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耦合抗滑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02242发布日期:2020-05-12 15:52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热力耦合抗滑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边坡加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力耦合抗滑桩。



背景技术:

现有的边坡工程治理方案主要有:①、建抗滑构筑物;②、地表、地下排水;③、滑带土改良。纵观各方案采取的治理措施,抗滑构筑物常用如抗滑桩,排水常用如排水管、洞、井,滑带土改良如焙烧等,常常是各自单一功能实施,少见联合功能。近年,有出现抗滑、排水功能结合桩,但桩柱主体均设置为空心,这势必会削弱抗滑能力、同时增加建造成本,未见抗滑、排水、滑带土改良三项功能融合桩。



技术实现要素:

为改变现有技术中边坡加固措施功能单一,投资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热力耦合抗滑桩,融合抗滑、排水、土性改良功能;同时该热力耦合抗滑桩实施过程中可减去护壁施工工序、缩短工期。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热力耦合抗滑桩,包括桩壁、桩心,所述桩壁由多块功能壁装配而成;所述功能壁外侧设置有含水率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功能壁内侧设置有腔室,腔室内敷设有电热片,腔室设有进水孔,进水孔外敷设土工布。

所述多块功能壁中,除位于桩壁底部的功能壁的腔室底端密封做储水腔室外;其余各个功能壁的腔室内设置有水蒸汽溢出管,它们的腔室底部呈开口式兼做排汽通道。

所述含水率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均连接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连接电热片。

位于桩壁顶部的功能壁上方通过支撑架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控制模块设置在太阳能电池板背部或者支撑架上,控制模块通过总控开关连接含水率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热片。

所述功能壁外部设置有隔热线路管。

所述功能壁中部设置安装孔。

所述功能壁设有用于保护含水率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保护钢片。

桩孔为非人工挖孔情况下,位于桩壁底部的功能壁下部为密封的锥形头,以便打入;桩孔为人工挖孔桩情况下,位于桩壁底部的功能壁底端水平密封。

所述桩心为钢筋混凝土、回填土、灌浆体、或者工字钢。

本发明一种热力耦合抗滑桩,实现了抗滑,集排水、精准控水,土性改良功能的融合。同时,该热力耦合抗滑桩的功能壁可替代护壁,从而减去护壁施工工序,极大地提高了滑坡治理的成效,减少投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排水功能工作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土性改良功能工作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功能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位于桩壁顶部的功能壁、以及桩壁上部结构结合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位于桩壁中部的功能壁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位于桩壁底部的功能壁结构示意图(人工挖孔)。

图8为本发明位于桩壁底部的功能壁结构示意图(非人工挖孔)。

图9为实施例3实施示例简图

其中:1-控制模块,2-总控开关,3-太阳能电池板,4-支撑架,5-导线,6-水蒸汽溢出管,7-进水孔,8-土工布,9-保护钢片,10-含水率传感器,11-安装孔,12-温度传感器,13-电热片,14-腔室,15-功能壁,16-功能壁连接缝,17-隔热线路管,18-锥形头,19-排水沟,20-外接电源,21-桩心。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6所示,热力耦合抗滑桩,包括桩壁、桩心21,所述桩壁由多块功能壁装配而成;所述功能壁外侧设置有含水率传感器10、温度传感器12。功能壁内侧设置有腔室14,腔室14内敷设有电热片13,腔室14设有进水孔7,进水孔7外敷设土工布8。

所述多块功能壁中,功能壁为导热材料制作而成,如钢质。除位于桩壁底部的功能壁的腔室底端密封做储水腔室外;其余各个功能壁的腔室内设置有水蒸汽溢出管6,它们的腔室底部呈开口式兼做排汽通道。

保护钢片9用以保护含水率传感器10、温度传感器12。所述含水率传感器10、温度传感器12均连接控制模块1,控制模块1连接电热片13。

桩心21和功能壁组合实现抗滑功能。桩心21可跟根据工程需要设置为钢筋混凝土、回填土、灌浆、工字钢等。

所述功能壁组合断面可方、可圆等,形状可变,桩心21对应形状亦可变。功能壁各分段长度根据其排水影响范围确定,底端的功能壁长度由土性改良影响范围确定。

所述功能壁外部设置有隔热线路管17,便于布线保护电路。

所述功能壁中部设置安装孔11,打入钢筋等使其固定位置。

所述功能壁左、右、上、下段连接方式为插入、或契合、或焊接等。

集排水、控水步骤:

位于桩壁顶部的功能壁上方通过支撑架4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3,控制模块1设置在太阳能电池板3背部或者支撑架4上,控制模块1通过总控开关2连接含水率传感器10、温度传感器12、电热片13。

进水孔7外敷设土工布8的技术特征为实现截水功能设计,汇集岩土体内游离水,可初步有效降低岩土体含水。截得水汇入进水孔7下腔室14,即实现集水。集水也可直接通过虹吸或泵排出。控制模块1预设各段含水率阈值。当含水率传感器10监测得到的所在位置岩土体含水率高于阈值,控制模块1控制对应电热片13工作支电路连通;低于等于阈值,控制模块1控制对应电热片13工作支电路断开。含水率传感器10将坡体含水率实时传递到控制模块1,若高于控制模块1设定的阈值,控制模块1开启对应支路的电热片13工作发热,通过水蒸汽溢出管6排出水分,如此反复,实现集排水、精准控水功能。

滑带岩土体改良功能实施步骤:

待功能壁安装设置完成后,开启滑带土段的功能壁的电热片13工作电路,接入外接电源20,电热片13急聚升温,滑带土段对应的功能壁外侧的温度传感器1监测升温,达滑带岩土改性温度,持续时间后关闭对应电热片13工作电路,实现土体改良功能。滑带岩土改性温度、持续时间通过滑带岩土的取样实验得到。

实施例1:

所述桩壁由安置在桩孔中的依次由上至下,左右相对拼接的功能壁组成。

功能壁分段安装:挖孔至设计距离,功能壁左右相对安装,通过安装孔11打入钢筋至壁外土体固定功能壁。于此反复,完成下接段功能壁的拼接安装。

架设左、右太阳能电池板,并分别安设控制模块1,连接电路,开启总控开关2,功能壁开始通电工作。

接入外接电源20,通过控制模块1,开启滑带段的功能壁工作电路,电热片13升温至滑带土变性温度,保持至滑带土变性,实现土体改良功能。

桩心施工,根据工程需要设置为钢筋混凝土、回填土、灌浆、工字钢等。土性改良也可在桩心施工后实施。

热力耦合抗滑桩施工完毕,实现抗滑功能。

太阳能电池板3为系统提供电能,含水率传感器实时持续监测岩土体含水率,若含水率高于预设阈值,控制模块1将触发对应的电热片13工作支路,电热片13工作发热,功能壁周围岩土及储水腔内水分蒸发,腔室14内水蒸汽上升,通过水蒸汽溢出管6溢出,热力耦合抗滑桩设置在排水沟19内,溢出水蒸汽液化滴落在排水沟19内,最终将坡内水分排出坡体外。持续加热岩土体直至监测岩土体含水率低于阈值,控制模块1触发断开对应电热片工作支路。如此循环,始终使岩土体保持在预设含水率阈值内,实现排水、精准控水功能。

实施例2:

所述桩壁由功能壁于桩孔外拼接成型,位于桩壁底部的功能壁下部为锥形头18,桩壁桩孔外成型整体打入桩孔。

架设左、右太能电池板,并分别安设控制模块1,连接电路,开启总控开关2,功能壁开始通电工作。

接入外接电源20,通过控制模块1开启滑带段的功能壁工作电路,电热片13升温至滑带土变性温度,保持至滑带土变性,实现土体变性功能。

桩心施工,根据工程需要设置为钢筋混凝土、回填土、灌浆、工字钢等。

热力耦合抗滑桩施工完毕,实现抗滑功能。

太阳能电池板3为系统提供电能,含水率传感器实时持续监测岩土体含水率,若含水率高于预设阈值,控制模块1将触发对应的电热片13工作支路,电热片13工作生热,功能壁周围岩土及储水腔内水分蒸发,腔室14内水蒸汽上升,通过水蒸汽溢出管6溢出,热力耦合抗滑桩设置在排水沟19内,溢出水蒸汽液化滴落在排水沟19内,最终将坡内水分排出坡体外。持续加热岩土体直至监测岩土体含水率低于阈值,控制模块1触发断开对应电热片工作支路,如此循环,始终使岩土体保持在预设含水率阈值内,实现排水、精准控水功能。

实施例3:

所述桩心外钢模整体成形,桩心外钢模两侧预设嵌入缝;功能壁除去腔室14以外壁中部的桩心外模连接部分,换设嵌入边,带嵌入边的功能壁依次嵌入桩心外钢模嵌入缝,与桩心外钢模契合成一个整体,打入桩孔,如图9所示。如此,也保证了桩心外钢模的整体性,充分发挥钢管的抗剪性能。

桩心施工,根据工程需要设置为钢筋混凝土、回填土、灌浆、工字钢等。

热力耦合抗滑桩施工完毕,实现抗滑功能。

太阳能电池板3为系统提供电能,含水率传感器实时持续监测岩土体含水率,若含水率高于预设阈值,控制模块1将触发对应的电热片13工作支路,电热片13工作生热,功能壁周围岩土及储水腔内水分蒸发,腔室14内水蒸汽上升,通过水蒸汽溢出管6溢出,热力耦合抗滑桩设置在排水沟19内,溢出水蒸汽液化滴落在排水沟19内,最终将坡内水分排出坡体外。持续加热岩土体直至监测岩土体含水率低于阈值,控制模块1触发断开对应电热片工作支路,如此循环,始终使岩土体保持在预设含水率阈值内,实现排水、精准控水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