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基坑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83144发布日期:2021-02-26 19:11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深基坑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深基坑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伴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对基坑支护工程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从人类土木工程活动伊始,为了应对不同的支护情况,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支护形式。目前用于市政管线顶管坑的支护形式主要有复合土钉墙支护、桩锚式支护、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支护、型钢(钢板桩)支护等。上述传统的支护结构主要材料为混凝土,混凝土材料施工自身环保性能差,同时施工完成后材料不能回收,甚至还需要破除导致二次污染;其次采用喷射混凝土进行的支护施工,特别是在市政管线等工程中,施工现场扬尘大,不利于施工人员健康和城市扬尘管控;此外,施工现场作业操作空间窄小、作业环境复杂、施工进度慢、机械种类繁多以及管线密集等原因也不利于安全施工。
[0003]
在全国提倡绿色施工背景下,可回收支护深基坑支护体系被提出研究,基坑支护领域出现了很多装配式结构,该类结构可以的出现是为了方便施工、缩短工期、节约成本、使结构得到最大化利用的目的。但是现有的装配式深基坑支护装置普遍存在着支护强度低,通用性差需要专门定制以及拼接速度慢等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深基坑支护装置,通用性好,能够用于不同的深基坑,支护强度高,并且能够快速拼装。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方案为:一种深基坑支护装置,包括四个垂直设置的支护板,四个支护板围合出筒状的支撑框架,相邻的两个支护板相互垂直,并且相邻的两个支护板之间连接有内侧支撑单元,内侧支撑单元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分别与两个支护板相连接,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有千斤顶,千斤顶的支承轴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均同轴设置,并且支承轴朝向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内部嵌设有压力传感器。
[0006]
作为上述深基坑支护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均固定连接有传力板,传力板上开设有用于穿设第一支撑杆或者第二支撑杆的安装孔,传力板上开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通孔,两个传力板之间通过多个顶杆相连接,顶杆从通孔中穿过。
[0007]
作为上述深基坑支护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传力板固定连接有多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加固板,加固板与传力板相互垂直,并且加固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或者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
[0008]
作为上述深基坑支护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上各固定套设有一个加固环,加固环上开设有多个通道,所述顶杆从通道中穿过。
[0009]
作为上述深基坑支护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各固
定连接有一个垫板,所述千斤顶固定设置在与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的垫板上,并且所述支承轴朝向与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的垫板。
[0010]
作为上述深基坑支护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各固定连接有一个千斤顶定位板,千斤顶定位板上开设有滑槽,所述千斤顶和所述支承轴各固定连接有一个滑块,两个滑块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个滑槽中。
[0011]
作为上述深基坑支护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传力板由两个单体拼接而成,并且两个单体之间焊接固定。
[0012]
作为上述深基坑支护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支护板由两组定长节段板和一组调节节段板组成,每组定长节段板和每组调节节段板的数量均为多个,同组的定长节段板或者调节节段板垂直分布,相邻的两个定长节段板之间以及定长节段板与调节节段板之间均通过多个连接件相连接。
[0013]
作为上述深基坑支护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定长节段板和所述调节节段板均包括两个上下设置的支撑板,两个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内撑连接板,内撑连接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或者所述第二支撑杆相对应的定位孔,支撑板上开设有注浆孔。
[0014]
作为上述深基坑支护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连接件包括圆形的基板,基板的周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凹槽,基板的两侧各同轴固连有一个连接杆,连接杆的侧壁上开设有螺纹,并且两个连接杆上的螺纹的旋向相反,所述定长节段板和所述调节节段板的边缘处均开设有多个与螺纹相匹配的横向连接螺孔和多个与螺纹相匹配的纵向连接螺孔。
[0015]
有益效果:在深基坑挖掘好之后,将支撑框架垂直放入到深基坑中,然后将内侧支撑单元与支护板相连接,并且调节千斤顶,通过千斤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的距离,从而利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将支护板顶紧到深基坑的内壁上,确保支护效果。安装完毕后,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内侧支撑单元的受力情况,从而计算支护装置的稳定性,及时进行维护加固,避免出现深基坑塌陷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17]
图2是内侧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是传力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是定长节段板和调节节段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是支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是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
附图说明:1-定长节段板,2-调节节段板,3-内侧支撑单元,4-第一支撑杆,5-加固板,6-传力板,7-通孔,8-通道,9-垫板,10-顶杆,11-第二支撑杆,12-压力传感器,13-千斤顶定位板,14-滑槽,15-滑块,16-千斤顶,17-单体,18-支撑板,19-横向连接螺孔,20-纵向连接螺孔,21-注浆孔,22-内撑连接板,23-定位孔,24-基板,25-凹槽,26-连接杆,27-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4]
请参阅图1至6,一种深基坑支护装置,包括四个垂直设置的支护板,四个支护板围合出筒状的支撑框架,相邻的两个支护板相互垂直,并且相邻的两个支护板之间连接有内侧支撑单元3,内侧支撑单元3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11,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11分别与两个支护板相连接,第二支撑杆11固定连接有千斤顶16,千斤顶16的支承轴与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11均同轴设置,并且支承轴朝向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11的内部嵌设有压力传感器12。
[0025]
在深基坑挖掘好之后,将支撑框架垂直放入到深基坑中,然后将内侧支撑单元3与支护板相连接,并且调节千斤顶16,通过千斤顶16包括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11之间的距离,从而利用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11将支护板顶紧到深基坑的内壁上,确保支护效果。安装完毕后,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压力传感器12实时监测内侧支撑单元3的受力情况,从而计算支护装置的稳定性,及时进行维护加固,避免出现深基坑塌陷等问题。
[0026]
为了提升内侧支撑单元3的整体性,进而提升内侧支撑单元3的支撑能力,避免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11向侧方偏斜而相互分离,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11均固定连接有传力板6,传力板6上开设有用于穿设第一支撑杆4或者第二支撑杆11的安装孔,传力板6上开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通孔7,两个传力板6之间通过多个顶杆10相连接,顶杆10从通孔7中穿过。当第一支撑杆4或者第二支撑杆11产生向侧方偏斜的趋势时,顶杆10与传力板6配合能够对第一支撑杆4或者第二支撑杆11产生阻碍,从而避免第一支撑杆4或者第二支撑杆11偏斜。采用多个顶杆10,能够均衡负载,从而进一步提升内侧支撑单元3的支撑能力。
[0027]
为了提升传力板6的稳定性,进而提升内侧支撑单元3的支撑能力,传力板6固定连接有多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加固板5,加固板5与传力板6相互垂直,并且加固板5与第一支撑杆4或者第二支撑杆11固定连接。
[0028]
为了进一步提升顶杆10的受力能力,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11上各固定套设有一个加固环,加固环上开设有多个通道8,顶杆10从通道8中穿过。
[0029]
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11各固定连接有一个垫板9,千斤顶16固定设置在与第二支撑杆11固定连接的垫板9上,并且支承轴朝向与第一支撑杆4固定连接的垫板9。因为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11是同轴设置的,因此第一支撑杆4的一端和第二支撑杆11的一端互相接近,两个垫板9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杆4靠近第二支撑杆11的一端和第二支撑杆11靠近第一支撑杆4的一端上,垫板9可以设置为硬橡胶材质,利用垫板9能够避免千斤顶16与第一支撑杆4发生刚性接触而产生磨损,也能够提升千斤顶16与第一支撑杆4之间的摩擦力,避免第一支撑杆4偏斜。
[0030]
为了加强千斤顶16的稳定性,避免千斤顶16偏斜或者脱落,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11各固定连接有一个千斤顶定位板13,千斤顶定位板13上开设有滑槽14,千斤顶16和支承轴各固定连接有一个滑块15,两个滑块15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个滑槽14中。滑槽14对滑块15进行限位,避免滑块15偏移,从而利用滑块15对千斤顶16的位置进行固定。
[0031]
在本实施例中,传力板6由两个单体17拼接而成,并且两个单体17之间焊接固定,
从而便于安装。
[0032]
支护板具体的结构为:支护板由两组定长节段板1和一组调节节段板2组成,每组定长节段板1和每组调节节段板2的数量均为多个,同组的定长节段板1或者调节节段板2垂直分布,相邻的两个定长节段板1之间以及定长节段板1与调节节段板2之间均通过多个连接件相连接。定长节段板1是支护板的主体,调节节段板2用于调节支护板的整体宽度,以使支护板能够满足深基坑的支护需求,在实际应用中,一个项目中不同深基坑的尺寸区别不大,可以预制多种尺寸不同的调节节段板2,分别与定长节段板1配合形成整体宽度不同的支护板。
[0033]
定长节段板1和调节节段板2具体的结构为:定长节段板1和调节节段板2均包括两个上下设置的支撑板18,两个支撑板18之间固定连接有内撑连接板22,内撑连接板22上开设有与第一支撑杆4或者第二支撑杆11相对应的定位孔23,支撑板18上开设有注浆孔21。即定长节段板1和调节节段板2的实际结构是相同,只是尺寸不同,定长节段板1是通用的,可以大量预制,调节节段板2需要根据施工项目实际需求确定尺寸并且制造,在保证能够组合出多种不同尺寸的支护板以满足项目需求的同时能够降低成本。通过注浆孔21可以向支护装置与深基坑的内壁之间灌注浆液,提升支护效果。
[0034]
连接件具体的结构为:连接件包括圆形的基板24,基板24的周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凹槽25,基板24的两侧各同轴固连有一个连接杆26,连接杆26的侧壁上开设有螺纹27,并且两个连接杆26上的螺纹27的旋向相反,定长节段板1和调节节段板2的边缘处均开设有多个与螺纹27相匹配的横向连接螺孔19和多个与螺纹27相匹配的纵向连接螺孔20。因为支护板是垂直设置的,因此定长节段板1和调节节段板2也是垂直设置的,相应的横向连接螺孔19水平延伸,纵向连接螺孔20垂直延伸,更加具体的说,开口向上的纵向连接螺孔20以及开口向左的横向连接螺孔19与旋向为正旋的螺纹27相匹配,开口向下的纵向连接螺孔20以及开口向右的横向连接螺孔19与反旋的螺纹27相匹配。在连接两个定长节段板1或者连接定长节段板1与调节节段板2时,利用一个带有多个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凸块的皮带绕过基板24,并且使凸块对应插入到凹槽25中,然后将连接杆26对应纵向连接螺孔20或者横向连接螺孔19,拉动皮带即可带动连接杆26转动,使连接杆26旋入到纵向连接螺孔20或者横向连接螺孔19中,然后松开皮带并且取下即可,简单快捷。
[0035]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