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22025发布日期:2020-10-30 21:40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洪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洪装置。



背景技术: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称为水工程。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在每年的汛期,连续的大雨会造成山体滑坡洪涝灾害,防洪是水利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各地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防洪时往往需要对洪水进行围堵以避免洪水涌入城市,在对洪水进行围堵时往往都是使用沙包堆积成防洪堤坝,以抗击洪水;但是使用沙包进行堆积,对沙包的需求量大,且装沙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大降低防洪的效率;为此,本申请中提出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洪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洪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洪装置方便拆装运输,本装置组成的防洪堤坝稳定性强,抗洪性能好。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洪装置,包括第一防洪板、第二防洪板和多个第一紧定件;其中,第二防洪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防洪板、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下端面均设置第一底座;每组第一底座上设有多个第二装配孔;

第一板体的一端连接第二板体的一端,第一板体的中轴线与第二板体的中轴线相交,第一板体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滑板;第二滑板的端面上设有多个第二螺纹盲孔;

第二板体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在第二板体的端面上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

第一防洪板的一端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在第一防洪板的端面上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第一防洪板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滑板;第一滑板的端面上设有多个第一螺纹盲孔;

两组第一防洪板相互配合,一组第一防洪板的第一滑板配合插入另一组第一防洪板的第一滑槽内;一份多个第一紧定件分别穿过多个第一安装孔并螺纹旋入多个第一螺纹盲孔内;

两组第一防洪板与一组第二防洪板配合,一组第一防洪板的第一滑板配合插入第二滑槽;再一份多个第一紧定件分别穿过多个第二安装孔并螺纹旋入多个第一螺纹盲孔内;一组第二防洪板的第二滑板配合插入另一组第一防洪板的第一滑槽内;又一份多个第一紧定件分别穿过多个第一安装孔并螺纹旋入多个第二螺纹盲孔内;多组第一防洪板与多组第二防洪板配合组成防洪堤坝;防洪堤坝上均匀设有多组用于与地面连接并朝向地面倾斜的支撑组件。

优选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均为t形滑槽;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的投影均为t形。

优选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为一体化结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的夹角为30°~135°。

优选的,第一滑板远离第一防洪板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密封垫;

第二滑板远离第一板体的端面上设有第二密封垫。

优选的,包括多个第二紧定件;其中,第一防洪板、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下端面分别设有多个第三螺纹盲孔,第一防洪板、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下端面均设有安装槽;

每组第一底座上均设有插合板,每组第一底座上均设有多个第三安装孔;多个插合板配合插入多个安装槽内;多组第一底座的端面分别压紧多组第一防洪板、多组第一板体和多组第二板体的下端面。

优选的,每组支撑组件均包括两组凵形板、第一连接杆、四组紧固件、第二底座和两组第二连接杆;其中,第二底座上设有多个第二装配孔;

一组凵形板连接防洪堤坝,另一组凵形板连接第二底座,每组凵形板的相互平行端的上端面上均设有放置槽;每组放置槽均在凵形板的相互平行端的端面上设有用于供第二连接杆放入的开口;

两组第二连接杆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杆的两端,两组第二连接杆分别配合放置在两组凵形板上设有的放置槽内;四组紧固件分别由两组第二连接杆的两端螺纹配合设置在两组第二连接杆上,四组紧固件分别朝向两组凵形板的端面分别压紧两组凵形板。

优选的,包括多组第三紧定件;其中,防洪堤坝和第二底座分别设有多个第三螺纹盲孔;

每组凵形板上均设有多个第三安装孔;

多组第三紧定件分别穿过多个第三安装孔并分别螺纹旋入多个第三螺纹盲孔内。

优选的,每组放置槽的底面均为曲面。

优选的,每组凵形板相互平行端的外端面上均设有用于容纳紧固件的凹槽;凹槽的深度值小于紧固件的厚度值。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通过设有的第一防洪板与第二防洪板通过插接的方式进行组装,组装后通过第一紧定件进行固定以提高组装后第一防洪板与第二防洪板的稳定性,并方便第一防洪板与第二防洪板进行拆装;由于第二防洪板由相交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组成,在将多组第一防洪板进行直线组装时,通过设有的第二防洪板与第一防洪板连接能改变组成后防洪堤坝的延续角度,以满足实际抗洪的需要,使用螺杆配合装配孔将第一底座与地面紧定,提高装置的稳定性;再通过多组支撑组件与地面进行支撑,提高装置的抗洪性能,另外,在第一底座远离洪水的一端堆放沙包进一步提高防洪堤坝的抗洪性能;本装置还方便拆装和运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洪装置中第一防洪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洪装置中第二防洪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洪装置中第一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洪装置中支撑组件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洪装置中凵形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防洪板;101、第一滑槽;102、第一安装孔;103、第一滑板;104、第一螺纹盲孔;2、第二防洪板;201、第一板体;202、第二板体;203、第二滑板;204、第二螺纹盲孔;205、第二滑槽;206、第二安装孔;3、第一底座;31、第三安装孔;4、插合板;5、第一紧定件;6、支撑组件;61、凵形板;62、第一连接杆;63、紧固件;64、第二底座;65、第二连接杆;611、放置槽;612、第四安装孔;613、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洪装置,包括第一防洪板1、第二防洪板2和多个第一紧定件5;多个第一紧定件5分为多份;其中,第二防洪板2包括第一板体201和第二板体202;第一防洪板1、第一板体201和第二板体202的下端面均设置第一底座3;多组第一底座3的结构完全相同;第一防洪板1、第一板体201和第二板体202的板身尺寸完全相同,则在安装第一底座3无需刻意选择,第一底座3对其均通用安装;每组第一底座3上设有多个第二装配孔;使用螺杆配合装配孔将第一底座3与地面紧定,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第一板体201的一端连接第二板体202的一端,第一板体201的中轴线与第二板体202的中轴线相交,第一板体20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滑板203;第二滑板203的端面上设有多个第二螺纹盲孔204;多个第二螺纹盲孔204沿着第二滑板203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第二板体20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滑槽205;第二滑槽205在第二板体202的端面上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206;

第一防洪板1的一端设有第一滑槽101;第一滑槽101在第一防洪板1的端面上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102;第一防洪板1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滑板103;第一滑板103的端面上设有多个第一螺纹盲孔104;多个第一螺纹盲孔104沿着第一滑板103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两组第一防洪板1相互配合,一组第一防洪板1的第一滑板103配合插入另一组第一防洪板1的第一滑槽101内,一组第一防洪板1朝向另一组第一防洪板1的端面压紧另一组第一防洪板1的端面;一份多个第一紧定件5分别穿过多个第一安装孔102并螺纹旋入多个第一螺纹盲孔104内;

两组第一防洪板1与一组第二防洪板2配合,一组第一防洪板1的第一滑板103配合插入第二滑槽205,一组第一防洪板1朝向第二防洪板2的端面压紧第二防洪板2的端面;再一份多个第一紧定件5分别穿过多个第二安装孔206并螺纹旋入多个第一螺纹盲孔104内;一组第二防洪板2的第二滑板203配合插入另一组第一防洪板1的第一滑槽101内,一组第二防洪板2朝向第一防洪板1的端面压紧第一防洪板1的端面;;又一份多个第一紧定件5分别穿过多个第一安装孔102并螺纹旋入多个第二螺纹盲孔204内;多组第一防洪板1与多组第二防洪板2配合组成防洪堤坝;防洪堤坝上均匀设有多组用于与地面连接并朝向地面倾斜的支撑组件6。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通过设有的第一防洪板1与第二防洪板2通过插接的方式进行组装,组装后通过第一紧定件5进行固定以提高组装后第一防洪板1与第二防洪板2的稳定性,并方便第一防洪板1与第二防洪板2进行拆装;由于第二防洪板2由相交的第一板体201和第二板体202组成,在将多组第一防洪板1进行直线组装时,通过设有的第二防洪板2与第一防洪板1连接能改变组成后防洪堤坝的延续角度,以满足实际抗洪的需要,本装置方便拆装和运输;使用螺杆配合装配孔将第一底座3与地面紧定,提高装置的稳定性;再通过多组支撑组件6与地面进行支撑,提高装置的抗洪性能,另外,在第一底座3远离洪水的一端堆放沙包提高防洪堤坝的抗洪性能。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滑槽101和第二滑槽205均为t形滑槽;第一滑板103和第二滑板203的投影均为t形。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板体201和第二板体202为一体化结构,第一板体201和第二板体202之间的夹角为30°~135°,当第一板体201和第二板体202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时,能通过本装置围成一个具有直角形防洪堤坝,以满足实际抗洪时对防洪堤坝的需要。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滑板103远离第一防洪板1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密封垫;第二滑板203远离第一板体201的端面上设有第二密封垫;设有的第一密封垫和第二密封垫以提高多组第一防洪板1和多组第二防洪板2组装后相互之间的密封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包括多个第二紧定件;其中,第一防洪板1、第一板体201和第二板体202的下端面分别设有多个第三螺纹盲孔,第一防洪板1、第一板体201和第二板体202的下端面均设有安装槽;

每组第一底座3上均设有插合板4,每组第一底座3上均设有多个第三安装孔;多个插合板4配合插入多个安装槽内;多组第一底座3的端面分别压紧多组第一防洪板1、多组第一板体201和多组第二板体202的下端面;第一底座3通过上述设置方便与第一防洪板1、第一板体201和第二板体202进行拆装。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每组支撑组件6均包括两组凵形板61、第一连接杆62、四组紧固件63、第二底座64和两组第二连接杆65;其中,第二底座64上设有多个第二装配孔;通过使用紧定螺杆配合第二装配孔将第二底座64与地面固定连接;

一组凵形板61连接防洪堤坝,另一组凵形板61连接第二底座64,每组凵形板61的相互平行端的上端面上均设有放置槽611;每组放置槽611均在凵形板61的相互平行端的端面上设有用于供第二连接杆65放入的开口;

两组第二连接杆65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杆62的两端组成工字型的连接杆,两组第二连接杆65分别配合放置在两组凵形板61上设有的放置槽611内;四组紧固件63分别由两组第二连接杆65的两端螺纹配合设置在两组第二连接杆65上,四组紧固件63分别朝向两组凵形板61的端面分别压紧两组凵形板61;

使用时,将一组凵形板61与防洪堤坝连接,将两组第二连接杆65和第一连接杆62组成的工字型的连接杆分别与两组凵形板61配合,另一组凵形板61与地面固定,最后通过四组紧固件63将工字型连接杆与两组凵形板61固定,以提高防洪堤坝的稳定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包括多组第三紧定件;其中,防洪堤坝和第二底座64分别设有多个第三螺纹盲孔;

每组凵形板61上均设有多个第三安装孔;

多组第三紧定件分别穿过多个第三安装孔并分别螺纹旋入多个第三螺纹盲孔内。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每组放置槽611的底面均为曲面。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每组凵形板61相互平行端的外端面上均设有用于容纳紧固件63的凹槽613;凹槽613的深度值小于紧固件63的厚度值,每组紧固件63的一端均压紧凹槽613的底面,紧固件63位于凹槽613内提高紧固件63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支撑组件6的稳定性。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