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换撑块及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94046发布日期:2020-11-27 12:51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换撑块及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防水换撑块及其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对城市土地资源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目前,我国的基坑开挖深度已普遍达到20~30米,为防止施工作业过程中,基坑变形甚至塌方,通常均需在基坑范围外侧打入一圈围护桩,然后再在围护桩范围内开挖基坑,并设置若干层临时内支撑,以抵消围护桩承受的侧向压力。临时内支撑通常直接设置在相对侧的围护桩之间,典型的内支撑形式例如钢梁等。在后期进行地下建筑结构施工的过程中,上述的临时内支撑需要由下至上逐层拆除,以腾出地下结构空间,此时需要利用换撑结构替代所述临时内支撑对围护桩进行支撑。

当下主流的换撑结构均采用与地下建筑结构一体浇铸成型的方式制作,然后待墙体及换撑块的强度达标后,拆除其上方最近处的内支撑;该工艺可以避免换撑结构穿墙,从而简化施工工艺。通常情况下,出于防水需求,地下建筑结构施工完成后,需在建筑外墙处贴附防水卷材。但是实际作业过程中,即便在贴附了防水卷材之后,地下结构的内墙渗漏水问题仍经常出现,尤其在我国南方等水系丰富的地区,此类问题发生的频率更高。而由于地下结构的内墙渗漏水问题均发生在基坑回填后的一段时间,因此,对于漏水原因的排查和确定通常也难以展开。

因此,如何有效防止地下建筑结构在基坑回填后出现内墙渗漏水是本领域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水换撑块及其模具,可以配合外墙的防水层来提高防水效果,从而防止在基坑回填后出现内墙渗漏水。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一种防水换撑块,设置在围护桩和地下建筑结构的外墙之间,包括:

根部,一端与所述外墙抵触,另一端与所述颈部连接;

颈部,所述颈部的直径小于所述头部和根部的直径,以在所述头部和所述根部之间形成内凹槽;

头部,一端与所述颈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围护桩抵触;

所述根部和颈部的外表面均铺设有防水卷材,所述内凹槽在所述防水卷材外侧设有封边层。

进一步的,所述根部靠近所述颈部的一端与所述颈部之间设有第一弧形过渡面。

进一步的,所述根部与所述外墙之间还设有尾部,所述尾部与所述根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尾部靠近所述根部的一端与所述根部之间设有第二弧形过渡面。

进一步的,所述尾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头部和所述根部的直径。

一种防水换撑块的模具,包括用于形成所述头部、所述颈部和所述根部预制模具,以及用于形成一部分所述头部的临时模具;

所述临时模具配合所述预制模具形成所述头部。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模具远离所述临时模具的一端连接有延伸段,所述延伸段远离所述临时模具的一端设有卡板,所述卡板上设有用于调节所述预制模具相对于外墙模板位置的调节件;

所述调节件包括开设在所述卡板上的通孔以及调节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磨具对应所述头部和所述根部的上表面设有敞口。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模具靠近临时模具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法兰,所述临时模具上设有第二连接法兰,所述临时模具和所述预制模具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法兰和第二连接法兰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模具对应所述头部段套设在所述临时模具内部。

有益效果:

(1)本方案为了提高防水效果,不但外墙上要设置防水层,在换成块上也要设置防水层,本方案中,根部和颈部的外表面均铺设有防水卷材,与外墙的防水层配合提高防水效果,为了对防水卷材的开口端进行稳定的固定,在颈部的直径小于头部和根部的直径,以在头部和根部之间形成内凹槽,使得防水卷材的开口端延伸到内凹槽中,从而对防水卷材的开口端在内凹槽中进行固定,避免防水卷材会脱离换撑块,为了进步稳定的固定防水卷材,在内凹槽位于防水卷材外侧设有封边层,封边层可以是借助发泡胶或砂浆等材料形成,以对防水卷材进行收口,从而有效避免防水卷材收口处翘边;

(2)本方案为了提高防水卷材的贴合度,在头部靠近颈部的一端与颈部之间设有第一弧形过渡面,第一弧形过渡面允许防水卷材在不形成锋利折边的情况下被顺利的贴附于换撑块的表面,此外,本方案还设有第二弧形过渡面,允许防水卷材在不形成锋利折边的情况下从建筑外墙延伸至换撑块;

(3)本方案还提供制作模具,由预制模具和临时模具组成,换撑块需贴附防水卷材的部分可选择留置预制模具,相比于传统的采用木工板搭设的临时模具而言,预制模具能避免因模板的表面缺陷而产生的局部凸起和/或凹陷,并提供平整无毛刺的表面,防止贴附在换撑块上的防水卷材在回填土的压力下被毛刺刺穿破损;此外,本发明中留置的预制模具及具有弧形侧壁的槽还允许对换撑块表面进行有效的清洁,从而提高防水卷材在换撑块表面的粘附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方案用于体现外墙和围护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方案用于体现尾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方案用于体现内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的放大图;

图5为本方案用于体现预制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方案用于体现临时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头部;2、颈部;21、内凹槽;3、根部;31、第一弧形过渡面;4、尾部;41、第二弧形过渡面;5、防水卷材;61、预制模具;62、临时模具;63、第一连接法兰;64、第二连接法兰;71、延伸段;72、卡板;721、通孔;722、调节螺栓;8、敞口;91、围护桩;92、外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实施例

一种防水换撑块,如图1-6所示,设置在围护桩91和地下建筑结构的外墙92之间,包括依次连接的头部1、颈部2和根部3,三者形成防水换成块,支撑在围护桩91和外墙92之间。

其中,根部3一端与外墙92抵触,另一端与颈部2连接,头部1一端与颈部2连接,另一端与围护桩91抵触,实现三者的连接。

为了提高防水效果,不但外墙92上要设置防水层,在换成块上也要设置防水层,本方案中,根部3和颈部2的外表面均铺设有防水卷材5,与外墙92的防水层配合提高防水效果。

为了对防水卷材5的开口端进行稳定的固定,使得颈部2的直径小于头部1和根部3的直径,以在头部1和根部3之间形成内凹槽21,使得防水卷材5的开口端延伸到内凹槽21中,从而对防水卷材5的开口端在内凹槽21中进行固定,避免防水卷材5会脱离换撑块。

为了进步稳定的固定防水卷材5,在内凹槽21位于防水卷材5外侧设有封边层,封边层可以是借助发泡胶或砂浆等材料形成,以对防水卷材5进行收口,从而有效避免防水卷材5收口处翘边。

为了提高防水卷材5的贴合度,在根部3靠近颈部2的一端与颈部2之间设有第一弧形过渡面31,第一弧形过渡面31允许防水卷材5在不形成锋利折边的情况下被顺利的贴附于换撑块的表面;除此之外,第一弧形过渡面31还可以在换撑块的上表面形成具有向上渐扩的开口,从而避免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掉落在换撑块表面的杂物被内凹槽21卡住,换言之,其允许在进行防水卷材5贴附施工之前有效的清理换撑块的表面而不会对换撑块的主体结构造成明显的破坏或损伤,从而降低了土方回填过程中及工程交付后,防水卷材5破损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部3与外墙92之间还设有尾部4,尾部4与根部3连接,且可以在尾部4靠近根部3的一端与根部3之间设有第二弧形过渡面41。

具体地,第二弧形过渡面41可以使得尾部4其在沿根部3至建筑外墙92的方向上具有逐渐变大的外周尺寸,从而在换撑块的竖直和水平截面上形成从根部3至所述建筑外墙92的弧形过渡,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弧形过渡面41允许防水卷材5在不形成锋利折边的情况下从建筑外墙92延伸至换撑块。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使得尾部4的直径大于头部1和根部3的直径。

另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防水换撑块的模具,用于制作防水换撑块,该模具包括用于形成头部1、颈部2和根部3的预制模具61,以及用于形成一部分头部1的临时模具62,临时模具62配合预制模具61形成头部1。

可以理解是,预制模具61用于制作头部1的一部分、颈部2和根部3,临时模具62配合预制模具61形成头部1的另一部分,从而制作成完整的防水换撑块。

其中,临时模具62与预制模具61的配合有两种方式,具体如下:

第一种配合方式:

预制模具61靠近临时模具62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法兰63,临时模具62上设有第二连接法兰64,临时模具62和预制模具61通过第一连接法兰63和第二连接法兰64连接。

可以理解的,临时模具62与预制模具61的连通方式可以为端面对接连通,例如通过分别设置在所述临时模具62的一端和所述预制模具61的头部1段一端的类法兰盘状的端面进行连接,且临时模具62与预制模具61的空间相互连通,以形成完整且连续的浇筑空间。

第一种配合方式:

预制模具61对应头部1段套设在临时模具62内部。

可以理解的,将预制模具61的至少头部1段套设于临时模具62内,从而使得临时模具62为所述预制模具61提供必要的强度支撑,以允许在使用例如塑料等具有一定柔性的材质制作所述预制模具61时,仍能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保持换撑块的形状和尺寸的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制模具61远离临时模具62的一端连接有延伸段71,延伸段71远离临时模具62的一端设有卡板72,卡板72上设有用于调节预制模具61相对于外墙92模板位置的调节件,调节件包括开设在卡板72上的通孔721以及调节螺栓722。

可以理解,延伸段71和卡板72在装配时延伸至用于形成建筑外墙92的模板内侧,进而允许通过在外墙92模板与卡板72之间设置调节螺栓722调节预制模具61相对于外墙92模板的位置,进而使得预制模具61的尾部4段的末端与外墙92模板的内侧恰好齐平,从而使得一体浇铸形成的建筑外墙92与换撑块的尾部4具有平滑的过渡,避免在该处产生毛刺和锋利的转折。

预制磨具对应头部1和根部3的上表面设有敞口8,从而允许在浇铸时对预制模具61内部进行必要的振捣,且在预制模具61的敞开部分间隔设置有若干连接敞开部分两侧的竖直壁的加强筋,以提高模板的强度。

在实际应用中,换撑块需贴附防水卷材5的部分可选择留置预制模具61,相比于传统的采用木工板搭设的临时模具62而言,预制模具61能避免因模板的表面缺陷而产生的局部凸起和/或凹陷,并提供平整无毛刺的表面,防止贴附在换撑块上的防水卷材5在回填土的压力下被毛刺刺穿破损;此外,本发明中留置的预制模具61及具有弧形侧壁的槽还允许对换撑块表面进行有效的清洁,从而提高防水卷材5在换撑块表面的粘附力。

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发明,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发明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