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桩头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63681发布日期:2020-10-28 12:11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室桩头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室桩头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在进行建筑施工建造时,建筑的底部通常采用桩基础作为整个建筑的深基础结构,桩基础具有承载能力高和适用范围广的特点,被广泛的应用在高层建筑、港口和桥梁等工程中。

桩基础中主要通过多个打入到地下的基桩作为主要的承重元件,对后续的浇注在桩基础上的结构进行承载,基桩在进行铸造时,通常会进行在底面上预留出500毫米的预留部分,当所有的基桩都完成施工后,工人通过破桩基对基桩预留部分进行破碎,将基桩内部的钢筋露出形成“破桩头”结构,保证基桩的桩头的砼强度,提高基桩的使用性能,同时提高了桩基础的整体性能。

上述的现有技术的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建筑使用的过程中,水分会通过桩头与建筑之间的缝隙进入到与桩头处的钢筋接触,腐蚀裸露出桩头的钢筋,影响基桩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室桩头防水结构,能够防止水分通过桩头与建筑之间的缝隙与钢筋接触,避免雨水腐蚀钢筋,起到较好的防护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地下室桩头防水结构,包括桩基和混凝土层,所述桩基竖直插设在混凝土层内,所述桩基内沿长度方向穿设有钢筋,所述钢筋从混凝土层的上端穿出,包括设置在混凝土层上的防水罩、设置在防水罩和钢筋之间的第一防水圈和设置在防水罩和混凝土层之间的防水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流从桩头内部渗透时,水流在防水罩上,防水罩对水流进行阻挡,防水罩与钢筋接触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防水圈,与混凝土层接触的位置设置有防水垫,能够有效的阻止水流从防水罩与钢筋接触的位置流进防水罩内,又能防止水流从防水罩与混凝土层之间的缝隙流入在防水罩内;将水流进行进一步的阻挡,进一步防止水分与建筑之间的缝隙与钢筋接触,避免雨水腐蚀钢筋,起到较好的防护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罩包括下端连接在混凝土层的下防水罩和设在下防水罩上端的上防水罩;

所述上防水罩顶面为锥形面,在远离混凝土层的方向上,所述上防水罩顶面的截面积趋于增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罩包括上防水罩和下防水罩,上防水罩与下防水罩设置一体成型的,上防水罩设置成锥形面,能够对水进行导流,使水流沿着上防水罩的倾斜面滑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防水罩位于混凝土层的投影面积大于下防水罩位于混凝土层的投影面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沿着上防水罩流下的水流不会沿着下端设置的下防水罩流到下防水罩与混凝土层的接触面上,尽可能避免水流从下防水罩与混凝土层之间的缝隙中流向防水罩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凝土层上设置有垫层,所述垫层上设置有放置槽,所述防水罩的下端设置在放置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层上的垫层上设置有放置槽,放置槽设置在钢筋的外圈,防水罩的下端设置在放置槽内,能够使防水罩更加稳定的安装在混凝土层上,同时又能具有较好的防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垫嵌入在放置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垫嵌入在放置槽内,均与放置槽和防水罩接触,起到密封的作用,放置槽的设置对防水垫的位置进行限定,使得防水垫充斥着整个放置槽,因此防水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筋和混凝土层之间设置有第二防水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筋与混凝土层之间设置有第二防水圈,当不慎有水从防水罩与混凝土层之间的缝隙中流进防水帽内,避免水流沿着钢筋与混凝土层之间的缝隙流进建筑内,在钢筋与混凝土层之间设置的第二防水圈能够对进入到防水罩内的水流进行阻隔,防止水流进入到建筑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防水圈、第二防水圈和防水垫均设置成遇水膨胀止水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遇水膨胀止水条制成的防水条在与水接触后,会发生膨胀的现象,从而进一步的减小了桩头处的空间,进一步的提高了桩头处的密闭性,提高了桩头处的防水能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设置在混凝土层上的防水罩能够有效的对水流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防水罩与钢筋接触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防水圈,与混凝土层接触的位置设置有防水垫,能够有效的阻止水流从防水罩与钢筋接触的位置流进防水罩内,又能防止水流从防水罩与混凝土层之间的缝隙流入在防水罩内;将水流进行进一步的阻挡,进一步防止水分与建筑之间的缝隙与钢筋接触,避免雨水腐蚀钢筋,起到较好的防护效果;

2.防水罩包括上防水罩和下防水罩,上防水罩起到导流的作用,减少水流与防水罩下端的接触面积,以确保较好的密封效果;

3.第一防水圈、第二防水圈和防水垫设置成遇水膨胀止水条,遇水膨胀止水条制成的防水条在与水接触后,会发生膨胀的现象,从而进一步的减小了桩头处的空间,进一步的提高了桩头处的密闭性,提高了桩头处的防水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坡面示意图。

图中,1、桩基;11、钢筋;12、第二防水圈;2、混凝土层;21、垫层;22、放置槽;3、防水罩;31、下防水罩;32、上防水罩;4、第一防水圈;5、防水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地下室桩头防水结构,包括桩基1和混凝土层2,桩基1竖直插设在混凝土层2内,桩基1内沿桩基1的长度方向穿设有钢筋11,钢筋11的上端从混凝土层2的上端穿出。包括设置在混凝土层2上表面的防水罩3、安装在防水罩3与钢筋11之间的第一防水圈4和设在防水罩3和下端与混凝土层2之间的防水垫5。防水罩3设置在混凝土层2的上表面,对雨水进行阻挡,防止从钢筋11与混凝土层2之间的缝隙中进入建筑内,影响桩基1的使用效果。

防水罩3包括下防水罩31和上防水罩32。下防水罩31的下端安装在混凝土层2的上表面,下防水罩31设置成圆柱形结构。上防水罩32的顶面设置成锥形面,且越靠近上端的位置,即远离混凝土层2的位置,上防水罩32的横截面由下端向上端逐渐减小,形成导流的效果。使落在上防水罩32的雨水沿着锥形面落下,防止雨水堆积在上防水罩32与钢筋11之间,并从两者之间的缝隙中落入防水罩3内。上防水罩32位于混凝土层2上的投影面积大于下防水罩31位于混凝土层2的投影面积,沿着上防水罩32流下的雨水直接掉落在混凝土层2上,不会沿着下防水罩31的下端沿着防水垫5渗入防水罩3内。

参照图1和图2,混凝土层2上表面钢筋11的外圈设置有垫层21,垫层21上设置有放置槽22,放置槽22设置成圆环形的,防水垫5也设置成圆环形的,能够卡接在放置槽22内。防水罩3的下端穿过防水垫5,并固定安装在放置槽22内。防水罩3和放置槽22之间浇注有混凝土,使防水罩3能够稳定的安装在放置槽22内。水流直接冲刷到放置槽22内,会先与防水垫5接触,防水垫5能够起到较好的密封作用,防止水流从防水垫5与混凝土层2之间的缝隙进入到防水罩3内。

当有水流不慎进入到防水罩3内时,为了防止水流从钢筋11与混凝土层2上表面之间的缝隙落下,因此在钢筋11与混凝土层2之间的缝隙中粘合有第二防水圈12,起到阻隔水流进入到建筑的作用。

第一防水圈4、第二防水圈12和防水垫5均设置成遇水膨胀止水条,遇水膨胀止水条制成的防水条在与水接触后,会发生膨胀的现象,第一防水圈4遇水膨胀密封在防水罩3与钢筋11之间,对水流进行初步的阻挡;防水垫5遇水膨胀密封在放置槽22与防水罩3的下端,对从防水罩3流下的水流进行再次阻挡;第二防水圈12遇水膨胀密封在钢筋11与混凝土层2之间的缝隙中,对不慎进入到防水罩3内的水流进行阻挡。本实施例能够阻挡水流,起到较好的防护效果。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当水流流在混凝土层2上时,首先沿着上防水罩32落向混凝土层2上,混凝土层2与下防水罩31下端之间设置有防水垫5,能够对水流进行阻隔。若有不慎,水流进入到防水罩3内,第二防水圈的设置能够阻止水流从混凝土层2与钢筋11之间的缝隙中流下。本实施例能够防止水分通过桩头与建筑之间的缝隙与钢筋接触,避免雨水腐蚀钢筋,起到较好的防护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