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码头接驳系统及其联系桥自动提升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61264发布日期:2020-06-26 22:27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浮码头接驳系统及其联系桥自动提升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水运、港口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浮码头接驳系统及其联系桥自动提升机构。



背景技术:

修建浮码头,尤其是旅游码头时需要考虑项目的经济性及游客数量,往往采用结构相对简单、造价低廉的活动联系桥,其临水端搭接在浮码头上,临岸端搭接在岸坡上。当联系桥随水位变动时需要人工调节活动联系桥在岸坡的搭接位置。目前常用的调节方案是采用人工手拉葫芦门架式提升机构,当水位变化需要调整联系桥搭接位置和坡度时,一名操作人员站在浮码头上拉动手拉葫芦提升联系桥的临岸端,岸上的另一名操作人员拉动锚系浮码头的缆绳调整浮码头和联系桥的平面位置,再由浮码头上的操作人员拉动手拉葫芦,放下联系桥的临岸端并放松钢丝绳,完成搭接位置调整工作;另外,当水位发生骤降或骤升时,可能由于操作人员调整不及时,出现联系桥的坡度不满足运营安全要求的情况,并且可能会出现设备损坏或人身安全问题。

因此,现有手拉葫芦门架式提升机构在调整联系桥的搭接位置时至少需要两名操作人员相互配合且经过多个繁琐步骤才可完成,即,现有提升机构具有调整费时费力和不能及时调整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浮码头接驳系统及其联系桥自动提升机构,该联系桥自动提升机构能够在联系桥的坡度不满足要求时自动将联系桥抬起阻止人员通行,并且可以由单人在岸上完成全部调整操作,具有省时省力和能够及时调整的特点。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联系桥自动提升机构,所述联系桥包括相对设置的临岸端和临水端,所述临岸端活动连接于岸坡上、且所述临水端活动连接于浮码头,所述自动提升机构包括门架、电动绞盘、钢丝绳、角度检测单元以及控制单元;

所述门架固定安装于所述浮码头;

所述电动绞盘固定安装于所述门架的顶部;

所述钢丝绳的一端卷绕于所述电动绞盘上,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临岸端;

所述角度检测单元固定安装于所述联系桥,用于检测所述联系桥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

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角度检测单元和所述电动绞盘信号连接,根据所述角度检测单元检测的倾斜角度信号和所述控制单元中预先存储的角度阈值,控制所述电动绞盘转动。

优选地,所述门架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两个立柱和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立柱顶部的横杆;

所述电动绞盘固定安装于所述立柱上。

优选地,在每个立柱的顶部均安装有一个所述电动绞盘,在每个所述电动绞盘与所述联系桥之间均连接有一个所述钢丝绳。

优选地,所述门架还包括与所述立柱一一对应的拉杆;

所述拉杆倾斜设置,顶端固定连接于的对应立柱的顶部、且底端固定安装于所述浮码头上。

优选地,两个所述立柱沿所述联系桥的宽度方向排列。

优选地,所述角度检测单元为角度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为单片机、微电脑、微控制器或plc(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角度检测单元和所述电动绞盘之间通过控制线缆连接。

另外,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浮码头接驳系统,该浮码头接驳系统包括浮码头、联系桥、以及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任意一种联系桥自动提升机构。

优选地,所述联系桥的临水端与所述浮码头之间铰接连接,所述联系桥的临岸端搭接在岸坡上。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浮码头接驳系统及其联系桥自动提升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联系桥自动提升机构包括安装于浮码头的门架、安装于门架上的电动绞盘、连接于电动绞盘和联系桥的钢丝绳、检测联系桥的倾斜角度的角度检测单元以及根据检测的倾斜角度信号控制电动绞盘的控制单元;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角度检测单元实时检测联系桥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控制单元中存储有联系桥的倾斜角度阈值,当联系桥的实际倾斜角度超过倾斜角度阈值时,控制单元控制电动绞盘转动,使联系桥的临岸端提高,从而使联系桥与岸坡之间断开,阻止人员通行,避免出现危险;随后,可以由岸上操作人员拉动锚系浮码头的缆绳调整浮码头和联系桥的平面位置,并操作控制单元使电动绞盘转动放下联系桥并放松钢丝绳,将联系桥的临岸端搭接在岸坡上,完成搭接位置调整工作。因此,采用上述联系桥自动提升机构能够在联系桥的坡度不满足要求时自动将联系桥抬起,并且可以由单人在岸上完成全部调整操作,具有省时省力和能够及时调整的特点。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浮码头接驳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提供的浮码头接驳系统中门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浮码头;2-联系桥;3-岸坡;4-门架;5-电动绞盘;6-钢丝绳;7-角度检测单元;8-控制单元;9-控制线缆;21-临岸端;22-临水端;41-立柱;42-横杆;43-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结构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联系桥自动提升机构,联系桥自动提升机构用于提升连接在浮码头1与岸坡3之间的联系桥2,联系桥2包括相对设置的临岸端21和临水端22,联系桥2的临岸端21活动连接于岸坡3上,联系桥2的临水端22活动连接于浮码头1;联系桥自动提升机构包括门架4、电动绞盘5、钢丝绳6、角度检测单元7以及控制单元8;门架4固定安装于浮码头1,并临近浮码头1的边缘设置,如图2结构所示,门架4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且固定安装在浮码头1上的两个立柱41、横向连接在两个立柱41顶部的横杆42以及倾斜设置且支承立柱41顶部的拉杆43;电动绞盘5固定安装于门架4的顶部,图2结构中所示的门架4上设置有两个电动绞盘5,在每个立柱41的顶部均设置有一个电动绞盘5,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设置有两个电动绞盘5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电动绞盘5的位置、数量和功率;钢丝绳6的一端卷绕于电动绞盘5上,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联系桥2的临岸端21;角度检测单元7固定安装于联系桥2,用于检测联系桥2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在每个电动绞盘5上均设置有一个钢丝绳6,钢丝绳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联系桥2的临岸端21,从而通过电动绞盘5带动钢丝绳6正向转动或反向转动,从而通过钢丝绳6的收卷和放卷来实现联系桥2的临岸端21的升高和降低;角度检测单元7可以为角度传感器;控制单元8与角度检测单元7和电动绞盘5信号连接,根据角度检测单元7检测的倾斜角度信号和控制单元8中预先存储的角度阈值,控制电动绞盘5转动。控制单元8可以为单片机、微电脑、微控制器或plc(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如图1结构所示,控制单元8与角度检测单元7和电动绞盘5之间通过控制线缆9连接,控制单元8与角度检测单元7之间通过控制线缆9信号连接,控制单元8与电动绞盘5之间通过控制线缆9信号连接,控制单元8与角度检测单元7和电动绞盘5之间信号连接的控制线缆9采用同一个线束进行连接,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线束进行连接,并且可以如图1结构所示,控制线缆9可以铺设在水下,控制单元8可以设置在岸坡3上。

上述联系桥自动提升机构包括安装于浮码头1的门架4、安装于门架4上的电动绞盘5、连接于电动绞盘5和联系桥2的钢丝绳6、检测联系桥2的倾斜角度的角度检测单元7以及根据检测的倾斜角度信号控制电动绞盘5的控制单元8;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角度检测单元7实时检测联系桥2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控制单元8中存储有联系桥2的倾斜角度阈值,当联系桥2的实际倾斜角度超过倾斜角度阈值时,控制单元8控制电动绞盘5转动,使联系桥2的临岸端21提高,从而使联系桥2与岸坡3之间断开,阻止人员通行,避免出现危险,防止因水位上升或下降时浮码头1的高度变化带来的联系桥2的倾斜角度过大而出现安全隐患的情况出现;随后,可以由岸上操作人员拉动锚系浮码头1的缆绳调整浮码头1和联系桥2的平面位置,并操作控制单元8使电动绞盘5转动放下联系桥2并放松钢丝绳6,将联系桥2的临岸端21搭接在岸坡3上,完成搭接位置调整工作。因此,采用上述联系桥自动提升机构能够在联系桥2的坡度不满足要求时自动将联系桥2抬起,并且可以由单人在岸上完成全部调整操作,具有省时省力和能够及时调整的特点。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图2结构所示,门架4可以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两个立柱41和固定连接于两个立柱41顶部的横杆42,即,门架4为门型结构,两个立柱41沿联系桥2的宽度方向排列,并且两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立柱41通过顶部的横杆42固定连接,横杆42可以设置有一个、两个或多个,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设置有两个横杆42的门架4为例进行说明;电动绞盘5固定安装于立柱41上,在图2中所示的门架4上设置有两个电动绞盘5,其中,在门架4的每个立柱41顶部均设置有一个电动绞盘5,门架4的宽度,即,横杆42的长度可以与联系桥2的宽度相适配,从而可以将钢丝绳6的另一端安装于联系桥2的临岸端21的两侧,在通过钢丝绳6拉动联系桥2时,能够对临岸端21的两侧同时施加拉力,使得联系桥2的端部受力均衡,防止联系桥2出现扭转受损的情况。如图2结构所示,在每个立柱41的顶部均安装有一个电动绞盘5,在每个电动绞盘5与联系桥2之间均连接有一个钢丝绳6。

为了提高门架4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如图1和图2结构所示,门架4还包括与立柱41一一对应的拉杆43;拉杆43倾斜设置,拉杆43的顶端固定连接于的对应立柱41的顶部、且底端固定安装于浮码头1上。

由于拉杆43倾斜支承于浮码头1与立柱41之间,并且拉杆43、立柱41和浮码头1之间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因此,通过与立柱41一一对应的拉杆43能够增强立柱41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而增强门架4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实施例二

如图1结构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浮码头接驳系统,该浮码头接驳系统包括浮码头1、联系桥2、以及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联系桥自动提升机构;联系桥2的临水端22与浮码头1之间铰接连接,联系桥2的临岸端21搭接在岸坡3上;联系桥2搭接在浮码头1与岸坡3之间,形成水域与陆域的连通通道。

浮码头接驳系统采用上述联系桥自动提升机构,能够在角度检测单元7检测到联系桥2的实际倾斜角度超过倾斜角度阈值时,通过控制单元8控制电动绞盘5转动,通过收卷钢丝绳6提高联系桥2的临岸端21,从而使联系桥2与岸坡3之间断开,阻止人员通行,避免出现危险,防止因水位上升或下降时浮码头1的高度变化带来的联系桥2的倾斜角度过大而出现安全隐患的情况出现;随后,可以由岸上操作人员拉动锚系浮码头1的缆绳调整浮码头1和联系桥2的平面位置,并操作控制单元8使电动绞盘5转动放下联系桥2并放松钢丝绳6,将联系桥2的临岸端21搭接在岸坡3上,完成搭接位置调整工作。

因此,采用上述联系桥自动提升机构的浮码头接驳系统可以由单人在岸上完成联系桥2的位置调整,具有省时省力和调整及时的特点。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