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红外脚感冲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11532发布日期:2020-12-08 13:49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卸红外脚感冲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电子座便器冲水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电子座便器上的可拆卸红外脚感冲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电子座便器种类繁多,日新月异,用户对产品外观和易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市场上电子座便器冲水原理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电容感应冲水,另一种是红外感应冲水。

上述两种冲水方式都有所不足,电容感应冲水置于陶瓷体内,不能很快速准确的感应到冲水信号,也很难进行拆卸更换。红外感应冲水置于陶瓷外壁,接受冲水信号快速准确,现在使用较多。

专利公开号为cn208309725u,专利名称为一种智能马桶感应器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红外感应冲水装置,一种智能马桶感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螺帽(1)、橡胶垫片(2)、主体(3)、弹扣(4)和感应头装置(5);

所述螺帽(1)通过螺纹连接设置在主体(3)上,所述主体(3)上设置有扣槽(3-1);所述弹扣(4)安装在扣槽(3-1),所述主体(3)通过弹扣(4)安装有感应头装置(5);所述感应头装置(5)包括支架(5-1)、电路板(5-2)、隔板(5-3)和感应窗(5-4);所述隔板(5-3)和电路板(5-2)依次安装设置在感应窗(5-4)内部;所述感应窗(5-4)侧面上设置有卡槽(5-5),所述支架(5-1)侧面上设置有挂扣(5-6),所述支架(5-1)和感应窗(5-4)通过挂扣(5-6)和卡槽(5-5)相互配合卡接;所述支架(5-1)一端上设置有卡勾(5-7),所述弹扣(4)内部设置有卡爪(4-1),所述支架(5-1)通过卡勾(5-7)和卡爪(4-1)与弹扣(4)卡紧连接。

这种红外感应装置,可快速便捷的更换感应头,但是由于结构件置于陶瓷外壁,容易误触碰导致红外检查头弹起,导致吊落在陶瓷体外面从而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至少解决上述的一个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可拆卸红外脚感冲水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拆卸红外脚感冲水装置,包括:红外透射上壳体及红外透射下壳体,所述红外透射上壳体及红外透射下壳体内容置有安装后位于红外透射上壳体内的外感应透光件,及位于红外透射下壳体内的红外感应面板。

红外安装壳体,所述红外安装壳体穿过陶瓷体上预设的孔位与红外安装螺帽连接,所述螺帽将所述红外安装壳体与所述陶瓷体固定连接。

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红外安装壳体内,两端分别于红外透射下壳体及所述红外安装壳体底部。

进一步,所述红外透射上壳体底部设有上壳体挂耳,所述红外透射下壳体侧边设有呈斜面状的下壳体卡勾;所述上壳体挂耳与所述下壳体卡勾卡接时,所述红外透射上壳体及红外透射下壳体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所述红外透射下壳体底部设有若干个凸出于所述红外透射下壳体的下壳体固定凸起;所述红外安装壳体内部设有若干个凸出于所述红外安装壳体内表面的壳体固定凸起。

进一步,所述下壳体固定凸起及所述壳体固定凸起均呈间隔状分布。

进一步,红外感应原件焊接于线路控制板上,线路控制板置于所述外感应透光件上。

进一步,红外安装壳体设有容置所述红外透射上壳体及红外透射下壳体的壳体容置槽。

进一步,所述红外安装壳体外侧设有与所述红外安装螺帽相匹配的螺纹。

进一步,所述红外安装壳体、所述红外安装螺帽、所述外感应透光件及所述红外感应面板均为同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拆卸红外脚感冲水装置,在保持便于安装及拆卸的同时,也避免了因为误碰造成感应头弹起造成失效的弊端;同时占用的空间较现有技术更小;使得产品在保证实用性时外观更新颖别致。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拆卸红外脚感冲水装置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拆卸红外脚感冲水装置的红外透射下壳体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拆卸红外脚感冲水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

红外透射上壳体1、上壳体挂耳11、红外感应透光件2、红外感应面板3、红外透射下壳体4、下壳体固定凸起41、下壳体容置处42、下壳体卡勾43、弹簧5、红外安装壳体6、壳体容置槽61、壳体固定凸起62、陶瓷体7、红外安装螺帽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考图1,所述红外脚感冲水装置,包括红外透射上壳体1及红外透射下壳体4,所述红外透射上壳体1及红外透射下壳体4内容置有安装后位于红外透射上壳体1内的外感应透光件2,及位于红外透射下壳体4内的红外感应面板3;还包括容置所述红外透射上壳体1及红外透射下壳体4的红外安装壳体6,所述红外安装壳体6穿过陶瓷体7上预设的孔位与红外安装螺帽8连接,所述螺帽8将所述红外安装壳体6与所述陶瓷体7固定连接;连接后,弹簧5位于所述红外安装壳体6内,两端分别于红外透射下壳体4及所述红外安装壳体6底部,所述弹簧5的张力作用使所述红外透射上壳体1及红外透射下壳体4始终存在远离所述红外安装壳体6底部的作用力。

请参考图1及图2,所述红外透射上壳体1及红外透射下壳体4通过卡口的方式固定连接,具体的,所述红外透射上壳体1底部设有上壳体挂耳11,与之相对应的,所述红外透射下壳体4侧边设有呈斜面状的下壳体卡勾43,所述红外透射上壳体1向下安装时,所述上壳体挂耳11勾住所述下壳体卡勾43的下平面,使得所述红外透射上壳体1及红外透射下壳体4连接为一体。

请参考图1,所述红外安装壳体6内设有壳体容置槽61,所述壳体容置槽61可以完全容置所述红外透射上壳体1及红外透射下壳体4。

所述红外透射下壳体4底部设有若干个凸出于所述红外透射下壳体4的下壳体固定凸起41,与之相对应的,所述红外安装壳体6内部设有若干个凸出于所述红外安装壳体6内表面的壳体固定凸起62,所述壳体固定凸起62与所述下壳体固定凸起41相配合,且所述下壳体固定凸起41及所述壳体固定凸起62均呈间隔状分布,当所述红外透射下壳体4向下伸入所述壳体容置槽61内时,所述红外透射下壳体4先通过相邻的两个所述壳体固定凸起62之间缝隙伸入至所述壳体固定凸起62下方,再旋转所述红外透射下壳体4,所述壳体固定凸起62限位所述下壳体固定凸起41,将所述红外透射下壳体4固定于所述红外安装壳体6内。

请参考图1~图3,红外感应原件焊接于线路控制板上,线路控制板置于外感应透光件2上。

请继续参考图1~图3,所述红外安装壳体6外侧设有与所述红外安装螺帽8匹配的螺纹,所述红外安装壳体6、所述红外安装螺帽8、所述外感应透光件2及所述红外感应面板3均为同轴。

以下结合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进行简要说明,所述红外透射上壳体1与所述红外透射下壳体4一体设置后,将所述弹簧5放置于所述红外安装壳体6内后,再将一体化设置的所述红外透射上壳体1与所述红外透射下壳体4放置于所述红外安装壳体6内,所述红外透射下壳体4底面按压所述弹簧5,所述下壳体固定凸起41与壳体固定凸起62相配合将所述红外透射上壳体1与所述红外透射下壳体4安置于所述壳体容置槽61内。

所述红外安装壳体6穿过所述陶瓷体7上的通孔,所述红外安装螺帽8旋转将所述红外安装壳体6与所述陶瓷体7固定连接。

需要取出或更换外感应透光件2或红外感应面板3时,按压旋转所述红外透射上壳体1,将所述下壳体固定凸起41旋转至所述壳体固定凸起62之间的空隙内,弹簧5的张力作用即可将所述红外透射上壳体1与所述红外透射下壳体4弹出,实现取出。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