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切换水源的废水再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25283发布日期:2020-08-11 21:46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自动切换水源的废水再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城市节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自动切换水源的废水再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在建筑中,洗手池用水量占比较大,而洗手、洗脸的废水相对较为干净,直接排入下水管是对水资源的极大浪费,用来冲便池或马桶是很好的选择。现有的的废水回收装置包含的电磁阀、光电感应器、高温净化器等都存消耗能源的情况,在节水的同时,却以其他形式消耗了能源。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急需研究出一种可自动切换水源的废水再利用系统,该系统可实现零耗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自动切换水源的废水再利用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自动切换水源的废水再利用系统,包括回收再利用管路和自来水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再利用管路包括储水箱1,所述储水箱1的顶部开设有第二进水口103,所述第二进水口103上连接有回收管6,所述回收管6的上端连接有本层的洗手池,所述回收管6的下端与储水箱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储水箱1的底部开设有下水口105,所述下水口105上连接有输水管8,所述输水管8的上端与储水箱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输水管8的下端连接有本层的便器水箱14或者下层的便器水箱14。

所述回收管6的下端可拆卸安装有过滤棉7,所述过滤棉7可过滤掉回收废水中的大部分杂质。

所述储水箱1的内底面为坡面101,所述下水口105设置在坡面101的坡顶,所述下水口105的上端安装有过滤网9;所述坡面101的坡底开设有排渣口106,所述排渣口106上连接有排渣管12,所述排渣管12的上端与储水箱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排渣管12的下端连接有下水管路;当废水流入储水箱1落在坡面101上将沉渣冲向坡底排渣口106,而下水口105设置在坡顶,上覆过滤网9,有效保障杂质不会流入便池水箱,排渣管12设开关阀13,可定期打开开关阀13排走沉积的杂质。

所述自来水管路包括储水箱1顶部开设的第一进水口102,所述第一进水口102上安装有接水管2,所述接水管2的上端连接有自来水管,所述接水管2的下端穿设在储水箱1的内部并与输水管8连通;所述储水箱1上部的接水管2上安装有磁吸阀3,所述磁吸阀3上设有磁吸阀开关301,所述储水箱1内部的接水管2上套设有浮块4,所述浮块4可在接水管2上自由移动,所述浮块4与磁吸阀开关301之间连接有连动杆5,所述连动杆5为可伸缩杆,所述连动杆5设置一根或者对称设置两根;所述输水管8上与接水管2的连接处之前安装有单项阀10。

所述储水箱1的侧面上部设有溢流口104,所述溢流口104上连接有溢流管11,所述溢流管11的上端与储水箱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溢流管11的下端连接有本层的下水管路或者下层的回收管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当储水箱1的水位升高至最高点时,浮块4上升,连动杆5缩短,直至缩短到最小行程时,浮力4通过浮块、连动杆5将磁吸阀3的磁吸阀开关301的顶起,关闭自来水,保证储水箱1有水时,便池或马桶用水全部由储水箱1提供,自来水不会流入便池或马桶水箱;当储水箱1的水位下降至最低点时,连动杆5伸长至最大行程,在浮块4自重的作用下,通过连动杆5将磁吸阀3的磁吸阀开关301拉下打开,保障储水箱1水用完时,自动切换成自来水供水。

2、由于输水管8与接水管2的连接处之前安装单向阀10,水只可流出不可流入,保证自来水不会回灌进储水箱1内。

3、为了保证洗手池废水中的杂质、颗粒物不进入便池或马桶水箱,设置了两道措施,第一道在回收管下安装可拆卸清洗的过滤棉7,可过滤掉废水中的大部分杂质,第二道措施将储水箱底部设置为倾斜形态,废水流入水箱落在斜坡上将沉淀的杂质冲向坡底排渣口106,而下水口105设置在坡顶,上覆过滤网9,有效保障杂质不会流入便池或马桶水箱,且排渣管12设有开关阀13,可定期打开阀门排走沉积的杂质。

4、对于公共建筑,可将溢水11接至下一楼层的储水箱1,输水管8接至下一楼层的便器储水箱或冲水管,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回收洗手池废水,提高输水管压力。

本发明结构简单,故障率低,不消耗能源,通过自身调节,可在自来水和废水之间自动切换,最大限度保证废水的回收再利用,节约清洁水源,适用所有便器,且不需改造便池、蹲式便器及洗手池结构,既可用于居住建筑普通家庭,也可用于公共建筑企事业单位,此外本发明专利操作方便,制作和维护成本低廉,安全可靠,非常值得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中储水箱内有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储水箱内无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储水箱1,接水管2,磁吸阀3,浮块4,连动杆5,回收管6,过滤棉7,输水管8,过滤网9,单项阀10,溢流管11,排渣管12,开关阀13,便器水箱14,坡面101,第一进水口102,第二进水口103,溢流口104,下水口105,排渣口106,磁吸阀开关3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可自动切换水源的废水再利用系统,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包括回收再利用管路和自来水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再利用管路包括储水箱1,所述储水箱1的顶部开设有第二进水口103,所述第二进水口103上连接有回收管6,所述回收管6的上端连接有本层的洗手池,所述回收管6的下端与储水箱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储水箱1的底部开设有下水口105,所述下水口105上连接有输水管8,所述输水管8的上端与储水箱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输水管8的下端连接有本层的便器水箱14;

所述自来水管路包括储水箱1顶部开设的第一进水口102,所述第一进水口102上安装有接水管2,所述接水管2的上端连接有自来水管,所述接水管2的下端穿设在储水箱1的内部并与输水管8连通;所述储水箱1上部的接水管2上安装有磁吸阀3,所述磁吸阀3上设有磁吸阀开关301,所述储水箱1内部的接水管2上套设有浮块4,所述浮块4可在接水管2上自由移动,所述浮块4与磁吸阀开关301之间连接有连动杆5,所述连动杆5为可伸缩杆,所述连动杆5设置一根或者对称设置两根。

所述回收管6的下端可拆卸安装有过滤棉7。

所述储水箱1的内底面为坡面101,所述下水口105设置在坡面101的坡顶,所述下水口105的上端安装有过滤网9;所述坡面101的坡底开设有排渣口106,所述排渣口106上连接有排渣管12,所述排渣管12的上端与储水箱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排渣管12的下端连接有下水管路。

所述排渣管12上安装有开关阀13。

所述储水箱1的侧面上部设有溢流口104,所述溢流口104上连接有溢流管11,所述溢流管11的上端与储水箱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溢流管11的下端连接有本层的下水管路。

所述输水管8上与接水管2的连接处之前安装有单项阀10。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对于住宅建筑,所述输水管8的下端连接有本层的便器水箱14,且所述排渣管12的下端连接有下水管路,完成本层洗手池废水的回收再利用以及水源的自动切换。

实施例2:

一种可自动切换水源的废水再利用系统,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包括回收再利用管路和自来水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再利用管路包括储水箱1,所述储水箱1的顶部开设有第二进水口103,所述第二进水口103上连接有回收管6,所述回收管6的上端连接有本层的洗手池,所述回收管6的下端与储水箱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储水箱1的底部开设有下水口105,所述下水口105上连接有输水管8,所述输水管8的上端与储水箱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输水管8的下端连接有下层的便器水箱14;

所述自来水管路包括储水箱1顶部开设的第一进水口102,所述第一进水口102上安装有接水管2,所述接水管2的上端连接有自来水管,所述接水管2的下端穿设在储水箱1的内部并与输水管8连通;所述储水箱1上部的接水管2上安装有磁吸阀3,所述磁吸阀3上设有磁吸阀开关301,所述储水箱1内部的接水管2上套设有浮块4,所述浮块4可在接水管2上自由移动,所述浮块4与磁吸阀开关301之间连接有连动杆5,所述连动杆5为可伸缩杆,所述连动杆5设置一根或者对称设置两根。

所述回收管6的下端可拆卸安装有过滤棉7。

所述储水箱1的内底面为坡面101,所述下水口105设置在坡面101的坡顶,所述下水口105的上端安装有过滤网9;所述坡面101的坡底开设有排渣口106,所述排渣口106上连接有排渣管12,所述排渣管12的上端与储水箱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排渣管12的下端连接有下水管路。

所述排渣管12上安装有开关阀13。

所述储水箱1的侧面上部设有溢流口104,所述溢流口104上连接有溢流管11,所述溢流管11的上端与储水箱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溢流管11的下端连接有下层的回收管6。

所述输水管8上与接水管2的连接处之前安装有单项阀10。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对于公共建筑,所述输水管8的下端连接有下层的便器水箱14,且所述溢流管11的下端连接有下层的回收管6,完成不同层洗手池废水的回收再利用以及水源的自动切换。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回收洗手池废水,同时提高输水管压力。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