聚集的垃圾一次性清理。

作为优化,所述平动机构包括环形结构的传动带,传动带水平设置于垃圾网筛上方且两端套设在传动盘上,传动盘可转动地安装在浮筒上游侧的两端河岸上,传动盘中设置有主动盘,主动盘通过传动机构和控制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垃圾网筛上端固定在传动带上。

这样,可以方便快捷地依靠控制电动控制传动带转动,进而带动垃圾网筛水平运动以赶动垃圾。

作为优化,传动带为皮带,传动盘为皮带盘。

这样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特点。具体实施时,传动带也可以采用链条,传动盘采用链轮替代。

作为优化,传动带包括并列设置的两根,两根传动带的传动侧顺水流方向前后间隔平行设置在垃圾筛网上方,垃圾筛网上端两侧各自固定连接在一根皮带的传动侧上。

这样垃圾网筛连接固定更加稳定可靠。

进一步地,两根传动带各自对应的传动盘各自和一个控制电机相连。

这样,可以通过对两个控制电机的差速控制,使得垃圾网筛在往远离垃圾网框方向移动复位的过程中,控制垃圾网筛呈倾斜状态,进而使得在垃圾网筛复位过程中其背离垃圾网框一侧的垃圾能够滑开而避免被推至另一侧河岸。

进一步地,垃圾网筛上端两侧各通过前中后三根连接杆向上和对应的传动带固定连接,其中位于前后方向的连接杆倾斜设置,位于中部的连接杆竖向设置。

这样,使得垃圾网筛的竖向固定更加可靠和稳定。

进一步地,垃圾网筛上端正对垃圾网框一侧斜向下设置有摄像头,浮筒上游侧相邻处河面位于摄像头摄像范围内,摄像头通过通讯模块和远程控制器相连,远程控制器和控制电机相连。

这样,可以通过摄像头实时监控浮筒上游侧拦截的垃圾信息,待垃圾拦截到一定程度后再通过远程控制器启动控制电机,控制垃圾网筛运动往返一次将垃圾赶入到垃圾网框内,并可以监控判断垃圾网框内垃圾存放数量较多时,可以及时安排工人去清理。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动化清理控制,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其中,远程控制器可以采用手机内置软件程序实现,具体控制方式为现有技术,不在此详细描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够方便实现对河道漂浮物的自动拦截清理,且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清理便捷,能够提高清理效率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小型溪流河道的漂浮物拦截处理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正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浮筒结构。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单独垃圾网框一侧放大后的侧视图。

图4为图1中省略的浮筒的一段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适用于溪流河道的漂浮物拦截处理装置,包括至少一串沿溪流河道横断面设置的浮筒1,浮筒1两端串线固定到溪流河道两岸,其中,还包括一个垃圾容置体和一个垃圾网筛2,所述垃圾容置体设置于浮筒1上游侧靠近一端河岸的河道内,垃圾容置体下部没于河道的水面下,上部露出水面,垃圾容置体面对河道内的一侧开有垃圾入口,所述垃圾网筛2竖向设置并顺水流方向布置于浮筒上游侧,垃圾网筛2正对垃圾入口设置于靠近对岸的河道内,还包括和垃圾网筛2相连的平动机构,平动机构用于带动垃圾网筛沿溪流河道横断方向来回运动。

这样,本装置可以安装在一些无需通航的溪流河道(所述溪流河道并不特指乡村溪流,还包括位于城市的一些开放式排水渠道,理论上只要没有通航但又有水流动的水流渠道均为其涵盖范围)上。当上游有垃圾漂流下来时,先被浮筒挡住在浮筒上游侧,然后启动平动机构,平动机构带动垃圾网筛沿河道横断方向移动,将浮筒上游侧汇聚的垃圾赶往垃圾入口并推入到垃圾容置体中。然后平动机构带动垃圾网筛复位并等待下次启动。这样就可以将垃圾聚集到垃圾容置体内,方便多次聚集后一次性清理取出。故本装置能够实现对溪流河道的垃圾自动汇集清理,且结构简单,清理便捷,特别适用于在我国河长制度下的溪流河道漂浮垃圾清理管控中应用。

其中,每个浮筒1下表面间隔布置有数个向下延伸的挡柱3,挡柱3深度为1-5倍浮筒直径大小。

这样,可以更好地挡住上游漂下的垃圾,同时不会对鱼类游动造成障碍。

其中,所述垃圾容置体为矩形体结构的垃圾网框4。

这样,尽量避免对水流流动的干扰。实施时,垃圾网框的框眼大小按0.5-5cm边长尺寸大小设置,优选为2cm。使其既能够尽量降低对水流干扰,又能够避免垃圾从框眼滑出。垃圾网筛的晒眼大小可和垃圾网框的框眼尺寸设置一致。

其中,框门入口内设置有框门5,框门5往垃圾网框4内开设置,框门5和垃圾网框4之间设置有框门复位弹簧(图中未示出),框门复位弹簧作用于框门5使其不受外力时呈关闭状态。

这样,垃圾网筛将垃圾推入到垃圾网框内后,框门能够在框门复位弹簧作用下关闭以更好地防止垃圾再次漂出。

其中,所述垃圾网框的框门5为中部向内打开的双开门结构,框门下部没于水面下且框门下方留有一段网框体。

这样,能够更加方便垃圾网筛带动漂浮垃圾推开框门,将垃圾推入并存储到垃圾网框内,且能够更好地避免门框在复位过程中将更多垃圾带出垃圾网框。

其中,框门5所在门框的上游侧往河道内上方斜向延伸设置有一个挡网架6,挡网架6下部没于水面下。

这样,斜向设置的挡网架可以更好地帮助垃圾网筛将垃圾赶至垃圾网框时,更好地往框门处汇聚堆积,使其能够更好地被赶入到垃圾网框中。实施时挡网架由矩形的外部框架和外部框架内的挡网构成,使其不影响水流流动。

其中,垃圾网框4靠近河岸一侧竖向设置有导轨7,导轨7下端固定在河床上,垃圾网框4上固定设置有滑块,滑块可上下滑动地卡接配合在导轨7内,导轨上部为开放式设置使得滑块能够向上滑出。

这样,但需要清理垃圾网框内聚集的垃圾时,只需将垃圾网框向上提出,即可方便快捷地实现对聚集的垃圾一次性清理。

其中,所述平动机构包括环形结构的传动带8,传动带8水平设置于垃圾网筛上方且两端套设在传动盘9上,传动盘9可转动地安装在浮筒上游侧的两端河岸上,传动盘中设置有主动盘,主动盘通过传动机构和控制电机(图中未示出)传动连接,所述垃圾网筛2上端固定在传动带8上。

这样,可以方便快捷地依靠控制电动控制传动带转动,进而带动垃圾网筛水平运动以赶动垃圾。

其中,传动带8为皮带,传动盘9为皮带盘。

这样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特点。具体实施时,传动带也可以采用链条,传动盘采用链轮替代。

其中,传动带8包括并列设置的两根,两根传动带的传动侧顺水流方向前后间隔平行设置在垃圾筛网上方,垃圾筛网上端两侧各自固定连接在一根皮带的传动侧上。

这样垃圾网筛连接固定更加稳定可靠。

其中,两根传动带8各自对应的传动盘各自和一个控制电机相连。

这样,可以通过对两个控制电机的差速控制,使得垃圾网筛在往远离垃圾网框方向移动复位的过程中,控制垃圾网筛呈倾斜状态,进而使得在垃圾网筛复位过程中其背离垃圾网框一侧的垃圾能够滑开而避免被推至另一侧河岸。

其中,垃圾网筛2上端两侧各通过前中后三根连接杆10向上和对应的传动带固定连接,其中位于前后方向的连接杆倾斜设置,位于中部的连接杆竖向设置。

这样,使得垃圾网筛的竖向固定更加可靠和稳定。

其中,垃圾网筛2上端正对垃圾网框一侧斜向下设置有摄像头11,浮筒上游侧相邻处河面位于摄像头摄像范围内,摄像头11通过通讯模块和远程控制器相连,远程控制器和控制电机相连。

这样,可以通过摄像头实时监控浮筒上游侧拦截的垃圾信息,待垃圾拦截到一定程度后再通过远程控制器启动控制电机,控制垃圾网筛运动往返一次将垃圾赶入到垃圾网框内,并可以监控判断垃圾网框内垃圾存放数量较多时,可以及时安排工人去清理。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动化清理控制,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其中,远程控制器可以采用手机内置软件程序实现,具体控制方式为现有技术,不在此详细描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