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位移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17157发布日期:2020-12-01 10:53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位移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监测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位移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地下空间工程在深度和广度上的迅猛发展,为保证基坑开挖安全,必须对基坑进行变形监测,基坑变形监测方法之一就是位移监测,位移监测通常采用的监测镜为i型钢钉与棱镜相结合,通过现场浇筑或者在已固地面用冲击钻钻孔后人工敲击进入,有时孔洞尺寸太大会造成不稳,太小会造成需大力敲击容易顶部螺纹变形。每次监测需人工旋转把镜头安装到监测钉上,由于多次旋转导致螺纹变动造成监测数据存在较大误差。经常旋转镜头导致监测钉与水泥接触部分松动,造成监测成果失效。如果镜头固定在监测钉上不取会造成需要购买大量小镜头,增加成本投入。

申请号为201720946297.x的《可拆卸的基坑位移监测装置》公开了一种基坑位移测量监测装置,其公告日为2018年3月6日,包括定位套管和棱镜部,定位套管下端埋设在地下,棱镜部下部设置有插接头,且插接头插入定位套管上端,插接头表面还设置有用于确定插入深度的标记或结构。测量时,将插接头插入套管中,测量完毕后可以将棱镜部从套管取出,减少成本,且场地不会留下障碍物,不影响现场施工。然而上述方案的插接头插入套管后,容易出现晃动,稳定性差。

因此,市面上亟需一种拆卸方便且稳定性好的位移监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及的现有基坑位移监测装不利于便捷拆除以及稳定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位移监测装置,包括预埋在地下的定位套管和移动棱镜部,所述定位套管的一端开口,且内壁上设置有卡槽;

所述移动棱镜部包括用于插入所述定位套管的插接件,所述插接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槽相适配的弹性卡接件,以使所述移动棱镜部与定位套管可拆卸连接。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棱镜部包括用于测量的棱镜,所述的棱镜通过固定钢珠与插接件连接。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棱镜的外沿上设置有反光板。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插接件的外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所述弹性卡接件。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卡接件包括弹簧和钢珠,其中,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凹槽的底部和所述钢珠连接。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套管的外壁设有粘性物质。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粘性物质为万能胶水。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套管内壁设置有两个对称的所述卡槽。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套管的开口端设置有盖板。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盖板通过连接杆与所述定位套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位移监测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预埋在地下的定位套管和移动棱镜部,测量时,移动棱镜部的插接件插入于定位套管中,与定位套管的弹性卡接件相适配,插接件稳固在定位套管内,保证了稳定性。测量后,再将移动棱镜部从定位套管取出,可以多次使用且移动棱镜部可以适配多个定位套管,具有拆卸方便,减低成本的优点。

此外,为了进一步强化装置的稳定性,在所述定位套管的外壁上附有万能胶水,确保埋入地下的定位套管与水泥接触的部分不松动,增强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棱镜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棱镜部插入定位套管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移动棱镜部110插接件120弹性卡接件

130棱镜140固定钢珠150反光板

160凹槽170弹簧180钢珠

200定位套管210卡槽220万能胶水

230盖板240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位移监测装置,包括预埋在地下的定位套管200和移动棱镜部100,所述定位套管200的一端开口,且内壁上设置有卡槽210;

所述移动棱镜部100包括用于插入所述定位套管200的插接件110,所述插接件110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槽210相适配的弹性卡接件120,以使所述移动棱镜部100与定位套管200可拆卸连接。

具体实施时,如图3所示,所述新型位移监测装置包括预埋在地下的定位套管200和移动棱镜部100,所述定位套管200可以设置在基坑周边的平地也可以设置在基坑周边的斜坡上,所述定位套管200的一端开口从地面露出。所述移动棱镜部100包括用于插入所述定位套管200的插接件110,所述插接件110上设置弹性卡接件120,所述定位套管200的内壁上设置有卡槽210。当测量时,所述插接件110直接插入于预埋在地下的定位套管200中,所述弹性卡接件120固定在卡槽210内,保证插接件110不晃动,确保测量精度。当测量完毕后,通过加大施力,直接将插接件110拉扯出,从而将移动棱镜部100取出。所述新型位移监测装置拆卸连接方便,移动棱镜部100可以重复使用且可以适用于多个定位套管,有效降低了制造的成本。

优选地,所述移动棱镜部100包括用于测量的棱镜130,所述的棱镜130通过固定钢珠140与所述插接件110连接。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所述移动棱镜部100包括用于测量的棱镜130,在所述棱镜130与所述插接件110的连接处设置固定钢珠140,设置有所述固定钢珠140是为了方便棱镜130朝任意方向对准。

优选地,所述棱镜130的外沿上设置有反光板150。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所述棱镜130的外沿上设置有反光板150,所述反光板150有助于改善光线,起辅助照明作用。

优选地,所述插接件110的外壁上设有凹槽160,所述凹槽160内设有所述弹性卡接件120。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所述插接件110的外壁上设有凹槽160,所述凹槽160内设有所述弹性卡接件120。当测量时,所述插接件110直接插入于所述定位套管200中,所述弹性卡接件120固定在卡槽210内,保证插接件110不晃动,确保精度。

优选地,所述弹性卡接件120包括弹簧170和钢珠180,其中,所述弹簧17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凹槽160的底部和所述钢珠180连接。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所述弹性卡接件120包括弹簧170和钢珠180,所述弹簧170一端与所述凹槽160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钢珠180连接。当测量时,所述插接件110直接插入于所述定位套管200中,所述弹性卡接件120受到挤压,由于弹簧170具有弹性,受到挤压后收缩,所述钢珠180受到挤压落入所述卡槽210内并且固定于所述卡槽210内。当测量完毕后,通过施加大力,直接将插接件110拉扯出,从而将移动棱镜部100取出。由于施加大力,所述钢珠180受到挤压后压缩所述弹簧170,将所述钢珠180挤出所述卡槽210,进而将插接件110取出。

优选地,所述定位套管200的外壁设有粘性物质。

具体实施时,所述定位套管200的外壁设有粘性物质,当所述定位套管200埋入底下时,粘性物质受到外力时发生破裂流出,进而凝固,保证所述定位套管200稳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如图2所示,所述粘性物质设置在定位管套200底部的外壁上,并受一层薄膜包裹,当将定位管套200埋入基坑时,所述定位管套200的底部包裹粘性物质的薄膜受到挤压破裂,内部的粘性物质流出、凝固,进一步加强了定位管套200的稳固性。

优选地,所述粘性物质为万能胶水220。

具体实施时,如图2所示,所述粘性物质为万能胶水220,所述万能胶水220具有良好的粘性,可以用于多种材质之间的粘结。

优选地,所述定位套管200内壁设置有两个对称的所述卡槽210。

具体实施时,如图2所示,所述定位套管200内壁设置有两个对称的所述卡槽210,所述卡槽210用以固定所述弹性卡接件120。

优选地,所述定位套管200的开口端设置有盖板230。

具体实施时,如图2所示,所述定位套管200的开口端设置有盖板230,所述盖板230有利于防止杂物落入所述定位套管200中和避免所述定位套管200内部结构受到破坏。

优选地,所述盖板230通过连接杆240与所述定位套管200连接。

具体实施时,如图2所示,在所述定位套管200端口处设置有连接杆240,所述连接杆240用以连接所述盖板230,从而使得盖板230与定位管套200一体化,不易丢失。

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诸如移动棱镜部、插接件、棱镜、固定钢珠、反光板、凹槽、弹性卡接件、弹簧、钢珠、定位套管、卡槽、万能胶水、盖板和连接杆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