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方法及其刚性桩与流程

文档序号:23093968发布日期:2020-11-27 12:51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增强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方法及其刚性桩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增强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方法及其刚性桩。



背景技术:

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作为建筑地基的土层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地基有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类。天然地基是不需要人加固的天然土层。人工地基需要人加固处理,常见有石屑垫层、砂垫层、混合灰土回填再夯实等,人工地基又称复合地基。

相关技术中的复合地基在使用过程中,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与桩侧土体相关联,当桩侧土体出现沉降或其他情况时,会影响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增强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本申请提供一种增强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方法及其刚性桩。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增强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增强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方法,包括,

s1、准备施工机械以及辅助工具;

s2、对场地进行勘测以及规划;

s3、浇筑灌注支护;

s3-1、开挖第一浇筑孔;

s3-2、在第一浇筑孔内放置钢筋笼;

s3-3、在钢筋笼中回填土并压实;

s3-4、在第一浇筑孔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成型后形成灌注支护;

s4、相邻的灌注支护之间开挖第二浇筑孔;

s5、在第二浇筑孔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成型后进行连接部;

s6、对所述灌注支护进行结构加强;

s7、质量验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获得的复合地基,由于通过在钢筋笼内回填土,减少水泥的用量,从而节约成本,同时位于灌注支护内部的土结合钢筋笼,强度可靠,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降低了成本,浇筑连接部以增强整个复合地基的隔水性,同时连接部将灌注支护形成一个整体,当局部土层沉降时,对复合地基的整体不会有较大影响,从而提高了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

优选的,所述s6中,在所述灌注支护一侧设置加强支护,具体步骤为:

s6-1、开挖第三浇筑孔;

s6-2、在第三浇筑孔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成型后形成加强支护;

s6-3、所述加强支护与所述灌注支护之间安设连接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加强支护,以增强复合地基的整体结构强度,加强支护对加强支护与灌注支护之间的土层有一定的锁紧作用,提高土层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s6中,所述加强支护与所述灌注支护的数量比为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即每两个灌注支护对应一个加强支护,在增强了土层的稳定性的同时,加强支护对土层的整体性影响较小。

优选的,所述s6-3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压紧部、第二压紧部、安装块以及压紧件;

所述第一压紧部以及所述第二压紧部与所述安装块滑移连接,所述第一压紧部与所述第二压紧部的轴线重合;

所述压紧件用以驱动所述第一压紧部以及所述第二压紧部朝向相互远离方向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紧压紧件的时候,第一压紧部与第二压紧部朝向相互远离方向移动,然后第一压紧部与灌注支护抵接,第二压紧部与加强支护抵接,使得加强支护与灌注支护之间的传递性增大,从而增强复合地基整体的抗剪性能。

优选的,所述s6-3的,连接组件设置多组且均匀间隔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多组以增强复合地基整体的抗剪性能,均匀间隔分布以减少应力集中。

优选的,所述s6-3的具体步骤为:

s6-3-1:在所述加强支护与所述灌注支护之间开挖放置孔;

s6-3-2:将一组所述连接组件放置进放置孔,并调整所述连接组件使得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加强支护与所述灌注支护连接;

s6-3-3:填埋土壤至第二组所述连接组件的规划的放置位置,然后放置第二组所述连接组件,并调整所述连接组件使得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加强支护与所述灌注支护连接,依次循环至全部连接组件放置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连接组件的安装。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刚性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刚性桩,包括灌注支护以及加强支护,所述灌注支护内部开有凹槽,所述凹槽内放置有钢筋笼,所述钢筋笼内部为土壤,相邻的灌注支护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刚性桩在钢筋笼内回填土,减少水泥的用量,从而节约成本,同时位于灌注支护内部的土结合钢筋笼,强度可靠,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降低了成本,浇筑连接部以增强整个刚性桩的隔水性,同时连接部将灌注支护形成一个整体,当局部土层沉降时,对复合地基的整体不会有较大影响,从而提高了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

优选的,所述灌注支护与加强支护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压紧部、第二压紧部、安装块以及压紧件;

所述第一压紧部以及所述第二压紧部与所述安装块滑移连接,所述第一压紧部与所述第二压紧部的轴线重合;

所述压紧件用以驱动所述第一压紧部以及所述第二压紧部朝向相互远离方向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连接组件的时候,通过压紧件带动第一压紧部以及第二压紧部朝向相互远离方向移动,然后第一压紧部与灌注支护抵接,第二压紧部与加强支护抵接,使得加强支护与灌注支护之间的传递性增大,从而增强复合地基整体的抗剪性能。

优选的,所述安装块上开有压紧槽,所述压紧件与所述压紧槽滑移连接,所述安装块上开有滑移槽,所述第一压紧部与所述第二压紧部均与所述滑移槽滑移连接,所述压紧槽与所述滑移槽连通,所述压紧件下端面分别所述第一压紧部与所述第二压紧部抵接,所述第一压紧部与所述第二压紧部的端部均设置有斜面,两个斜面均与压紧件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该连接组件的时候,下压压紧件,第一压紧部以及第二压紧部在斜面的驱动下朝向两边移动,从而实现第一压紧部以及第二压紧部朝向相互远离方向移动,便于施工人员操作。

优选的,所述压紧件两侧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为固定连接于所述压紧件侧壁,所述限位板具有弹性,所述安装块开有限位槽,当所述压紧件位于最低位置时,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压紧件位于最低位置时,限位板位于限位槽内以使得压紧件无法复位,从而保证第一压紧部与灌注支护抵接,第二压紧部与加强支护抵接。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提供了一种增强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方法,通过该方法施工获得的复合地基,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减少水泥的用量,降低了成本,增强整个复合地基的隔水性,提高了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

提供了一种刚性桩,该刚性桩,强度可靠,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减少水泥的用量,降低了成本,增强整个刚性桩的隔水性,提高了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种增强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一种刚性桩一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种刚性桩一实施方式的灌注支护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种刚性桩一实施方式的连接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灌注支护;11、凹槽;12、钢筋笼;121、隔土套;13、连接部;2、加强支护;3、连接组件;31、第一压紧部;311、斜面;32、第二压紧部;33、安装块;331、压紧槽;332、滑移槽;333、限位槽;34、压紧件;341、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增强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方法。参照图1,一种增强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方法,包括,

s1、准备施工机械以及辅助工具。

s2、对场地进行勘测以及规划。

s3、浇筑灌注支护1;

s3-1、开挖第一浇筑孔;

s3-2、在第一浇筑孔内放置钢筋笼12;

s3-3、在钢筋笼12中回填土并压实;

s3-4、在第一浇筑孔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成型后形成灌注支护1。

s4、相邻的灌注支护1之间开挖第二浇筑孔。

s5、在第二浇筑孔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成型后进行连接部13。

s6、对灌注支护1进行结构加强。

s6中,在灌注支护1一侧设置加强支护2,具体步骤为:

s6-1、开挖第三浇筑孔;

s6-2、在第三浇筑孔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成型后形成加强支护2;

s6-3、加强支护2与灌注支护1之间安设连接组件3。

通过设置加强支护2,以增强复合地基的整体结构强度,加强支护2对加强支护2与灌注支护1之间的土层有一定的锁紧作用,提高土层的稳定性。

s6-3的具体步骤为:

s6-3-1:在加强支护2与灌注支护1之间开挖放置孔;

s6-3-2:将一组连接组件3放置进放置孔,并调整连接组件3使得连接组件3与加强支护2与灌注支护1连接;

s6-3-3:填埋土壤至第二组连接组件3的规划的放置位置,然后放置第二组连接组件3,并调整连接组件3使得连接组件3与加强支护2与灌注支护1连接,依次循环至全部连接组件3放置完成。

s7、质量验收。

本实施例中,s6中,加强支护2与灌注支护1的数量比为1:2。即每两个灌注支护1对应一个加强支护2,在增强了土层的稳定性的同时,加强支护2对土层的整体性影响较小。

s6-3中,连接组件3包括第一压紧部31、第二压紧部32、安装块33以及压紧件34;第一压紧部31以及第二压紧部32与安装块33滑移连接,第一压紧部31与第二压紧部32的轴线重合;压紧件34用以驱动第一压紧部31以及第二压紧部32朝向相互远离方向移动。

驱动压紧件34的时候,第一压紧部31与第二压紧部32朝向相互远离方向移动,然后第一压紧部31与灌注支护1抵接,第二压紧部32与加强支护2抵接,使得加强支护2与灌注支护1之间的传递性增大,从而增强复合地基整体的抗剪性能。

进一步的,连接组件3设置多组且均匀间隔分布。

设置多组以增强复合地基整体的抗剪性能,均匀间隔分布以减少应力集中。实现连接组件3的安装。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增强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方法的实施原理为:施工获得的复合地基,由于通过在钢筋笼12内回填土,减少水泥的用量,从而节约成本,同时位于灌注支护1内部的土结合钢筋笼12,强度可靠,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降低了成本,浇筑连接部13以增强整个复合地基的隔水性,同时连接部13将灌注支护1形成一个整体,当局部土层沉降时,对复合地基的整体不会有较大影响,从而提高了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刚性桩。参照图2以及图3,一种刚性桩,包括灌注支护1以及加强支护2,灌注支护1内部开有凹槽11,凹槽11内放置有钢筋笼12,钢筋笼12内部为土壤,相邻的灌注支护1之间通过连接部13连接。

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钢筋笼12侧壁可套设隔土套121,隔土套121可选为tpu、涤纶、聚氯乙烯、pvc等,隔土套121与钢筋笼12可通过粘接固定,或使用绳子绑紧等。隔土套121以减少回填土时土壤从钢筋笼12的孔隙中掉落。

参照图1以及图4,灌注支护1与加强支护2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3,连接组件3用以连接灌注支护1以及加强支护2。

具体参照图4,连接组件3包括第一压紧部31、第二压紧部32、安装块33以及压紧件34。其中,第一压紧部31以及第二压紧部32与安装块33滑移连接,第一压紧部31与第二压紧部32的轴线重合,压紧件34用以驱动第一压紧部31以及第二压紧部32朝向相互远离方向移动。使用连接组件3的时候,通过压紧件34带动第一压紧部31以及第二压紧部32朝向相互远离方向移动,然后第一压紧部31与灌注支护1抵接,第二压紧部32与加强支护2抵接,使得加强支护2与灌注支护1之间的传递性增大,从而增强复合地基整体的抗剪性能。

继续参照图4,具体的,安装块33上开有压紧槽331,压紧件34与压紧槽331滑移连接,安装块33上开有滑移槽332,第一压紧部31与第二压紧部32均与滑移槽332滑移连接,压紧槽331与滑移槽332连通,压紧件34下端面分别第一压紧部31与第二压紧部32抵接,第一压紧部31与第二压紧部32的端部均设置有斜面311,两个斜面311均与压紧件34抵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压紧部31与第二压紧部32呈弧形以便于灌注支护1和加强支护2贴合。

使用该连接组件3的时候,下压压紧件34,第一压紧部31以及第二压紧部32在斜面311的驱动下朝向两边移动,从而实现第一压紧部31以及第二压紧部32朝向相互远离方向移动,便于施工人员操作。即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将连接组件3放置好之后,然后使用工具下压压紧件34,即可完成第一压紧部31与灌注支护1抵接,第二压紧部32与加强支护2抵接,然后盖上回填土,压紧压紧件34时期难以复位。

继续参照图4,压紧件34两侧设有限位板341,限位板341为固定连接于压紧件34侧壁,限位板341具有弹性,安装块33开有限位槽333,当压紧件34位于最低位置时,限位板341位于限位槽333内。当压紧件34位于最低位置时,限位板341位于限位槽333内以使得压紧件34无法复位,从而保证第一压紧部31与灌注支护1抵接,第二压紧部32与加强支护2抵接。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刚性桩的实施原理为:该刚性桩在钢筋笼12内回填土,减少水泥的用量,从而节约成本,同时位于灌注支护1内部的土结合钢筋笼12,强度可靠,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降低了成本,浇筑连接部13以增强整个刚性桩的隔水性,同时连接部13将灌注支护1形成一个整体,当局部土层沉降时,对复合地基的整体不会有较大影响,从而提高了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