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建筑抗浮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02566发布日期:2020-10-23 12:32阅读:67来源:国知局
地下建筑抗浮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地下建筑抗浮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充分发展,地下建筑物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地下水产生的上浮力较大,地下建筑物的抗浮问题成为了地下结构与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控制的问题。抗浮设计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通过结构的自身重量和建筑物的上部负重以及一定的抗浮措施来共同抵抗地下水浮力,但当受到突发暴雨或地形影响的局部不透水层时,结构的上浮风险系数就会加大,一般降浮措施将受到严重考验,因此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适当地增加地下结构的抗浮安全系数,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对于传统抗浮方案,需进行抗浮验算,并采用相应的应对措施。对既有的地下结构进行抗浮方案的改造,一方面会产生一些混凝土的凿除和钢筋的植筋,对地下结构体系的耐久性设计及外包防水层的整体性均有较大影响,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影响施建工期,增加人力、物力及财力,现有实用新型的抗浮体系存在一定局限,体系不能保证上浮时的纵向整体稳定性。因此,亟需实用新型一种抗浮控制结构,能够提供较好的整体稳定性,并将上浮限制在安全范围内,不对地下结构造成危害,因此,现阶段的地下抗浮结构需要在水位上浮时,提供逐渐增加的拉力,在水位下降时,能够提供符合需求的承载力,降低损失,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保证,减少事故的发生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下建筑抗浮控制装置,整体结构设计能够保证当水位下降时,提供足够承载力,通过钢筋、钢构承载固定体对地下结构和抗浮钢筒桩基相连接能够保证在水位上升时提供足够抗浮拉力,使抗浮体系的耐久性设计得以保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地下建筑抗浮控制装置,包括抗浮钢筒桩基、地下结构顶板、地下结构侧墙、地下结构底板、混凝土垫层、抗浮榫槽、混凝土支撑截水墙、凸体卡端、连接钢筋、箍筋连接件、透水砂层、溢流管、集水井、水泥浆底部固结体、钢筋、钢构承载固定体、锚头锚固端、上封钢板、波形支撑耗能钢筒、水泥浆预留钢筒、下封钢板和耗能垫块;地下建筑抗浮控制装置的结构中,地下结构底板的侧面安装有地下结构侧墙,地下结构侧墙的顶部设置有地下结构顶板,在地下结构底板的下部设置混凝土垫层,在混凝土垫层下方的两侧设置有l形的抗浮榫槽,在混凝土垫层下方的两侧设置有混凝土支撑截水墙作为支撑,在混凝土支撑截水墙的上方设置凸体卡端,凸体卡端插入抗浮榫槽中形成l型咬合的抗浮组合结构;在地下结构底板、混凝土垫层中设置若干连接钢筋,采用箍筋连接件对连接钢筋进行锚固连接;在混凝土垫层的下方、两个混凝土支撑截水墙之间设置若干抗浮钢筒桩基,设置的抗浮钢筒桩基上半部分为波形支撑耗能钢筒、下半部分为水泥浆预留钢筒,在波形支撑耗能钢筒的上方为上封钢板,水泥浆预留钢筒的下方为下封钢板,在混凝土垫层和上封钢板之间设置耗能垫块,设置若干钢筋穿过地下结构底板、混凝土垫层、上封钢板和耗能垫块,并且钢筋的下方设置在抗浮钢筒桩基内,钢筋通过上方设置的锚头锚固端与地下结构底板锚接,锚头锚固端位于地下结构底板的上表面;在两个混凝土支撑截水墙之间、波形支撑耗能钢筒内部设置透水砂层,在水泥浆预留钢筒内部设置水泥浆底部固结体,在水泥浆预留钢筒中的钢筋上设置若干钢构承载固定体,集水井设置在混凝土支撑截水墙的外侧低于混凝土垫层的位置,设置溢流管穿过混凝土支撑截水墙,溢流管的一端和透水砂层连通、一端和集水井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的上封钢板、波形支撑耗能钢筒采用低屈服点钢板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耗能垫块采用弹性耗能材料制作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混凝土垫层、混凝土支撑截水墙采用防水混凝土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钢筋的外表面刷有防腐涂层。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和优点是限制了地下水浮力作用,通过透水砂层和集水井连接,进行持续的降水,降低了地下水突增偶然情况的发生,设置的波形支撑耗能钢筒和耗能垫块可抵抗地面动载荷和静载荷传递到地下结构的震动能量,实现隔震效果,整体结构设计能够保证当水位下降时,提供足够承载力,通过钢筋、钢构承载固定体对地下结构和抗浮钢筒桩基相连接能够保证在水位上升时提供足够抗浮拉力,水泥浆底部固结体一方面增加地下结构自重,提高抗浮能力,另一方面设置的钢构承载固定体增强了钢筋和水泥浆底部固结体的咬合力,也提高了抗浮能力,使抗浮体系的耐久性设计得以保证,降低地下结构使用后期维修费用,避免因为来自地下水浮力的作用造成地下结构出现事故,具有很强实用性和广泛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地下建筑抗浮控制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抗浮钢筒桩基示意图。

图中:1为抗浮钢筒桩基;2为地下结构顶板;3为地下结构侧墙;4为地下结构底板;5为混凝土垫层;6为抗浮榫槽;7为混凝土支撑截水墙;8为凸体卡端;9为连接钢筋;10为箍筋连接件;11为透水砂层;12为溢流管;13为集水井;14为水泥浆底部固结体;15为钢筋;16为钢构承载固定体;17为锚头锚固端;18为上封钢板;19为波形支撑耗能钢筒;20为水泥浆预留钢筒;21为下封钢板;22为耗能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一种地下建筑抗浮控制装置,如图1~图2所示,一种地下建筑抗浮控制装置,包括抗浮钢筒桩基1、地下结构顶板2、地下结构侧墙3、地下结构底板4、混凝土垫层5、抗浮榫槽6、混凝土支撑截水墙7、凸体卡端8、连接钢筋9、箍筋连接件10、透水砂层11、溢流管12、集水井13、水泥浆底部固结体14、钢筋15、钢构承载固定体16、锚头锚固端17、上封钢板18、波形支撑耗能钢筒19、水泥浆预留钢筒20、下封钢板21和耗能垫块22;地下建筑抗浮控制装置的结构中,地下结构底板4的侧面安装有地下结构侧墙3,地下结构侧墙3的顶部设置有地下结构顶板2,在地下结构底板4的下部设置混凝土垫层5,在混凝土垫层5下方的两侧设置有l形的抗浮榫槽6,在混凝土垫层5下方的两侧设置有混凝土支撑截水墙7作为支撑,在混凝土支撑截水墙7的上方设置凸体卡端8,凸体卡端8插入抗浮榫槽6中形成l型咬合的抗浮组合结构,在地下结构底板4、混凝土垫层5中设置若干连接钢筋9,采用箍筋连接件10对连接钢筋9进行锚固连接,在混凝土垫层5的下方、两个混凝土支撑截水墙7之间设置若干抗浮钢筒桩基1,设置的抗浮钢筒桩基1上半部分为波形支撑耗能钢筒19、下半部分为水泥浆预留钢筒20,在波形支撑耗能钢筒19的上方为上封钢板18,水泥浆预留钢筒20的下方为下封钢板21,在混凝土垫层5和上封钢板18之间设置耗能垫块22,设置若干钢筋15穿过地下结构底板4、混凝土垫层5、上封钢板18和耗能垫块22,并且钢筋15的下方设置在抗浮钢筒桩基1内,钢筋15通过上方设置的锚头锚固端17与地下结构底板4锚接,锚头锚固端17位于地下结构底板4的上表面,在两个混凝土支撑截水墙7之间、波形支撑耗能钢筒19内部设置透水砂层11,在水泥浆预留钢筒20内部设置水泥浆底部固结体14,在水泥浆预留钢筒20中的钢筋15上设置若干钢构承载固定体16,集水井13设置在混凝土支撑截水墙7的外侧低于混凝土垫层5的位置,设置溢流管12穿过混凝土支撑截水墙7,溢流管12的一端和透水砂层11连通、一端和集水井13连通。

所述的上封钢板18、波形支撑耗能钢筒19采用低屈服点钢板制成;耗能垫块22采用弹性耗能材料制作而成;混凝土垫层5、混凝土支撑截水墙7采用防水混凝土制成;钢筋15的外表面刷有防腐涂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