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性能强的基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74172发布日期:2021-02-05 18:02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稳定性能强的基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稳定性能强的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伴随着国家不断的发展,房屋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对房屋进行建设之前需要进行基坑的开挖,但是在基坑开挖的时候需要建立支护,来达到挡土挡水的额目的,基坑支护结构可以是连续墙、钢护板或搅拌桩的形式存在,同时基坑支护结构的一侧设有支护机构对其进行稳定支撑,传统的稳定性能强的基坑支护结构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问题如下所述:
[0003]
1、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稳定性能强的基坑支护结构现有的基坑支护结构在使用的时候无法根据使用角度的大小去进行调整对基坑支护的位置进行更加稳定的固定;
[0004]
2、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稳定性能强的基坑支护结构现有的基坑支护结构在安装的过程中由于只是进行普通的安装使得基坑支护结构在使用时被碰撞就会出现基坑支护结构脱落或者损坏的现象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性能强的基坑支护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稳定性能强的基坑支护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三螺栓和第四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板底端的四角位置处皆安装有第一固定支脚,所述第一固定板一端的中间位置处横向安装有第二固定板,且第二固定板底端的两侧皆安装有第二固定支脚,所述第二固定板内部的两端通过轴承横向安装有传动丝杆,所述传动丝杆外侧远离第一固定板的一端安装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固定板顶端远离第一固定板的一端安装有第二装置外壳,且第二装置外壳内部底端通过轴承安装有贯穿至第二固定板内部顶端的第一传动杆,所述传动丝杆外侧设置有贯穿至第二固定板顶端的丝杆螺母。
[0007]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顶端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顶端设置有延伸至第一固定板底端的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顶端安装有贯穿至第一螺栓底端的第一装置外壳,且第一装置外壳底端均匀铰接有第一铰接固定杆,所述第一铰接固定杆远离第一装置外壳的一端皆铰接有第二铰接固定杆,且第二铰接固定杆远离第一铰接固定杆的一端铰接有固定块,所述第一装置外壳顶端设置有贯穿至第一装置外壳底端与固定块滑动连接的第二螺栓。
[0008]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杆底端安装有与第二锥形齿轮相啮合的第三锥形齿轮,所述第二装置外壳内部第一传动杆的顶端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且第一锥形齿轮的一侧啮合有第四锥形齿轮,所述第四锥形齿轮一侧通过轴承安装有贯穿第二装置外壳的第二传动杆,且第二传动杆远离第四锥形齿轮的一侧铰接有第三传动杆,所述第三传动杆的顶端铰
接有第四传动杆。
[0009]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顶端靠近第二固定板的一端倾斜铰接有第一固定杆,且第一固定杆靠近第二固定板一端的顶端铰接有角度调节杆,所述角度调节杆靠近第二固定板一端与丝杆螺母的顶端相铰接,所述第一固定杆远离第二固定板一端的顶端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内部设置有贯穿第一固定杆顶端的第三螺栓。
[0010]
优选的,所述第三螺栓的顶端安装有第二固定杆,且第二固定杆的顶端铰接有铰接块,所述铰接块的顶端铰接有固定顶块,所述第三螺栓外侧顶端设置有与第一固定杆顶端滑动连接的螺纹块,且螺纹块远离第二固定板的一端铰接有第四固定杆。
[0011]
优选的,所述第四固定杆内部的底端开设有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内部设置有贯穿第四固定杆的第五固定杆,所述第二通孔内部第五固定杆的外侧设置有弹簧,所述第五固定杆的底端安装有第三固定杆,且第三固定杆靠近第二固定板一端底端安装有延伸至卡槽内部的卡块。
[0012]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稳定性能强的基坑支护结构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稳定性能强的基坑支护结构,通过安装有第一固定杆、角度调节杆和传动丝杆,通过第四传动杆带动第二传动杆进行转动,同时通过第四锥形齿轮带动传动丝杆进行旋转,带动角度调节杆对第一固定杆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调整角度进行固定。同时装置通过安装有第一螺栓、第一装置外壳和第二螺栓,通过第一螺栓向下转动到泥土内部后在转动第一螺栓向上转动到一定的位置后在通过将第一装置外壳放置到坑洞当中,再通过转动第二螺栓将第二铰接固定杆与第一铰接固定杆进行移动将装置更加稳定性的固定在一定的位置。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右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
图中:1、第一固定支脚;2、第一固定板;3、螺纹孔;4、第一螺栓;5、第一装置外壳;6、第二螺栓;7、第一固定杆;8、第一通孔;9、第三螺栓;10、螺纹块;11、第二固定杆;12、铰接块;13、固定顶块;14、角度调节杆;15、第二装置外壳;16、第一锥形齿轮;17、第二固定板;18、第一传动杆;19、第二锥形齿轮;20、第三锥形齿轮;21、第二固定支脚;22、丝杆螺母;23、传动丝杆;24、第一铰接固定杆;25、固定块;26、第二铰接固定杆;27、卡槽;28、第三固定杆;29、第四固定杆;30、第二通孔;31、弹簧;32、第五固定杆;33、第二传动杆;34、第三传动杆;35、第四传动杆;36、第四锥形齿轮;37、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0]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右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一种稳定性能强的基坑支护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板2、第三螺栓9和第四固定杆29,第一固定板2底端的四角位置处皆安装有第一固定支脚1;
[0021]
第一固定板2的顶端开设有螺纹孔3,且螺纹孔3顶端设置有延伸至第一固定板2底端的第一螺栓4,第一螺栓4顶端安装有贯穿至第一螺栓4底端的第一装置外壳5,且第一装置外壳5底端均匀铰接有第一铰接固定杆24,第一铰接固定杆24远离第一装置外壳5的一端皆铰接有第二铰接固定杆26,且第二铰接固定杆26远离第一铰接固定杆24的一端铰接有固定块25,第一装置外壳5顶端设置有贯穿至第一装置外壳5底端与固定块25滑动连接的第二螺栓6,使用时通过转动第一螺栓4向下运动打出坑洞,再通过转动第一螺栓4脱出坑洞到达一定的位置后,通过按下第一装置外壳5到达一定的位置,在转动第二螺栓6带动固定块25将第一铰接固定杆24与第二铰接固定杆26进行固定,使得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对第一固定板2进行固定;
[0022]
第一固定板2顶端靠近第二固定板17的一端倾斜铰接有第一固定杆7,且第一固定杆7靠近第二固定板17一端的顶端铰接有角度调节杆14,角度调节杆14靠近第二固定板17一端与丝杆螺母22的顶端相铰接,第一固定杆7远离第二固定板17一端的顶端开设有卡槽27,第一固定杆7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通孔8,且第一通孔8内部设置有贯穿第一固定杆7顶端的第三螺栓9,使用时通过角度调节杆14将第一固定杆7的位置调整后,通过第三固定杆28带动卡块37从卡槽27的内部脱出后通过第四固定杆29带动第四固定杆29进行转动,使得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加便捷的对装置进行支撑固定;
[0023]
第三螺栓9的顶端安装有第二固定杆11,且第二固定杆11的顶端铰接有铰接块12,铰接块12的顶端铰接有固定顶块13,第三螺栓9外侧顶端设置有与第一固定杆7顶端滑动连接的螺纹块10,且螺纹块10远离第二固定板17的一端铰接有第四固定杆29,使用时通过固定顶块13在铰接块12上进行调整角度对基坑进行固定,使得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调整角度进行固定;
[0024]
第四固定杆29内部的底端开设有第二通孔30,且第二通孔30内部设置有贯穿第四固定杆29的第五固定杆32,第二通孔30内部第五固定杆32的外侧设置有弹簧31,第五固定杆32的底端安装有第三固定杆28,且第三固定杆28靠近第二固定板17一端底端安装有延伸至卡槽27内部的卡块37,使用时通过第三固定杆28带动第五固定杆32从第二通孔30的内部脱出,或者进行卡合,便于装置在调整后可以进行更好的固定,使得装置使用的更加便捷方便;
[0025]
第一固定板2一端的中间位置处横向安装有第二固定板17,且第二固定板17底端的两侧皆安装有第二固定支脚21,第二固定板17内部的两端通过轴承横向安装有传动丝杆23,传动丝杆23外侧远离第一固定板2的一端安装有第二锥形齿轮19,第二固定板17顶端远离第一固定板2的一端安装有第二装置外壳15,且第二装置外壳15内部底端通过轴承安装有贯穿至第二固定板17内部顶端的第一传动杆18;
[0026]
第一传动杆18底端安装有与第二锥形齿轮19相啮合的第三锥形齿轮20,第二装置
外壳15内部第一传动杆18的顶端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16,且第一锥形齿轮16的一侧啮合有第四锥形齿轮36,第四锥形齿轮36一侧通过轴承安装有贯穿第二装置外壳15的第二传动杆33,且第二传动杆33远离第四锥形齿轮36的一侧铰接有第三传动杆34,第三传动杆34的顶端铰接有第四传动杆35,使用时通过第四传动杆35带动第三传动杆34进行转动,同时带动第二传动杆33进行转动,当第二传动杆33在转动的时候带动第四锥形齿轮36进行旋转,便于装置在使用时候可以更好的角度进行调整;
[0027]
传动丝杆23外侧设置有贯穿至第二固定板17顶端的丝杆螺母22。
[0028]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稳定性能强的基坑支护结构时,通过第一固定板2将第一固定支脚1将第一固定板2固定,固定完毕后通过转动第一螺栓4向下运动向泥土打出坑洞,再转动第一螺栓4脱出坑洞一定的位置后通过按下第一装置外壳5到达一定的位置,在转动第二螺栓6带动固定块25将第一铰接固定杆24与第二铰接固定杆26进行固定,使得第一螺栓4可以可以更好的固定在地面,同时将第一固定板2固定在地面后,将螺纹孔3顶在需要进行固定的位置,当固定顶块13将位置固定后通过转动第四传动杆35带动第三传动杆34进行转动第三传动杆34在转动的时候带动第二传动杆33进行旋转,同时带动第四锥形齿轮36进行旋转,当第四锥形齿轮36在旋转的时候带动第一锥形齿轮16进行转动第一锥形齿轮16在转动时带动第一传动杆18进行旋转,再由第一传动杆18转动的时候带动第三锥形齿轮20进行旋转,当第三锥形齿轮20在转动的时候带动第二锥形齿轮19进行旋转再由第二锥形齿轮19带动传动丝杆23进行转动,当传动丝杆23在转动的时候带动丝杆螺母22进行移动同时带动角度调节杆14对第一固定杆7的角度进行调整第一固定杆7的角度调整完毕后,通过第三固定杆28带动第二通孔30内部的第五固定杆32将卡块37从卡槽27的内部脱出,当卡块37脱出后带动第四固定杆29转动到一定的角度后带动螺纹块10进行旋转将第三螺栓9从第一通孔8的内部移出将第二固定杆11顶动固定顶块13对基坑进行固定,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工作原理。
[0029]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稳定性能强的基坑支护结构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0]
1、通过安装有第一固定杆7、角度调节杆14和传动丝杆23,通过第四传动杆35带动第二传动杆33进行转动,同时通过第四锥形齿轮36带动传动丝杆23进行旋转,带动角度调节杆14对第一固定杆7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调整角度进行固定;
[0031]
2、同时装置通过安装有第一螺栓4、第一装置外壳5和第二螺栓6,通过第一螺栓4向下转动到泥土内部后在转动第一螺栓4向上转动到一定的位置后在通过将第一装置外壳5放置到坑洞当中,再通过转动第二螺栓6将第二铰接固定杆26与第一铰接固定杆24进行移动将装置更加稳定性的固定在一定的位置。
[0032]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