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有抗拔块体的抗拔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03933发布日期:2020-10-02 08:11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预制有抗拔块体的抗拔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拔桩,尤其是一种预制有抗拔块体的抗拔桩。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建筑物和高层、超高层的建筑物不断增多,社会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经济性要求不断提高,而桩基础是关乎建筑物安全的重中之重,因此对桩基础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桩是桩基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桩底、桩侧接触土体,桩顶连接承载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传递与承受荷载的作用。其中抗拔桩应用越来越广泛,如本身受到上部荷载较小并且受较大地下水托浮力的地下水库、较高的塔式建筑物、大型石油平台以及各种斜拉桥和悬索桥等,基桩中受到竖向上拔荷载的较多。

为了解决大量人口居住问题,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日渐加快。特别是在大中型城市的居住密集区,建筑空间已从水平方向逐步向纵向方向发展。在地基的开挖和建设过程中,时常会遇到地下水和其他地质问题的影响。特别针对地下水位较高时,由此产生的浮力会对地下建筑物基础的结构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由于地层复杂,地面直观无法观察地下情况。针对抗拔桩因受到地下水的浮力以及桩体之间采用焊接而强度不高导致抗拔能力弱的技术问题,基本上抗压抗拔桩基的成桩方式都是直柱状的灌注桩,其承载能力和抗压能力均有力均能力均有限的技术问题,现场灌注桩施工工艺较为繁琐。

预制桩基施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大基础工程的施工。基坑支护施工的关键是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临时支护系统,同时兼顾经济性,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最大经济效益。预制桩基础相对于灌注桩具有明显优势,工厂化生产、质量易于控制和检查、施工速度快、沉桩质量比灌注桩有保证。

抗拔桩主要作用机理是依靠桩身与土层的摩擦力来抵抗轴向拉力。如锚桩、抗浮桩等,承受竖向抗拔力为主。现在常用的抗拔桩,针对桩体和周围土质的摩擦力仅为桩身的外壁提供,抗拔能力不高;针对特殊桩体,周边会设置环箍,铲片等特性突出体,这样会造成打桩进入时,桩体整体体积变相扩大,土体会外开更大范围,抗拔效果达不到理想效果。

中国专利申请cn108374413a公布了一种抗拔桩及其制作方法,包括桩体,所述桩体上沿轴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环箍,所述环箍套设于所述桩体,所述环箍上固定安装或一体设置有若干个沿周向布置的安装部;所述抗拔桩还包括铲片,所述铲片的底部铰接于所述安装部,顶部为自由端,所述铲片相对所述桩体倾斜设置,所述安装部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铲片活动位置的限位装置。但是该专利申请存在着如下技术不足:

1、该专利申请抗拔能力主要集中在铲片身上,并未提高桩体深入土层锚固程度;

2、该专利申请采用圆柱形桩体,桩体周边设计抗拔装置,在打入土层时,桩体本能扩大推挤土体体积,减少抗拔程度;

3、该专利申请通过铰接成型,铰接部分因为地下水等因素,产生化学、物理反应,减少桩体本体性能。

4、该专利申请本身抗拔装置比较柔弱,抗拔能力并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预制有抗拔块体的抗拔桩,该抗拔桩抗拔能力强,打入土层时,不会扩大推挤土体体积,增强抗拔力,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预制有抗拔块体的抗拔桩,包括预制的筒状桩体,所述桩体厚壁中从上至下预制有多列能够移动的块体组,每一列块体组由多块上下均匀设置的块体组成,多列块体均布在桩体的俯视面上,每相邻两列块体组中块体均不在同一平面上,即沿桩体周向看,多列块体组的块体呈螺旋状设置在桩体中,所述块体外端面与桩体外表面齐平,块体内端面延伸至桩体中心空腔中。

所述筒状桩体为圆筒状结构。

所述块体组共设置四列。

所述块体与桩体侧面垂直设置。

所述块体与桩体侧面呈上下30°角度设置。

该预制桩是中空混凝土预制桩,通过模具在工厂预制出,再将其运输到桩位所在地点上,在对其锤压、静压等工艺措施,使桩体进入预定位置。该桩由于是预制桩,其特点工厂化生产、质量易于控制和检查、施工速度快、沉桩质量比灌注桩有保证。

基坑预制桩体,在工厂预制时,桩体上并未预留块体安装的孔洞,为完整的桩体,但是块体可以通过外力向外移动,桩身块体呈螺旋形布置,块体横向长度为桩身直径的1/4,高度约为100mm的一种块体,在预制时将块体预制在桩身上,从外观看上去,是一个完整毫无缝隙桩体,增大桩体强度。成型桩中空圆柱形预制桩,块体长度预制时相比桩体更长,突出部分可以在桩体的中空处用肉眼观察到。

成桩后的预制桩,搬运到现场后,可以通过人工吊入中空部分通过木槌等工具(或通过机械操作)对突出块体向外敲击,将突出块体内端面敲击至内壁完全重合,块体外端面则插入土体中,块体依然与整体桩身契合,不存在孔隙之间缝隙问题,既有效防止土体内其他杂物侵入桩内,也防止地下水侵入,完全不损失桩体本身强度,并提高桩体的抗拔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相比其他预制桩与灌注桩相比,本实用新型并未预留孔洞等,完整桩体,减少对桩体整体的破坏,提高桩体强度。

2.本实用新型预制桩,工厂化生产、质量易于控制和检查、施工速度快、沉桩质量比灌注桩有保证,对周边建筑物影响相对较小。

3.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抗拔桩体,制作完成后,桩体完整度,块体本身预制时与桩体一起预制,块体本身存在桩体内部,强度高。

4.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抗拔桩体,抗拔块体在桩体内,并未本身在桩体外部,通过内施力,抗拔块体插入土体内,提高抗拔性能。

5.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抗拔桩体,桩身内壁在预制时,本身存在块体与桩身完美契合,针对现场环境可以根据情况预制时改变块体角在桩身角度±30°,可以变为斜插入土体,也可以水平插入土体。桩体中空形式,可以提高中空部分大小,横向建桩更大,块体预留中空部分长度越大,则插入土体深度越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其中,1.块体内端面,2.块体,3.块体中空内腔壁,4.块体外端面,5.桩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图4所示,预制有抗拔块体的抗拔桩,包括预制的圆筒状桩体5,所述桩体5厚壁中从上至下预制有四列能够移动的块体组,每一列块体组由多块上下均匀设置的块体2组成,多列块体2均布在桩体5的俯视面上,每相邻两列块体组中块体2均不在同一平面上,即沿桩体5周向看,多列块体组的块体2呈螺旋状设置在桩体5中,所述块体外端面4与桩体5外表面齐平,块体内端面1延伸至桩体5中心空腔中。桩体5内壁在预制时,本身存在块体与桩身完美契合,针对现场环境可以根据情况预制时改变块体2在桩身角度±30°,可以变为斜插入土体,也可以水平插入土体。桩体5中空形式,可以提高中空部分大小,横向建桩更大,块体预留中空部分长度越大,则插入土体深度越大。

该预制桩是中空混凝土预制桩,通过模具在工厂预制出,再将其运输到桩位所在地点上,在对其锤压、静压等工艺措施,使桩体进入预定位置。该桩由于是预制桩,其特点工厂化生产、质量易于控制和检查、施工速度快、沉桩质量比灌注桩有保证。

基坑预制桩体,在工厂预制时,桩体上并未预留块体安装的孔洞,为完整的桩体,但是块体可以通过外力向外移动,桩身块体呈螺旋形布置,块体横向长度为桩身直径的1/4,高度约为100mm的一种块体,在预制时将块体预制在桩身上,从外观看上去,是一个完整毫无缝隙桩体,增大桩体强度。成型桩中空圆柱形预制桩,块体长度预制时相比桩体更长,突出部分可以在桩体的中空处用肉眼观察到。

成桩后的预制桩,搬运到现场后,可以通过人工吊入中空部分通过木槌等工具(或通过机械操作)对突出块体向外敲击,将突出块体内端面敲击至内壁完全重合,块体外端面则插入土体中,块体依然与整体桩身契合,不存在孔隙之间缝隙问题,既有效防止土体内其他杂物侵入桩内,也防止地下水侵入,完全不损失桩体本身强度,并提高桩体的抗拔能力。

预制桩的施工工艺:制桩→运输堆放→试桩→沉桩

制桩:

(1)各种原材料已经检验,并经试配提出混凝土配合比。

(2)预制场地符合要求。

(3)机具齐全。

(4)对提供的桩基布置图、桩基施工图进行会审,并进行技术交底。

制作程序:工厂→整平压实→制作模具→绑扎钢筋支模→安设吊环→安设块体处→浇筑混凝土→养护至30%强度拆模再支上层模→涂隔离剂→叠制→养护至70%强度起吊→100%强度运输、码放。

沉桩:

沉桩程序:放桩位线→布设桩点→桩机就位→桩就位→校正垂直度→打桩→测量桩顶标高→移钻机,重复以上工序。

(1)提供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必要时还需补充静力触探或标贯试验等原位测试资料。

(2)清理地上和地下障碍物。打桩场地应平整,地面承载力应能适应桩机工作的正常运转;施工场地应保持排水沟畅通,注意施工中的防震问题。

(3)施工前,试验桩数量不少于2根。确定贯入度并核验打桩设备、施工工艺以及技术措施是否适宜。

(4)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并做详细的技术交底。

(5)预制桩的检验资料齐全。

(6)沉桩机具已全部进入现场并试运转正常。

(7)已放线定位完毕。

打桩后通过人工吊入中空部分通过木槌等工具(或通过机械操作)对突出块体进行敲击,将突出块体敲击与内壁完全重合,外部块体则插入土体中,块体依然与整体桩身契合,不存在孔隙之间缝隙问题,既有效防止土体内其他杂物侵入桩内,也防止地下水侵入,完全不损失桩体本身强度,并提高桩体的抗拔能力。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