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渗漏水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561328发布日期:2021-04-06 12:10阅读:896来源:国知局
基坑渗漏水处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施工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坑渗漏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在城市的建筑施工中,需要在建筑施工初期挖掘基坑,基坑是指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基坑出现漏水,导致基坑的安全性较差。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基坑渗漏水处理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基坑出现漏水,导致基坑的安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基坑渗漏水处理方法,所述基坑具有围护结构,所述围护结构包括钻孔灌注桩和三轴水泥搅拌桩;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所述基坑的砂层厚度信息;根据所述砂层厚度信息,获得作业面;根据所述作业面、所述钻孔灌注桩的位置信息和所述三轴水泥搅拌桩的位置信息,获得注浆孔的开挖位置信息;根据所述开挖位置信息,开挖所述注浆孔;在所述注浆孔开挖结束时,向所述注浆孔内插入注浆花管;将填充浆液注入所述注浆花管,获得止水帷幕。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砂层厚度信息,获得作业面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地层水头位置信息;所述根据所述砂层厚度信息,获得作业面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地层水头位置信息与所述砂层厚度信息,确定作业面,其中,所述作业面与所述地层水头水位差大于等于0.5m。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作业面、钻孔灌注桩的位置信息和三轴水泥搅拌桩的位置信息,获得注浆孔的开挖位置信息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作业面和所述钻孔灌注桩的位置信息,获得注浆孔的第一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作业面和所述三轴水泥搅拌桩的位置信息,获得所述注浆孔的第二位置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获得所述注浆孔的开挖位置信息。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开挖位置信息,开挖所述注浆孔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砂层厚度信息,确定所述注浆孔的深度信息;所述根据所述开挖位置信息,开挖所述注浆孔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开挖位置信息和所述注浆孔的深度信息,开挖所述注浆孔。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开挖位置信息和所述注浆孔的深度信息,开挖所述注浆孔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开挖位置信息和所述注浆孔的深度信息,利用回转钻机开挖所述注浆孔。可选的,所述在所述注浆孔开挖结束时,向所述注浆孔内插入注浆花管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砂层厚度信息,确定选定注浆花管;所述在所述注浆孔开挖结束时,向所述注浆孔内插入注浆花管的步骤包括:在所述注浆孔开挖结束时,向所述注浆孔内插入所述选定注浆花管;所述将填充浆液注入所述注浆花管,获得止水帷幕的步骤包括:将填充浆液注入所述选定注浆花管,获得止水帷幕。可选的,所述将填充浆液注入所述选定注浆花管,获得止水帷幕的步骤包括:利用hjb-3活塞式灰浆泵和预设注浆压力,将填充浆液注入所述选定注浆花管,获得止水帷幕,其中,所述预设注浆压力为1.3mp~1.7mpa。可选的,所述利用hjb-3活塞式灰浆泵和预设注浆压力,将填充浆液注入所述选定注浆花管,获得止水帷幕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止水帷幕内开挖检测孔;采用压水法、注水法或抽水法,通过所述检测孔测量所述止水帷幕的流量和渗透系数;基于所述流量和所述渗透系数,获得所述止水帷幕的检测结果。可选的,所述注浆孔的间距为0.8~1.2m,所述选定注浆花管的直径为23~27mm,所述选定注浆花管具有多个圆孔,所述多个圆孔的孔间距为14~16cm。可选的,所述填充浆液包括第一浆液和第二浆液;其中,所述第一浆液包括改性水玻璃和水,所述改性水玻璃与所述水的体积比为6.5~7.5:2.5~3.5,其中,所述改性水玻璃为38~42玻美比;所述第二浆液包括水泥、水、外加剂,所述水泥、所述水与所述外加剂的质量比为0.7~0.8:0.9~1.1:0.06~0.07;其中,所述第一浆液与所述第二浆液的体积比为0.95~1.05:0.9~1.1。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一种基坑渗漏水处理方法,所述基坑具有围护结构,所述围护结构包括钻孔灌注桩和三轴水泥搅拌桩;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所述基坑的砂层厚度信息;根据所述砂层厚度信息,获得作业面;根据所述作业面、所述钻孔灌注桩的位置信息和所述三轴水泥搅拌桩的位置信息,获得注浆孔的开挖位置信息;根据所述开挖位置信息,开挖所述注浆孔;在所述注浆孔开挖结束时,向所述注浆孔内插入注浆花管;将填充浆液注入所述注浆花管,获得止水帷幕。通过本发明获得止水帷幕,止水帷幕阻止地下水从基坑的缝隙流出,基坑不会出现渗水,基坑的安全性较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基坑渗漏水处理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基坑渗漏水处理方法第一实施例对应的b项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选定注浆花管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基坑施工工程渗水的主要原因:钻孔灌注桩与止水桩之间出现的偏差较大,设计理念不囿于实际,造成水桩有间隙存在,难以较好地对钻孔灌注桩给予封闭,导致钻孔灌注桩间漏水处置不当;钻孔灌注桩与止水桩建筑施工进程中不能依照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交替作业,使得止水桩与钻孔灌注桩施工工程时间过度,钻孔灌注桩与止水桩之间的产生了缝隙,漏水通道也不合乎技术要求。倘若基坑降水过速,会导致基坑外水压变大,基坑挖土完成后周边水与土的压力均会突然加大,致使钻孔灌注桩承受侧向负荷过渡,出现了钻孔灌注桩与止水桩扭曲变形的态势存在。在基坑渗水初期,渗水较少,可选择先利用麻袋、棉絮钢板把钻孔灌注桩漏水处封堵密实,防止泥沙流失,起到滤水之效;将渗漏处两边钻孔灌注桩体表面污物清除干净使得混凝土裸露,在对渗漏处的封堵作业时,倘若渗漏缝隙小可以速凝水泥缝隙实施封堵,渗漏缝隙较大,则以速凝水泥支撑的砌砖墙予以缝隙封堵作业。砖墙厚度随着渗漏缝隙情形制备;其次,缝隙封堵作业进行时于合理位置敷设导水管,缝隙封堵作业完成后,导水管可以把清水导出,起到降压作用,并在堵水点处外部打入膨胀性质的螺栓,再悬挂钢筋网片等然后喷涂速凝混凝土一层给予加固。当渗水较多时,可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渗水处理。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基坑渗漏水处理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1:获取所述基坑的砂层厚度信息;步骤s12:根据所述砂层厚度信息,获得作业面;步骤s13:根据所述作业面、所述钻孔灌注桩的位置信息和所述三轴水泥搅拌桩的位置信息,获得注浆孔的开挖位置信息;步骤s14:根据所述开挖位置信息,开挖所述注浆孔;步骤s15:在所述注浆孔开挖结束时,向所述注浆孔内插入注浆花管;步骤s16:将填充浆液注入所述注浆花管,获得止水帷幕。进一步的,根据所述砂层厚度信息,确定注浆孔的深度以及确定选定注浆花管。可以理解的是,砂层厚度不同,注浆孔的深度不同,同时,所选用的注浆花管的直径和长度也不,根据射层厚度选择对应的注浆花管,即选定注浆花管。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作业面、钻孔灌注桩的位置信息和三轴水泥搅拌桩的位置信息,获得注浆孔的开挖位置信息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作业面和钻孔灌注桩的位置信息,获得注浆孔的第一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作业面和三轴水泥搅拌桩的位置信息,获得所述注浆孔的第二位置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获得所述注浆孔的开挖位置信息。根据作业面和所述钻孔灌注桩的位置信息,向钻孔灌注桩桩体的左右两侧分别施打注浆孔,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每侧注浆孔为呈一定角度的两个注浆孔,即,获得注浆孔的第一位置信息;根据作业面和三轴水泥搅拌桩的位置信息,向三轴水泥搅拌桩桩体的左右两侧分别施打注浆孔,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每侧注浆孔为呈一定角度的两个注浆孔,位于三轴水泥搅拌桩中间位置并与坡面垂直的注浆孔,可依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布设,即,获得注浆孔的第二位置信息。根据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二位置信息获得开挖位置信息,即,开挖位置信息为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二位置信息的总和。进一步的,根据所述开挖位置信息和所述注浆孔的深度信息,开挖所述注浆孔;在所述注浆孔开挖结束时,向所述注浆孔内插入选定注浆花管;将填充浆液注入所述选定注浆花管,获得止水帷幕。进一步的,所述将填充浆液注入所述选定注浆花管,获得止水帷幕的步骤包括:利用hjb-3活塞式灰浆泵和预设注浆压力,将填充浆液注入所述选定注浆花管,获得止水帷幕,其中,所述预设注浆压力为1.3mp~1.7mpa。具体提应用中,hjb-3活塞式灰浆参数包括:排浆量为3立方米每小时、工作压力为3mpa、输送距离为水平100米垂直40米、电机功率为3kw、电机转速1420转每分、活塞往返次数为150次每分、进浆管内径为64毫米、出浆管内径为38毫米、外观尺寸为1200×480×940和整机及配件重量为280kg等。另外,预设注浆压力选1.5mpa为优。进一步的,所述利用hjb-3活塞式灰浆泵和预设注浆压力,将填充浆液注入所述选定注浆花管,获得止水帷幕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止水帷幕内开挖检测孔;采用压水法、注水法或抽水法,通过所述检测孔测量所述止水帷幕的流量和渗透系数;基于所述流量和所述渗透系数,获得所述止水帷幕的检测结果。具体的,在止水帷幕内钻孔,利用压水法、注水法或抽水法等测量止水帷幕的流量和渗透系数,以基于止水帷幕的流量和渗透系数,获得止水帷幕的检测结果,其中,检测结果为止水帷幕合格或不合格。通常,选择地质条件不好的位置或注浆质量较差的部分进行检测,检测止水帷幕时,选择待检测的注浆孔的数量为总注浆孔数量的5%~10%。进一步的,所述注浆孔的间距为0.8~1.2m,所述选定注浆花管的直径为23~27mm,所述选定注浆花管具有多个圆孔,所述多个圆孔的孔间距为14~16cm。较优的,所述注浆孔的间距为1m,所述选定注浆花管的直径为25mm,所述选定注浆花管圆孔的孔间距为15cm。进一步的,获取地层水头位置信息;根据所述地层水头位置信息与所述砂层厚度信息,确定作业面,其中,所述作业面与所述地层水头水位差大于等于0.5m,保证注浆孔施工良好交叉形成完整的帷幕。进一步的,根据所述开挖位置信息和所述注浆孔的深度信息,开挖所述注浆孔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开挖位置信息和所述注浆孔的深度信息,利用回转钻机开挖所述注浆孔。进一步的,所述填充浆液包括第一浆液和第二浆液;其中,所述第一浆液包括改性水玻璃和水,所述改性水玻璃与所述水的体积比为6.5~7.5:2.5~3.5,所述改性水玻璃为38~42玻美比;所述第二浆液包括水泥、水、外加剂,所述水泥、所述水与所述外加剂的质量比为0.7~0.8:0.9~1.1:0.06~0.07;所述第一浆液与所述第二浆液的体积比为0.95~1.05:0.9~1.1。较优的,所述改性水玻璃与所述水的体积比为7:3,所述改性水玻璃为40玻美比;所述水泥、所述水与所述外加剂的质量比为0.74:1:0.07;所述第一浆液与所述第二浆液的体积比为1:1。其中,所述填充浆液凝固时间为30~60s。本发明以b项目为例。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基坑渗漏水处理方法第一实施例对应的b项目结构示意图;其中,b项目占地20亩,占地面积13333平方米,为高层综合医院建筑,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总建筑面积57249.63平方米,规划床位300张。正负零等于绝对高程4.000米,建筑总高度59.100米,基坑开挖深度局部达11米、平均开挖深度9米、土方开挖工程量11万余立方,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工程桩采用先张法预制混凝土管桩(phc)、强度等级c80、管径500mm、壁厚125mm、总数1442根、平均有效桩长30米、由两根15米长的phc管桩焊接组成、总延米数约43260米,钻孔灌注桩采用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加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本项目基坑开挖面积约133332,支护周长约477m。建筑±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0,外侧自然地面标高-1.00~+1.00,基坑开挖面标高为-6.10~-12.9,开挖深度5.25~12.9m。(下文中除特别注明外,均为设计相对标高)。参照表1,表1为本实施例b项目基坑开挖深度表;表1:基坑开挖深度表区段地面标高(m)坑底标高(m)开挖深度(m)abcde-1.00-9.008.0ef0.00-12.912.9fg+1.00-6.257.25ga-1.00-6.255.25fha-0.58-9.904.1考虑到建设施工现场在地质属性及周围建设环境情况的复杂性,本次高层建筑的深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与三轴水泥搅拌桩相结合的方式灌注桩采用旋挖机桩机施工,灌注桩分为a-e段,e-h段,h-f段,f-a段。a-e段桩桩径为1000mm,桩中心间距1300mm,桩长36m、31m间隔布置,主筋设置20φ25,箍筋设置为螺旋箍,内侧加强筋设置e-h段桩桩径1000mm,桩中心间距1300mm,桩长39m、34m间隔布置,主筋则变为24φ25,箍筋设置为螺旋箍,内侧加强筋设置为h-f段桩桩径为1000mm,桩中心间距1300mm,桩长为38m、33m间隔布置,主筋设置为24φ25,箍筋设置为螺旋箍,内侧加强筋设置f-a段桩桩径为900mm,桩中心间距1200mm,桩长为35m、30m间隔布置,主筋设置为16φ25,箍筋设置为螺旋箍,内侧加强筋设置c-d段设置后排桩9根,桩径1000mm,桩中心间距1300mm,其余和c-d段桩相同配置。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水下c30。钻孔灌注钻孔灌注桩之外是三轴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地下室基坑周边采用三轴搅拌桩止水,地下室底板下采用双轴搅拌桩加固墩。三轴搅拌桩截面形式为水泥土搅拌桩采用连续方式施工,搭接形式为套接一孔法。三轴搅拌桩采用42.5普硅硅酸盐水泥,水灰比1.5~2.0,水泥掺量17%,膨润土用量为水泥的4%。要求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1.0mpa。双轴加固墩:水泥土搅拌桩桩径:700mm,中心间距500mm。水泥掺量应由试验确定,初定为土容重的15%,加固深度4米,水灰比0.5~0.6,28d无侧限抗压强度大于0.8mpa。另外,基坑北侧:规划路,地下室外边线距离用地红线最近处5.9m,距离道路路牙最近处约8.9m;基坑东侧:规划路,地下室外边线距离用地红线最近处5.7m,距离道路路牙最近处约9.7m;基坑南侧:规划路,地下室外边线距离用地红线最近处6.1m,距离道路路牙最近处约15.1m;基坑西侧:已建建筑物(18f),地下室外边线距离用地红线最近处7.8m,距离已建建筑物最近处约18m。综上所述,基坑西侧及南侧为市政道路,道路下埋设有管线,东侧为已建建筑物,周边环境较为复杂。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土层特征如下:素填土层,层顶标高0.31~-0.83米,揭露层厚1.10~3.40米,平均1.83米,全场区分布;呈黄褐色,松散状,湿,饱和;主要由砂土组成,夹杂少量淤泥;西南侧靠近龙光御海阳光一侧表面回填多量建筑垃圾及块石。结合地区勘察经验,建议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40。淤泥质土层,层顶埋深1.10~3.40米,层顶标高-1.24~-3.59米,揭露层厚1.20~4.80米,平均3.31米,全场区分布;呈灰黑色,流塑状,以粘粒为主;质地细腻,手捻具润滑感,具臭味。本土层的成因类型为第四系滨海相沉积土。含水量w=38.7~58.6%,平均值46.67%,标准值53.97%;压缩模量=2.78~5.03,平均值3.950,标准值2.954;三轴压缩试验(下同),凝聚力=5.71~9.22,平均值6.778,标准值4.900;内摩擦角=3.89~8.13°,平均值6.305°,标准值4.168°。粉砂层,层顶埋深4.40~6.30米,层顶标高-4.54~-6.65米,揭露层厚4.00~8.50米,平均7.08米,全场区分布;呈浅土灰色,松散~中密状,饱和,粉砂占50~70%,余为细砂及粘粒。本土层的成因类型为第四系冲积土。淤泥质土层,层顶埋深8.50~13.80米,层顶标高-8.79~-13.91米,揭露层厚20.50~27.60米,平均22.73米,全场区分布;呈灰黑~灰褐色,流塑状,以粘粒为主;质地细腻,手捻具润滑感,具臭味。本土层的成因类型为第四系滨海相沉积土。中砂层,层顶埋深33.80~36.20米,层顶标高-34.09~-36.92米,揭露层厚3.20~8.20米,平均5.53米,全场区分布;呈浅土灰色,中密~密实状,饱和,中砂占50~70%,余为细砂及粗砂。本土层的成因类型为第四系冲积土。基坑的水文地质条件:孔隙潜水:赋存于素填土层及粉砂层孔隙中,补给来源主要为汕头内海湾海水及大气降水,受季节、气候及潮汐制约,水位不稳定。层间孔隙承压水:赋存于第5层中砂、第7层中砂层中,具承压性,其水量较丰。勘察期间,测得场区地下水综合稳定水位埋深1.08~2.49米,相应标高为-0.84~-2.59米。地下水位随季节变化略有升降,一般雨季水位抬升,旱季水位降落,年变化幅度约1.50~2.00米。潜水水位埋深为1.48米,相应标高为-1.95米;观测得第5层中砂承压水水头埋深为4.90米,相应标高为-5.37米。基坑的地质计算参数根据提供的勘察报告,选取各土层的三轴uu指标作为基坑支护设计计算参数,并按照朗肯土压力计算理论作为土侧向压力设计的计算依据。参照表2,表2为本实施例b项目的基坑围护结构对应的设计参数表;表2:基坑围护结构对应的设计参数表本基坑挖深为4.10~12.9米。基坑开挖面积约为13000平方米,支护周长约477米。基坑周围均为市政道路及已建建筑物,道路下埋设有管线,周边环境较为复杂,基坑开挖范围内土质较差,故基坑安全等级取一级,γo=1.1。根据设计要求,采用钻孔灌注桩和三轴水泥搅拌桩形成止水帷幕隔绝外来水体,坑内采用轻型井点降水方案进行降水。根据地勘报告以及现场开挖的实际情况-5.5米至-11.5米位置存在一层粉砂夹层,层厚约6米。具体应用中,根据现场勘探基坑的砂层厚度信息以及地层水头位置信息,确定作业面;同时平整场地,并使作业面位于同一标高,其中,针对上述b项目,作业面应高于现场地层水头水位差大于等于0.50m,保证注浆孔施工良好交叉形成完整的帷幕。另外,根据砂层厚度确定注浆孔深度,并根据所述作业面、所述钻孔灌注桩的位置信息、所述三轴水泥搅拌桩的位置信息,获得注浆孔的开挖位置信息。在所述作业面上,对应钻孔灌注桩和三轴水泥搅拌桩的中间位置,向钻孔灌注桩桩体和三轴水泥搅拌桩的左右两侧分别施打注浆孔,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每侧注浆孔为呈一定角度的两个注浆孔(即,此时获得钻孔灌注桩对应的注浆孔的第一位置信息和三轴水泥搅拌桩对应的注浆孔的第二位置信息,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二位置信息的和即为开挖位置信息);对于位于三轴水泥搅拌桩中间位置并与坡面垂直的注浆孔,可依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布设。每个注浆孔垂直面方向上又施打呈不同角度的注浆孔,这样注浆孔相互交叉、浆液相互渗透,在三轴水泥搅拌桩帷幕外侧的砂层范围形成具有一定处理厚度的注浆止水隔水层。注浆孔可垂直剖面呈不同角度排布,孔深不等,从下而上全程压力注浆。钻机就位:按照注浆孔布置图现场进行孔位测放,放桩位允许偏差小于2cm。根据所述开挖位置信息和所述注浆孔的深度信息,利用回转钻机开挖所述注浆孔。回转钻机就位后,钻头对准孔位,同时钻机平面应调放平稳、水平,钻孔应与施放孔位一致;成孔后,由技术人员对孔深、孔位进行验收。在预定的注浆位置处,在钻机动力扭矩带动下,利用钻具带动钻头进行钻孔。钻进时钻杆应保持垂直,与设计偏差不应大于1.5%;并应准确地钻到设计要求的地层和设计深度。当施工时遇到不明障碍物时,应马上停钻,待查明后方可进行继续作业。当注浆孔开挖结束时,根据根据砂层厚度信息确定对应的注浆花管(即选定注浆花管)。针对上述b项目,选定注浆花管采用φ25mm的钢管,孔间距为15cm。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选定注浆花管的结构示意图,选定注浆花管包括多个孔31,多个孔31之间的孔间距为15cm。在所述注浆孔开挖结束时,向所述注浆孔内插入选定注浆花管,并将填充浆液注入所述选定注浆花管。开始向选定注浆花孔注入填充浆液时,根据地层情况采用小压力注入填充浆液,使填充浆液充分渗流入土层。同时密切关注压力表,当压力突然上升或填充浆液从所述选定注浆花管的孔壁溢出时,应立即停止入填充浆液,查明原因后采取调整填充浆液设计参数或移位等措施重新入填充浆液。填充浆液包括第一浆液和第二浆液;其中,所述第一浆液包括改性水玻璃和水,所述改性水玻璃与所述水的体积比为7:3,所述改性水玻璃为40玻美比;所述第二浆液包括水泥、水、外加剂,所述水泥、所述水与所述外加剂的质量比为0.74:1:0.07。所述第一浆液与所述第二浆液的体积比为1:1。采用该配合比获得的填充浆液,适用于松散冲积砂复合层(高强型),凝固时间:30~60s。当所有插入注浆孔的选定注浆花管均完成填充浆液的注入时,获得止水帷幕。本实施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一种基坑渗漏水处理方法,所述基坑具有围护结构,所述围护结构包括钻孔灌注桩和三轴水泥搅拌桩;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所述基坑的砂层厚度信息;根据所述砂层厚度信息,获得作业面;根据所述作业面、所述钻孔灌注桩的位置信息、所述三轴水泥搅拌桩的位置信息,获得注浆孔的开挖位置信息;根据所述开挖位置信息,开挖注浆孔;在所述注浆孔开挖结束时,向所述注浆孔内插入注浆花管;将填充浆液注入所述注浆花管,获得止水帷幕。通过本发明获得止水帷幕,止水帷幕阻止地下水从基坑的缝隙流出,基坑不会出现渗水,基坑的安全性较高。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