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77229发布日期:2021-02-05 18:27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地下建筑undergroundstructure建造在岩层或土层中的建筑,它是现代城市高速发展的产物,起缓和城市矛盾,改善生活环境的作用,也为人类开拓了新的生活领域,地下建筑按功能分类,有军用建筑(如射击工事、观察工事、掩蔽工事等)、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各种民用防空工程、工业建筑、交通和通信建筑、仓库建筑,以及各种地下公用设施(如地下自来水厂、固体或液体废物处理厂、管线廊道等),兼具几种功能的大型地下建筑称为地下综合体,地下建筑按施工方法分类,有明挖和暗挖两类,明挖施工后完全回填,上面不建任何建筑物的,称为单建式地下建筑,上面再建其他建筑物的,称为附建式地下建筑,明挖施工后部分回填、覆土或堆土的,称为覆土建筑或堆土建筑,暗挖的地下建筑,通常是在较深的岩层或土层中挖掘成所需要的空间,顶部以上保留一定厚度的自然覆盖层,此外,在中国还有一种习惯的分类方法,把地下建筑分为坑道式、地道式(一般为暗挖)、掘开式(相当于明挖单建)和防空地下室(即明挖附建),坑道和地道的主要区别在于内外地面标高的关系,内部高于外部的称为坑道,低于外部的称为地道,但是现有的防潮结构还存在着防潮效果差,不具备导水功能和容易坍塌的问题。
[0003]
在中国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09368896u中公开的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该专利在地下建筑梁的顶部四角设置有立柱,在建筑板的下方设置有支撑套,支撑套与立柱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达到了对建筑板进行支撑的目的,但是,实际中在使用时支撑套和立柱只具备支撑作用,不具备对地下建筑梁上方结构进行减震的效果,并且该专利在可防潮吸附间隔板结构外侧设置有可渗透导水防护筒结构,达到了确保雨水排泄畅通的目的,但是,实际中在对雨水进行输送时可渗透导水防护筒结构直接通过下方的导出孔进行输送,容易浸湿渗透导水防护筒下方的建筑结构,从而减短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的问题。
[0006]
(二)技术方案
[0007]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8]
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包括建筑板和底梁,所述建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地下建筑体,所述建筑板的顶面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与地下建筑体的底面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地下建筑体的两侧中部均安装有采光片,所述建筑板的内部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部安装有钢化玻璃,所述建筑板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套,所述支撑套的内部插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顶部固定
连接有弹簧层,所述弹簧层的顶部与支撑套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立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地下建筑梁,所述地下建筑梁的两侧均安装有渗透导水筒,所述渗透导水筒的顶部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板,所述渗透导水筒的外表面开设有多个渗水孔,所述渗透导水筒的内部安装有滤杂芯,所述渗透导水筒底部的导水孔处可拆卸固定连接有导水管;
[0009]
所述地下建筑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可防潮吸附间隔板结构,所述可防潮吸附间隔板结构的两侧均安装有管道卡件,所述管道卡件的一侧与导水管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可防潮吸附间隔板结构包括吸潮板、隔潮板、密封垫、吸附板和保护板,所述吸潮板的下表面通过螺栓与隔潮板固定连接,所述隔潮板的下表面与密封垫粘接,所述密封垫的下表面与吸附板粘接,所述吸附板的下表面通过螺栓与保护板固定连接,所述保护板的下表面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柱,所述底梁的顶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柱,所述第二螺纹柱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所述第一螺纹柱的底部通过螺纹套筒与第二螺纹柱固定连接,所述底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
[0010]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呈x形状,所述保护板的底部开设有与支撑架相适配的凹槽。
[0011]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的数量设置为四个,四个所述立柱分别位于地下建筑梁的顶部四角。
[0012]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的外径值等于支撑套的内径值,所述防护板呈弧形状。
[0013]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纹柱的外径值等于第二螺纹柱的外径值,所述采光片和钢化玻璃相适配。
[0014]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的数量设置为多个,所述相邻两个支撑架之间的距离相等。
[0015]
进一步的,所述建筑板的两侧均安装有吊环,所述导水管的底部与外界排水系统连接。
[0016]
(三)有益效果
[0017]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
(1)、该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通过在立柱的顶部设置有弹簧层,达到了对建筑板上方结构进行减震的目的,进而增强了对防潮结构的减震性能,通过在渗透导水筒底部的导水孔处设置有导水管,并与外界排水系统连接,达到了对雨水进行输送目的,进而避免雨水浸湿渗透导水筒下放的建筑结构。
[0019]
(2)、该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通过在第二螺纹柱的外侧设置有螺纹套筒,方便了对底梁的拆卸和安装,通过在渗透导水筒的顶部设置有防护板,达到了对渗透导水筒进行保护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的主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的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的可防潮吸附间隔板结构的主视外观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的支撑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
图中:1、建筑板;2、底梁;3、地下建筑体;4、支撑柱;5、采光片;6、通槽;7、钢化玻璃;8、支撑座;9、支撑套;10、立柱;11、弹簧层; 12、地下建筑梁;13、渗透导水筒;14、连接柱;15、防护板;16、渗水孔; 17、滤杂芯;18、导水管;19、可防潮吸附间隔板结构;20、管道卡件;21、吸潮板;22、隔潮板;23、密封垫;24、吸附板;25、保护板;26、第一螺纹柱;27、第二螺纹柱;28、螺纹套筒;29、支撑架;30、吊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6]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7]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8]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9]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30]
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包括建筑板1和底梁2,建筑板1的两侧均安装有吊环30,建筑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地下建筑体3,建筑板1的顶面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支撑柱4的顶部与地下建筑体3的底面中部固定连接,地下建筑体3的两侧中部均安装有采光片5,建筑板1的内部开设有通槽6,通槽6的内部安装有钢化玻璃7,采光片5和钢化玻璃7相适配,建筑板1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座8,支撑座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套9,支撑套9的内部插接有立柱10,立柱10的外径值等于支撑套9的内径值,立柱 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层11,弹簧层11的顶部与支撑套9的内顶壁固定连接,通过在立柱10的顶部设置有弹簧层11,达到了对建筑板1上方结构进行减震的目的,进而增强了对防潮结构的减震性能,立柱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地下建筑梁12,立柱10的数量设置为四个,四个立柱10分别位于地下建筑梁12的顶部四角,地下建筑梁12的两侧均安装有渗透导水筒13,渗透导水筒13的顶部安装有连接柱14,连接柱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板15,防护板15呈弧形状,通过在渗透导水筒13的顶部设置有防护板15,达到了对渗透导水筒13进行保护的目的,渗透导水筒13的外表面开设有多个渗水孔 16,渗透导水筒13的内部安装有滤杂芯17,渗透导水筒13底部的导水孔处可拆卸固定连接有导水管18,导水管18的底部与外界排水系统连接,通过在渗
透导水筒13底部的导水孔处设置有导水管18,并与外界排水系统连接,达到了对雨水进行输送目的,进而避免雨水浸湿渗透导水筒13下放的建筑结构;
[0031]
地下建筑梁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可防潮吸附间隔板结构19,可防潮吸附间隔板结构19的两侧均安装有管道卡件20,管道卡件20的一侧与导水管18 可拆卸固定连接,可防潮吸附间隔板结构19包括吸潮板21、隔潮板22、密封垫23、吸附板24和保护板25,吸潮板21的下表面通过螺栓与隔潮板22 固定连接,隔潮板22的下表面与密封垫23粘接,密封垫23的下表面与吸附板24粘接,吸附板24的下表面通过螺栓与保护板25固定连接,保护板25 的下表面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柱26,底梁2的顶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柱27,第一螺纹柱26的外径值等于第二螺纹柱27的外径值,第二螺纹柱27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28,第一螺纹柱26的底部通过螺纹套筒28与第二螺纹柱27固定连接,通过在第二螺纹柱27的外侧设置有螺纹套筒28,方便了对底梁2的拆卸和安装,底梁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9,支撑架29呈x形状,保护板25的底部开设有与支撑架29相适配的凹槽,支撑架29的数量设置为多个,相邻两个支撑架29之间的距离相等。
[003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支撑架29呈x形状,保护板25 的底部开设有与支撑架29相适配的凹槽。
[0033]
工作原理,该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防潮结构发生震动时,建筑板1 通过向下挤压弹簧层11进行缓冲减震,在有雨水时,通过渗透导水筒13外表面的渗水孔16进行吸水,雨水进入到渗透导水筒13的内部后,经过滤杂芯17进行过滤,最后通过导水管18输送到外界排水系统中去,在对底梁2 进行安装时,将支撑架29与保护板25底部开设有的凹槽相接触,然后通过转动螺纹套筒28对第一螺纹柱26和第二螺纹柱27进行固定,进而完成对底梁2的安装。
[003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