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级滑动装置及升降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15415发布日期:2021-10-23 00:07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无级滑动装置及升降龙头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厨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无级滑动装置及升降龙头。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升降龙头如面盆升降龙头,它包括固定杆和能升降装接在固定杆的升降杆,该升降杆末端安装有出水单元,通过升降杆升降能调节出水单元高度。现有技术高度调节结构如:
3.cn205841966u,一种可升降的龙头,龙头外壳上方连接出水管,外壳上设置有把手,外壳下方连接进水组件,出水管下端延伸形成支撑杆位于外壳内,支撑杆外周设有至少两个环卡槽,外壳上方的内侧卡设一定位环,定位环在出水管上下拉伸时卡入或脱出环卡槽,一软管穿过支撑杆内部并连接至出水端。定位环的上方设有一耐磨环。外壳内设有一导套,出水管位于导套内,定位环设置于导套上方,导套下方位于在一底座上,底座限位于外壳上。cn102859085a,一种相对于静止基底或表面可调节高度的龙头喷口,龙头可安装到该基底或表面。喷口管可滑动地结合在喷口本体内,喷口本体内容纳有支撑构件。支撑构件被接纳在喷口管内并提供处于最低位置的前止挡部。支撑构件内的棘爪组件在一系列棘爪齿中的任意一个处与喷口管的端部结合,提供各种附加止挡部/高度,喷口管可保持在这些止挡部/高度处以便操作。该升降结构导向精度差,且无法满足任意高度位置的调节,无法实现无级调节。
4.cn205065114u,一种具有升降旋转功能的龙头,其包括龙头本体、出水阀体及进水软管;还包括升降旋转结构,其设置于龙头本体内;所述龙头本体与出水阀体分体设置,并以升降旋转结构驱使出水阀体径向位移及周向旋转;所述升降旋转结构包括一升降直管、限位摩擦单元、固定管接及一连接底座;所述升降直管一端固接出水阀体,另一端与连接底座相接;所述限位摩擦单元套设于连接底座外周,且一体装设于固定管接内。cn110094564a,一种具有人性化升降装置的健康即热龙头,其包括龙头本体、出水管、升降管、出水水嘴、迫紧环和迫紧套;所述出水管配合于龙头本体上且与龙头本体的出水端连通;所述升降管下端可升降的穿置于出水管内,升降管上端与出水水嘴相连并相通;所述迫紧环呈c形环状结构,迫紧环套置升降管;所述迫紧套套置迫紧环且迫紧套与迫紧环之间设有推挤结构,迫紧套下端与出水管连接并可相对转动;所述迫紧套转动时,迫紧套通过推挤结构驱使迫紧环抱紧或松开升降管。因往上升过程的摩擦力和上端物体重力两个因素的影响,导致上升力大,下降力小,且上下操作力值差异较大。
5.cn207421445u,一种气动升降水龙头,包括水龙头,所述水龙头下装有活动芯轴,所述活动芯轴套入定位外壳中;在活动芯轴与定位外壳间形成一个密闭腔体;在调节出水高度时,只需向上提起水龙头带动活动芯轴向上,同时单向阀使外部空气进入密闭腔中,使水龙头高度固定,并且水龙头可转动来调整出水角度;当降低出水高度时,只需按动或旋转单向阀,使密闭腔中的空气排出,使水龙头可下降。一方面,因往上升过程的摩擦力和上端物体重力两个因素的影响,导致上升力大,下降力小,且上下操作力值差异较大,另一方面,
下降过程中,需要手动开关控制单向阀,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提供了无级滑动装置及升降龙头,其克服了背景技术中滑动装置及升降龙头所存在的不足。
7.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是:
8.无级滑动装置,包括一外管部件、一内管部件和两密封圈,该内管部件和外管部件内外套接且能相对滑动,一密封圈装接在外管部件且配合内管部件,另一密封圈装接在内管部件且配合外管部件,通过两密封圈以形成有密封腔体,该密封腔体包含有位于内外管部件之介于两密封圈间的第一区域;还包括能吸气和排气的排吸部件,该排吸部件配合密封腔体以能根据密封腔体体积变化自动吸气和排气。
9.一实施例之中:该排吸部件具有两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变形圈,通过变形圈弹性变形实现吸气或排气。
10.一实施例之中:该两变形圈分别实现吸气和排气。
11.一实施例之中:该变形圈截面呈v形或y形。
12.一实施例之中:该两变形圈同向布置且两变形圈沿伸缩方向间隔布置。
13.一实施例之中:该排吸部件还包括一体连接在两变形圈间的周壁。
14.一实施例之中:该内外管部件相接近时密封腔体体积增大,内外管部件相远离时密封腔体体积减小。
15.一实施例之中:该外管部件包括外管和固设在外管末端口的堵头,该内管部件包括内管和固设在内管末端的连接部件,该堵头或外管末端设有配合内管的一上述密封圈,该连接部件位于外管内且设有配合外管的另一上述密封圈。
16.一实施例之中:该排吸部件装接在内管部件上,该内管部件上设有能接通外界的排吸腔体,该排吸部件装接在内管部件且配合该排吸腔体以形成有能接通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该密封腔体还包括上述第二区域。
17.一实施例之中:该排吸部件装接在外管部件上,该外管部件上设有能接通外界的排吸腔体,该排吸部件装接在外管部件且配合该排吸腔体以形成有能接通第一区域的第三区域,该密封腔体还包括上述第三区域。
18.一实施例之中:该内管部件包括内管和固设在内管末端的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位于外管内,该连接部件设有能接通外界的排吸腔体,该两变形圈装接在连接部件上且该排吸腔体之介于两变形圈的部分形成有能接通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该密封腔体还包括上述第二区域。
19.一实施例之中:该连接部件包括能密封固接内管的转接座和排吸座,该排吸座固装在转接座内,该排吸座和转接座间形成有上述的排吸腔体。
20.一实施例之中:该转接座设有贯穿内外的贯穿口,该贯穿口外端口接通第一区域,内端口介于两变形圈间且接通第二区域。
21.一实施例之中:该排吸座外周壁凹设有两沿伸缩方向间隔布置的安装槽,该两变形圈分别装接在两安装槽内且配合转接座内周壁。
22.一实施例之中:该连接部件还包括限位座,该转接座和内管通过限位座连接。
23.一实施例之中:该外管部件包括外管和固设在外管外的固定座,该固定座和外管间设有能接通外界的排吸腔体,该两变形圈沿伸缩方向间隔装接在固定座和外管间且该排吸腔体之介于两变形圈的部分形成有能接通第一区域的第三区域,该密封腔体还包括上述第三区域。
24.一实施例之中:该外管设有贯穿内外的贯穿口,该贯穿口内端口接通第一区域,外端口介于两变形圈间且接通第三区域。
25.一实施例之中:该外管外周壁凹设有两沿伸缩方向间隔布置的安装槽,该两变形圈分别装接在该两安装槽内且配合固定座。
26.一实施例之中:该固定座和外管间设有第二密封圈,该第二密封圈介于两变形圈间。
27.一实施例之中:该外管部件包括外管和固设在外管外的固定座,该固定座上设有能接通外界的排吸腔体,该两变形圈装接在固定座上且该排吸腔体之介于两变形圈的部分形成有能接通第一区域的第三区域,该密封腔体还包括上述第三区域。
28.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二是:无级滑动装置,包括一外管部件、一内管部件和设置于外管部件和内管部件之间的密封腔体,该内管部件和外管部件内外套接且能相对滑动,该密封腔体以能根据密封腔体体积变化自动吸气和排气。
29.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三是:升降龙头,包括所述的无级滑动装置,该外管部件固装在龙头安装台,该内管部件构成升降杆,该升降杆末端设有出水单元。
30.一实施例之中:该外管部件构成龙头本体。
31.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32.滑动装置上增设快速排气和吸气装置,利用气体连通原理,增大静止时的静摩擦力,减小滑动时的动摩擦力,实现无级滑动,性能可靠,滑动省力,延长使用寿命,而且伸缩滑动用力相近,提高使用舒适性。
33.两变形圈分别实现吸气和排气,在密封腔体体积变化时能通过因体积变化产生的压强变化而自动控制吸气或排气。
34.内外管部件相接近时密封腔体体积增大,内外管部件相远离时密封腔体体积减小,如内外管部件滑动方向竖直布置时,升降用力值接近。
35.排吸部件还包括一体连接在两变形圈间的周壁,方便装配。
36.连接部件设有能接通外界的排吸腔体,两变形圈装接在连接部件上且排吸腔体之介于两变形圈的部分形成有能接通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密封腔体还包括上述第二区域,变形圈设于连接部件上,将滑动寿命件和排气吸气装置分开设置,保证了整个升降龙头的寿命和功能。
37.排吸座和转接座间形成有上述的排吸腔体,方便装配。
38.贯穿口外端口接通第一区域,内端口介于两变形圈间且接通第二区域,通过贯穿口连接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以构成密封腔体,结构简单。
39.固定座和外管间设有能接通外界的排吸腔体,两变形圈沿伸缩方向间隔装接在固定座和外管间且该排吸腔体之介于两变形圈的部分形成有能接通第一区域的第三区域,密封腔体还包括上述第三区域,将滑动寿命件和排气吸气装置分开设置,保证了整个升降龙
头的寿命和功能。
40.贯穿口内端口接通第一区域,外端口介于两变形圈间且接通第三区域,通过贯穿口连接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以构成密封腔体,结构简单。
41.固定座和外管间设有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介于两变形圈间,以提高滑动稳定性。
附图说明
4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43.图1是实施例一升降龙头的立体示意图。
44.图2是实施例一升降龙头的主控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45.图3是实施例一升降龙头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46.图4是实施例一升降龙头的剖面示意图。
47.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48.图6是图5的e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49.图7是实施例二升降龙头的连接部件的剖面示意图。
50.图8是实施例三升降龙头的立体示意图。
51.图9是实施例三升降龙头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52.图10是实施例三升降龙头的剖面示意图。
53.图11是图10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54.图12是实施例四升降龙头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55.标号说明:
56.升降龙头a;外管部件1、外管11、上堵头12、套筒14;内管部件2、内管 21、连接部件22、出水单元23、排吸腔体221、限位座222、转接座223、排吸座224、吸气口2241、插座24;密封腔体3、第一密封圈31、第二密封圈32、第一区域33、第二区域34、贯穿口35;排吸部件4、第一变形圈41、第二变形圈 42;主控机构b、主控阀体b1、控制把手b2、混合水管b3;周壁43;升降龙头a’、主控机构b’、主控阀体b1’、阀芯b4、冷水管b5、热水管b6、固定座13、第二排吸腔体131、连接头211、下堵头24、第三区域36、第二贯穿口37、第二密封圈38。
具体实施方式
57.实施例一
58.请查阅图1至图6(图中箭头表示气流流向),升降龙头装置,包括升降龙头 a和主控机构b,该升降龙头a包括外管部件1和内管部件2。该外管部件1和主控机构b都固装在龙头安装台上,该内管部件2能升降连接在外管部件1内,该内管部件2构成升降龙头的升降杆,该内管部件2末端设有出水单元23,该出水单元23如花洒头,该出水单元23如插接在固设在内管的插座24上,以通过内管部件2升降能控制出水单元23的高度,通过内管部件2能相对外管部件1旋转以控制出水单元23的周向位置。该主控机构b包括主控阀体b1、装设在主控阀体 b1内的阀芯和传动连接阀芯的控制把手b2,该主控阀体b1连接冷水管、热水管和混合水管b3,该阀芯配合冷水管、热水管和混合水管b3,操作控制把手b2即可控制开关、流量及水温,该混合水管b3穿过外管部件1和内管部件2且接通出水单元23,以通过控制把手
b2控制升降龙头a出水单元23出水。该外管部件1 和主控机构b配合构成龙头本体。该外管11外还固设有套筒14。
59.该升降龙头a还包括两密封圈31、32,该两密封圈31、32设在外管部件1 和内管部件2间,且第一密封圈31装接在外管部件1且配合内管部件2,第二密封圈32装接在内管部件2且配合外管部件1,通过两密封圈31、32以形成有密封腔体3,该密封腔体3包含有位于内外管部件1、2之介于两密封圈31、32间的第一区域33。具体结构中:该外管部件1包括外管11和固设在外管11上端口的上堵头12,该内管部件2包括内管21和固设在内管21下端的连接部件22,该堵头12设有配合内管21的第一密封圈31,该连接部件22位于外管11内且设有配合外管21的第二密封圈32。
60.该升降龙头a还包括能吸气和排气的排吸部件4,该排吸部件4包括两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变形圈41、42,该弹性材料如硅胶,该排吸部件4配合密封腔体3 以能根据密封腔体3体积变化自动吸气和排气,具体如体积增大(升降杆下降) 时通过第一变形圈41弹性变形实现吸气,体积减小(升降杆上升)时通过第二变形圈42弹性变形实现排气。具体结构中:该变形圈41、42截面呈y形结构,由该y形结构截面绕轴线回转构成变形圈,由于y形具有开口,因此在体积减小时压强增大,该压强增大能驱动第二变形圈42变形以排气,在体积增大时产生负压,该负压能驱动第一变形圈41变形以吸气;该第一变形圈41、第二变形圈42同向布置且第一变形圈41、第二变形圈42沿伸缩方向上下间隔布置,第一变形圈41、第二变形圈42的y形的开口都朝下布置。
61.该排吸部件4装接在内管部件2的连接部件22上,该连接部件22上设有能接通外界的排吸腔体221,该排吸部件4的两变形圈41、42装接在连接部件22 上且该排吸腔体221之介于两变形圈41、42的部分形成有能接通第一区域33的第二区域34,该密封腔体3包括上述的第一区域33和上述的第二区域34。该内外管部件1、2相接近时密封腔体3体积增大,内外管部件1、2相远离时密封腔体3体积减小,具体为内管部件2下降时体积增大,上升时体积减小。具体结构中:该连接部件22包括限位座222、转接座223和排吸座224;该限位座222呈环形结构且固接在内管21下端口内;该转接座223呈梯形套结构,该梯形套结构上下布置的小径段和大径段,小径段和大径段间形成有朝上的阶梯面,小径段固接在限位座222内孔内,内管21下端面密封靠接在梯形套的阶梯面;该排吸座 224外周具有由上至下依序布置的固接段、开孔段和连接段,该开孔段设有贯穿排吸座224内外的吸气口2241,该固接段固接在大径段内,该连接段和大径段间留有间隙,该排吸座224和限位座间的间隙构成上述的排吸腔体221;该排吸座 224的连接段外周壁凹设有两沿伸缩方向间隔布置的安装槽,该两变形圈41、42 分别装接在两安装槽内且配合转接座223大径段内周壁;该转接座223设有贯穿内外的贯穿口35,该贯穿口35外端口介于两密封圈31、32间且接通第一区域33,内端口介于两变形圈41、42间且接通第二区域34。
62.内管部件2(升降杆)处于静止状态中:升降杆重力=两密封圈31、32产生的静摩擦力+升降杆空气力(密封腔体3内之气压支撑力);其中:变形圈41、42 空气力(密封腔体3内之气压支撑力)=变形圈41、42外张力;变形圈41、42 空气力=升降杆空气力;因此:升降杆重力=两密封圈31、32产生的静摩擦力+变形圈41、42外张力。
63.内管部件2(升降杆)向下运动,外力直接作用在升降杆上,密封腔体3体积变大产生负压,该负压促使位于上侧的第一变形圈41变形(外力大于变形圈 41形变力),密封腔体
3快速吸气,负压消除,空气力消失,此时仅需克服两密封圈31、32摩擦力即可实现下降,省力。内管部件2(升降杆)向上运动,外力直接作用在升降杆上,密封腔体3体积变小,增压促使位于下侧的第二变形圈42 变形,密封腔体3快速排气,空气力消失,此时需克服重力及密封圈31、32摩擦力,省力。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升降龙头,增设快速排气和吸气装置,利用气体连通原理,增大升降杆静止时的静摩擦力,减小升降杆升降时的动摩擦力,性能可靠,升降省力,延长使用寿命,而且上升的力值和下降的力值相近,提高使用舒适性。进一步,将升降寿命件和排气吸气装置分开设置,保证了整个升降龙头的寿命和功能。进一步,通过改变变形圈上下两处厚度,即可改变变形圈形变力,从而可以做成升降杆往下的力比较大以克服配重物,从而让上升的力值接近于下降的力值。
64.本实施例的升降龙头装置如用于面盆升降龙头,该出水单元23连接混合水管且出水单元23配合升降龙头a构成抽拉龙头(该混合水管b3上还连接有配重块 b31),抽拉龙头不仅使用方便,如可方便用户洗头,而且又兼顾传统面盆龙头的常规功能,龙头的高度可无级升降调节,可通过旋转调节角度,在出水单元23 又可设置洗脸水花,便于女生卸妆和用户平时的快速洗脸,此类龙头在日本区域尤为流行。
65.本实施例的升降龙头装置能产生如下优点:
66.一:更顺更广,无级变化:1、无级升降:任一位置抽拉卡停,适用绝大消费者使用,相比市面上上下两档调节高度更具消费体验。2、大尺度升降:升降高度可达120mm,适用范围广,相比市面上升降龙头只有升降80mm,距离上提升30%。 3、顺滑升降:顺滑升降,操作无力值突变,带来更佳的消费体验。
67.二:抽取旋转,生活无死角:日常生活中,人们希望面盆龙头能够拥有更广的调节角度,以便清洁、使用,无级升降面盆龙头技术满足了这一需求,花洒可抽取+支撑管左右旋转。
68.三、适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本技术可应用于多种面盆龙头,无级升降使用寿命达5万次。1、快排快吸:快排快吸解决了以往打气筒快排慢吸或快吸慢排所带来的的问题,当操作比较快的时候,升降杆会因为来不及排气或吸气,自身往下掉的问题。2、升降高度:可做到升降高度≤120mm,扩大了消费者的使用场景范围。3、晃动量:前后30mm+o-ring的限制,保证晃动量2
°
以内。
69.实施例二
70.请查阅图7,它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该排吸部件4还包括一体连接在两变形圈41、42间的周壁43。该排吸座224的连接段外周壁只凹设有一安装槽,该排吸部件4装接在该安装槽内且两变形圈41、42配合转接座大径段内周壁。
71.实施例三
72.请查阅图8-图11,它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升降龙头装置,包括升降龙头a’和主控机构b’,该升降龙头a’包括外管部件1和内管部件2。该外管部件 1固装在龙头安装台,该内管部件2能升降连接在外管部件1内,该内管部件2 构成升降龙头的升降杆,该内管部件2末端设有出水单元23,以通过内管部件2 升降控制出水单元23的高度,通过内管部件2相对外管部件1旋转控制出水单元23的周向角度。该主控机构b’集成在外管部件1,该外管部件1内设主控阀体 b1’,主控机构b’包括装设在主控阀体b1’内的阀芯b4和传动连接阀芯b4的控制把手b2,该主控阀体b1’连接冷水管b5、热水管b6和混合水管b3,该阀芯配合冷水
管、热水管和混合水管b3,操作控制把手b2即可控制开关、流量及水温,该混合水管b3穿过外管部件1和内管部件2且接通出水单元23,以通过控制把手b2能控制升降龙头的出水单元23出水。本实施例的升降龙头装置如用于常规厨房龙头。该内管21上还固接有连接头211,该插座固设在连接头。
73.该外管部件1包括外管11和固设在外管11上端口的上堵头12,该外管11 上端口凹设有缺口,该第一密封圈31设于缺口内且配合内管21,通过上堵头12 和外管11配合限制轴向位置;该内管部件2包括内管21和固设在内管21下端的下堵头24,该第二密封圈32设于下堵头24且配合外管11。
74.该外管部件1还包括固定套设在外管11外的固定座13,该固定座13和外管 11间设有能接通外界的第二排吸腔体131,该两变形圈41、42沿伸缩方向间隔装接在固定座13和外管11间且该第二排吸腔体131之介于两变形圈41、42的部分形成有能接通第一区域33的第三区域36,该密封腔体3包括上述的第一腔体33 和第三区域36。该外管11设有贯穿内外的第二贯穿口37,该第二贯穿口37内端口位于两密封圈31、32之间且接通第一区域33,外端口介于两变形圈41、42间且接通第三区域36。该外管11外周壁凹设有两沿伸缩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二安装槽,该两变形圈41、42分别装接在该两第二安装槽内且配合固定座13内壁。该外管11外端口凸设有凸缘,该凸缘撑靠在固定座13上,该外管和固定座内壁间留有间隙,该间隙形成有上述的第二排吸腔体131,该凸缘和固定座间设有气通道。该两变形圈41、42的y形开口朝上布置,位于上侧变形圈42为第二密封圈 42,位于下侧的变形圈41为第一密封圈41。
75.内管部件2(升降杆)向下运动,外力直接作用在升降杆上,密封腔体3体积变大产生负压,该负压促使位于下侧的第一变形圈41变形(外力大于变形圈 41形变力),密封腔体3快速吸气,负压消除,空气力消失,此时仅需克服两密封圈31、32摩擦力即可实现下降,省力。内管部件2(升降杆)向上运动,外力直接作用在升降杆上,密封腔体3体积变小,增压促使位于上侧的第二变形圈42 变形,密封腔体3快速排气,空气力消失,此时仅需克服密封圈31、32摩擦力即可实现上升,省力。
76.根据需要,该固定座13和外管11间设有第二密封圈38,该第二密封圈38 介于两变形圈41、42间,则外管11设有两贯穿内外的第二贯穿口37,该第二密封圈38介于两第二贯穿口37之间,该第三区域包括第一变形圈41和第二密封圈 38的区域,及,第二变形圈41和第二密封圈38的区域。
77.实施例四
78.请查阅图12,它与实施例三不同之处在于:该排吸部件4还包括一体连接在两变形圈41、42间的周壁43。该外管11的连接段外周壁只凹设有一安装槽,该排吸部件4装接在该安装槽内且两变形圈41、42配合固定座13内周壁。
7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