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17159发布日期:2020-12-01 10:53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般的地基承载力检测过程中,通常采用向地基打入探杆,记录将探杆打入一定深度所需锤击数来体现地基的承载力,目前的检测方法是将一重锤套在探杆上人工抬起后松开另其下落将探针打入地基,这种方法需要人扶住探杆、抬起重锤,容易失误发生危险;同时人工抬起重锤难以把握抬升距离,导致每次下路锤击的力度不同,检测结果不准确,且现有的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的移动不方便,探针容易磨损,使用寿命短。因此,缺陷十分明显,亟需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其通过升降驱动机构自动化地驱动重锤件升降,操作简单且快捷,省事省力,提高了地基承载力检测的安全性、准确性及效率,又通过移动机构驱动整个装置移动,移动灵活,且通过自润滑导套对探针进行自润滑,润滑方便,润滑效果好,延长了导套和探针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其包包括立板、可拆卸地连接于立板的顶端的顶板、可拆卸地连接于立板的底端的底板、装设于底板的底端的多个移动机构、装设于顶板的升降驱动机构及升降设置于立板内的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锤杆、重锤件及探针,所述锤杆的顶端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锤杆的底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重锤件与锤杆滑动连接,所述重锤件位于限位板与限位块之间,所述探针的顶端与限位块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探针的底端设置有探头,所述底板的顶面凹设有安装孔,所述底板的底面凹设有与安装孔连通的避让孔,所述安装孔内装设有自润滑导套,所述自润滑导套套设于探针的底端外,所述探头位于自润滑导套的下方,所述避让孔用于容设探头,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重锤件升降,所述自润滑导套包括导套壳,所述导套壳的顶部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设置有储油槽及自储油槽的底壁凹设而成的出油孔,所述储油槽的开口端密封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用于盖合储油槽,所述导套壳的内壁设置有珠槽,所述珠槽经由出油孔与储油槽连通,所述珠槽内转动设置有多个滚珠,最顶层的滚珠的侧壁用于密封出油孔,所述导套壳内装设有用于将滚珠限位于珠槽的保持架。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装设于顶板的双轴同步电机、分别设置于重锤件的两侧的两个连接杆、分别套装于双轴同步电机的两个输出轴外的两个收线轮、分别缠绕于两个收线轮的两条绳索、分别连接于两条绳索的自由端的两个滑动轮、均竖直地装设于立板的两个滑轨及分别与两个滑轨滑动连接的两个滑块,两个滑动轮分别套设于两个连接杆,两个滑块分别与两个滑动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板装设有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与双轴同步电机信号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探针的顶端与限位块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重锤件的外侧套装有保护套。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设置有导线孔,所述绳索贯穿导线孔。

进一步地,所述导线孔内装设有直线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装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装设有滚柱轴承,所述滚柱轴承套装于双轴同步电机的输出轴外;所述探针的外侧设置有刻度线,所述绳索为钢缆。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上设置有注油组件,所述注油组件包括注油孔、容置腔、导油孔及均内置于容置腔的弹簧和密封珠,所述注油孔、容置腔和导油孔从上往下依次设置于盖板,所述注油孔与容置腔的顶端连通,所述容置腔的底端经由导油孔与储油槽连通,所述弹簧的一端抵触容置腔的底壁,弹簧的另一端与密封珠连接,密封珠用于封堵注油孔。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与储油槽的内壁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实际应用时,通过移动机构将本实用新型移动至检测的位置,升降驱动机构驱动重锤件上升,在重锤件上升的过程中,重锤件抵触限位板并带动限位板上升,上升的限位板带动锤杆连带探针上升,直至重锤件上升至设定的高度位置,升降驱动机构释放对重锤件的向上拉力,使得重锤件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向下移动的重锤件抵触限位块并带动限位块向下移动,向下移动的限位块带动锤杆连带探针向下移动,使得探针的探头下压至地基,直至探针打入地基的深度等于预设值,从而实现对地基的承载力进行检测。为了减少探针的磨损,延长探针的使用寿命,通过增设自润滑导套对探针的升降进行导向,且在探针升降的过程中,自润滑导套对探针进行润滑。具体润滑为:向储油槽内注入润滑油,探针升降时带动滚珠转动,储油槽内的润滑油经由通孔向最顶层的滚珠的侧壁供应润滑油,多个滚珠彼此滚动抵触,使得每个滚珠的侧壁都带有润滑油,滚珠与探针滚动抵触,从而实现对探针进行润滑,且通过设置滚珠,减少了导套壳与探针的接触面,降低了导套壳与探针的磨损,延长了自润滑导套与探针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驱动机构自动化地驱动重锤件升降,操作简单且快捷,省事省力,提高了地基承载力检测的安全性、准确性及效率,又通过移动机构驱动整个装置移动,移动灵活,且通过自润滑导套对探针进行自润滑,润滑方便,润滑效果好,延长了导套和探针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立板;2、顶板;21、直线轴承;3、底板;31、避让孔;4、移动机构;41、电动推杆;42、连接板;43、万向轮;44、刹车片;5、升降驱动机构;51、双轴同步电机;52、连接杆;53、收线轮;54、绳索;55、滑动轮;56、滑轨;57、滑块;6、检测机构;61、锤杆;62、重锤件;63、探针;64、限位板;65、限位块;66、探头;67、距离传感器;68、保护套;69、刻度线;71、导套壳;72、凸起;73、储油槽;75、盖板;76、珠槽;77、滚珠;78、保持架;8、支撑架;81、滚柱轴承;9、注油孔;91、容置腔;92、导油孔;93、弹簧;94、密封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其包括立板1、可拆卸地连接于立板1的顶端的顶板2、可拆卸地连接于立板1的底端的底板3、装设于底板3的底端的多个移动机构4、装设于顶板2的升降驱动机构5及升降设置于立板1内的检测机构6,所述检测机构6包括锤杆61、重锤件62及探针63,所述锤杆61的顶端设置有限位板64,所述锤杆61的底端设置有限位块65,所述重锤件62与锤杆61滑动连接,所述重锤件62位于限位板64与限位块65之间,所述探针63的顶端与限位块65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探针63的底端设置有探头66,所述底板3的顶面凹设有安装孔,所述底板3的底面凹设有与安装孔连通的避让孔31,所述安装孔内装设有自润滑导套,所述自润滑导套套设于探针63的底端外,所述探头66位于自润滑导套的下方,所述避让孔31用于容设探头66,所述升降驱动机构5用于驱动重锤件62升降,所述自润滑导套包括导套壳71,所述导套壳71的顶部设置有凸起72,所述凸起72设置有储油槽73及自储油槽73的底壁凹设而成的出油孔,所述储油槽73的开口端密封连接有盖板75,所述盖板75用于盖合储油槽73,所述导套壳71的内壁设置有珠槽76,所述珠槽76经由出油孔与储油槽73连通,所述珠槽76内转动设置有多个滚珠77,最顶层的滚珠77的侧壁用于密封出油孔,所述导套壳71内装设有用于将滚珠77限位于珠槽76的保持架78。

实际应用时,通过移动机构4将本实用新型移动至检测的位置,升降驱动机构5驱动重锤件62上升,直至重锤件62抵触限位板64,证明重锤件62上升至设定的高度位置,升降驱动机构5释放对重锤件62的向上拉力,使得重锤件62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向下移动的重锤件62抵触限位块65并带动限位块65向下移动,向下移动的限位块65带动锤杆61连带探针63向下移动,使得探针63的探头66下压至地基,直至探针63打入地基的深度等于预设值,从而实现对地基的承载力进行检测。为了减少探针63的磨损,延长探针63的使用寿命,通过增设自润滑导套对探针63的升降进行导向,且在探针63升降的过程中,自润滑导套对探针63进行润滑。具体润滑为:向储油槽73内注入润滑油,探针63升降时带动滚珠77转动,储油槽73内的润滑油经由通孔向最顶层的滚珠77的侧壁供应润滑油,多个滚珠77彼此滚动抵触,使得每个滚珠77的侧壁都带有润滑油,滚珠77与探针63滚动抵触,从而实现对探针63进行润滑,且通过设置滚珠77,减少了导套壳71与探针63的接触面,降低了导套壳71与探针63的磨损,延长了自润滑导套与探针63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驱动机构5自动化地驱动重锤件62升降,操作简单且快捷,省事省力,提高了地基承载力检测的安全性、准确性及效率,又通过移动机构4驱动整个装置移动,移动灵活,且通过自润滑导套对探针63进行自润滑,润滑方便,润滑效果好,延长了导套和探针63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驱动机构5包括装设于顶板2的双轴同步电机51、分别设置于重锤件62的两侧的两个连接杆52、分别套装于双轴同步电机51的两个输出轴外的两个收线轮53、分别缠绕于两个收线轮53的两条绳索54、分别连接于两条绳索54的自由端的两个滑动轮55、均竖直地装设于立板1的两个滑轨56及分别与两个滑轨56滑动连接的两个滑块57,两个滑动轮55分别套设于两个连接杆52,两个滑块57分别与两个滑动轮55连接。

实际工作时,双轴同步电机51同步驱动两个输出轴转动,两个转动的输出轴分别带动两个收线轮53同步转动并收卷或释放绳索54,当收线轮53收卷绳索54时,绳索54拉动滑动轮55带动滑块57沿着滑轨56上升,滑动轮55带动重锤件62沿着锤杆61上升;当收线轮53释放绳索54时,绳索54释放对滑动轮55的拉力,在重力的作用下,滑动轮55和重锤件62下移,下移的重锤件62抵触限位块65并向限位块65施加下压力,从而经由探针63向地基施加下压力。通过滑块57与滑轨56滑动配合,重锤件62下移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晃动,从而提高了检测的稳定性,有效地保证了检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板64装设有距离传感器67,所述距离传感器67与双轴同步电机51信号连接。通过距离传感器67自动化检测重锤件62与限位板64之间的距离,以确保双轴同步电机51驱动重锤件62升降的位置精度,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探针63的顶端与限位块65螺纹连接,通过探针63与限位块65螺纹连接,拆装方便,便于对探针63进行更换或维护。

本实施例中,所述重锤件62的外侧套装有保护套68,通过增设保护套68对重锤件62起到保护的作用,避免重锤件62频繁与限位件接触而磨损。

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板2设置有导线孔,所述绳索54贯穿导线孔;所述导线孔内装设有直线轴承21;通过直线轴承21对绳索54进行导向和限位,保证了绳索54在收卷或释放时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板2装设有支撑架8,所述支撑架8装设有滚柱轴承81,所述滚柱轴承81套装于双轴同步电机51的输出轴外;通过支撑架8对双轴同步电机51的输出轴进行支撑,减小输出轴所需承载的载荷,对双轴同步电机51起到保护的作用。具体地,所述探针63的外侧设置有刻度线69,便于观察探针63打入地基的深度;所述绳索54为钢缆,其使用寿命长。

本实施例中,所述盖板75上设置有注油组件,所述注油组件包括注油孔9、容置腔91、导油孔92及均内置于容置腔91的弹簧93和密封珠94,所述注油孔9、容置腔91和导油孔92从上往下依次设置于盖板75,所述注油孔9与容置腔91的顶端连通,所述容置腔91的底端经由导油孔92与储油槽73连通,所述弹簧93的一端抵触容置腔91的底壁,弹簧93的另一端与密封珠94连接,密封珠94在弹簧93的弹力作用下封堵注油孔9。实际使用时,压下密封珠94,使得注油孔9打开,通过注油孔9向容置腔91内添加润滑油,容置腔91内的润滑油经由导油孔92流至储油槽73,从而实现对储油槽73进行添加润滑油,最后释放对密封珠94的下压力,使得密封柱在弹簧93的弹力作用下密封注油孔9。

本实施例中,所述盖板75与储油槽73的内壁螺纹连接,便于盖板75与储油槽73进行拆装,也提高了盖板75与储油槽73之间的气密性。具体地,所述盖板75与储油槽73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进一步提高盖板75与储油槽73之间的气密性。

具体地,所述移动机构4包括电动推杆41、连接板42、万向轮43及刹车片44,所述电动推杆41的主体嵌装于底板3的底部,所述连接板42装设于电动推杆41的推杆部,所述万向轮43转动设置于连接板42,所述刹车片44装设于万向轮43。

实际应用时,通过向立板1施加推力,万向轮43受力会进行滚动,使得整个装置移动,当装置移动至检测位置时,通过刹车片44对万向轮43进行制动,避免工作状态下出现滑动的现象,然后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电动推杆41伸长或收缩,从而调节底板3离地的高度,进而达到合适的工作高度,灵动性好,适合在不同场地工作。

所述密封珠94为钢珠。

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