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男士小便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51235发布日期:2020-11-19 19:39阅读:8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男士小便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厕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男士小便池。



背景技术:

男士小便池,主要用于供男士排尿,一般存在于公共厕所的男厕中。由于使用的人较多,有些使用者会在排尿后忘记或来不及冲厕,容易导致小便池很脏,若不及时处理还会散发臭味、滋生细菌,严重时还会传染疾病。因此,相关内的技术人员发明了一种自动化冲厕的男士小便池。

自动化冲厕的男士小便池主要由主体、冲水装置、感应器、以及控制器组成,通过感应器感应人体,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冲水装置进行冲水,从而实现自动化冲厕的过程,避免使用者忘记或来不及冲厕。

虽然,现在的男士小便池解决了冲厕的问题,但是,在使用男士小便池时,却还有另一个清洁问题,那便是使用者在使用时,有尿液滴漏到地上,从而导致地板很脏、且容易滋生细菌很不卫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男士小便池,旨在解决使用男士小便池时,尿液滴漏到地上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了一种男士小便池,包括:

主体;

安装在所述主体上或所述主体上方的第一传感器;

设置在所述主体下部的滴尿收容器,所述滴尿收容器上部具有开口;

驱动所述滴尿收容器运动的驱动机构;

与第一传感器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滴尿收容器运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滴尿收容器底部设置有排尿口。

更进一步地,所述排尿口处连接有排尿管。

更进一步地,所述排尿管为伸缩管。

更进一步地,所述滴尿收容器周缘高,中部低。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感器为距离传感器或红外传感器。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滴尿收容器上的第二传感器。

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的输出轴推动所述滴尿收容器直线往返运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连接所述直线电机的输出轴,另一端连接所述滴尿收容器。

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旋转电机及与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相连的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滴尿收容器连接,驱动所述滴尿收容器往返转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传感器,可用于检测主体前方是否具有人体,在主体下部设置滴尿收容器,可用于接收滴漏的尿液,设置驱动滴尿收容器的驱动机构、以及控制驱动机构的控制器,该控制器还与第一传感器连接,这样当第一传感器检测到前方具有人体时,便可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驱动滴尿收容器,从而接取滴漏的尿液,避免尿液滴漏到地上,保持地板的洁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男士小便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男士小便池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男士小便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男士小便池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主体;2、旋转电机;3、转轴;4、滴尿收容器;5、排尿管;6、开口;7、排尿口;8、挡板;9、直线电机;10、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男士小便池,包括:主体;安装在主体上或主体上方的第一传感器;设置在主体下部的滴尿收容器,滴尿收容器上部具有开口;驱动滴尿收容器运动的驱动机构;与第一传感器连接的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驱动滴尿收容器运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传感器,可用于检测主体前方是否具有人体,在主体下部设置滴尿收容器,可用于接收滴漏的尿液,设置驱动滴尿收容器的驱动机构、以及控制驱动机构的控制器,该控制器还与第一传感器连接,这样当第一传感器检测到前方具有人体时,便可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驱动滴尿收容器,从而接取滴漏的尿液,避免尿液滴漏到地上,保持地板的洁净。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男士小便池,如附图1所示,包括:

主体1;

安装在主体1上或主体1上方的第一传感器(图中未示出);

设置在主体1下部的滴尿收容器4,滴尿收容器4上部具有开口6;

驱动滴尿收容器4运动的驱动机构;

与第一传感器连接的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驱动滴尿收容器4运动。

其中,主体1的形状根据实际需求而设定,可以是椭圆结构、方形结构或不规则的结构等。

第一传感器可以不光可以设置在主体1和主体1上方,还可以设置在主体1的侧方或下方,主要以能检测到主体1前方是否具有人体为主,其设置的位置尽量靠近主体1,以便于与主体1上设置的控制器连接。

如附图2所示,滴尿收容器4的上方、侧方及下方可设置挡板8,用于增加美感和保护滴尿收容器4。当然,也可以直接在主体1的下方设置腔体,从而将滴尿收容器4设置在腔体内。

控制器可以通过mcu(microcontrollerunit;微控制单元)实现,例如:stm32f103、stm32f2x等。mcu所涉及的程序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现有的程序开发平台和熟知的编程方法可以容易实现其功能的简单程序,是常规的、适应性的应用,在此不作赘述。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传感器,可用于检测主体1前方是否具有人体,在主体1下部设置滴尿收容器4,可用于接收滴漏的尿液,设置驱动滴尿收容器4的驱动机构、以及控制驱动机构的控制器,该控制器还与第一传感器连接,这样当第一传感器检测到前方具有人体时,便可将该信号发送至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驱动滴尿收容器4,从而接取滴漏的尿液,避免尿液滴漏到地上,保持地板的洁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流程为:当第一传感器检测到主体1前方具有人体时,将该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则控制驱动机构运行,将滴尿收容器4推出至滴尿位置,从而接取滴漏的尿液。而当人体离开第一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后,第一传感器将该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再次控制驱动机构运行,将滴尿收容器4回收至原始位置。

实施例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附图2所示,滴尿收容器4底部设置有排尿口7。

本实施例通过在滴尿收容器4的底部设置排尿口7,以便于及时将滴尿收容器4内的尿液排出。

排尿口7对应滴尿收容器4内壁的最低位,以便于将滴尿收容器4中的尿排尽,避免滴尿收容器4的尿无法拍尽,从而造成尿液堆积,滋生细菌。

实施例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附图1所示,排尿口7处连接有排尿管5。

排尿管5与排尿口7为可拆卸连接,如螺纹连接、过盈连接等,以便于在排尿管5损坏时进行更换。当然,也可以进行固定连接,如通过一体设计、胶水连接等。

排尿管5与排尿口7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以用于密封排尿管5与排尿口7的连接处,避免尿液漏出。

本实施例通过在排尿口7设置排尿管5,以便于将滴尿收容器4中的尿排至固定位置,如污水道、粪便池等。

实施例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附图3所示,排尿管5为伸缩管。

本实施例通过选用伸缩管作为排尿管5,以便于滴尿收容器4在运动时进行收放,避免滴尿收容器4运动时将排尿管5拉坏。

当然,排尿管5也可以使用可弯曲的胶管,但需预留一定的长度以供滴尿收容器4运动,而预留的长度则必须大于或等于滴尿收容器4所能运动的最长距离。

实施例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附图1所示,滴尿收容器4周缘高,中部低。

本实施例通过将滴尿收容器4的周缘设置成比中部高,以便于将尿液集中至滴尿收容器4的中部,避免尿液溅出。

这时,排尿口7设置在滴尿收容器4的中部位置,对应该中部位置中内壁的最低位,以便于将滴尿收容器4中的尿液排尽。

如附图2所示,滴尿收容器4可为弧形槽结构的容器,其排尿口7设置在弧形槽的最低端。

如附图4所示,滴尿收容器4也可为内壁斜向中部位置的容器,其排尿口7设置在中部位置。当然,滴尿收容器4还可以设置成其他结构容器。

实施例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为距离传感器或红外传感器。

距离传感器主要用于通过感应物体的距离来判断主体1前方是否有人体,如感应到前方物体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的话则判断为前方具有人体,具体可用选用tfmini、mvr1eb、hc-sr04、gp2y0a02ykdf、tof10120等距离传感器。

红外线传感器主要用于无接触温度测量,其灵敏度高,而人体是具有一定的热量的,因此,当人体站在主体1前方时,红外线传感器便可通过感应温度来判断主体1前方是否具有人体,具体可选用irtp300l、irtp300ms、h8sls-300、irtp500ls、gs-wms04等红外线传感器。

本实施例通过选用距离传感器或红外线传感器可以增加第一传感器检测的灵敏度,从而避免出现无法检测或检测错误的问题。

实施例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滴尿收容器4上的第二传感器(图中未示出)。

第二传感器使用的是距离传感器,具体可选用tfmini、mvr1eb、hc-sr04、gp2y0a02ykdf、tof10120等距离传感器。

本实施例通过在滴尿收容器4上的第二传感器,可用于检测滴尿收容器4与人体之间的距离,以防止滴尿收容器4碰到人体的腿部,污染使用者的衣物。

实施例八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附图3或附图4所示,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主体1上的直线电机9,直线电机9的输出轴推动滴尿收容器4直线往返运动。

直线电机9的具体型号可根据滴尿收容器4的重量及所需移动的最远距离而选择,以满足滴尿收容器4可进行最远距离的移动即可。

直线电机9具体设置在主体1下方的内面,以用于推动滴尿收容器4向外运动。

直线电机9可省去中间的传动机构,加快驱动系统的反应速度,因此,本实施例通过选用直线电机9作为推动滴尿收容器4的驱动装置,可节省制造成本,且提高驱动系统的反应速度,加快滴尿收容器4的直线往返运动。

实施例九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附图3或附图4所示,驱动机构包括连接杆10,连接杆10一端连接直线电机9的输出轴,另一端连接滴尿收容器4。

连接杆10与直线电机9的输出轴可固定连接,也可进行可拆卸连接;连接杆10与滴尿收容器4可固定连接,也可进行可拆卸连接。固定连接时可增加连接稳定性,可拆卸连接时便于进行拆装及更换。

本实施例通过在直线电机9与滴尿收容器4之间增加一连接杆10作为传动件,可实现滴尿收容器4在移动时的变速,且能提高运动时的精准度,避免滴尿收容器4在运动时无法精准的移动到指定位置。

实施例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附图1所示,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主体1上的旋转电机2及与旋转电机2的输出轴相连的转轴3,转轴3与滴尿收容器4连接,驱动滴尿收容器4往返转动。

旋转电机2包括直流电机与交流电机,其具体的型号可根据滴尿收容器4的重量而选择,以能通过转轴3驱动滴尿收容器4进行转动即可。

旋转电机2具体设置在主体1下方的侧面,以便于当旋转电机2转动时,通过转轴3驱动滴尿收容器4向外运动,从而到达指定的位置。

转轴3具体为两端为异向弯折结构,以便于缩短旋转电机2与滴尿收容器4之间的距离,且能驱动滴尿收容器4进行移动。

本实施例通过旋转电机2与转轴3的配合以驱动滴尿收容器4,可提升滴尿收容器4运动时的速度及精准度,从而使滴尿收容器4能运动到指定的位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传感器,可用于检测主体前方是否具有人体,在主体下部设置滴尿收容器,可用于接收滴漏的尿液,设置驱动滴尿收容器的驱动机构、以及控制驱动机构的控制器,该控制器还与第一传感器连接,这样当第一传感器检测到前方具有人体时,便可将该信号发送至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驱动滴尿收容器,从而接取滴漏的尿液,避免尿液滴漏到地上,保持地板的洁净。通过在滴尿收容器的底部设置排尿口,以便于及时将滴尿收容器内的尿液排出。通过在排尿口设置排尿管,以便于将滴尿收容器中的尿排至固定位置。通过将滴尿收容器的周缘设置成比中部高,以便于将尿液集中至滴尿收容器的中部,避免尿液溅出。通过选用距离传感器或红外线传感器可以增加第一传感器检测的灵敏度,从而避免出现无法检测或检测错误的问题。通过在滴尿收容器上的第二传感器,可用于检测滴尿收容器与人体之间的距离,以防止滴尿收容器碰到人体的腿部,污染使用者的衣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