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井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排水检查井的防坠井座。
背景技术:2.目前城市排水管道基本沿着城市道路敷设,出于检修需求,一般每隔几十米布置一个排水检查井。检查井多为井座和井盖井体组成。当机动车辆经过检查井时,除了车辆自身的重量外,车辆的速度也会对检查井井盖产生冲击荷载并对路面产生震动形成较大的剪切应力,使得道路上的检查井井盖在经受长期的荷载压力、冲击后,产生裂缝甚至破损。排水管道埋深较深,一旦检查井井盖损坏或丢失,将大大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并对行人造成人身威胁。
3.公告号为cn201981634u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排水管道检查井安全防坠装置,防堕安全网和安全网固定装置,其中安全网固定装置为5
‑
8个沿井筒内壁均匀分布的螺栓,螺栓弯折向上,安全网设有可以和螺栓数目和位置对应的可套于螺栓上的套环。
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安全网通过螺栓连接在井筒内壁,安装时需要检修人员吊入井内才能安装螺栓和安全网,当检修人员需要进入井内检修排水管时,也需要先吊入井内才能拆卸安全网;且由于螺栓凸出井圈设置,容易缩小检修通道断面;综上,现有技术方案的安全网拆装较为不便,且易为检修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5.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水检查井的防坠井座,具有在便于拆装安全网的同时保持检修通道断面的尺寸,从而便于检修的效果。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7.一种排水检查井的防坠井座,包括安全网,还包括第一井座,路面位于检查井井口处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井座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
8.所述第一井座的内壁处连接有第一支撑台,井盖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台上,所述第一支撑台的内直径大于等于检查井的内直径;
9.所述第一井座上连接有若干安装件,所述安全网的周向连接有若干配合件,所述配合件与所述安装件对应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井座用于安装井盖和安全网,且第一井座位于检查井的井口处;由于第一支撑台的内直径大于等于检查井的内直径,则井座的内直径大于检查井的内直径,且安全网通过配合件和安装件与第一井座连接,安装件的正投影可以较大程度落在检查井的之外。综上,具有在便于拆装安全网的同时保持检修通道断面的尺寸,从而便于检修的效果。
11.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井座的内壁处还连接有第二支撑台,所述安装件均布于所述第一支撑台上表面处;
12.所述安装件贯穿所述第一支撑台壁厚并朝向所述第二支撑台处延伸设置,所述安
装件插入所述第二支撑台设置;
13.所述配合件套设于所述安装件周向侧壁处,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台和所述第二支撑台之间。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件贯穿第一支撑台后将配合件套设在安装件上,接着将安装件朝向第二支撑台对应插入。安装件和配合件的连接和拆卸均较为简单,可以使得检修人员检修时较为方便的拆卸和安装安全网,且可以保持检修通道断面的尺寸,从而便于检修。
15.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安装件采用第一螺栓,第一螺栓的螺柱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台和所述第二支撑台通过螺纹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螺栓与第一支撑台和第二支撑台螺纹连接,可以提升安装件连接固定的牢固性和稳定性,从而可以减少安装件由于行人坠落而意外脱离第二支撑台的隐患。
17.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第一螺栓的螺头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台上表面处,且各第一螺栓的螺头嵌入设置于井盖内;井盖的下表面搭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台上。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螺栓的螺头嵌入设置于井盖内,可以便于井盖与第一支撑台搭接设置,从而便于第一支撑台的更好的承受井盖施加的压力。
19.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第一螺栓的螺头为内六角螺头,且第一螺栓的螺头嵌入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台上表面内;井盖的下表面搭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台上。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六角螺头可以便于拧动第一螺栓的螺头使其可以嵌入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台上表面内,从而可以便于井盖与第一支撑台搭接设置,进而便于第一支撑台的更好的承受井盖施加的压力。
21.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安装槽的内直径大于所述第一井座的外直径,所述安装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台和检查井顶部之间;
22.所述安装件采用第二螺栓和第一螺母,第二螺栓的螺柱自所述第一井座的内壁朝向外壁一侧贯穿设置,第二螺栓的螺柱穿出所述第一井座的一侧螺纹连接第一螺母;
23.所述配合件套设于第二螺栓的螺柱上,且所述配合件的内直径小于第二螺栓的螺头的外直径。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配合件套设在第二螺栓的螺柱上后,将螺柱自第一井座的内壁朝向外壁一侧对应插入,随后在第一井座的外侧通过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栓的螺柱螺纹连接,从而将配合件固定在第一螺栓的螺头与第一井座的内壁之间。由于安装件位于第一支撑台和检查井顶部之间,可以在安装和固定安全网的同时保持检修通道断面的尺寸,从而便于检修人员安装拆卸检修。
25.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安装槽的内直径大于所述第一井座的外直径,所述安装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台和检查井顶部之间;
26.所述安装件采用第三螺栓和第二螺母,第三螺栓的螺柱自所述第一井座的外壁朝向内壁一侧贯穿设置,第三螺栓的螺柱穿入所述第一井座的一侧螺纹连接第二螺母;
27.所述配合件套设于第三螺栓的螺柱上,且所述配合件的内直径小于第二螺母的外
直径。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三螺栓的螺柱上自第一井座的外壁朝向内壁一侧插入,随后将配合件套设在插入第一井座的第三螺栓的螺柱上,最后将第二螺母拧在第三螺栓的螺柱上,防止配合件脱出。由于安装件靠近第一井座的井口设置,所以可以从第一井座的井口伸入拧松第二螺母,并较为方便的取出配合件,检修人员安装拆卸安全网较为方便,从而为进入检查井检修带来便利。
29.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安装槽槽壁与所述第一井座外壁之间嵌入设置有第二井座,且所述第二井座的顶面与所述第一井座的顶面齐平设置。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井座用于在安全网安装完毕后封堵第一井座与安装槽槽壁之间的空间,从而避免路面坑洼造成行车不便,且可以减少积水渗入腐蚀安装件。
3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2.1.通过第一井座、第一支撑台、配合件、安装件和安全网的设置,能够起到在便于拆装安全网和井盖的同时保持检修通道断面的尺寸,从而便于检修的效果;
33.2.通过第一螺栓和第二支撑台的设置,能够起到从第一井座口部即可拆装安全网的效果;
34.3.通过第二螺栓、第一螺母和第二井座的设置,能够起到安装完安全网后可以封堵安装槽内的间隙,避免路面坑洼造成行车不便的效果。
附图说明
35.图1是实施例1中防坠井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6.图2是实施例2中防坠井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7.图3是实施例3中防坠井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8.图4是实施例4中防坠井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9.图中,1、路面;11、检查井;2、第一井座;21、第一支撑台;22、第二支撑台;23、井盖;3、安全网;31、配合件;4、第一螺栓;5、第二螺栓;51、第一螺母;52、第二井座;6、第三螺栓;61、第二螺母;62、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4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1.实施例1:
42.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排水检查井的防坠井座,包括第一井座2、第一支撑台21、第二支撑台22、安全网3、若干安装件和若干配合件31。路面1位于检查井11井口处开设有安装槽,第一井座2放置于安装槽内。
43.第一支撑台21和第二支撑台22呈环状,第一支撑台21和第二支撑台22位于第一井座2的内壁处并与第一井座2一体成型设置。第一支撑台21位于第二支撑台22上方,第一支撑台21的顶面用于放置井盖23。安装件均布于第一支撑台21上,并自第一支撑台21上表面至第二支撑台22处延伸插入设置。配合件31均布于安全网3周向并与安全网3连接,配合件31与安装件对应连接。
44.本实施例中安装件采用第一螺栓4,配合件31采用套环。当第一螺栓4穿过第一支
撑台21后,配合件31对应套设于第一螺栓4的螺柱周向侧壁处,接着将第一螺栓4插入第二支撑台22内并与第二支撑台22处对应的螺纹孔螺纹连接。第一螺栓4的螺头位于第一支撑台21上表面处,为了便于井盖23的下表面搭接于第一支撑台21上,各第一螺栓4的螺头嵌入井盖23下底面设置。
45.特别说明的是,第一支撑台21和第二支撑台22的内直径大于等于检查井11的内直径,可以避免安装件的正投影位于检查井11内,从而可以便于安装安全网3的同时保持检修通道断面的尺寸,进而便于检修人员检修。
46.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首先,在设置检修井的路面1处开挖安装槽,接着将第一井座2放置在安装槽内。安装槽的深度要足够第一井座2置于安装槽内时,第一井座2的上表面与路面1齐平。接着,自第一支撑台21上表面至第二支撑台22处插入若干第一螺栓4,随后将安全网3的配合件31配合套在第一螺栓4的螺柱上,并依次将第一螺栓4的螺柱拧进第二支撑台22处对应的螺纹孔内。最后将井盖23盖在第一支撑台21上,且使得第一螺栓4的螺头对应嵌入井盖23的底面。井盖23盖后需要保持井盖23的顶面与第一井座2的顶面齐平设置。
47.为了防止水分通过第一井座2与安装槽内壁之间的缝隙渗入,可以在安装完第一井座2后,在第一井座2与安装槽内壁之间加入防水结合胶封堵缝隙。
48.实施例2:
49.一种排水检查井的防坠井座,参照图2,与实施例1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一螺栓4的螺头采用内六角螺头,第一支撑台21上表面对应第一螺栓4的螺头开设有嵌置槽,便于第一螺栓4的螺头嵌入嵌置槽内,从而可以直接在第一支撑台21上放置井盖23。
50.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第一螺栓4的螺柱的周向外侧套上配合件31时,通过内六角扳手拧动第一螺栓4的内六角螺头,将第一螺栓4的的螺柱旋进第二支撑台22处对应的螺纹孔内。直至第一螺栓4的内六角螺头完全嵌入嵌置槽时,停止拧动内六角螺头,最后可以直接放上井盖23。
51.实施例3:
52.一种排水检查井的防坠井座,参照图3,与实施例1不同的地方在于,未设置第二支撑台22,本实施例中的安装槽的内直径大于第一井座2的外直径,安装件位于第一支撑台21和检查井11顶部之间并与第一井座2的侧壁连接。
53.具体为,第一井座2置于安装槽内且使得第一井座2与检修井大致保持同轴设置。安装件均布设置于第一井座2的周向侧壁内,本实施例中安装件采用第二螺栓5和第一螺母51,第二螺栓5位于第一支撑台21和检查井11顶部之间,将配合件31对应套设在第二螺栓5的螺柱上后,将第二螺栓5的螺柱自第一井座2的内壁朝向外壁一侧贯穿设置。第一螺母51位于第一井座2与安装槽内壁之间,并与第二螺栓5的螺柱对应螺纹连接。为了防止配合件31松脱,第二螺栓5的螺头的外直径大于配合件31的内直径。
54.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井座52,第二井座52套设于第一井座2周向外侧,并封堵安装槽与第一井座2之间的间隙,从而可以避免路面1坑洼造成行车不便。
55.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首先,在路面1位于检修井井口的位置开挖安装槽,安装槽的内直径与第二井座52的外直径配合。接着,将第一井座2放置于安装槽内,并调整第一井座2的位置。第一井座2放入安装槽后,第一井座2的顶面与路面1齐平设置。随后,将安
全网3的配合件31套设在第二螺栓5的周向外侧,并将第二螺栓5的螺柱从第一井座2内侧壁一侧穿出第一井座2设置,随后在第二螺栓5的螺柱穿出第一井座2的一端外侧壁旋上第一螺母51。
56.待所有安装件安装完毕后,朝向第一支撑台21的顶面放置井盖23,井盖23的顶面与路面1齐平设置。最后,在第一井座2的外侧套设第二井座52。第二井座52放入后其顶面与第一井座2的顶面齐平设置。特别说明的是,第二井座52的底端朝向第一螺母51的一侧开设有避让缺口,避免第二井座52安装时产生干涉。
57.实施例4:
58.一种排水检查井的防坠井座,参照图4,与实施例3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中安装件采用第三螺栓6和第二螺母61,且未采用第二井座52。
59.安装好第一井座2后,将第三螺栓6的螺柱自第一井座2的外壁朝向内壁一侧贯穿设置,且第三螺栓6位于第一支撑台21和检查井11顶部之间。接着,将安全网3的配合件31从第一井座2内套设在穿进来的第三螺栓6的螺柱上。随后,在第三螺栓6的螺柱穿入第一井座2的一侧螺纹连接第二螺母61,将配合件31限制于第一井座2的侧壁和第二螺母61之间。为了防止配合件31脱出,配合件31的内直径小于第二螺母61的外直径。最后,在安装槽与第一井座2之间的间隙内可以通过浇筑混凝土62的方式填充,混凝土62浇至与路面1齐平即可。
60.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