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应用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植桩法垂直度控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沿海建筑的快速发展,腐蚀性、软土等地基越发常见,建筑施工对桩基施工质量要求也日益增高。为提高腐蚀性地基桩基的耐久性及防止在软土地区打桩对邻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线造成隆起和位移的危害,植桩法桩基施工已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植桩法施工时,先钻出按设计要求的孔径和孔深,在孔内再插入预制管桩,然后采用锤击或振动锤打入法,将桩打入设计持力层标高。植桩法施工相较于传统锤击法施工,其桩身垂直度控制难度大,预制管桩植入时易造成桩身偏位、倾斜等问题,严重影响桩基的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植桩法垂直度控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植桩法垂直度控制装置,其包括:
定位筒,其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侧壁圆周均匀设有多组定位筒翼板,筒体上端设有圆环卡板,圆环卡板圆周均匀设置有安装耳板,且圆环卡板上表面对应安装耳板设有水平仪;
基板,中部对应定位筒开设有圆形的安装口,所述定位筒贯穿安装口;
水平调节件,对应安装耳板设置,用于连接定位筒和基板,其包括调节螺钉和减震弹性件,所述减震弹性件对应设置于安装耳板与基板之间,所述调节螺钉先后贯穿安装耳板、减震弹性件和基板,且调节螺钉与基板螺纹连接。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螺钉与安装耳板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所述基板下方均匀贯穿设置有多组固定插件,固定插件包括套杆,套杆内设置有形变插杆,所述形变插杆一端为竖直钢条另一端分叉延伸出一对末端向外折弯的弹性折弯钢条,所述弹性折弯钢条挤压收纳于套杆内。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所述形变插杆顶端设置有受力块,且受力块中心贯穿开设有提拉孔。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所述套杆侧壁圆周均匀设置有多组套杆翼板。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所述套杆末端设置有锥形封套,所述锥形封套通过磁吸条与套杆末端吸附连接。
一种植桩法垂直度控制装置的使用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进行植桩位置的测量与标定,并钻出按设计要求的孔径和孔深;
s2,将基板中部的安装口垂直对准标定并钻孔的植桩点;
s3,通过振动锤打入法向下敲击基板,将固定插件插入安装位置土层,当基板底部紧贴土层时停止敲击完成基板安装;
s4,逐个敲击基板上的各组形变插杆顶端的受力块,使得各组形变插杆在套杆内向下滑动,形变插杆将锥形封套向外顶出后其一端的弹性折弯钢条滑出套杆自然向外张开插入土层,完成固定插件的安装;
s5,在基板上预设的螺孔上方对应放置减震弹性件,定位筒安装耳板对准减震弹性件上方放置,将调节螺钉先后贯穿安装耳板、减震弹性件和基板后与基板螺纹连接完成基板与定位筒的连接安装;
s6,转动调节螺钉从而调节各侧安装耳板的高度,过程中通过观测对应设置的水平仪对定位筒的安装位置进行调平,完成定位筒的垂直度调整;
s7,穿过安装调节完成的定位筒进行植桩操作。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基板与定位筒连接,有效的防止定位筒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与土层的接触面过小而发生偏位、倾斜等问题影响桩基的施工质量。
2.本发明通过在基板下方设置固定插件,使得在基板安装时固定插件插入土层,防止由于土层松软或基板受到外力而导致的基板平行土层滑动,通过在固定插件中设置可伸出的向外折弯的弹性折弯钢条,使得固定插件插入土壤后可通过敲击将弹性折弯钢条向外张开插入土中,防止由于土层松软或基板受到外力而导致的基板垂直于土层滑动影响桩基的施工质量。
3.本发明通过设置水平调节件对定位筒和基板进行连接,同时使得操作者能够对定位筒各边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在操作过程中实时调节定位筒的垂直度防止其发生倾斜,同时通过水平调节件的设置使得装置整体在安装过程中摆脱了传统安装必须采用塔吊保证垂直度的方式进行安装,节约了安装成本节省了安装时间,同时水平调节件中的减震弹性件能够减少植桩过程中定位筒受到的冲击力,当植桩过程定位筒受到不同方向的冲击力或压力等外力时,减震弹性件能够有效分解其垂直方向的分力,防止定位筒的垂直位移造成桩身偏位、倾斜等问题,严重影响桩基的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形变插杆张开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定位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a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结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安装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本发明提供了
一种植桩法垂直度控制装置,其包括:
定位筒1,其包括筒体11,所述筒体11侧壁圆周均匀设有多组定位筒翼板12,筒体11上端设有圆环卡板13,圆环卡板13外侧圆周均匀设置有安装耳板14,且圆环卡板13上表面对应安装耳板14设有水平仪15;
基板2,中部对应定位筒1开设有圆形的安装口201,所述定位筒1贯穿安装口201;通过设置基板2与定位筒1连接,有效的防止定位筒1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与土层的接触面过小而发生偏位、倾斜等问题影响桩基的施工质量。
水平调节件3,对应安装耳板14设置,用于连接定位筒1和基板2,其包括调节螺钉31和减震弹性件32,所述减震弹性件32对应设置于安装耳板14与基板2之间,所述调节螺钉31先后贯穿安装耳板14、减震弹性件32和基板2,且调节螺钉31与基板螺纹连接。调节螺钉31与安装耳板14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减震弹性件32两端均设置有分别与安装耳板14和基板2固定连接的限位卡环,其对减震弹性件32进行限制防止减震弹性件32横向滑动。通过设置水平调节件3对定位筒1和基板2进行连接,同时使得操作者能够对定位筒1各边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在操作过程中实时调节定位筒1的垂直度防止其发生倾斜,同时通过水平调节件3的设置使得装置整体在安装过程中摆脱了传统安装必须采用塔吊保证垂直度的方式进行安装,节约了安装成本节省了安装时间,同时水平调节件3中的减震弹性件32能够减少植桩过程中定位筒1受到的冲击力,当植桩过程定位筒1受到不同方向的冲击力或压力等外力时,减震弹性件32能够有效分解其垂直方向的分力,防止定位筒1的垂直位移造成桩身偏位、倾斜等问题,严重影响桩基的施工质量。
基板2下方均匀贯穿设置有多组固定插件4,固定插件4包括套杆41,套杆41内设置有形变插杆42,所述形变插杆42一端为竖直钢条另一端分叉延伸出一对末端向外折弯的弹性折弯钢条,所述弹性折弯钢条挤压收纳于套杆41内。形变插杆42顶端设置有受力块43,且受力块43中心贯穿开设有提拉孔。套杆41侧壁圆周均匀设置有多组套杆翼板44。套杆41末端设置有锥形封套45,所述锥形封套45通过磁吸条与套杆41末端吸附连接。通过在基板2下方设置固定插件4,使得在基板2安装时固定插件插入土层,防止由于土层松软或基板2受到外力而导致的基板2平行土层滑动,通过在固定插件4中设置可伸出的向外折弯的弹性折弯钢条,使得固定插件4插入土壤后可通过敲击将弹性折弯钢条向外张开插入土中,防止由于土层松软或基板受到外力而导致的基板2垂直于土层滑动影响桩基的施工质量。
一种植桩法垂直度控制装置的使用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进行植桩位置的测量与标定,并钻出按设计要求的孔径和孔深;
s2,将基板中部的安装口垂直对准标定并钻孔的植桩点;
s3,通过振动锤打入法向下敲击基板,将固定插件插入安装位置土层,当基板底部紧贴土层时停止敲击完成基板安装;
s4,逐个敲击基板上的各组形变插杆顶端的受力块,使得各组形变插杆在套杆内向下滑动,形变插杆将锥形封套向外顶出后其一端的弹性折弯钢条滑出套杆自然向外张开插入土层,完成固定插件的安装;
s5,在基板上预设的螺孔上方对应放置减震弹性件,定位筒安装耳板对准减震弹性件上方放置,将调节螺钉先后贯穿安装耳板、减震弹性件和基板后与基板螺纹连接完成基板与定位筒的连接安装;
s6,转动调节螺钉从而调节各侧安装耳板的高度,过程中通过观测对应设置的水平仪对定位筒的安装位置进行调平,完成定位筒的垂直度调整;
s7,穿过安装调节完成的定位筒进行植桩操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在完成步骤s7即完成植桩操作后,使用者可对垂直度控制装置进行拆除,利用外部撬棍或千斤顶,将力臂插入受力块43中心开设的提拉孔,向上撬动提拉,使得形变插杆42在套杆41内整体向上滑动,过程中套杆41下端端口挤压形变插杆42末端的弹性折弯钢条从而配合将其压缩收入套杆41内完成形变插杆42的回收,此时利用外部撬棍或千斤顶将基板2整体撬动脱离土层可完成垂直度控制装置的拆除。
实施例3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植桩法垂直度控制装置的使用方法,为如下步骤:
s1,进行植桩位置的测量与标定,选定需要植桩的土层位置;
s2,在选定位置挖出预制坑,预制坑底部挖设有多组柱型浇筑坑,底部两侧挖设有横向翼板浇筑坑,将预制坑各处侧壁采用板材固定;
s3,对预制坑进行预植桩,选用口径与定位筒相等的pvc管体,预植插入选定好的植桩点并贯穿预制坑底部;
s4,对预制坑进行混凝土浇筑;
s5,将组装完成的垂直度控制装置直接插入预制坑的混凝土中,定位筒对准pvc管体套入,并使得二者顶端位于同一水平线,敲击受力块使形变插杆张开完成安装;
s6,利用水平调节件进行垂直度调节,将定位筒调节至所需垂直度;
s7,待预制坑内混凝土凝固后穿过安装调节完成的定位筒进行植桩操作。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发明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