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坑横向支撑机构及基坑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高压旋喷桩结合内插工型钢施工技术广泛应用于市政工程中的基坑支护中,具体原理是高压旋喷注浆利用钻机钻孔,把带有喷嘴的注浆管插至土层的预定位置后,采用高压设备使水、空气及浆液成为高压射流,达到地层加固和注浆止水的目的,具有截水和承受水土侧向压力的作用;同时利用工型钢的高强度、刚度满足支护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控制要求,然后通过现浇混凝土冠梁及混凝土支撑,以达到稳固性的目的。该方法在施工中不扰动邻近土体,不会产生邻近地面沉降、房屋倾斜、道路裂损及地下设施移位等危害。
目前高压旋喷桩结合内插工型钢的施工工艺的做法大致是:测量放样→机械引孔→内插工型钢→机械引孔→高压旋喷注浆→现浇混凝土冠梁→现浇钢筋混凝土支撑→管线施工→回填→冠梁、横向支撑(腰梁)拆除→工型钢回收。该施工工艺中,横向支撑(腰梁)是现浇钢筋混凝土,管线施工完毕后进行拆除,对钢筋及混凝土造成极大浪费,同时,现浇钢筋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养护,需要等钢筋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要求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对工期的影响也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横向支撑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钢筋混凝土支撑(腰梁)拆除后,不能重复利用,对钢筋及混凝土造成极大浪费,同时,现浇钢筋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养护,需要等钢筋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要求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对工期的影响也较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支撑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钢筋混凝土支撑(腰梁)拆除后,不能重复利用,对钢筋及混凝土造成极大浪费,同时,现浇钢筋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养护,需要等钢筋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要求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对工期的影响也较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坑横向支撑机构,所述基坑横向支撑机构包括横向梁,所述横向梁的长度可调,所述横向梁包括主体段以及设置在主体段的两端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用于与冠梁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段与所述主体段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段与所述主体段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梁还包括加固套筒,所述加固套筒套设在所述连接段与所述主体段之间的连接位置上,且所述加固套筒与所述连接段和所述主体段螺纹连接;
所述加固套筒上设置有操作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段的数量有多组,不同组的所述连接段的长度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段和/或所述主体段上设置有吊具。
进一步地,所述基坑横向支撑机构还包括安全承插管,所述安全承插管与所述吊具可拆卸连接,所述安全承插管的两端能够设置在所述冠梁上。
进一步地,所述基坑横向支撑机构还包括搭接件,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搭接件连接,并通过所述搭接件与所述冠梁搭接。
进一步地,所述搭接件包括第一横向段、竖向段和第二横向段,所述第一横向段的一端与所述竖向段的下端连接,所述竖向段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横向段的一端连接;
所述连接段连接在所述第一横向段上,所述第二横向段用于搭接在冠梁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坑支撑装置,包括冠梁以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坑横向支撑机构,所述连接段与所述冠梁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坑横向支撑机构包括横向梁,横向梁的长度可调,横向梁包括主体段以及设置在主体段两端的连接段,连接段用于与冠梁可拆卸连接。在使用时,将横向梁通过连接段可拆卸安装在冠梁上形成基坑支护的基础,为管线及后续的施工作业提供平台。在不同的基坑施工过程中,往往基坑的宽度不同,本实用新型基坑横向支撑机构的横向梁的长度可调,从而根据实际基坑宽度可适应性调节横向梁的长度,使得基坑横向支撑机构能够通用;同时,连接段与冠梁是可拆卸连接的,所以横向梁通过安拆,可重复使用。相比现有通过混凝土现浇横向支撑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基坑横向支撑机构不仅能够重复利用,避免了钢筋及混凝土的浪费,并且不需要养护时间,缩短了工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坑支撑装置,包括冠梁以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坑横向支撑机构,连接段与冠梁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基坑支撑装置与本实用新型基坑横向支撑机构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坑横向支撑机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坑横向支撑机构的主体段的轴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坑横向支撑机构的连接段的轴侧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坑横向支撑机构的安全承插管设置在冠梁上的示意简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坑支撑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坑支撑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标:100-横向梁;110-连接段;111-外螺纹;112-吊环;113-螺纹连接部;120-主体段;121-内螺纹;122-操作把手;123-加固套筒;200-安全承插管;300-搭接件;310-第一横向段;320-竖向段;330-第二横向段;400-冠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坑横向支撑机构,包括横向梁100,横向梁100的长度可调,横向梁100包括主体段120以及设置在主体段120两端的连接段110,连接段110用于与冠梁400可拆卸连接。
其中,冠梁400可以是现有技术中通过混凝土浇筑而成,其通常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梁体,梁体沿着基坑的长度方向(图7中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冠梁尺寸大致为80厘米宽(宽度方向指的是图6所示的左右方向或图7所示的上下方向)、35厘米高(高度方向指的是图6所示的上下方向)冠梁400以下部分(深度35厘米以下部分)为开挖后的基坑的旋喷桩内插型钢墙壁。横向梁100通过两端的连接段110连接在冠梁400的两根梁体之间,也即基坑横向支撑机构是连接在冠梁400的两根梁体之间的。横向梁100的长度方向实际上大致是基坑的宽度方向,也即垂直于冠梁400延伸方向的方向(图7所示的上下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冠梁400也可以是其他构造形式,例如采用可重复使用的钢材质搭建而成的结构等。
本实施例基坑横向支撑机构,在使用时,将横向梁100通过连接段110可拆卸安装在冠梁400上形成基坑支护的基础,为管线及后续的施工作业提供平台。在不同的基坑施工过程中,往往基坑的宽度不同,本实施例基坑横向支撑机构的横向梁100的长度可调,从而根据实际基坑宽度可适应性调节横向梁100的长度,使得基坑横向支撑机构能够通用;同时,连接段110与冠梁400是可拆卸连接的,所以横向梁100通过安拆,可重复使用。相比现有通过混凝土现浇横向支撑的方式,本实施例基坑横向支撑机构不仅能够重复利用,避免了钢筋及混凝土的浪费,并且不需要养护时间,缩短了工期。
本实施例基坑横向支撑机构的横向梁100的连接段110与主体段120的连接形式有多种,例如,连接段110与主体段120为可滑动连接,以通过滑动连接实现横向梁100的长度的变化,并在两者相对滑动到位之后能够相对固定,以在基坑的支护过程中,连接段110与主体段120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自然,也可以是连接段110与主体段120是一体构造,连接段110自身或者主体段120自身的长度可调等等。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本实施例基坑横向支撑机构的横向梁100的连接段110与主体段120可拆卸连接。具体的,横向梁100为空心钢管,也即,连接段110与主体段120为空心钢管,连接段110与主体段120之间螺纹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主体段120的两端套设在连接段110的外部实现螺纹连接,优选的,连接段110靠近主体段120的一侧设置有螺纹连接部113,螺纹连接部113的外径略小于连接段110主体部分的外径,螺纹连接部113上设置有外螺纹,主体段12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内螺纹,通过螺纹连接部113插入主体段120内,进而通过螺纹连接部113上的外螺纹与主体段120的内螺纹实现螺纹连接。
自然,在可替代的方案中,也可采用主体段120上设置外螺纹,并插入到连接段110内实现螺纹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形式,横向梁100还包括加固套筒123,加固套筒123套设在连接段110与主体段120之间的连接位置上,且加固套筒123与110连接段和主体段120螺纹连接。
如图2所示,加固套筒123可以是刚接头,具体的,主体段120的两端均连接有钢接头,该钢接头上设置有内螺纹121。主体段120与连接段110的主体部分的外径相同,且主体段120的两端的外壁上,以及连接段110靠近主体段一端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外螺纹111,加固套筒123的内螺纹121与主体段120和连接段110的外壁上的外螺纹111螺纹连接。
针对本实施例采用加固套筒123螺纹加固连接的形式,为了便于进行螺纹旋拧操作,加固套筒123上设置有操作把手122。
也即,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主体段120的两端的加固套筒123上分别设置有操作把手122。
通常而言,连接段110的长度较小,主体段120的长度较大,且连接段110旋转相比主体段120旋转更加方便,所以本实施例中,主体段120与连接段110螺纹连接时,通过旋转连接段110实现螺纹连接。通常,加固套筒123在连接段110与主体段120拆分时,加固套筒123通过旋转,全部移动到主体段120上,在主体段120与连接段110螺纹连接到位后,再通过驱动操作把手122带动加固套筒123旋转,使加固套筒123部分移动到连接段110的外螺纹111上,也即,此时加固套筒123包覆连接在连接段110与主体段120的连接位置上,进而实现连接段110与主体段120的加固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横向梁100也可不是钢材质,例如木质材质等,但是施工过程中钢材质边角料较多,所以一般采用钢材质。
可以理解的是,连接段110与主体段120可拆卸连接,其在运输过程中可采用拆卸分离的方式,运输方便;且各段可以分别拆卸,吊装或搬运所需要的力量较小,便于安装及拆卸。
为了方便连接段110和主体段120的吊装,本实施例基坑横向支撑机构的连接段110和/或主体段120上设置有吊具。
也即,根据需要可在连接段110上设置有吊具,也可在主体段120上设置吊具,或者两者上均设置有吊具。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具体的吊具形式,本实施例基坑横向支撑机构的连接段110上设置有吊环112。
可以理解的是,吊环112不仅可以起到吊装的作用,同时在本实施例基坑横向支撑机构中,还可搭配安全承插管200使用,具体的,在搭设完成后,安全承插管200穿设到吊环112内,并将安全承插管200的两端搭设在冠梁400上,通过安全承插管200的作用,可避免连接段110与冠梁400连接不稳时,横向梁100掉落的问题,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在需要拆除基坑横向支撑机构时,将安全承插管200从吊环112内取出,再进行后续的拆卸工作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主体段120也可通过多段相互连接固定的小段组成,也即主体段120不限于一段。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连接段110的数量有多组,不同组的连接段110的长度不同。每组连接段110中的连接段110的数量通常为多个。
也即,主体段120的长度不变时,可通过更换不同长度的连接段110实现整体横向梁100的长度变化,在一个基坑支护过程中,根据冠梁400的两根梁体之间的距离,合理选择相应长度的连接段110连接在主体段120上即可。由于,通常冠梁400上需要布置多根横向梁100,所以每组连接段110的数量为多个,以满足多根横向梁100的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基坑横向支撑机构的快速安装,本实施例基坑横向支撑机构还包括搭接件300,连接段110与搭接件300连接,并通过搭接件300与冠梁400搭接。
具体的,如图1、图3或图4所示,搭接件300呈z型,包括第一横向段310、竖向段320和第二横向段330,第一横向段310的一端与竖向段320的下端连接,竖向段320的上端与第二横向段330的一端连接。连接段110连接在第一横向段310上,第二横向段330用于搭接在冠梁400上。
本实施例的搭接件300也可是钢材质,一般为钢板,其宽度与连接段110的外径大致一致,竖向段320的高度与连接段110的外经大致一致,也即第二横向段330的上沿与连接段110的上沿大致平齐。作为连接段110与搭接件300的一种具体连接方式,连接段110的底壁与第一横向段310焊接连接,连接段110的端部与竖向段320焊接连接。
本实施例基坑横向支撑机构在具体安装时,通过吊装设备将连接段110吊装到相应位置,此时第二横向段330搭接在冠梁400的上沿上,通过第二横向段330与冠梁400之间的连接实现固定。该种方式,操作方便,安拆效率高。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横向段330与冠梁400之间可根据需要设置加固连接件,以将两者稳定固定。
第一横向段310、竖向段320及第二横向段330可以是三块钢板焊接而成。
本实施例基坑横向支撑机构的主体段120可由壁厚为4厘米的钢圈加工而成,两端外侧套钢接头用于主体段120与连接段110连接后起固定作用,主体段120上焊接操作把手122,方便拧紧。连接段110根据基坑支护宽度采用不同的长度,与主体段120连接后,钢接头固定。“z”型的搭接件300采用4厘米厚钢板加工而成,与连接段110的端头连接,并置于冠梁400上,为整个装置起到支撑作用。吊具也即吊环112可以用于调运,并可在装置搭接后,通过安全承插管200插入吊环112内,并将安全承插管200的两端放在冠梁400处起到安全的作用。
本实施例基坑横向支撑机构为可重复利用的装置,可以重复使用,节约钢筋、混凝土、模板等原材料,不但节约了施工材料、避免浪费,还节约了现浇混凝土所用的人工费用;同时可根据基坑的宽度选择不同长度的连接段110,不必每种基坑宽度制作一套,形成标准长度,实现了不同基坑宽度的重复利用;不需要养护,安装后即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大大的节约了工期,最终节约了成本投入。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坑支撑装置,包括冠梁400以及本实施例提供的基坑横向支撑机构,其中,连接段110与冠梁400可拆卸连接。
冠梁400、基坑横向支撑机构的具体结构以及具体连接,可参加对基坑横向支撑机构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
本实施例基坑支撑装置,与本实施例提供的基坑横向支撑机构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