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水中围堰的钻孔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68136发布日期:2021-04-21 04:32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用于水中围堰的钻孔桩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水中围堰的钻孔桩。


背景技术:

2.水中墩承台是水中围堰的基础,水中墩承台通常支撑于钻孔桩上,因此在进行围堰施工之前需要在水中进行钻孔桩的施工,首先在水下地基部钻设桩孔,然后将钢筋笼骨放入桩孔,最后浇灌混凝土,混凝土包裹于钢筋笼骨上并形成圆柱状的桩基,由于施工环境的特殊性,通常需要钢筋笼骨的外部设置钢护筒,避免水进入钢筋笼骨中导致混凝土无法包裹于钢筋笼骨上,同时钢护筒还能够保护桩基免受水流冲击或侵蚀,保证钻孔桩的牢固性。
3.现有技术中钢护筒仅通过顶部与水平面上的钻孔平台连接实现定位,底部未进行任何固定,在施工工程中,钢护筒会受水流影响发生晃动、倾斜,进而导致浇筑成型的混凝土桩基倾斜,严重影响钻孔桩的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5.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水中围堰的钻孔桩,其可将外筒体的底部与地基相对固定,避免钢护筒因水流影响发生的倾斜,提高钻孔桩的稳固性和抗倾斜性能。
6.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用于水中围堰的钻孔桩,其包括:
7.外筒体,其为两端敞口的中空圆柱体结构;所述外筒体的下端插入桩孔内,上端竖直向上延伸至水面上方;所述外筒体的侧壁具有一定的厚度,所述外筒体的下部沿其圆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通孔;
8.多个活动杆,一个通孔对应设置一个活动杆,任一活动杆的一端位于所述外筒体的内部,另一端倾斜向下穿过与其相对应的通孔并位于所述外筒体的外部;所述外筒体不限制任一活动杆沿其长度方向的移动;任一活动杆的另一端设有可卡设于所述外筒体的外壁上的第一插接部;
9.内筒体,其为两端敞口的中空圆柱体结构且同轴套设于所述外筒体的内部,所述内筒体的底部环设有多个弹性片,任一弹性片的上端与所述内筒体的底部铰接,下端朝着靠近所述内筒体轴线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当任一弹性片在自然状态下时,多个弹性片形成顶角向下的圆锥;
10.钢筋笼骨,其同轴插入所述内筒体的内部,所述钢筋笼骨的内部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桩,所述混凝土桩的外径与所述内筒体的内径相同。
11.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水中围堰的钻孔桩,所述外筒体的外壁上沿圆周方向间隔
设有多个第一卡槽,一个第一插接部对应设置一个第一卡槽,任一第一卡槽为环设于与其相对应的通孔外围的环形结构,任一第一插接部可卡设于与其相对应的第一卡槽内,且第一插接部可将与其相对应的通孔的外侧遮盖。
12.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水中围堰的钻孔桩,任一活动杆的一端设有第二插接部,任一第二插接部的下端和与其相对应的活动杆的一端连接且连接处为圆角,上端朝着远离所述外筒体的轴线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
13.所述外筒体的内壁上沿圆周方向间隔设有第二卡槽,一个第二插接部对应设置一个第二卡槽,当所述内筒体同轴插入所述外筒体内部时,任一活动杆和与其相对应的第二插接部的连接处与所述内筒体的外壁抵接,且任一第二插接部的另一端卡设于与其相对应的第二卡槽内。
14.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水中围堰的钻孔桩,任一活动杆的靠近其一端的位置处环设有第三插接部;
15.所述外筒体的内壁上沿圆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三卡槽,一个第三插接部对应设置一个第三卡槽,任一第三卡槽为环设于与其相对应的通孔外围的环形结构;
16.当任一第二插接部的另一端卡设于与其相对应的第二卡槽内时,任一第三插接部卡设于与其相对应的第三卡槽内,且第三插接部可将与其相对应的通孔的内侧遮盖。
17.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水中围堰的钻孔桩,任一第一插接部的靠近所述外筒体的轴线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一橡胶密封垫;
18.任一第三插接部的远离所述外筒体的轴线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二橡胶密封垫。
19.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水中围堰的钻孔桩,任一第一插接部的远离所述外筒体的轴线的另一侧面上设有倾斜向下的尖锐部。
20.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水中围堰的钻孔桩,任一通孔自所述外筒体的外部到所述外筒体的内部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且轴线与所述外筒体的轴线相交。
21.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个活动杆,在下方内筒体的过程中将多个活动杆沿斜向下的方向推动,任一活动杆的另一端插入桩孔的地基部的土层内,进而实现对外筒体的下端进行固定,同时多个活动杆的一端均与内筒体外壁抵接,也可对内筒体进行固定,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于钢筋笼骨外部的钢护筒的下端无定位设置,导致钢护筒倾斜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且可实现对内筒体和外筒体的同时固定,同时双筒体可更好的保护混凝土桩基免受流水的冲击与侵蚀,大大提高了钻孔桩的稳固性、抗倾斜性和耐久性。
22.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用于水中围堰的钻孔桩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筒体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筒体和所述内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1

外筒体11

通孔12

第一卡槽13

第二卡槽14

第三卡槽2

活动杆21

第一插接部22

第二插接部23

第三插接部24

尖锐部3

内筒体31

弹性片4

钢筋笼骨5

土层51

桩孔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28.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水中围堰的钻孔桩,其包括:
31.外筒体1,其为两端敞口的中空圆柱体结构;所述外筒体1的下端插入桩孔51内,上端竖直向上延伸至水面上方;所述外筒体1的侧壁具有一定的厚度,所述外筒体1的下部沿其圆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通孔11;
32.多个活动杆2,一个通孔11对应设置一个活动杆2,任一活动杆2的一端位于所述外筒体1的内部,另一端倾斜向下穿过与其相对应的通孔11并位于所述外筒体1的外部;所述外筒体1不限制任一活动杆2沿其长度方向的移动;任一活动杆2的另一端设有可卡设于所述外筒体1的外壁上的第一插接部21;
33.内筒体3,其为两端敞口的中空圆柱体结构且同轴套设于所述外筒体1的内部,所述内筒体3的底部环设有多个弹性片31,任一弹性片31的上端与所述内筒体3的底部铰接,下端朝着靠近所述内筒体3轴线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当任一弹性片31在自然状态下时,多个弹性片31形成顶角向下的圆锥;实际应用中,多个弹性片31形成的圆锥的高小于通孔11与桩孔51底部的距离,可保证内筒体3在下方到位以后,内筒体3的外壁将活动杆2的一端抵接;
34.钢筋笼骨4,其同轴插入所述内筒体3的内部,所述钢筋笼骨4的内部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桩,所述混凝土桩的外径与所述内筒体3的内径相同;钢筋笼骨4为由多个沿圆周方向间隔布置的竖向钢筋和多个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的箍筋组成,任一箍筋将多个竖向钢筋连接并通过焊接固定,在钢筋笼骨4下方至内筒体3的内部时,位于最下部的箍筋将多个弹性片31加压开;
35.其中,当任一活动杆2的第一插接部21卡设于所述外筒体1的外壁上时,多个活动杆2的一端均相互抵接,且顶部预留有多个弹性片31形成的圆锥插入的空间;当所述内筒体3同轴插入所述外筒体1内部时,任一活动杆2的一端与所述内筒体3的外壁抵接;当所述钢筋笼骨4同轴插入所述内筒体3的内部时,任一弹性片31的下端与所述钢筋笼骨4的外壁抵接。
3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个活动杆2,在下方内筒体3的过程中将多个活动杆2沿斜向下的方向推动,任一活动杆2的另一端插入桩孔51的地基部的土层5内,进而实现对外筒体1的下端进行固定,同时多个活动杆2的一端均与内筒体3外壁抵接,也可对内筒体3进行固定,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于钢筋笼骨4外部的钢护筒的下端无定
位设置,导致钢护筒倾斜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且可实现对内筒体3和外筒体1的同时固定,同时双筒体可更好的保护混凝土桩基免受流水的冲击与侵蚀,大大提高了钻孔桩的稳固性、抗倾斜性和耐久性。
37.本实用新型在施工之前,任一活动杆2主要位于外筒体1的内部,并通过第一插接部21卡设于外筒体1的外壁上,实现多个活动杆2与外筒体1的相对固定,外筒体1的侧壁具有一定的厚度,可保证活动杆2在施工之前与外筒体1相对固定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保证活动杆2在移动时是沿着斜向下的方向插入桩孔51的地基部的土层5内;
38.施工原理为:首先通过吊装将外筒体1下端竖直向下插入桩孔51内,上端延伸至水面上方,外筒体1的上端与钻孔平台连接;随后通过吊装将内筒体3竖直插入外筒体1的内部,内筒体3在插入至多个弹性片31的顶角于多个活动杆2的顶部接触时,多个弹性片31的顶角可刚好容纳于多个活动杆2的顶部相互抵靠预留的空间内,内筒体3继续向下移动,多个弹性片31可对多个活动杆2产生挤压力,进而将多个活动杆2朝着远离外筒体1的轴线的方向推动,对于任一活动杆2,在推动作用力下,第一插接部21与外筒体1的外壁直接接触卡设连接,活动杆2的另一端可斜向下的插入至桩孔51的地基部的土层5内,当内筒体3的下方到位后,多个活动杆2的另一端运动至最大位移,此时任一活动杆2的一端与内筒体3的外壁抵接,使得内筒体3、外筒体1通过多个活动杆2与地基土层5有一定的硬性连接关系,大大提高内筒体3、外筒体1的稳定性;
39.内筒体3下方到位后,将钢筋笼骨4插入至内筒体3的内部,钢筋笼骨4的下端可将多个弹性片31挤压开,并继续向下移动至与桩孔51底部接触;
40.最后向钢筋笼骨4的内部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将钢筋笼骨4包裹,形成圆柱状的混凝土桩,混凝土桩的外径与内筒体3的内径相同。
41.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用于水中围堰的钻孔桩,所述外筒体1的外壁上沿圆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卡槽12,一个第一插接部21对应设置一个第一卡槽12,任一第一卡槽12为环设于与其相对应的通孔11外围的环形结构,任一第一插接部21可卡设于与其相对应的第一卡槽12内,且第一插接部21可将与其相对应的通孔11的外侧遮盖。在起始状态下,(内筒体3未插入至外筒体1内部之前)第一插接部21卡设于与其相对应的第一卡槽12内,一方面可实现对活动杆2的定位,另一方面可将通孔11遮盖,可避免外部水流通过通孔11进入外筒体1的内部。
42.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用于水中围堰的钻孔桩,任一活动杆2的一端设有第二插接部22,任一第二插接部22的下端和与其相对应的活动杆2的一端连接且连接处为圆角,上端朝着远离所述外筒体1的轴线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
43.所述外筒体1的内壁上沿圆周方向间隔设有第二卡槽13,一个第二插接部22对应设置一个第二卡槽13,当所述内筒体3同轴插入所述外筒体1内部时,任一活动杆2和与其相对应的第二插接部22的连接处与所述内筒体3的外壁抵接,且任一第二插接部22的另一端卡设于与其相对应的第二卡槽13内。
4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任一活动杆2的一端设置一个第二插接部22,当内筒体3下方到位后,内筒体3外壁将任一活动杆2推动至最大极限位置,此时,第二插接部22的另一端刚好可卡设于与其相对应的第二卡槽13内,实现对活动杆2的定位,避免在后续施工过程中活动杆2因外部震动力发生位移。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将第二插接部22与活动杆2之间的连
接处设置成圆角形,使得在初始状态时,多个连接处相互抵靠,多个第二插接部22形成较圆滑的类圆锥结构的预留空间,进而使得内筒体3在下方过程中多个弹性片31形成的圆锥与预留空间配合,能够更加轻易的将多个活动杆2朝着斜向下的方向推动,将多个活动杆2打开,进而将任一活动杆2的另一端挤压插入地基部的土层5中,实现对外筒体1下端的固定。
45.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用于水中围堰的钻孔桩,任一活动杆2的靠近其一端的位置处环设有第三插接部23;
46.所述外筒体1的内壁上沿圆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三卡槽14,一个第三插接部23对应设置一个第三卡槽14,任一第三卡槽14为环设于与其相对应的通孔11外围的环形结构;
47.当任一第二插接部22的另一端卡设于与其相对应的第二卡槽13内时,任一第三插接部23卡设于与其相对应的第三卡槽14内,且第三插接部23可将与其相对应的通孔11的内侧遮盖。
4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第三插接部23和第三卡槽14的相互配合卡合,提高对活动杆2推移到位以后的固定,同时第三插接部23可将通孔11遮盖,将外筒体1内部与外部隔开,避免水通过通孔11进入外筒体1的内部。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插接部21、第二插接部22和第三插接部23可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材质制作,可在外力作用下挤压进入相对应的卡槽内,实现对活动杆2的更好的定位。
49.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用于水中围堰的钻孔桩,任一第一插接部21的靠近所述外筒体1的轴线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一橡胶密封垫;
50.任一第三插接部23的远离所述外筒体1的轴线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二橡胶密封垫。
5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橡胶密封垫和第二橡胶密封垫能够起到密封地效果,避免水通过通孔11渗入外筒体1的内部,进而造成对混凝土桩基的侵蚀。在起始状态下,任一通孔11通过与与其相对应的第一橡胶密封垫和第一插接部21遮盖,在插入内筒体3后,内筒体3将任一活动杆2朝着远离外筒体1的轴线的方向倾斜向下推动,进而将第一插接部21从通孔11中移除,当内筒体3将活动杆2推动至最大位移时(即内筒体3下放完成后),第三插接部23将通孔11内侧遮盖,此时第二橡胶密封垫起到密封防水的效果。
52.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用于水中围堰的钻孔桩,任一第一插接部21的远离所述外筒体1的轴线的另一侧面上设有倾斜向下的尖锐部24。设置尖锐部24使得任一活动杆2能够更加轻易地插入地基土层5内部。
53.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用于水中围堰的钻孔桩,任一通孔11自所述外筒体1的外部到所述外筒体1的内部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且轴线与所述外筒体1的轴线相交。任一通孔11设置成与活动杆2倾斜方向一致的倾斜结构,便于活动杆2相对外筒体1的移动,使得多个活动杆2在内筒体3下移过程中能够更容易地斜向下插入地基土层5中。
54.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55.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