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体连接装置及桩体施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82568发布日期:2020-12-04 14:11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桩体连接装置及桩体施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桩体连接装置及桩体施工设备。



背景技术:

在道路桥梁建设工程中,通常会遇到软土地基,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软基处理时,当管桩施打完成后需要进行开挖土方和桩帽施工,此时则会出现局部或者个别管桩因软土地基侧压力不稳定而偏桩,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当出现上述情况时,通常会采用回填土方后再采用管桩静压机对管桩进行补桩操作。但是在进行回填土方时需要多次加土回填,导致施工工期增长,且回填土方时操作不便。

鉴于此,迫切需要一种桩体连接装置及桩体施工设备,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桩体连接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在软土地基进行桩体施工时操作不便,工序繁琐,且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桩体连接装置,包括卡接组件和固定组件;

所述固定组件用于与起吊头连接,所述卡接组件安装于所述固定组件,所述卡接组件包括第一卡接臂和第二卡接臂,所述第一卡接臂和所述第二卡接臂相对且间隔设置,且二者之间设置有夹紧空间,桩体能够插入所述夹紧空间内;所述第一卡接臂和/或所述第二卡接臂能够相对所述固定组件移动,以卡紧或松开位于所述夹紧空间内的桩体。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卡接臂和/或所述第二卡接臂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一卡接臂中的一者设置有第一导轨,另一者设置有第一导槽,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一导槽滑动连接;

和/或,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卡接臂中的一者设置有第二导轨,另一者设置有第二导槽,所述第二导轨与所述第二导槽滑动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臂包括呈弧面设置的第一夹紧面,所述第一夹紧面向远离所述第二卡接臂的方向凹陷;所述第二卡接臂包括呈弧面设置的第二夹紧面,所述第二夹紧面向远离所述第一卡接臂的方向凹陷;所述夹紧空间位于所述第一夹紧面和所述第二夹紧面之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紧面和/或所述第二夹紧面设置有粗糙纹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臂背离所述第一夹紧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加强肋,和/或,所述第二卡接臂背离所述第二夹紧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加强肋。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肋设置有第一钩回部,所述第一钩回部沿远离所述第一夹紧面的方向延伸;

和/或,所述第二加强肋设置有第二钩回部,所述第二钩回部沿远离所述第二夹紧面的方向延伸。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支撑架和第二安装板;

所述第二安装板和所述第一安装板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支撑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所述第二安装板用于连接起吊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紧固件;

所述第二安装板设置有固定孔,所述紧固件能够穿过所述固定孔与所述起吊头固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连接钩,所述连接钩固设于所述支撑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桩体连接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固定组件,且所述驱动组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卡接臂和/或所述第二卡接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以及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的第一安装轴,所述第一卡接臂设置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轴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部;

和/或,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件以及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的第二安装轴,所述第二卡接臂设置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轴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轴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壁连接;

和/或,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轴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桩体施工设备,以缓解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桩体施工设备,包括起吊头和上述的桩体连接装置,所述桩体连接装置固设于所述起吊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桩体连接装置,包括卡接组件和固定组件;固定组件用于与起吊头连接,卡接组件安装于固定组件,卡接组件包括第一卡接臂和第二卡接臂,第一卡接臂和第二卡接臂相对且间隔设置,二者之间设置有夹紧空间,桩体能够插入夹紧空间内。同时第一卡接臂和/或第二卡接臂能够相对固定组件移动,进而使得二者互相靠近和互相远离。当第一卡接臂和第二卡接臂互相靠近时夹紧空间逐渐缩小,第一卡接臂和第二卡接臂能够夹紧位于夹紧空间内的桩体。当完成桩体安装后,使得第一卡接臂和第二卡接臂相互远离,进而放松夹紧空间内的桩体。该桩体连接装置通过第一卡接臂和第二卡接臂夹紧桩体,实现卡接组件相对桩体的固定,即通过该桩体连接装置与桩体远离地面的一端的连接,实现对桩体相对地面的固定,确保在软土地基中对桩体施工时,桩体不会因软土地基而倾斜,降低安全隐患。而且正是因为桩体连接装置对桩体的固定,缩减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加土回填的工序,简化工序,有效缩短了施工工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桩体施工设备,包括起吊头和上述的桩体连接装置,桩体连接装置固设于起吊头,桩体安装在桩体连接装置上。起吊头通过桩体连接装置相对桩体固定,进而通过该桩体施工设备连接在桩体远离地面的一端,以稳固桩体,进而便于对桩体进行施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桩体连接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桩体连接装置与桩体连接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桩体施工设备的第一局部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桩体施工设备的第二局部侧视图。

图标:10-卡接组件;11-第一卡接臂;12-第二卡接臂;13-夹紧空间;20-固定组件;21-第一安装板;22-支撑架;23-第二安装板;24-连接钩;31-第一导轨;32-第一导槽;41-粗糙纹路;50-驱动组件;51-第一驱动件;52-第一安装轴;60-起吊头;70-桩体;111-第一夹紧面;112-第一加强肋;121-第二夹紧面;122-第二加强肋;231-固定孔;1121-第一安装孔;1221-第二钩回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桩体施工设备包括起吊头60和桩体连接装置,桩体连接装置固设于起吊头60。

一般的,该桩体施工设备还包括挖掘机,桩体连接装置安装在桩体70远离地面的一端,而后通过起吊头60相对挖掘机连接,通过挖掘机带动桩体70起吊,并进行桩体70的施工操作。也就是说,挖掘机通过起吊头60和桩体连接装置对桩体70施加作用力,以通过对桩体70远离地面的一端产生支撑作用,进而确保桩体70在施工过程中遇到软土地基时不会因地面受力不稳定而偏桩,提高桩体70施工的稳定性,降低安全隐患。另外,通过桩体连接装置相对桩体70固定后,桩体70在软土地基处施工时也不会倾斜,故而也就无需多次进行加土回填,简化操作工序,有效缩短了施工工期。以下针对桩体连接装置进行具体的解释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桩体连接装置包括卡接组件10和固定组件20;固定组件20用于与起吊头60连接,卡接组件10安装于固定组件20,卡接组件10包括第一卡接臂11和第二卡接臂12,第一卡接臂11和第二卡接臂12相对且间隔设置,且二者之间设置有夹紧空间13,桩体70能够插入夹紧空间13内;第一卡接臂11能够相对固定组件20移动,以卡紧或松开位于夹紧空间13内的桩体70。

具体的,卡接组件10主要用于与桩体70的端部接触,并能够相对桩体70固定,进而实现该桩体连接装置相对桩体端部安装的目的,以对桩体70远离地面的一端进行支撑,确保桩体70在施工过程中不易偏桩。固定组件20用于与起吊头60进行固定连接,进而实现该桩体连接装置相对起吊头60安装的目的。其中,卡接组件10包括相对且间隔布置的第一卡接臂11和第二卡接臂12,且第一卡接臂11与第二卡接臂12之间形成夹紧空间13,桩体70的端部插入至夹紧空间13内。此时第一卡接臂11相对固定组件20移动,使得第一卡接臂11能够逐渐靠近第二卡接臂12,二者之间的夹紧空间13逐渐缩小,进而通过第一卡接臂11和第二卡接臂12夹紧位于夹紧空间13内的桩体70,实现卡接组件10相对桩体70的安装。当完成打桩操作后,第一卡接臂11反向移动,即朝向远离第二卡接臂12的方向移动,夹紧空间13逐渐增大,进而放松位于夹紧空间13内的桩体70,实现卡接组件10相对桩体70的拆除,进而实现该桩体连接装置相对桩体70的拆除。

该桩体连接装置通过第一卡接臂11和第二卡接臂12夹紧桩体70,实现卡接组件10相对桩体70的固定,即通过该桩体连接装置与桩体70远离地面的一端的连接,实现对桩体70相对地面的固定,确保在软土地基中对桩体70施工时,桩体70不会因软土地基而倾斜,降低安全隐患。而且正是因为桩体连接装置对桩体70的固定,缩减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加土回填的工序,简化工序,有效缩短了施工工期。

需要补充的是,不仅限于仅第一卡接臂11相对固定组件20移动,还可以是仅第二卡接臂12相对固定组件20移动,即第二卡接臂12相对第一卡接臂11做靠近运动和远离运动。或者第一卡接臂11和第二卡接臂12同时相对固定组件20移动,即第一卡接臂11和第二卡接臂12同时相向移动,且二者能够同时背向移动。其只要能够实现对夹紧空间13内桩体70的夹紧操作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卡接臂11相对固定组件20移动为例进行叙述,第二卡接臂12相对固定组件20移动的实现方式与第一卡接臂11相同,即第一卡接臂11为动卡接臂,第二卡接臂12为定卡接臂。

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优选的,固定组件20包括第一安装板21,第一卡接臂11滑动连接于第一安装板21。具体的,第一卡接臂11和第二卡接臂12均位于第一安装板21的下方,且第二卡接臂12相对第一安装板21固定连接,第一卡接臂11相对第一安装板21滑动连接,以实现第一卡接臂11相对第二卡接臂12靠近和远离。

请继续参考图2,优选的,第一卡接臂11设置有第一导轨31,第一安装板21设置有第一导槽32,第一导轨31与第一导槽32滑动连接。具体的,第一安装板21的下底面设置有成对设置的折板,成对的两个折板相对且间隔布置,每个折板均呈l形设置,进而通过两个折板的折角处共同形成上述的第一导槽32。同时,在第一卡接臂11背离夹紧空间1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导轨31,第一导轨31搭接于折板的横边上,进而实现第一导轨31沿第一导槽32的长度方向滑动。

需要补充的是,也可以是在第一卡接臂11上设置第一导槽32,在第一安装板21上设置第一导轨31,其只要能够实现第一卡接臂11相对第一安装板21滑动连接即可。

同时,如果当第二卡接臂12相对第一安装板21滑动连接时,第二卡接臂12背离夹紧空间1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导轨,第二安装板23与第二卡接臂12相对应的一侧设置有长度沿远离第一卡接臂11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导槽,第二导轨搭接于第二导槽内,且第二导轨能够沿第二导槽的长度方向滑动。或者,在第二卡接臂12上设置第二导槽,在第一安装板21上设置第二导轨。其只要能够实现第二卡接臂12相对第一安装板21的滑动连接即可。

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优选的,第一卡接臂11包括呈弧面设置的第一夹紧面111,第一夹紧面111向远离第二卡接臂12的方向凹陷;第二卡接臂12包括呈弧面设置的第二夹紧面121,第二夹紧面121向远离第一卡接臂11的方向凹陷;夹紧空间13位于第一夹紧面111和第二夹紧面121之间。

具体的,第一卡接臂11的横截面和第二卡接臂12的横截面均呈弧形,第一夹紧面111位于第一卡接臂11朝向第二卡接臂12的一侧,第二夹紧面121位于第二卡接臂12朝向第一卡接臂11的一侧,夹紧空间13位于第一夹紧面111和第二夹紧面121之间。当桩体70插入夹紧空间13内,第一卡接臂11相对第二卡接臂12的移动,能够促使第一夹紧面111相对第二夹紧面121移动,进而使得第一夹紧面111和第二夹紧面121均能够压紧在桩体70的外侧壁上。

需要补充的是,也可以是仅第一卡接臂11设置呈弧面的第一夹紧面111,或者仅第二卡接臂12设置呈弧面的第二夹紧面121,其只要能够实现对桩体70的夹紧即可。

请继续参考图1,优选的,第一夹紧面111和第二夹紧面121设置有粗糙纹路41。粗糙纹路41的设置能够增加第一夹紧面111和第二夹紧面121分别与桩体70之间的接触面的粗糙度,进而提高接触面的摩擦力,进一步提高卡紧的连接可靠性。

当然,也可以是仅第一夹紧面111设置粗糙纹路41,或者仅第二夹紧面121设置粗糙纹路41,其只要能够确保与桩体70的接触具有较大的摩擦即可。

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优选的,第一卡接臂11背离第一夹紧面1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加强肋112,第二卡接臂12背离第二夹紧面12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加强肋122。具体的,第一加强肋112和第二加强肋122的设置用于提高第一卡接臂11和第二卡接臂12的结构稳定性,确保第一卡接臂11和第二卡接臂12夹紧桩体70时第一卡接臂11和第二卡接臂12不会因受力过大而断裂,对第一卡接臂11和第二卡接臂12进行结构加强。

需要补充的是,也可以是仅第一卡接臂11设置有第一加强肋112,或者仅第二卡接臂12设置有第二加强肋122,其只要确保第一卡接臂11和第二卡接臂12具有结构加强即可。

请继续参考图1,优选的,第二加强肋122设置有第二钩回部1221,第二钩回部1221沿远离第二夹紧面121的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臂11为动卡接臂,第二卡接臂12为定卡接臂,第二钩回部1221设置在第二卡接臂12上,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第二钩回部1221的设置用于连接吊装绳体,吊装绳体能够捆绑在桩体70上,提高对桩体70的连接可靠性。

当然,如果当第二卡接臂12为动卡接臂,第一卡接臂11为定卡接臂时,则在第一加强肋112上设置第一钩回部,第一钩回部沿远离第一夹紧面111的方向延伸,第一钩回部用于连接捆绑桩体70的绳体。

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优选的,固定组件20还包括支撑架22和第二安装板23;第二安装板23和第一安装板21相对且间隔设置,支撑架22安装于第一安装板21与第二安装板23之间,第二安装板23用于连接起吊头60。

具体的,支撑架22固定设置在第一安装板21远离卡接组件10的一侧,即第一安装板21的上表面,支撑架22与第一安装板21焊接成型。支撑架22包括呈四方体设置的中部框架和焊接于中部框架的多个肋板,多个肋板用于对中部框架进行结构加强。第二安装板23焊接在支撑架22的顶部,用于与挖掘机的起吊头60固定连接,进而实现该桩体连接装置相对起吊头60的安装。其中,第二卡接臂12为定卡接臂时,第二卡接臂12以及设置于第二卡接臂12的第二加强肋122均焊接于第一安装板21的底面。

请继续参考图1,在实际使用时,固定组件20还包括紧固件;第二安装板23设置有固定孔231,紧固件能够穿过固定孔231与起吊头60固接。其中,紧固件采用螺栓,即通过螺栓将第二安装板23与起吊头60固定连接。一个安装孔对应一个紧固件,多个安装孔绕第二安装板23的周向间隔布置。

请继续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20还包括连接钩24,连接钩24固设于支撑架22。连接钩24焊接于支撑架22上的中间框架,连接钩24沿竖直向上延伸。连接钩24的设置可以用于连接捆绑桩体70的绳体。

请继续参考图1,优选的,桩体连接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50,驱动组件50安装于固定组件20,且驱动组件50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于第一卡接臂11。驱动组件50的设置用于产生动力,驱动第一卡接臂11相对第一安装板21滑动,进而实现第一卡接臂11相对第二卡接臂12做靠近运动和远离运动。驱动组件50的设置能够代替人工驱动,操作效率更高,且操作安全性强。

需要补充的是,当第二卡接臂12也移动时,驱动组件50的动力输出端也能够驱动第二卡接臂12相对第一卡接臂11移动,其只要能够确保夹紧空间13的大小变化,以实现对桩体70的夹紧和放松即可。

事实上,第一卡接臂11相对第二卡接臂12的移动还可以通过人工推动。当桩体70水平方式时,人工搬动桩体连接装置,使得桩体70的端部插入夹紧空间13,然后手动推动第一卡接臂11,促使第一卡接臂11相对第一安装板21移动,待移动至一定位置后,利用螺栓将第一卡接臂11相对第一安装板21固定即可。此时,用于固定的通孔具有多个,多个通孔沿第一卡接臂11的移动方向间隔布置,能够根据不同直径的桩体70选择相适应的通孔,实现第一卡接臂11和第一安装板21固定。同时,还可以通过螺栓将第一卡接臂11相对桩体70固定,并通过螺栓将第二卡接臂12相对桩体70固定。待桩体连接装置相对桩体70和起吊头60固定后,通过挖掘机将桩体70吊起。

请继续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50包括第一驱动件51以及与第一驱动件51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的第一安装轴52,第一卡接臂11设置有第一安装部,第一安装轴52安装于第一安装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孔1121,第一安装轴52与第一安装孔1121的孔壁连接。即,第一安装轴52的一端插入第一安装孔1121内,并通过螺栓固定。第一驱动件51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一安装轴52连接,第一驱动件51采用液压缸,进而通过液压驱动实现第一卡接臂11相对第一安装板21的移动。其中,第一安装孔1121设置在第一加强肋112,且沿第一加强肋112的厚度方向贯穿设置。

需要补充的是,驱动组件50还包括第二驱动件以及与第二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的第二安装轴,第二卡接臂12设置有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轴安装于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包括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轴与第二安装孔的孔壁连接。其中,第二驱动件采用液压缸,通过液压驱动实现第二卡接臂12相对第二安装板23的移动。其中,第二安装孔设置在第二加强肋122上,且沿第二加强肋122的厚度方向贯穿设置。

其中,第一驱动件51和第二驱动件均可以安装在固定组件20上,即安装在支撑架22上。其中,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还可以包括凹槽,其只要能够实现第一安装轴52相对第一加强肋112安装,第二安装轴相对第二加强肋122安装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