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雨水循环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25291发布日期:2020-08-11 21:46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园林景观雨水循环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景观园林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园林景观雨水循环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城市绿地的要求越来越高,现阶段大多数的城市为提高人民生活的舒适度都在加紧建设。在景观园林建设中,现有的景观园林为提高对雨水的利用率,通过设置储水池将雨水收集实现对雨水的利用,但是现有技术一般通过过滤板实现对雨水的过滤,过滤中存在两个问题:一、过滤板孔太细容易造成排水口处堵塞,二是、过滤板孔太大容易使储水池内沉积垃圾,不便于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园林景观雨水循环利用装置,其通过设置过滤机构和集渣机构实现对雨水的二次过滤处理,可减少过滤网堵塞。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园林景观雨水循环利用装置,包括:

储水池,其设于地下且顶部与所述排水口连通,所述储水池的侧壁上部与排水系统连通,其中,所述储水池连通有喷淋组件;

过滤机构,其包括平行设于所述排水口两侧的固定板、两个固定板之间转动设有滚筒、用于驱动所述滚筒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滚筒上等间隔设有四个挡水板,所述挡水板沿所述滚筒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储水池外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密封旋转穿过所述储水池的侧壁、其中一个固定板并与所述滚筒连接以驱动所述滚筒转动,其中,所述排水口位于两个固定板之间,所述挡水板、所述滚筒的侧壁均贯穿设有第一出水口,所述储水池的侧壁设有第一排渣口,所述第一排渣口处设有向上倾斜的排渣板,所述排渣板的自由端与两个固定板连接,当其中两个相邻的挡水板分别位于所述排水口的两侧时,剩余两个挡水板中其中一个挡水板与所述排渣板处于同一倾斜面,且该挡水板与所述排渣板之间的距离为2-5mm;

集渣机构,其包括设于地下的集渣箱,所述集渣箱的侧壁设有第二排渣口,所述第二排渣口与所述第一排渣口连通,所述集渣箱的顶部设有除渣口,所述除渣口的上端与地面其平,且所述除渣口的上端设有可开合的盖体。

优选的是,所述喷淋组件包括与所述储水池连通的出水管、进水端与所述出水管连通的抽水泵、与所述抽水泵出水端连通的喷淋管道,所述喷淋管道上间隔设有多个浇灌喷头。

优选的是,还包括:

刮板机构,其包括设于所述集渣箱顶部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轴竖直向下设置,所述第一气缸输出轴的自由端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设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排渣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轴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排渣口、第二排渣口并伸入所述储水池内,所述第二气缸输出轴的自由端设有刮板,所述刮板的长度与所述挡水板的长度相等。

优选的是,所述排渣板上设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出水口的直径。

优选的是,同一挡水板上的多个第一出水口中,所述第一出水口靠近所述滚筒设置,其中距离所述滚筒最远的第一出水口,该第一出水口与所述滚筒的距离等于该第一出水口与所述挡水板边缘的距离相等。

优选的是,所述出水管的下端伸入所述储水池;

所述储水池连通有储水组件,所述储水组件包括多个集水池,多个集水池依次连通,其中一端部的集水池与所述储水池通过管体连通,该集水池的底部倾斜设置且低端高于所述出水管的底部,剩余集水池的底部均与该集水池的高端齐平,另一端部的集水池与排水系统连通。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发明通过设置过滤机构实现二次过滤处理,可减少垃圾进入储水池,通过设置集渣机构实现对二次过滤处理截留的垃圾进行集中收集,不仅可减少垃圾队喷淋组件的影响,保证喷淋组件的正常运行,而且垃圾集中收集,便于垃圾的清理。

第二、设置过滤机构,通过设置挡水板、滚筒及第一出水口实现对雨水二次过滤处理,通过设置驱动组件驱动滚筒转动,通过设置固定板一方面是实现对滚筒的固定,另一方面避免残渣从挡水板的端部进入储水池内,通过设置排渣板实现将挡水板上的残渣排出储水池。

第三、设置刮板机构,实现将挡水板上的残渣除去,以避免残渣堵塞第一出水口,同时还可避免残渣进行储水池内;通过设置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实现驱动刮板移动,以在满足除去残渣的同时还能够保证滚筒正常运转。

第四、通过设置第二出水口,可减少雨水通过排渣板进入集渣箱,保证集渣箱的正常使用,第二出水口的直径小于第一出水口的直径可减少残渣通过第二出水口进入储水池。

第五、设置储水组件,可有效增加雨水的存储量;通过设置集水池的底部倾斜设置便于将集水池中的水排入储水池内;通过设置集水池与排水系统的连通处低于所述第一排渣口可有效避免雨水通过第一排渣口进入所述集渣箱内。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的园林景观雨水循环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的园林景观雨水循环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的挡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园林景观雨水循环利用装置,雨水循环利用装置设于地下并与地面排水口101连通,包括:

储水池301,其设于地下且顶部与所述排水口101(排水口101设有过滤板102)连通,所述储水池301的侧壁上部与排水系统连通,其中,所述储水池301连通有喷淋组件;

过滤机构,其包括平行设于所述排水口101两侧的固定板504、两个固定板504之间转动设有滚筒501、用于驱动所述滚筒501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滚筒501上等间隔设有四个挡水板502,所述挡水板502沿所述滚筒50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储水池301外的电机505,所述电机505的输出轴同轴设有转轴506,所述转轴506密封旋转穿过所述储水池301的侧壁、其中一个固定板504并与所述滚筒501连接以驱动所述滚筒501转动,其中,所述排水口101位于两个固定板504之间,所述挡水板502、所述滚筒501的侧壁均贯穿设有第一出水口507,所述储水池301的侧壁设有第一排渣口,所述第一排渣口处设有向上倾斜的排渣板503,所述排渣板503的自由端与两个固定板504连接,当其中两个相邻的挡水板502分别位于所述排水口101的两侧时,剩余两个挡水板502中其中一个挡水板502与所述排渣板503处于同一倾斜面,且该挡水板502与所述排渣板503之间的距离为2-5mm,所述固定板504与滚筒501端部的距离为2-5mm;

集渣机构,其包括设于地下的集渣箱202,所述集渣箱202的侧壁设有第二排渣口,所述第二排渣口与所述第一排渣口连通,所述集渣箱202的顶部设有除渣口203,所述除渣口203的上端与地面其平,且所述除渣口203的上端设有可开合的盖体201,除渣时盖体201打开。

在这种技术方案中,电机505为间歇转动式电机505,转动间隔时间具体可设为10min,排水口101为现有技术中用于将地面的水排入排水系统,储水池301设于地下且位于所述排水口101下方以承接地面雨水,所述储水池301与排水系统连通避免雨水过大出现储水池301饱和现象,所述喷淋组件与现有技术中的园林浇灌装置(地下水)配合使用,当处于雨季时,储水池301内的水较多,浇灌通过喷淋组件完成,当处于雨水量较小时,通过采用现有技术的园林浇灌装置进行浇灌,所述储水池301内的储水量可通过水位传感器进行测定。

使用过程中,下雨天启动电机505,电机505转动至所述排水口101位于第一组相邻两个挡水板502(任意相邻两个挡水板502为一组)之间时,停止转动,雨水穿过所述第一出水口507进入所述储水池301内,电机505再次转动至第二组相邻两个挡水板502之间,停止转动,此时第一组相邻两个挡水板502中位于下方的挡水板502上的滤渣通过排渣板503进入集渣箱202内。

采用该技术方案,本发明通过设置过滤机构实现二次过滤处理,可减少垃圾进入储水池301,通过设置集渣机构实现对二次过滤处理截留的垃圾进行集中收集,不仅可减少垃圾队喷淋组件的影响,保证喷淋组件的正常运行,而且垃圾集中收集,便于垃圾的清理;设置过滤机构,通过设置挡水板502、滚筒501及第一出水口507实现对雨水二次过滤处理,通过设置驱动组件驱动滚筒501转动,通过设置固定板504一方面是实现对滚筒501的固定,另一方面避免残渣从挡水板502的端部进入储水池301内,通过设置排渣板503实现将挡水板502上的残渣排出储水池301。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喷淋组件包括与所述储水池301连通的出水管302、进水端与所述出水管302连通的抽水泵、与所述抽水泵出水端连通的喷淋管道,所述喷淋管道上间隔设有多个浇灌喷头。采用该技术方案,实现将储水池301内的水喷洒至景观园林。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还包括:

刮板404机构,其包括设于所述集渣箱202顶部的第一气缸401,所述第一气缸401的输出轴竖直向下设置,所述第一气缸401输出轴的自由端设有固定架402,所述固定架402上设有第二气缸403,所述第二气缸403的输出轴与所述排渣板503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气缸403的输出轴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排渣口、第二排渣口并伸入所述储水池301内,所述第二气缸403输出轴的自由端设有刮板404,所述刮板404的长度与所述挡水板502的长度相等,在电机505转动时,第一气缸401收缩至最短,第二气缸403收缩至最短(即刮板404位于第一排渣口上方),在电机505停止转动时,第二气缸403驱动刮板404移动至刮板404靠近滚筒501,第一气缸401驱动第二气缸403向下移动至刮板404与挡水板502接触,第二气缸403输出轴收缩,挡水板502斜向下移动以将挡水板502上的残渣除去。采用该技术方案,设置刮板404机构,实现将挡水板502上的残渣除去,以避免残渣堵塞第一出水口507,同时还可避免残渣进行储水池301内;通过设置第一气缸401、第二气缸403实现驱动刮板404移动,以在满足除去残渣的同时还能够保证滚筒501正常运转。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排渣板503上设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出水口507的直径。采用该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二出水口,可减少雨水通过排渣板503进入集渣箱202,保证集渣箱202的正常使用,第二出水口的直径小于第一出水口507的直径可减少残渣通过第二出水口进入储水池301。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同一挡水板502上的多个第一出水口507中,所述第一出水口507靠近所述滚筒501设置,其中距离所述滚筒501最远的第一出水口507,该第一出水口507与所述滚筒501的距离等于该第一出水口507与所述挡水板502边缘的距离相等。采用该技术方案,可减少雨水进入集渣箱202。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出水管302的下端伸入所述储水池301;

所述储水池301连通有储水组件,所述储水组件包括多个集水池601,多个集水池601依次连通,其中一端部的集水池601与所述储水池301通过管体连通,该集水池601的底部倾斜设置且低端高于所述出水管302的底部,便于将集水池601中的水排入储水池301,剩余集水池601的底部均与该集水池601的高端齐平,另一端部的集水池601与排水系统连通,其中,集水池601与排水系统的连通处低于所述第一排渣口。采用该技术方案,设置储水组件,可有效增加雨水的存储量;通过设置集水池601的底部倾斜设置便于将集水池601中的水排入储水池301内;通过设置集水池601与排水系统的连通处低于所述第一排渣口可有效避免雨水通过第一排渣口进入所述集渣箱202内。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发明的说明的。对本发明园林景观雨水循环利用装置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