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有锚索装置的无冠梁梯形支护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22672发布日期:2020-10-30 21:41阅读:68来源:国知局
设有锚索装置的无冠梁梯形支护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设有锚索装置的无冠梁梯形支护桩。



背景技术:

随着旧城改造,城市新区的扩张,各个城市的高层建筑大量涌现,建筑高度不断增加,根据其构造及使用上的要求,基础埋深也随之不断增加,由此带来了施工用地紧张、工程地质复杂、基坑周边原有建筑物和市政设施多等一系列问题。如何保证基坑施工的稳定、基坑临近既有建筑物和市政设施的安全使用,已经称为基础施工首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目前我国在基坑支护设施施工技术方面,发展了多种使用的基坑支护方法,而且在设计理论方面不断改进,施工工艺方面不断完善。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发展,中大型和重型的高层建筑项目也逐渐开始增多。一般来说,高层建筑以及各类构筑物的深基坑开挖支护是土木工程中最为复杂的技术领域之一。随着基坑工程的开展,工程界也逐渐认识到它是一门存在巨大风险性工程。支护结构的设计,不仅需要确保施工过程中整个支护结构的绝对安全,而且还需要控制结构自身及周边土体的变形,及确保周边建筑及地下管线等重要环境的安全。

基坑支护及预制桩基施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建筑的地下室基础工程的施工。基坑项目施工由于其基坑开挖深度逐渐增大,开挖面积也在不断扩大,支护结构间距逐渐变小,支护结构施工难度会随之增加,对施工期间的安全要求也会更高。基坑支护施工的关键是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临时支护系统,同时兼顾经济性,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最大经济效益。预制桩基础相对于灌注桩具有明显优势,工厂化生产、质量易于控制和检查、施工速度快、沉桩质量比灌注桩有保证,对周边建筑物影响相对较小。

中国专利cn204940304u公布了一种异形截面基坑支护桩,该专利存在着如下技术不足:

1、该专利是异形截面,基坑周边布置时贴合面不足,抗歪和抗压能力不足;

2、该专利是灌注桩,成本高,效率低;

3、该专利先建成灌注桩后,在开槽施工建锚索孔洞。

4、该专利针对基坑间距较小场地时,无法实现正常施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有锚索装置的无冠梁梯形支护桩,该桩是预制桩特点,减少施工时间,保证出厂质量,可以提高锚索插入角度,提高地层锚固程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设有锚索装置的无冠梁梯形支护桩,所述支护桩为四棱台体,四棱台体上底面为迎坑面,下底面为迎土面,四棱台体中倾斜设置有贯通迎坑面和迎土面的锚孔,迎坑面的锚孔口高于迎土面的锚孔口;锚孔中预设有导向滑轮,导向滑轮上缠绕有锚索,锚索末端固定于锚固体内。

所述锚孔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夹角为45°。

所述锚孔平行设置有两组,两个平行的锚孔为一组。

多根支护桩之间紧密接触,减少桩体之间空隙产生,增大受力面积,抗歪和抗剪能力提高。

该大变形预制桩是实芯混凝土预制桩,通过工厂预制出,再将其运输到桩位所在地点上,在对其锤压、静压等工艺措施,使桩体进入预定位置。该大变形预制桩的截面为梯形,桩体之间形成紧密接触,减少桩体之间空隙产生,增大受力面积,抗歪和抗剪能力提高。由于大变形大面积,减少桩体数量,降低成本。基坑预制桩体,在工厂预制时,桩体依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锚杆垂直间距不小于2.5m,水平间距不宜小于2m,桩体锚杆孔洞以预留好,迎土面与迎坑面孔洞预留角度约为45度,迎土面孔洞处设置导向滑轮,锚索插入桩体,即将进入土层时通过导向滑轮增大锚索插入角度,提高锚固程度,减少对周边基坑支护结构影响。成型桩体梯形预制桩,桩体预留锚索孔洞,施工时,无需花销成本进行开槽施工,减少开槽过程中,对桩体稳定性及抗压性能的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相比其他预制桩与灌注桩相比,本实用新型预留槽洞,减少抽槽施工,减少对桩体整体完整的破坏,减少桩体的稳定性,减少施工成本。

2.本实用新型预制桩,工厂化生产、质量易于控制和检查、施工速度快、沉桩质量比灌注桩有保证,对周边建筑物影响相对较小。

3.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梯形结构,采用排桩布置时,有完好的契合度,减少布置时产生的孔隙。

4.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预制桩,预留锚索孔洞中设置了导向滑轮,针对基坑间距较小设施,能增大锚索角度,插入土体更深层次,提高锚固程度,较少对其他基坑支护结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支护桩立面图;

图2是支护桩右视图;

图3是支护桩与锚索组合的右视图;

其中,1.迎坑面锚孔;2.支护桩;3.迎土面锚孔;4.导向滑轮;5.锚索;6.锚固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图3所示,设有锚索装置的无冠梁梯形支护桩,所述支护桩2为四棱台体,四棱台体上底面为迎坑面,下底面为迎土面,(即四棱台面积较小的矩形面为迎坑面,四棱台面积较大的矩形面迎土面)四棱台体中倾斜设置有贯通迎坑面和迎土面的锚孔,锚孔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夹角为45°。迎坑面锚孔1的开口端高于迎土面锚孔3的开口端;锚孔中预设有导向滑轮4,导向滑轮4上缠绕有锚索5,锚索5末端固定于锚固体6内。锚孔平行设置有两组,两个平行的锚孔为一组。

多根支护桩2之间紧密接触,减少桩体之间空隙产生,增大受力面积,抗歪和抗剪能力提高。

该大变形预制桩是实芯混凝土预制桩,通过工厂预制出,再将其运输到桩位所在地点上,在对其锤压、静压等工艺措施,使桩体进入预定位置。该大变形预制桩的截面为梯形,桩体之间形成紧密接触,减少桩体之间空隙产生,增大受力面积,抗歪和抗剪能力提高。由于大变形大面积,减少桩体数量,降低成本。基坑预制桩体,在工厂预制时,桩体依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锚杆垂直间距不小于2.5m,水平间距不宜小于2m,桩体锚杆孔洞以预留好,迎土面与迎坑面孔洞预留角度约为45度,迎土面孔洞处设置导向滑轮,锚索插入桩体,即将进入土层时通过导向滑轮增大锚索插入角度,提高锚固程度,减少对周边基坑支护结构影响。成型桩体梯形预制桩,桩体预留锚索孔洞,施工时,无需花销成本进行开槽施工,减少开槽过程中,对桩体稳定性及抗压性能的损失。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