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多桩基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24277发布日期:2020-06-09 19:51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预制多桩基础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多桩基础。



背景技术:

桩基础由基桩和连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高铁等工程。

按照基础的受力原理大致可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桩。

摩擦桩:系利用地层与基桩的摩擦力来承载构造物并可分为压力桩及拉力桩,大致用于地层无坚硬之承载层或承载层较深。

端承桩:系使基桩坐落于承载层上(岩盘上)使可以承载构造物。

按照施工方式可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

预制桩:通过打桩机将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桩打入地下。优点是材料省,强度高,适用于较高要求的建筑,缺点是施工难度高,受机械数量限制施工时间长。

灌注桩:首先在施工场地上钻孔,当达到所需深度后将钢筋放入浇灌混凝土。优点是施工难度低,尤其是人工挖孔桩,可以不受机械数量的限制,所有桩基同时进行施工,大大节省时间,缺点是承载力低,费材料。

现有的摩擦桩包括承重台、设置于承重台下端的多根向下的摩擦柱、设置于承重台上端的连接桩,承重台一体成型,为混凝土或者钢板,摩擦柱一般为钢管,钢管下端焊接锥头,方便制作且方便埋入地下,但承重力主要靠承重台提供,截面积小,易下沉,且容易发生倾斜,为增加摩擦力,现有技术中也有将摩擦柱倾斜设置,能够提高截面积,但其摩擦柱为圆柱型,与承重台之间焊接固定,易受腐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稳定性高、使用稳定性高的、制作方便的预制多桩基础。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预制多桩基础,包括承重台、设置于承重台下端的多根向下的摩擦桩、设置于承重台上端的连接桩,

所述承重台包括承重台骨架,承重台骨架包括横向的抗拉板一,所述承重台骨架外设置有包覆层一;

所述摩擦桩设置于承重台边缘位置,所述摩擦桩下端向外弯折,所述摩擦桩包括摩擦桩骨架,所述摩擦桩骨架包括多根抗拉筋,所述摩擦桩骨架外设置有包覆层二,所述摩擦桩下端自下而上宽度值逐渐降低、厚度值逐渐增加;

所述连接桩包括连接桩骨架,所述连接桩骨架外设置有包覆层三。

进一步地,所述抗拉筋下端向外弯折,所述抗拉筋上端与抗拉板一连接,所述摩擦桩骨架下端自下而上宽度值逐渐降低、厚度值逐渐增加。

进一步地,所述摩擦桩骨架包括四根抗拉筋,四根抗拉筋上端相互平行且向上穿过抗拉板一,所述抗拉板一上设置有与抗拉筋相对应的通孔一,所述摩擦桩骨架下端设置有支撑板一,所述抗拉筋下端向下穿过支撑板一,所述支撑板一上设置有与抗拉筋相配合的通孔二,抗拉筋的弯折处位于支撑板一上侧。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一的长度值大于宽度值,所述通孔二为长条孔,所述长条孔沿支撑板一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长条孔外端设置有用于阻挡抗拉筋的可拆卸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长条孔外端两侧设置有销孔,可拆卸限位为插装在两销孔之间的u型销。

进一步地,所述抗拉板一上侧平行设置有抗拉板二,所述抗拉板二与抗拉板一之间设置有支撑件一,所述抗拉筋上端向上穿过抗拉板二,所述抗拉板一和抗拉板二均为孔板。

进一步地,任一摩擦桩骨架对应的多个抗拉筋延伸至抗拉板上侧形成连接桩骨架,所述连接桩骨架上端设置有支撑板二,所述支撑板二与抗拉板二之间设置有支撑件二,所述支撑板二上设置有与抗拉筋相配合的通孔三。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一、支撑件二均包括立杆,所述立杆下端设置横挡,所述立杆下端外径小于孔板孔径,所述立杆下端设置有导向锥,所述立杆下端套装有弹性层,弹性层外径大于孔板孔径,所述立杆上端设置有横向的挡杆。

进一步地,所述抗拉筋上端设置托件,所述抗拉筋位于抗拉板一上侧。

进一步地,所述抗拉板一为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正六边形或者正五边形板,所述抗拉板一中间位置设置有向下的定位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预制多桩基础,承重台包括承重台骨架和包覆层一,承重台骨架包括横向的抗拉板一,能够保证承重台的抗拉能力,且方便连接其它骨架,方便进行浇筑,摩擦桩设置于承重台边缘位置,所述摩擦桩下端向外弯折,摩擦桩下端自下而上宽度值逐渐降低、厚度值逐渐增加,能够有效的增加截面积,增加摩擦力,进而提高抗沉稳定性,摩擦桩下端为扁平状,具有较好的抗倾斜能力,摩擦桩骨架包括多根抗拉筋所述摩擦桩骨架包括多根抗拉筋,不仅能够支撑承重台,还能够提高稳摩擦桩的稳定性,所述包覆层一、包覆层二、包覆层三一体浇筑成型,且均为混凝土或水泥包覆层,能够保证预制多桩基础的结构稳定性,还方便制作,承重台骨架、摩擦桩骨架、连接桩骨架均涂覆有防水层,与包覆层共同保护骨架,避免腐蚀。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结构图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主视剖面图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示意图;

图4为支撑件一结构图示意图;

图5为支撑板一俯视图示意图;

其中:1-承重台,101-抗拉板一,102-包覆层一,103-抗拉板二,104-支撑件一,105-立杆,106-挡杆,107-横挡,108-导向锥,109-托件,110-定位管,111-开口,2-连接桩,201-支撑板二,202-支撑件二,203-包覆层三,3-摩擦桩,301-抗拉筋,302-包覆层二,303-支撑板一,304-通孔二,305-销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一种预制多桩基础,包括承重台1、连接于承重台下端的多根向下的摩擦桩3、连接于承重台上端的连接桩2。

承重台包括承重台骨架,承重台骨架包括横向的抗拉板一101,抗拉板一上侧平行安装有抗拉板二103,抗拉板二与抗拉板一之间安装有支撑件一104,抗拉板一和抗拉板二均为圆形钢制孔板,二者外径相同,孔板上的孔径8mm,厚6mm,支撑件一包括立杆105,立杆下端焊接横挡107,立杆上端焊接有横向的挡杆106,为方便制作,立杆、横挡、挡杆均由6mm外径钢筋截取,制作方便,立杆下端外径小于孔板孔径,立杆下端加工有导向锥108,导向锥可以是锥形、锥台型或者半球形,为加工方便,为锥台型,将立杆下端圆周打磨即可,方便插入抗拉板一的孔内,立杆下端套装有弹性层,弹性层为涂覆的防锈漆,弹性层外径大于孔板孔径,通过弹性层,不仅能够防止支撑件一生锈,还能够避免立杆晃动。

摩擦桩有四个,四个摩擦桩均匀分布于承重台边缘位置,摩擦桩包括摩擦桩骨架,摩擦桩骨架下端自下而上宽度值逐渐降低、厚度值逐渐增加,制得的摩擦桩下端向外弯折,弯折角度为30°,且摩擦桩下端自下而上宽度值逐渐降低、厚度值逐渐增加,即摩擦桩向外倾斜,下宽上窄,能够有效的增加横向的截面积,进而提高抗沉稳定性,以及抗倾斜稳定性,摩擦桩骨架包括四根抗拉筋301,抗拉筋由外径8mm螺纹钢制成,四根抗拉筋上端相互平行,沿长方体型四个楞分布,且向上依次穿过抗拉板一、抗拉板二,抗拉板一上加工有与抗拉筋相对应的通孔一,通孔一孔径为10mm,摩擦桩骨架下端安装有支撑板一,303支撑板一为钢板,厚度4mm,抗拉筋下端向下穿过支撑板一,支撑板一上加工有与抗拉筋相配合的通孔二304,抗拉筋的弯折处位于支撑板一上侧,支撑板一的长度值大于宽度值,本实施例中为椭圆形,与摩擦桩下端形状配合,通孔二为长条孔,长条孔沿支撑板一的长度方向加工,长条孔外端安装有用于阻挡抗拉筋的可拆卸限位,长条孔外端两侧加工有销孔305,可拆卸限位为插装在两销孔之间的u型销,u型销可以选用现有的u型螺栓,也可以通过钢筋弯折,方便制作。

连接桩包括连接桩骨架,本实施例中,每一摩擦桩骨架对应的四个抗拉筋延伸至抗拉板上侧形成连接桩骨架,连接桩骨架上端安装有支撑板二201,支撑板二与抗拉板二之间安装有支撑件二202,支撑板二上加工有与抗拉筋相配合的通孔三,通孔三孔径为9mm,支撑板二为厚度8mm圆形钢板,支撑件二与支撑件一形制相同。

承重台骨架外有包覆层一102,摩擦桩骨架外有包覆层二302,连接桩骨架外有包覆层三203,包覆层一、包覆层二、包覆层三一体浇筑成型,且均为混凝土或水泥包覆层,本实施例为混凝土,承重台骨架、摩擦桩骨架、连接桩骨架均涂覆有防水层,包覆层共同保护骨架,避免腐蚀,

抗拉筋上端安装有托件109,托件由钢筋截取获得,抗拉筋位于抗拉板一上侧。抗拉板一中间位置焊接有向下的定位管110,抗拉板一上与定位管一相对位置处加工有开口111,或者在定位管侧壁上加工开口,进而使混凝土进入定位管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预制多桩基础,制备过程如下,预制抗拉板一、抗拉板二、抗拉筋、支撑板一、支撑板二、支撑架以及浇筑模具,抗拉板一放置在模具内,通过定位管支撑,然后插装支撑件一,扶正,向下穿装抗拉筋,穿装完成后抗拉筋通过托件阻挡,悬挂在抗拉板一上,铺设抗拉板二,抗拉筋向上穿过抗拉板二,调整抗拉筋转向,然后点焊,使抗拉筋与抗拉板一、抗拉板二定位,再向上将支撑板一穿装在抗拉筋上,由于抗拉筋上端固定且下端悬空,扳动抗拉筋下端沿通孔二移动,至越过销孔后,插装u型销,即能够防止抗拉筋复位,进而使摩擦桩骨架下端自下而上宽度值逐渐降低、厚度值逐渐增加,方便制作,由于抗拉筋的复位弹性,支撑板一卡装在摩擦桩骨架下端,为防止浇筑时滑动,点焊固定,在每一个摩擦桩骨架对应的四根抗拉筋上端之间,插装支撑件二,扶正,然后插装支撑板二,点焊固定,得到完整的连接桩骨架,喷涂防水漆,合模,浇筑混凝土,振实,混凝土固化后脱模,得到成品预制多桩基础,其中抗拉筋延伸至连接桩上侧。

将得到的预制多桩基础埋于土壤层中,即可使用,在使用时,通过连接桩连接钢筋笼架,进而织设模板、浇筑混凝土即可,方便使用,由于包覆层一、包覆层二、包覆层三一体浇筑成型,结构稳定性高,且通过骨架连接,具有较好的抗裂抗变形能力,抗拉板一、抗拉板二均是厚度为6mm的钢板,能够减小承重台的厚度,由于连接桩的螺纹钢需要连接上端钢筋,支撑板二的加入,能够防止螺纹钢向外偏斜导致的开裂,提高稳定性。

为提高支撑板一、支撑板二与混凝土的连接稳定性,支撑板一、支撑板二均为孔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