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胶坝充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10574发布日期:2020-12-08 13:46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橡胶坝充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充排水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橡胶坝充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橡胶坝,又称橡胶水闸,是用高强度合成纤维织物做受力骨架,内外涂敷橡胶作保护层,加工成胶布,再将其锚固于底板上成封闭状的坝袋,通过充排管路用水(气)将其充胀形成的袋式挡水坝。坝顶可以溢流,并可根据需要调节坝高,控制上游水位,以发挥灌溉、发电、航运、防洪、挡潮等效益。

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6127978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充水式橡胶子堤,包括子堤胶囊和连接件,所述子堤胶囊的两端均开设有连接卡槽,所述子堤胶囊均通过连接卡槽与连接件滑动卡接固定,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滑动卡接在子堤胶囊的两端,通过将橡胶子堤分为子堤胶囊和连接件的方式,通过多个子堤胶囊与连接件插接固定,形成堤坝的整体结构,并且在第一连接件的外侧壁和第二连接件的外侧壁对称设置榫头和榫槽,然后在橡胶子堤内充水来发挥其作用。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橡胶坝的橡胶袋芯为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需要对其进行多重保护,但是水中含有过多杂质,如砂石和水内坚硬物质,将带有杂质的水充入橡胶坝会造成橡胶袋芯被划伤,对橡胶坝造成极大的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橡胶坝充排水设备,达到对充入橡胶坝内的水进行过滤,减少橡胶坝袋被损伤、破坏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橡胶坝充排水装置,包括主水管、橡胶坝袋和坝基,橡胶坝袋底部固定连接坝基,主水管位于坝基下方且连通坝基,坝基内设有进水管道,进水管道与主水管之间连通过滤管道,过滤管道内设有过滤板,过滤板与过滤管道之间固定设有拆卸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水管可对橡胶坝供水,过滤板在橡胶坝充水前对水进行过滤,防止水内含有砂石等杂质在充入橡胶坝袋后划破橡胶坝袋,如遇到橡胶坝需急需充水使用时,过滤板会影响橡胶坝的充水速度,通过拆卸组件将过滤板卸下,加快水充入橡胶坝的速度,过滤板充分达到了对充入橡胶坝内水的过滤,使橡胶坝袋不会因水内含有杂质而遭到损伤,提高了橡胶坝袋的使用寿命,使橡胶坝袋的工作效率更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坝基上表面设有过滤槽,过滤槽与进水管道之间设置有过滤组件,过滤组件中心处设有排水管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组件对水中的杂质起过滤沉淀的作用,过滤后的杂质由过滤组件中心处的排水管道排出,防止了橡胶坝袋底部沉积杂质,避免橡胶坝袋因水中的杂质而损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水管、进水管道与过滤管道法兰连接,法兰表面设有凹槽,凹槽内固定设有密封橡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水管与过滤管道连接处会留有缝隙,充水时会造成泄漏,影响充水速度,法兰凹槽内的密封橡胶在两个法兰接触挤压下紧密贴合法兰表面,使主水管、进水管道和过滤管道之间形成密闭的空间,良好的实现了密封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拆卸组件包括安装板和紧固螺栓,安装板为圆环板,安装板的宽度大于过滤板的宽度,过滤板固定设于安装板内侧,安装板外侧与过滤管道内壁抵接,且安装板和过滤管道之间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过滤板在过滤管道内的固定连接,拆卸过滤板后过滤管道内流畅可通水,加快对橡胶坝袋内充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出水箱和排污板,出水箱为方形框结构,出水箱上表面设有若干个出水口,排污板位于出水箱内侧,排污板与出水箱抵接,进水管道连通出水箱下表面,排污板连通排水管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水管通水时水由出水箱上表面的出水口喷出,那么水从出水口喷出时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力,带动出水箱上表面的杂质流动,防止杂质在出水箱上表面沉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水箱外壁与过滤槽内壁抵接,出水口向排污板方向倾斜设置,出水口中心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锐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流会从出水口斜向喷出,杂质在水流的带动下流向排污板,杂质在排污板的作用下流入排水管道,从而实现了对橡胶坝袋内杂质的排除,防止杂质沉积,提高了橡胶坝袋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污板上表面为向下凹陷的结构,且排污板上表面呈漩涡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污板上表面会向下倾斜,杂质在重力的作用下会向下滑动,且排水时水的流动会对杂质起带动作用,将上方水中的杂质带到排污板,从而将杂质由排水管道内排出,防止橡胶坝袋内杂质过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水箱上方设有挡板,挡板固定位于过滤槽内壁,挡板为弧面板,挡板倾斜设置且挡板下端固定位于过滤槽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会对出水口喷出来的水流起引导作用,挡板将水流引向排污板方向,避免杂质落至出水箱上表面,提高对杂质的过滤效率,且挡板可防止挡板上方的杂质落入出水箱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管道远离过滤管道的一端设有单向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橡胶坝袋内排水时,可防止水向进水管道内倒灌而引起水流混乱,使水只可由排水管道内流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过滤管道内的过滤板可拆卸,从而提高了对橡胶坝袋的充水速度;

2.坝基内的过滤组件可避免杂质进入橡胶坝袋内,避免了橡胶坝袋因杂质而划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橡胶坝充排水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为了体现法兰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橡胶坝充排水装置为了体现过滤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图3中b处为了体现密封橡胶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橡胶坝充排水装置为了体现过滤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橡胶坝袋;11、坝基;12、过滤槽;2、主水管;3、进水管道;31、单向阀;4、过滤管道;41、过滤板;42、安装板;5、紧固螺栓;6、法兰;61、凹槽;62、密封橡胶;7、出水箱;71、出水口;72、挡板;8、排污板;9、出水管道;91、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橡胶坝充排水装置,包括坝基11、橡胶坝袋1,橡胶坝袋1固定连接在坝基11上表面。橡胶坝底部连通有若干个进水管道3,进水管道3上端连通坝基11,进水管道3另一端连接有过滤管道4,过滤管道4远离进水管道3的一端连接有主水管2,主水管2内有用于对橡胶坝袋1充水的水源,通过设置过滤管道4可实现对水源的过滤,避免水源内的杂质划损橡胶坝袋1。

参照图2和图3,进水管道3、过滤管道4和主水管2之间由法兰6连接,进水管道3、过滤管道4和主水管2的轴线重合,相邻法兰6之间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5,法兰6相邻面内侧处开有凹槽61,凹槽61为环形状,凹槽61内设有密封橡胶62(参照图4)。过滤管道4内设有过滤板41,过滤板41为圆板,过滤板41外侧设有环状的安装板42,安装板42宽度大于过滤板41的宽度,安装板42内壁与过滤板41外壁固定连接,安装板42与过滤管道4内壁之间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5。法兰6可实现对相邻管道的固定连接,密封橡胶62防止了水流从法兰6间流出,通过安装板42可在过滤管道4内安装或者拆卸过滤板41,防止急需对橡胶坝充水的时候过滤板41影响充水速度,拆卸过滤板41使主水管2能更快的对橡胶坝充水。

参照图5,坝基11上表面设有过滤槽12,过滤槽12为方形槽,过滤槽12底部固定设有出水箱7,出水箱7为方形框外观,出水箱7底部连通进水管道3,出水箱7上表面设有若干个出水口71,出水口71相邻排列在一起,且出水口71沿出水箱7长度方向设置,出水口71为倾斜设置,出水箱7内侧固定连接排污板8,排污板8与出水箱7抵接,排污板8为长方体外观,排污板8上表面为向下凹陷的结构,其上表面为漩涡状,出水箱7上方设有若干个弧形的挡板72,挡板72与过滤槽12抵接,挡板72向排污板8的方向倾斜,倾斜设置的出水口71可使出水口71喷出的水流向排污板8方向流动,挡板72可对水流起引导作用,可对水内的杂质起限制、导向的作用,使杂质向排污板8聚集,杂质落入排污板8上表面时在其重力作用下下滑,从而流入排污板8底部,进行收集处理,防止橡胶坝袋1内充入杂质。坝基11下表面设有排水管道9,排水管道9上方固定设有阀门91,沉积在排污板8底部的杂质可从排水管道9内排出,开启阀门91可将橡胶坝袋1内的水排出。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橡胶坝袋1为易受划伤的柔软材质,通过对充入橡胶坝袋1内的水进行过滤,可防止水内含有的杂质损伤橡胶坝袋1。主水管2内供有充入橡胶坝袋1的水源,主水管2内水源会含有杂质,过滤管道4内的过滤板41对杂质起过滤效果,能防止杂质进入橡胶坝袋1内划伤橡胶坝袋1,法兰6可牢固的固定主水管2、进水管道3和过滤管道4,平稳的实现对橡胶坝袋1的供水,密封橡胶62能防止法兰6连接处漏水,提高供水效率。因过滤板41过滤会造成一定的阻力,降低水流的速度,当遇到急需充水的情况时,可将过滤板41拆下,提高水流的速度,实现快速对橡胶坝袋1内冲水。

进水管道3内的水由出水箱7内流出,水由出水口71流出时会具有一定的速度,带动出水口71周边的杂质,杂质在水流的带动下向上浮起,在挡板72的引导下落入排污板8上表面,继而在排污板8上由自身重力和水流的冲击下流入排污板8底部,防止杂质流入橡胶坝袋1内,杂质会掉落至排污板8上,沉落至排污板8底部,方便在排水时将杂质排出橡胶坝内部,使橡胶坝内保持清洁的环境,避免杂质划伤橡胶坝袋1。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