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筏板的钢筋结构及其逆作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775639发布日期:2020-08-07 19:34阅读:743来源:国知局
厚筏板的钢筋结构及其逆作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厚筏板的钢筋结构及其逆作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超高层建筑越来越高,建筑物的筏板(底板)变得越来越厚,局部达到3m~7m,筏板(底板)的配筋层数越来越多。随着筏板的设计厚度越来越大,筏板钢筋布置更独特、密集。特别是当筏板(底板)采用桩基础时,为了减少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提高整体受力,筏板(底板)除了配置底筋、面筋、抗裂分布筋,还需要在筏板(底板)的中部布置暗梁配筋,将上部结构传到筏板(底板)的力,通过筏板(底板)均匀传给每一根桩,减少筏板(底板)由于受力不均出现沉降不均、开裂等不利影响。

常规筏板钢筋布置多为多层面筋、底筋、及中间抗裂分布筋,而暗梁钢筋一般又包括面筋、底筋、箍筋,所以,传统的厚筏板钢材用量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厚筏板的钢筋结构及其逆作施工方法,以解决传统的厚筏板钢材用量大,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厚筏板的钢筋结构的逆作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于筏板垫层上安装支承架,所述支承架的高度适配于筏板面筋的安装高度;

将多根所述筏板面筋铺设于所述支承架上;

于同向设置的多根所述筏板面筋上套设多道箍筋,所述箍筋的高度适配于所述筏板面筋与筏板底筋之间的间距,使得多道所述箍筋的上部挂设于多根所述筏板面筋;

将多根所述筏板底筋穿设于多道所述箍筋中,使得多道所述箍筋的下部支撑于多根所述筏板底筋;

将所述筏板底筋与所述箍筋的下部绑扎固定、将所述筏板面筋与所述箍筋的上部绑扎固定以形成所述厚筏板的钢筋结构。

进一步的,每一道所述箍筋中穿设有两根所述筏板面筋和两根所述筏板底筋。

进一步的,所述筏板面筋包括沿第一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钢筋和沿第二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二钢筋。

进一步的,所述筏板底筋包括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三钢筋和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设置的第四钢筋,所述第一钢筋的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三钢筋,所述第二钢筋的位置对应于所述第四钢筋。

本发明提供一种厚筏板的钢筋结构,厚筏板的钢筋结构由多根筏板面筋、多根筏板底筋、多道箍筋和支承架组成,其中,所述支承架安装于筏板垫层上,多根所述筏板面筋铺设于所述支承架上,多道所述箍筋套设于同向设置的多根所述筏板面筋,多道所述箍筋的上部挂设于多根所述筏板面筋,多根所述筏板底筋穿设于多道所述箍筋中,多道所述箍筋的下部支撑于多根所述筏板底筋,所述筏板底筋固定连接于所述箍筋的下部,所述筏板面筋固定连接于所述箍筋的上部。

进一步的,每一道所述箍筋中穿设有两根所述筏板面筋和两根所述筏板底筋。

进一步的,所述筏板面筋包括沿第一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钢筋和沿第二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二钢筋。

进一步的,所述筏板底筋包括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三钢筋和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设置的第四钢筋,所述第一钢筋的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三钢筋,所述第二钢筋的位置对应于所述第四钢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厚筏板的钢筋结构的逆作施工方法通过箍筋把筏板面筋和筏板底筋连接成一个整体进行受力,既符合结构设计意图,又节省了暗梁额外增加的面筋、底筋及腰筋等,节省钢材投入。与常规的厚底板暗梁设计相比,避免了在筏板的中间增加暗梁的面筋、底筋、箍筋、腰筋,或者布置多层抗裂分布筋,降低了钢筋量较大,经济成本,且能保证结构受力及稳固。此外,采用箍筋的设计形式,把筏板面筋和筏板底筋通过箍筋连为一体受力,布置灵活,整体受力更合理,更有利于筏板抵抗不均匀沉降带来的不利影响,箍筋可横向和纵向布置,既达到设计意图,又设计经济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厚筏板的钢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至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厚筏板的钢筋结构的逆作施工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厚筏板的钢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图2至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厚筏板的钢筋结构的逆作施工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厚筏板的钢筋结构,由多根筏板面筋1、多根筏板底筋2、多道箍筋3和支承架4组成。在本实施例中,厚筏板为厚度大于3米的基础筏板,其局部厚度达到3m~7m。其中,支承架4安装于筏板垫层5上。多根筏板面筋1铺设于支承架4上。多道箍筋3套设于同向设置的多根筏板面筋1。多道箍筋3的上部挂设于多根筏板面筋1。多根筏板底筋2穿设于多道箍筋3中。多道箍筋3的下部支撑于多根筏板底筋2。筏板底筋2固定连接于箍筋3的下部。筏板面筋1固定连接于箍筋3的上部。

支承架4包括多根横杆和多根立杆。立杆竖向安装于筏板垫层上,横杆连接于相邻的横杆。在筏板垫层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不先安装筏板底筋,需要先安装支承架,支承架可采用以下两种结构:(1)采用型钢支撑,一般为槽钢、工字钢、角铁组合焊接而成的胎架,立杆间距可设置为1000mm~2000mm,横杆和立杆的步距结合筏板的厚度布置;(2)采用钢管脚手架支撑(钢管不能刷漆),但是钢管必须要封堵水泥浆,立杆的底端采用封板(小块钢板)焊接封堵,立杆的间距可设置为1000mm~2000mm,钢管的步距结合筏板的厚度布置,顶层的横杆增加防滑扣件。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道箍筋3中穿设有两根筏板面筋1和与两根所述筏板面筋的上下位置相对应的两根筏板底筋2。将同一方向上的多根筏板面筋、筏板底筋划分为多个单元钢筋组,每个单元钢筋组包括两根筏板面筋和下方相应位置的两根筏板底筋,每个单元钢筋组套设有多道箍筋。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单元钢筋组连续布设。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单元钢筋组根据暗梁设置位置布设。

筏板面筋1包括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第一钢筋沿第一水平方向设置,第二钢筋沿第二水平方向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钢筋垂直于第二钢筋。

筏板底筋2包括第三钢筋和第四钢筋。第三钢筋沿第一水平方向设置。第四钢筋沿第二水平方向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筏板面筋的第一钢筋的位置对应于筏板底筋的第三钢筋,筏板面筋的第二钢筋的位置对应于筏板底筋的第四钢筋。

本发明提供一种厚筏板的钢筋结构的逆作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于筏板垫层5上安装支承架4,支承架4的高度适配于筏板面筋1的安装高度。

支承架的高度适配于筏板面筋的的标高。

s2:将多根筏板面筋1铺设于支承架4上。

筏板面筋1包括沿第一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钢筋和沿第二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二钢筋。

在本实施例中,筏板的底板设置有桩基础6,箍筋的设置位置以及设置的密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根据图纸箍筋的布置,由于箍筋各套两根相隔的筏板面筋和筏板底筋。于支承架上,优先安装套入箍筋的筏板面筋,筏板面筋安装放在支承架上,先不绑扎固定,剩余的没有箍筋的筏板面筋先甩开后安装。

s3:于同向设置的多根筏板面筋1上套设多道箍筋3,箍筋3的高度适配于筏板面筋1与筏板底筋2之间的间距,使得多道箍筋3的上部挂设于多根筏板面筋1。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道箍筋3中穿设有两根筏板面筋1和两根筏板底筋2。

具体的,将加工完成后的箍筋吊到筏板施工作业区,再将一个个的箍筋套入筏板面筋上,只需要人工掰开箍筋的收口位置,即可将箍筋套入到相邻的两根筏板面筋上。按照箍筋的间距,套完足够的箍筋数量后,把两根面筋掰往箍筋的上部的两个拐角处,按照箍筋设计间距散开多道箍筋,箍筋和筏板面筋的交接点先不用扎丝绑扎固定。

s4:将多根板底筋2穿设于多道所箍筋3中,使得多道箍筋3的下部支撑于多根筏板底筋2。

筏板底筋2包括沿第一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三钢筋和沿第二水平方向设置的第四钢筋,第一钢筋的位置对应于第三钢筋,第二钢筋的位置对应于第四钢筋。

将加工完成后的筏板底筋吊到筏板施工作业区,人工安装双向的筏板底筋,同样的设计有箍筋的筏板底筋,需要把这一部分筏板底筋穿入多道箍筋内,按照多道箍筋的走向,从多道箍筋的一端向多道箍筋的另一端穿入。筏板底筋穿到位后,将筏板底筋搁置于多道箍筋的下部上,使得多道箍筋3的下部支撑于多根筏板底筋2。采用扎丝将筏板底筋和箍筋的下部绑扎固定。绑扎时,需要调整多道箍筋的间距,确保相邻的箍筋的间距符合图纸要求。筏板底筋连接采用常规的机械连接,扭紧到位。

s5:将筏板底筋2与箍筋3的下部绑扎固定、将筏板面筋1与箍筋3的上部绑扎固定以形成厚筏板的钢筋结构。

筏板底筋安装完成后,即可将之前的箍筋与筏板面筋的交接点采用扎丝绑扎固定,这样箍筋就不会移位。然后可以进行其余的筏板面筋的安装固定以形成厚筏板的钢筋结构。

完成厚筏板的钢筋结构的安装后,特别是加强对箍筋间距、位置等进行复核,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厚筏板的混凝土的浇筑施工。由于箍筋与筏板面筋、筏板底筋绑扎固定,浇筑及振捣不会造成箍筋的移位,满足设计要求。如果筏板的厚度较大,可在板中间沿水平方向间隔1500~2000mm布置构造钢筋,整体性更佳。

本发明的厚筏板的钢筋结构的逆作施工方法通过箍筋把筏板面筋和筏板底筋连接成一个整体进行受力,既符合结构设计意图,又节省了暗梁额外增加的面筋、底筋及腰筋等,节省钢材投入。与常规的厚底板暗梁设计相比,避免了在筏板的中间增加暗梁的面筋、底筋、箍筋、腰筋,或者布置多层抗裂分布筋,降低了钢筋量较大,经济成本,且能保证结构受力及稳固。此外,采用箍筋的设计形式,把筏板面筋和筏板底筋通过箍筋连为一体受力,布置灵活,整体受力更合理,更有利于筏板抵抗不均匀沉降带来的不利影响,箍筋可横向和纵向布置,既达到设计意图,又设计经济合理。

本发明的厚筏板的钢筋结构的逆作施工方法在超高层建筑的超厚筏板中采用,通过箍筋,把超厚筏板面筋、底筋形成整体受力,均匀传到超厚筏板下的桩基,结构受力合理,特别适用超厚筏板局部受力过大的部位。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