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卫生间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87965发布日期:2020-11-03 23:53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卫生间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间防水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卫生间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物卫生间一般采取降板处理,使得卫生间具有沉箱结构,卫生间采用沉箱结构的目的是方便同层排水布管安装,同时也造成了卫生间的大量积水会渗入混凝土层。

现有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515316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卫生间防水结构及集水槽,包括卫生间沉箱,卫生间沉箱内位于淋浴区下方设有集水槽,集水槽底部设有排水口,集水槽内设有混凝土层,集水槽顶部设置地板砖,排水口处设有可连接下水管道的排水装置。上述卫生间防水结构通过在渗水量最大的淋浴区底部设置集水槽,并将渗入集水槽内的积水及时排出,可有效防止渗入卫生间沉箱内的水长期积攒导致墙体渗透。

但是,上述卫生间防水结构中,缺少用于阻止排水口内的积水向上回流的阻隔装置,下水道堵塞时,排水管内的积水会向上回流,进而渗透进入混凝土层,从而造成混凝土层被积水渗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卫生间防水结构,其通过设置阻隔装置,降低出水管内的积水向上回流进入混凝土层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卫生间防水结构,包括固设于卫生间淋浴区下方的集水槽、固设于所述集水槽内的混凝土层、铺设于所述混凝土层顶部的地砖层以及开设于所述集水槽底部的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内固定有向集水槽下方延伸的出水管;所述混凝土层内穿设有排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排水管之间设置有用于阻止排水管内的积水回流的阻隔装置;所述阻隔装置包括分别固定于出水管内周面顶角处的四个固定件以及分别开设于排水管外周面的四个第一滑槽;每个所述固定件内周面均与排水管外周面顶角处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一滑槽内均沿第一滑槽宽度方向滑移设置有阻隔件;每个第一滑槽顶部均设置有用于驱动阻隔件移动驱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机构驱动阻隔件伸出第一滑槽后,四个阻隔件与四个固定件合围形成回形隔板,从而降低出水管内的积水向上回流进入混凝土层的可能性,提高混凝土层的防渗能力。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每组驱动机构包括开设于第一滑槽顶部的第二滑槽以及沿竖向滑移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槽内的抵压件;每个所述抵压件与阻隔件之间均设置有用于推动阻隔件向远离抵压件一侧移动的抵压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压件向下移动过程中,抵压件通过抵压组件驱动阻隔件向远离抵压件一侧移动,便于阻隔件向外伸出第一滑槽,进而降低出水管内的积水向上回流进入混凝土层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每组所述抵压组件包括分别开设于抵压件和阻隔件相对内侧的两个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压件通过斜面向下抵压阻隔件,便于通过抵压件推动阻隔件向第一滑槽外侧移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阻隔件两侧分别固定有滑块,所述第一滑槽相对内侧分别开设有第三滑槽,每个所述滑块均沿第一滑槽宽度方向滑移设置于所述第三滑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滑槽为滑块提供导向作用,降低阻隔件沿第一滑槽宽度方向移动过程中偏离轨道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每个所述滑块远离抵压件一侧均固定有第一弹簧,每个所述第一弹簧远离滑块一端均与第三滑槽远离抵压件一侧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隔件向第一滑槽外侧移动过程中,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第一弹簧向滑块施加向靠近抵压件一侧的弹力,便于抵压件与阻隔件分离后,通过第一弹簧驱动阻隔件向靠近抵压件一侧复位。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每个所述抵压件顶部均固定有导向轴,每个所述第二滑槽顶部均开设有导向通孔,所述导向轴沿竖向滑移设置于所述导向通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通孔为导向轴提供导向作用,降低抵压件沿竖向移动过程中偏离轨道的可能性。导向轴向上延伸至排水管上方,便于在排水管外对导向轴进行操作,从而调节阻隔件的开闭。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四个导向轴顶部固定有方形顶盖,所述方形顶盖底部转动安装有内螺纹管,所述内螺纹管外周面与排水管内周面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内螺纹管使得方形顶盖向下移动,方形顶盖带动四个导向轴向下移动,四个导向轴分别推动抵压件向下移动,通过内螺纹管与排水管连接,便于对方形顶盖进行固定,进而阻止阻隔件向第一滑槽内侧移动,降低向上回流的积水渗入混凝土层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集水槽内底面固定有四个分别向靠近出水管一侧倾斜的滑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淋浴区的积水向下渗入混凝土层,并由混凝土层向下流至集水槽内底面;积水经由滑坡向排水管流动,并由排水管向下流入出水管内,便于集水槽内底面的积水可以通过出水管向下排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阻隔件,四个阻隔件与四个固定件合围形成回形隔板,从而降低出水管内的积水向上回流进入混凝土层的可能性,提高混凝土层的防渗能力;

2.通过设置抵压件和导向轴,便于在排水管外对导向轴进行操作,从而调节阻隔件的开闭;

3.通过设置斜面,便于集水槽内底面的积水可以通过出水管向下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凸显阻隔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凸显抵压组件的剖视图。

图中:1、集水槽;11、地漏;12、地砖层;13、安装通孔;14、出水管;15、方形通孔;16、排水管;17、滑坡;18、间隙;2、阻隔装置;21、固定件;22、第一滑槽;23、阻隔件;24、第二滑槽;25、抵压件;3、抵压组件;31、斜面;32、滑块;33、第二弹簧;34、第一弹簧;35、导向轴;36、导向通孔;37、方形顶盖;38、内螺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卫生间防水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固设于卫生间淋浴区下方的集水槽1、固设于集水槽1内的混凝土层、铺设于混凝土层顶部的地砖层12以及开设于集水槽1底部的安装通孔13。安装通孔13内固定有向集水槽1下方延伸的出水管14;出水管14横截面为回形。混凝土层顶部开设有方形通孔15,方形通孔15内固定有排水管16;排水管16底端向下延伸至出水管14内。集水槽1内底面固定有四个分别向靠近出水管14一侧倾斜的滑坡17。出水管14的内壁与排水管16的外壁之间存在用于混凝土层内的积水流入出水管14内的间隙18。出水管14与排水管16之间设置有用于阻止排水管16内的积水由间隙18向混凝土层回流的阻隔装置2。淋浴区的积水向下渗入混凝土层,并由混凝土层向下流至集水槽1内底面;积水经由滑坡17向排水管16流动,并由出水管14向下排出。

如图1和图2所示,阻隔装置2包括分别固定于出水管14内周面的四个固定件21以及分别开设于排水管16外周面的四个第一滑槽22。每个固定件21横截面均为l形,每个固定件21外周面均与出水管14内周面顶角处固定连接,每个固定件21内周面均与排水管16外周面顶角处固定连接。每个第一滑槽22内均沿第一滑槽22宽度方向滑移设置有阻隔件23。每个第一滑槽22顶部均垂直开设有第二滑槽24,每个第二滑槽24内均沿竖向滑移设置有抵压件25。每个抵压件25与阻隔件23之间均设置有用于推动阻隔件23向远离抵压件25一侧移动的抵压组件3。抵压件25向下移动过程中,抵压件25通过抵压组件3驱动阻隔件23向远离抵压件25一侧移动,阻隔件23伸出第一滑槽22后,四个阻隔件23与四个固定件21合围形成回形隔板,从而降低出水管14内的积水向上回流进入混凝土层的可能性。

如图3所示,每组抵压组件3包括分别开设于抵压件25和阻隔件23相对内侧的两个斜面31。

如图3所示,阻隔件23两侧分别固定有滑块32,第一滑槽22相对内侧分别开设有第三滑槽,每个滑块32均沿第一滑槽22宽度方向滑移设置于第三滑槽内。每个滑块32远离抵压件25一侧均固定有第一弹簧34,每个第一弹簧34远离滑块32一端均与第三滑槽远离抵压件25一侧固定连接。第三滑槽为滑块32提供导向作用,降低阻隔件23沿第一滑槽22宽度方向移动过程中偏离轨道的可能性。

如图1和图2所示,每个抵压件25顶部均固定有导向轴35,每个第二滑槽24顶部均开设有导向通孔36,导向轴35沿竖向滑移设置于导向通孔36内。每个抵压件25顶部均固定有第二弹簧33,每个第二弹簧33顶端均与第二滑槽24顶部固定连接;第二弹簧33套设于第二导向轴35周侧。四个导向轴35顶部固定有方形顶盖37,方形顶盖37底部转动安装有内螺纹管38,内螺纹管38外周面与排水管16内周面螺纹连接。方形顶盖37内周面安装有地漏11。通过转动内螺纹管38使得方形顶盖37向下移动,方形顶盖37带动四个导向轴35向下移动,四个导向轴35分别推动抵压件25向下移动。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淋浴区的积水向下渗入混凝土层,并由混凝土层向下流至集水槽1内底面;积水经由滑坡17向排水管16流动,并由排水管16向下流入出水管14内。

方形顶盖37内周面安装有地漏11。通过转动内螺纹管38使得方形顶盖37向下移动,方形顶盖37带动四个导向轴35向下移动,四个导向轴35分别推动抵压件25向下移动。抵压件25向下移动过程中,抵压件25通过抵压组件3驱动阻隔件23向远离抵压件25一侧移动,阻隔件23伸出第一滑槽22后,四个阻隔件23与四个固定件21合围形成回形隔板,从而降低出水管14内的积水向上回流进入混凝土层的可能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