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观察井及雨水花园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83787发布日期:2020-12-04 14:12阅读:741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水观察井及雨水花园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城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雨水观察井及雨水花园。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雨水花园则是海绵城市众多低影响开发措施中的一种。现有的技术中,雨水花园的雨水观察井多在井道的内井壁设置标尺以便观察井内水位,实际使用时需要操作人员深入井下进行读数,操作步骤繁琐,使用起来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雨水观察井,具有水位观测方便、便于更换等优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雨水观察井,包括:

井道,所述井道垂直于水平面设置并与位于地底的渗水管垂直连通;

井盖,设置于所述井道的上端,且所述井盖的直径不小于所述井道的直径;

测量装置,所述测量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横杆和挂设于所述横杆上的履带,所述横杆的一端与所述井道的井壁固定连接,所述履带可在所述横杆上滑动,所述履带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浮块和沉块,所述浮块的重力大于所述沉块和所述履带的重力之和,所述浮块的重力小于所述浮块受到的浮力,所述沉块的重力大于所述沉块受到的浮力,所述履带上还设有刻度标尺;

其中,所述井道的靠近所述横杆的井壁上设有观测口。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井道和所述渗水管的连接处设有加固圆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渗水管的直径为100-200m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井道的井壁设有透水孔,所述透水孔沿所述井道的周向均匀分布,且所述透水孔设为两排或两排以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透水孔的直径为4-6m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井道的外侧包裹有透水土工布。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井道的直径不小于400mm。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一种雨水花园,其包括上述的雨水观察井。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雨水花园的土地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于地底的土壤层和砾石土层,所述雨水观察井穿过所述土壤层并延伸至所述砾石土层的最底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雨水花园的土地内埋设有从所述砾石土层延伸至地面以上的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顶部设有溢流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雨水观察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该雨水观察井包括井道、井盖和测量装置,井道垂直于水平面设置并与位于地底的渗水管垂直连通,井盖设于井道的上端且井盖的直径不小于井道的直径;测量装置则包括水平设置的横杆和挂设于横杆上的履带,横杆的一端均与井道的井壁固定连接,履带可在横杆上滑动,履带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浮块和沉块,浮块的重力大于沉块和履带的重力之和,浮块的重力小于浮块受到的浮力,沉块的重力大于沉块受到的浮力,履带上还设有刻度标尺,靠近横杆的井壁上设有观测口。基于此,当雨水观察井内无水时,浮块的重力大于沉块与履带的重力之和,浮块沉到底部,标尺读数为零,随着雨水观察井内的水位上升,浮块的重力小于浮块受到的浮力,浮块浮在水面上,沉块的重力大于沉块受到的浮力,沉块沉入水中,履带被拉直,通过观测口检视履带上的标尺读数,即可获知井内水位,测量起来十分方便,当井内水位过高或过低时也可以通过更换履带及时进行调整,以便获取更为准确的数据,结构简单、可靠耐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雨水花园,由于其具有上述的水位观察井,因此同样具有使用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雨水花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雨水观察井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雨水观察井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雨水观察井的俯视图。

图中:1、雨水观察井;11、井道;12、井盖;13、横杆;14、履带;15、浮块;16、沉块;17、观测口;18、透水孔;19、加固圆环;2、土壤层;3、砾石土层;4、渗水管;5、溢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别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雨水花园,包括从地表以上延伸至地底深处的雨水检查井1以及从上至下依次设于地底的土壤层2和砾石土层3,砾石土层3内设有水平布置的渗水管4,雨水观察井1穿过土壤层2延伸至砾石土层3的最底部并渗水管4垂直连通,雨水观察井1包括井道11和设于井道11上端的井盖12,井盖12的直径不小井道11的直径,井道11内设有用于测量井内水位的测量装置,具体包括架设于井道11的井壁上的横杆13、挂设于横杆13上的履带14,履带14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浮块15和沉块16且履带14可在横杆13上滑动,对于浮块15,浮块15的重力大于沉块16和履带14的重力之和,且浮块15的重力小于浮块15受到的浮力,对于沉块16,沉块16的重力大于所述沉块16受到的浮力,履带14上还设有刻度标尺,靠近横杆13的井壁上设有观测口17。

基于上述结构,雨水花园内的水分通过土壤层2和砾石土层3的过滤进入渗水管4内,由渗水管4送至其余设施处实现循环利用,且当雨水观察井1内无水时,浮块15的重力大于沉块16与履带14的重力之和,浮块15沉到底部,标尺读数为0,随着雨水观察井1内的水位上升,浮块15的重力小于浮块15受到的浮力,浮块15浮在水面上,沉块16的重力大于沉块16受到的浮力,沉块16沉入水中,履带14被拉直,通过观测口17检视履带14上的标尺读数,即可获知井内水位,测量起来十分方便,当井内水位过高或过低时也可以通过更换履带14及时进行调整,以便获取更为准确的数据,结构简单、可靠耐用。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雨水花园的土地内埋设有从砾石土层3延伸至地面以上的溢流管5,溢流管5的顶部设有溢流口(图未示)。

基于上述结构,当雨量较大时,土壤层2的过滤效果有限,位于地面的雨水易发生堆积,通过设置溢流管5将多余的雨水及时排入砾石土层3进行过滤,防止发生堆积,影响雨水花园的正常使用。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为了提升井道11与渗水管4的连接强度,井道11和所述渗水管4的连接处设有加固圆环19。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井道11的井壁设有透水孔18,透水孔18沿井道11的周向均匀分布,且透水孔18设为两排或两排以上,同时井道11的外侧包裹有透水土工布(图未示)。

给予上述结构,透水土工布将雨水观察井1与各土层隔离开来,同时透水土工布和透水孔18的设置也保证雨水观察井1能够过滤各土层中的水分,并通过井道11送至渗水管4内。

为了保证雨水花园的正常运行,渗水管4的直径为100-200mm,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渗水管4的直径优选为170mm。

为了保证足够的透水效果,透水孔18的直径为4-6mm,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透水孔18的直径优选为5mm。

为了方便人员下井进行维护,井道11的直径应当不小于400mm,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井道11的直径优选为500mm。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雨水观察井包括结构简单、易于更换的测量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更为方便快捷。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雨水花园,由于其具有上述的雨水观察井,因此同样具有使用方便等优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