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水套管及塔吊基础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塔吊是房建工程施工中最常用的一种起重设备,塔吊基础坐落于地下室中。塔吊基础的传统施工方法需要先在底板与顶板留施工洞,然后安装塔吊,在塔吊拆除后,预留的施工洞进行二次浇筑;但在底板与顶板留施工洞,导致塔吊基础与地下室容易积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防水套管及塔吊基础安装结构,以解决安装塔吊后,塔吊基础与地下室容易积水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水套管,包括套管主体,所述套管主体内设置有用于塔吊杆件穿过的通孔;
所述套管主体外设置有止水片,所述止水片沿所述套管主体外设置一周。
进一步地,所述套管主体包括多个组合部,多个所述组合部连接形成所述套管主体。
进一步地,在每一所述组合部上设置有止水部,多个所述止水部连接形成所述止水片。
进一步地,所述套管主体包括两个组合部,两个所述组合部焊接形成所述套管主体。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组合部上均设置有止水部,两个所述止水部首尾相连形成所述止水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塔吊基础安装结构,包括浇筑板和设置在所述浇筑板内的上述所述的防水套管。
进一步地,还包括塔吊杆件,所述塔吊杆件位于所述防水套管的通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套管的通孔内壁与位于所述通孔内的塔吊杆件之间填充有沥青麻丝。
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套管上设置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填充在所述防水套管内,所述防水层位于所述沥青麻丝上端,且所述防水层与所述防水套管上端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套管上设置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填充在所述防水套管内,所述防水层位于所述沥青麻丝上端,且所述防水层从塔吊杆件处到所述防水套管处的上表面逐渐降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水套管具有止水片,当将该防水套管设置在浇筑板中,止水片能够有效的防止水从防水套管与浇筑板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地下室,减少地下室积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塔吊基础安装结构能够塔吊安装的时候,避免水从浇筑板与防水套管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地下室内,防止塔吊基础与地下水积水,塔吊杆件从防水套管穿过,避免了塔吊安装后,塔吊对浇筑板产生作用力,使浇筑板发生下沉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水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水套管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塔吊基础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套管主体;101-组合部;200-止水片;201-止水部;300-浇筑板;400-沥青麻丝;500-防水层;600-塔吊杆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水套管,包括套管主体100,所述套管主体100内设置有用于塔吊杆件600穿过的通孔;
所述套管主体100外设置有止水片200,所述止水片200沿所述套管主体100外设置一周。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水套管的套管主体100外侧设置偶一圈止水片200,当该防水套管设置在浇筑板300上的时候,由于浇筑板300一般采用混凝土进行浇筑,在防水套管的外壁与浇筑板300之间会存在一定的间隙,当浇筑板300上有水的时候,止水片200能够起到防水的效果,防止水沿着套管主体100流到地下室内。
基于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套管主体100包括多个组合部101,多个所述组合部101连接形成所述套管主体100。
套管主体100可以由多个组合部101连接形成,多个组合部101可以采用相同的组合部101,也可以多个不同的组合部101连接形成,组合部101一般为弧形板,多个弧形板形成套管主体100,并使套管主体100内形成通孔。该通孔横截面可以为圆形或者其他与塔吊杆件600的横截面相似的形状。
基于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在每一所述组合部101上设置有止水部201,多个所述止水部201连接形成所述止水片200。
在每一个组合部101上均设置有止水部201,当多个组合部101连接形成套管主体100的时候,每一个组合部101上的止水部201相连形成止水片200。
基于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套管主体100包括两个组合部101,两个所述组合部101焊接形成所述套管主体100。
套管主体100可以由两个组合部101焊接形成,一般由两个组合部101焊接形成的套管主体100,每一个组合部101均相同,一般组合部101为具有180°弧度的弧形板,两个相同的弧形板焊接形成套管主体100。
基于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组合部101上均设置有止水部201,两个所述止水部201首尾相连形成所述止水片200。
每一个组合部101上均有止水部201,当组合部101焊接形成套管主体100的时候,止水部201也首尾焊接形成环形止水片200。一般该环形止水片200在使用的时候与地面平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水套管具有止水片200,当将该防水套管设置在浇筑板300中,止水片200能够有效的防止水从防水套管与浇筑板300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地下室,减少地下室积水的问题。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塔吊基础安装结构,包括浇筑板300和设置在所述浇筑板300内的上述所述的防水套管。
塔吊基础安装结构包括浇筑板300,防水套管在浇筑板300浇筑的时候与浇筑板300安装在一起,使浇筑板300上的水不能从防水套管与浇筑板300之间的缝隙流入过,提高浇筑板300的防水性。
基于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还包括塔吊杆件600,所述塔吊杆件600位于所述防水套管的通孔中。
塔吊杆件600位于浇筑板300,用于连接塔吊基础和塔吊连接,由于塔吊杆件600位于防水套管的通孔中,塔吊的重力会通过塔吊杆件600直接作用在塔吊基础上,解决了以往塔吊杆件600直接与浇筑板300连接,塔吊杆件600将塔吊的力作用在浇筑板300上,造成浇筑板300下沉的问题。
在塔吊基础施工时,将防水套管预埋,塔吊杆件600可以通过防水套管与塔吊基础预埋件连接。
浇筑板300包括底板和顶板,顶板和底板的防水套管的预埋方法相同。
防水套管使塔吊基础与底板和顶板隔离的作用,解决底板与顶板一次性浇筑混凝土时,因塔吊基础存在大量荷载而发生沉降,底板和顶板而受力变形,同时解决了顶板与底板预留施工洞口和二次浇筑的弊端。
相比于现有技术,施工步骤简单,省去底板及顶板预留施工洞口二次浇筑人员、机械、时间等,节约工期;避免了塔吊拆除以后塔吊位置的底板及顶板的二次浇注,从而解决了二次浇注易渗水的问题。
基于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套管的通孔内壁与位于所述通孔内的塔吊杆件600之间填充有沥青麻丝400。
为了避免雨水从防水套管的通孔内壁与塔吊杆件600之间的缝隙进入,在防水套管的通孔内壁与塔吊杆件600之间填充有沥青麻丝400,从而解决防水套管与塔吊杆件600之间缝隙漏水的问题,这样该塔吊接触安装结构能够避免雨水进入地下室,避免地下室和塔吊基础积水。
基于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套管上设置有防水层500,所述防水层500填充在所述防水套管内,所述防水层500位于所述沥青麻丝400上端,且所述防水层500与所述防水套管上端平齐。
为了更好的防水,在防水套管内填充有防水层500,防水层500由防水砂浆形成,利用防水砂浆在防水套管上端磨平,这样在下雨的时候,雨水先与防水层500接触,防水层500使雨水防水套管上端流出,确保雨水无法从防水套管与塔吊杆件600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地下室。
基于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套管上设置有防水层500,所述防水层500填充在所述防水套管内,所述防水层500位于所述沥青麻丝400上端,且所述防水层500从塔吊杆件600处到所述防水套管处的上表面逐渐降低。
为了具有更好的防水效果,防水层500在防水套管上形成具有斜面的上表面,雨水落在防水层500上,防水层500能够将雨水导向防水套管外,避免雨水滞留,而导致渗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塔吊基础安装结构能够塔吊安装的时候,避免水从浇筑板300与防水套管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地下室内,防止塔吊基础与地下水积水,塔吊杆件600从防水套管穿过,避免了塔吊安装后,塔吊对浇筑板300产生作用力,使浇筑板300发生下沉的问题。
防水套管能够起到隔离的作用,实现了塔吊在底板和定案位置的混凝土一次性浇筑,避免了二次施工。
在塔吊拆除后,一般可以采用铁板直接焊接在防水套管的上端,避免了塔吊拆除以后塔吊位置的底板及顶板的二次浇注,从而解决了二次浇注易渗水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