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面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24463发布日期:2020-10-30 21:44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路面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路面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市政排水装置多为简单的铸铁排水板,直接嵌在道路两旁的井口上,一方面,这种排水装置对杂物没有很好的处理办法容易堵塞排污管道,另一方面,这种排水装置不能隔绝与排污管道之间的环境,易将排污管道中的臭气散发出来,另外,排污管道中的有害虫类也极易通过现有的排水装置爬出,危害市容市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路面排水装置,一方面,在不排水的时候自动隔绝与排污管道之间的空间;另一方面,有效的去除排水时带来的杂物。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路面排水装置,设置于路面之下,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盖体、杂物过滤室和排水槽;盖体设有漏水孔;排水槽连接排污管道;排水槽的上方设有挡块,挡块的上表面与排水槽的上表面形成回折形空间;回折形空间贯通连接杂物过滤室和排水槽;整个回折形空间形成一个完全密封的存水槽;挡块通过连接件与杂物过滤室的侧壁连接;杂物过滤室内设有过滤件用以过滤杂物。

进一步的,连接件沿杂物过滤室的竖直轴线周向分布,且连接件的数量为3~6个。

进一步的,过滤件为过滤桶,过滤件的侧面设有配合连接件的限位槽,过滤件上设有通孔。

进一步的,位于过滤件的内表面的通孔的上方设有倒刺用以辅助固定杂物。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沉降池,第一沉降池位于杂物过滤室的侧面且位于路面之下;第一沉降池的深度大于等于杂物过滤室的深度;第一沉降池的上方通过透水盖与地面接触,透水盖上设有透水孔用以透水;透水孔的孔径大于漏水孔的孔径;第一沉降池的上部通过管道与杂物过滤室的上部连通。

进一步的,还设有第二沉降池,第二沉降池与第一沉降池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第一沉降池和第二沉降池内设有用以辅助排除沉降池内中杂物的排污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路面排水装置:通过杂物过滤室配合过滤件来清除排水过程中的杂物,通过排水槽和挡块形成存水槽,当存水槽存有水时则完全密封,从而使杂物过滤室和排水槽之间的空间隔绝,达到去除异味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一提供的路面排水装置的端面剖视图;

图2为实施例二提供的路面排水装置配合沉降池的端面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一提供的过滤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提供的过滤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00-盖体,200-杂物过滤室,210-连接件,220-过滤件,221-限位槽,222-通孔,223-倒刺,300-排水槽,310-挡块,320-回折形空间,400-第一沉降池,410-透水盖,420-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一:

参照图1所示的一种路面排水装置,设置于路面之下,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盖体100、杂物过滤室200和排水槽300,盖体100设有漏水孔(图中未示出)用以透水;排水槽300连接排污管道用以排水;杂物过滤室200内设有过滤件220用以过滤杂物。

排水槽300的上方设有挡块310,挡块310的形状和大小不作具体设定,挡块310通过连接件210与杂物过滤室200的侧壁连接,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10沿杂物过滤室200的竖直轴线周向分布,且连接件210的数量为4个;在本实施例中过滤件220配合连接件210设置,具体的,参考图3-4所示,过滤件220为过滤桶,过滤桶的侧面设有配合连接件210的限位槽221,过滤桶上设有通孔222,且位于过滤件220内表面的通孔222上部设有倒刺223用以辅助固定杂物,避免杂物在过滤桶桶底堆积,当过滤桶装满杂物后应及时倒掉,需要说明的是,过滤桶只是本实施例的一个过滤件220的方案,在其他实施例中,过滤件220也可以采用传统的过滤板。

参考图1所示,挡块310的上表面与排水槽300的上表面形成回折形空间320;回折形空间320贯通连接杂物过滤室200和排水槽300;在回折形空间320的接触面中,挡块310的上表面的最高点高于排水槽300的上表面的最低点,使整个回折形空间320形成一个完全密封的存水槽,通过完全密封的存水槽来密封杂物过滤室200和排水槽300之间的空间,从而避免了排污管道中的臭气散出和虫子爬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整个回折形空间320由两个弧形端组合而成,用过弧形来减小整个回折形空间320内的水流阻力,需要说明的是,此类弧形并不是一定的,在满足存水槽的功能要求下,也可以采用90度回折的方式来密封,当然整个回折形空间320可以是环绕挡块310设置的或者间断环绕挡块310设置,该间断环绕挡块310设置是表示整个回折形空间320可以局部与排水槽300的上表面直接连接从而形成多个回折形空间320,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设定都是本实施例的拓展方案,不是一定的,也可以不能此设置。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大体一致,区别点如下:

适用于含有大量泥沙或者颗粒状杂物的地面,还设置有第一沉降池400,第一沉降池400位于杂物过滤室200的侧面,且位于路面之下;第一沉降池400的深度大于等于杂物过滤室200的深度,保证对泥沙的沉降;第一沉降池400的上部通过管道420与杂物过滤室200的上部连通;第一沉降池400的上方通过透水盖410与地面接触,透水盖410上设有透水孔(图中未示出)用以透水;透水孔(图中未示出)的孔径大于漏水孔(图中未示出)的孔径,保证含有泥沙和大颗粒的污水先流入沉降池内,在通过沉降池流入杂物过滤室200内,避免泥沙直接流入杂物过滤室200内,可能造成堵塞。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沉降池400内还设有排污桶(图中未示出),通过排污桶将沉降在第一沉降池400内的泥沙取出,方便倾倒。

另外的,为了更好的沉降泥沙还可以设置第二沉降池(图中未示出),第二沉降池的结构如第一沉降池400一样,对称于第一沉降池400设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