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内涝的绿化带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83050发布日期:2021-04-06 12:31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内涝的绿化带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内涝的绿化带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建设密度的加大,地面硬化率愈来愈高,原有的水库、山体、湖泊、鱼塘逐渐被侵占,河涌断面越来越窄,城市的地表储水、排水和自然净化能力大大减弱,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导致极端天气频发,城市水浸和内涝严重威胁着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内涝问题已成为城市治水难题,而绿化带作为城市重要组成结构之一,其的作用不仅可以用于分隔交通,还具有美化城市的作用,消除司机视觉上的疲劳,种植乔木绿化带还可以改变道路的空间尺度,使道路空间具有良好的宽高比。此外,还有净化环境作用,能滞尘,减弱噪声,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氧气。而现有技术中,鲜有将绿化带用于治理城市内涝的问题。

目前公开号为cn20709984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防涝绿化带结构,包括水箱、滤水管、喷洒机构和绿化带土壤层,所述绿化带土壤层上设置排水槽,所述水箱设置在排水槽下方,所述滤水管两端分别端与水箱、排水槽连通;所述喷洒机构包括喷头和喷淋管,所述喷头设置在绿化带土壤层上方,喷淋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喷头和水箱。本实用新型基于海绵城市的防涝绿化带结构,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在绿化带有积水时,通过排水槽对绿化带内积水进行导流,部分水可以通过滤水管过滤后暂存于水箱中,待天气转热,通过动力装置作用,将水箱内的水从水箱抽出,并通过喷头用于浇灌绿化带植物,对辅助治理城市内涝,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进海绵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排水槽蓄水久了,排水槽的底部会有杂物,不方便清洗,从而导致水管的堵塞。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个技术方案解决了排水槽底部的杂物不方便清洗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内涝的绿化带结构,解决了排水槽底部的杂物不方便清洗的问题,避免了排水槽的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内涝的绿化带结构,包括绿化带土壤层、水箱和水管,所述绿化带土壤层上设有若干排水槽,所述水箱设置在所述排水槽的下方,所述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水槽的侧壁相通,所述水管的另一端与水箱相通,所述排水槽内设有收纳箱,所述收纳箱内设有收纳腔,所述收纳腔上设有与所述排水槽的开口相配合的开口,所述收纳腔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水管相通的通口,

所述排水槽的内壁上设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收纳箱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伸缩弹簧和卡块,所述伸缩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腔室的内壁上,所述伸缩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卡块上,所述卡块远离所述伸缩弹簧的一侧设置呈第一斜面,所述收纳箱的外壁设有与所述卡块相配合的卡槽,所述收纳箱上设有用于所述卡块脱离所述卡槽的拆卸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排水槽,在有积水时可以积水,通过设置水箱,可以起到蓄水作用,将排水槽内积的水收集到水箱中,通过设置固定结构,将收纳箱插入到排水槽内,当收纳箱的侧壁触碰到卡块的第一斜面时,继续移动收纳箱,受到外力影响,伸缩弹簧产生形变,使得卡块收纳到第一腔室内,当收纳箱完全插入到排水槽内时,伸缩弹簧不受外力影响,通过自身的弹性,将卡块插入到卡槽内,使得收纳箱固定在排水槽内,此时在下雨时,会流入到收纳箱内,通过收纳箱积水,再通过通口与水管连通,将积水流入到水箱内,此时杂物会积在收纳箱的底部,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通过拆卸结构,将收纳箱从排水槽内取出,便可以轻松将收纳箱内的杂物清理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纳腔的内壁上设有拆卸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拆卸槽,与人手配合,使得拆卸收纳箱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拆卸结构包括按压块和推块,所述拆卸槽的内壁上设有第二腔室,所述按压块插入所述第二腔室并与所述推块固定连接,所述卡块上设有与所述推块相配合的第二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拆卸结构,按压按压块,带动推块移动,当推块触碰到第二斜面时,继续按压,使得推块推动卡块,当第二斜面与卡槽的开口配合时,便能轻松将收纳箱从排水槽中取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斜面的倾斜呈小于所述第一斜面的倾斜程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二斜面的倾斜呈小于所述第一斜面的倾斜程度,使得卡块在不运用拆卸结构时可以卡住卡槽,使得收纳箱的固定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伸缩弹簧内设有支撑杆,所述第一腔室的内壁上设有第三腔室,所述支撑杆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三腔室,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卡块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支撑杆,伸缩弹簧收缩时,支撑杆收入第三腔室内,伸缩弹簧拉伸时,支撑杆伸出第三腔室,将伸缩弹簧套设在支撑杆的表面上,支撑杆对伸缩弹簧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外力过大时,伸缩弹簧产生错位和变形,损坏伸缩弹簧的弹性,增加了整体结构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插入所述第三腔室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块,避免支撑杆在移动时脱离第三腔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槽内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连通两个所述排水槽,所述收纳腔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通的第二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使得排水槽互相连通,增加了整体的积水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管与所述排水槽的侧壁相通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过滤网,将杂物阻挡在水管外,避免水管的堵塞。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排水槽,在有积水时可以积水,通过设置水箱,可以起到蓄水作用,将排水槽内积的水收集到水箱中,通过设置固定结构,将收纳箱插入到排水槽内,当收纳箱的侧壁触碰到卡块的第一斜面时,继续移动收纳箱,受到外力影响,伸缩弹簧产生形变,使得卡块收纳到第一腔室内,当收纳箱完全插入到排水槽内时,伸缩弹簧不受外力影响,通过自身的弹性,将卡块插入到卡槽内,使得收纳箱固定在排水槽内,此时在下雨时,会流入到收纳箱内,通过收纳箱积水,再通过通口与水管连通,将积水流入到水箱内,此时杂物会积在收纳箱的底部,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通过拆卸结构,将收纳箱从排水槽内取出,便可以轻松将收纳箱内的杂物清理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内涝的绿化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主要用于表现本实用新型的拆卸结构的内部结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内涝的绿化带结构的收纳箱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本实用新型的收纳箱的外部结构;

图4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主要用于表现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结构的外部结构。

图中:1、绿化带土壤层;2、水箱;3、水管;4、排水槽;5、收纳箱;6、收纳腔;7、通口;8、第一腔室;9、伸缩弹簧;10、卡块;11、过滤网;12、第一斜面;13、卡槽;14、拆卸槽;15、按压块;16、推块;17、第二腔室;18、第二斜面;19、支撑杆;20、第三腔室;21、限位块;22、第一通孔;23、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防内涝的绿化带结构,如图1-图4所示,包括绿化带土壤层1、水箱2和水管3,绿化带土壤层1上设有若干排水槽4,水箱2设置在排水槽4的下方,排水槽4内开设有第一通孔22,第一通孔22用于连通两个排水槽4,水管3的一端与排水槽4的侧壁相通并在端口处安装有过滤网11,水管3的另一端与水箱2相通,排水槽4内设有收纳箱5,收纳箱5内开设有收纳腔6,收纳腔6的内壁上开设有拆卸槽14,收纳腔6的内壁上还开设有与第一通孔22相通的第二通孔23,收纳腔6上开设有与排水槽4的开口相配合的开口,收纳腔6的内壁上设有与水管3相通的通口7,排水槽4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腔室8,第一腔室8内设有用于固定收纳箱5的固定结构,固定结构包括伸缩弹簧9和卡块10,伸缩弹簧9的一端焊接在第一腔室8的内壁上,伸缩弹簧9的另一端焊接在卡块10上,卡块10远离伸缩弹簧9的一侧设置呈第一斜面12,收纳箱5的外壁设有与卡块10相配合的卡槽13,伸缩弹簧9内设有支撑杆19,第一腔室8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三腔室20,支撑杆19的一端插入第三腔室20并焊接有限位块21,支撑杆19的另一端焊接在卡块10上,收纳箱5上设有用于卡块10脱离卡槽13的拆卸结构,拆卸结构包括按压块15和推块16,拆卸槽14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腔室17,按压块15插入第二腔室17并与推块16焊接,卡块10上设有与推块16相配合的第二斜面18,第二斜面18的倾斜呈小于第一斜面12的倾斜程度。

工作原理:通过设置排水槽4,在有积水时可以积水,通过设置水箱2,可以起到蓄水作用,将排水槽4内积的水收集到水箱2中,通过设置固定结构,将收纳箱5插入到排水槽4内,当收纳箱5的侧壁触碰到卡块10的第一斜面12时,继续移动收纳箱5,受到外力影响,伸缩弹簧9产生形变,使得卡块10收纳到第一腔室8内,当收纳箱5完全插入到排水槽4内时,伸缩弹簧9不受外力影响,通过自身的弹性,将卡块10插入到卡槽13内,使得收纳箱5固定在排水槽4内,此时在有积水时,会流入到收纳箱5内,通过收纳箱5积水,再通过通口7与水管3连通,将积水流入到水箱2内,此时杂物会积在收纳箱5的底部,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通过拆卸结构,将收纳箱5从排水槽4内取出,便可以轻松将收纳箱5内的杂物清理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