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压劲性水泥土桩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43310发布日期:2021-01-15 11:50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抗压劲性水泥土桩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劲性水泥土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抗压劲性水泥土桩体结构。



背景技术:

水泥搅拌桩是指软基处理的一种有效形式,是一种将水泥作为固化剂的主剂,利用搅拌桩机将水泥喷入土体并充分搅拌,使水泥与土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而提高地基强度,但是对于水泥搅拌桩来说,其成桩机械较大,钻进能力不够,对于土层的变截面适用性差,制成的桩体水泥含量低,强度低。只能作为复合地基使用,可在场地条件好,的条件下选用。

而旋喷桩是利用钻机将旋喷注浆管及喷头钻置于桩底设计高程,将预先配制好的浆液通过高压发生装置使液流获得巨大能量后,从注浆管边的喷嘴中高速喷射出来,形成一股能量高度集中的液流,直接破坏土体,喷射过程中,钻杆边旋转边提升,使浆液与土体充分搅拌混合,在土中形成一定直径的柱状固结体,从而使地基得到加固。施工中一般分为两个工作流程,即先钻后喷,再下钻喷射,然后提升搅拌,保证每米桩浆土比例和质量,制成的桩体水泥含量高,强度大,接近混凝土桩体。

在本领域中提出了旋喷和搅拌的结合,水泥土桩和刚性桩的结合,可以发挥两种工艺和两种材料的优势,克服各自的缺点;旋喷和搅拌的结合可强制不同土层沿深度方向移动和混合,形成的桩身水泥土均匀;采用旋喷技术使变截面更容易、钻进能力更强。而且搅拌桩的施工面积大,旋喷桩的钉扎效果好,二者配合能提高复合桩整体的性能和减少造价。

人工河等水体的边坡常年受到水体的冲刷和侵蚀,容易造成浸水和垮塌,浸水对周边的建筑等造成很大困扰,而垮塌后边坡土体流入水体中,容易引起山洪等自然灾害,为此,一般对于水体旁的边坡需要额外加固,现在的加固方法多是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防水堵截处理,水泥搅拌桩由于强度不够,防水冲击和侵蚀的能力有限,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水体边坡的防水冲击和侵蚀以及抵抗边坡滑移的能力差。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抗压劲性水泥土桩体结构,包括多个连续桩体墙一和多个连续桩体墙二,所述连续桩体墙一与所述连续桩体墙二均采用搅拌桩和旋喷桩组合而成,所述连续桩体墙一与水体方向平行,多个所述连续桩体墙一从边坡的上坡到下坡间隔分布,所述连续桩体墙二与多个所述连续桩体墙一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为:针对水体边坡的特殊性,采用多个连续桩体墙一对水体进行阻挡,可以增加边坡的强度和防水性能,而连续桩体墙一和连续桩体墙二进行连接,可以减少连续桩体墙的密度,在减少材料造价的同时增强边坡受力下的整体稳固性,对于墙体均是采用旋喷桩和搅拌桩组合而成,结合了刚性桩和水泥土桩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抗压劲性水泥土桩体结构,所述连续桩体墙一呈弧形,且沿边坡上坡到下坡呈外凸状。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抗压劲性水泥土桩体结构,所述连续桩体墙一的中部设置有旋喷桩,所述旋喷桩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搅拌桩。

本实用新型结合了与水体接触的端部的边坡的特点,在水体对边坡进行冲刷时,水体中部的冲击力最强,因此,在连续桩体墙一的中部设置外凸部,且采用的是旋喷桩,抗压性强,而在两侧采用的是搅拌桩,这样既能减少造价又能保证结构的抗冲击性。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抗压劲性水泥土桩体结构,所述连续桩体墙二交叉分布,所述连续桩体墙二与所述连续桩体墙一连接形成有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点位于所述连续桩体墙一的搅拌桩的中部,所述第二连接点位于中间的所述连续桩体墙一的旋喷桩处,所述连续桩体墙二包括第二搅拌桩。

本实用新型的连续桩体墙二呈剪刀式与连续桩体墙一连接,且与连续桩体墙一的搅拌桩的中部连接,可使得整个结构的整体性好,且对连续桩体墙一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连续桩体墙一在连续桩体墙二的支撑和中间旋喷桩的共同作用下,对边坡的加固性能好,有效抵抗水体的侵蚀和冲击。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抗压劲性水泥土桩体结构,所述边坡的两侧设置有连续桩体墙三,所述连续桩体墙三由第三搅拌桩组合而成。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抗压劲性水泥土桩体结构,所述旋喷柱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搅拌桩和第二搅拌状的直径。

抗压劲性水泥土桩体结构的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边坡上进行旋喷桩和搅拌桩定位;

步骤2:在边坡的中部进行钻孔和旋喷得到连续桩体墙一的旋喷桩;

步骤3:在旋喷桩的两侧进行搅拌得到第一搅拌桩从而得到完整的第一个连续桩体墙一;

步骤4:沿所述第一搅拌桩实施第二搅拌桩得到连续桩体墙二的下半部分且实施该区域的连续桩体墙三以及第二个连续桩体墙一的搅拌桩部分;

步骤5:在第二个连续桩体墙一的中心钻孔和旋喷得到完整的第二个连续桩体墙一;

步骤6:在第三个连续桩体墙一的旋喷桩位置实施旋喷桩,如图5所示;

步骤7:在旋喷桩的两侧进行搅拌得到第一搅拌桩从而得到完整的第三个连续桩体墙一。

步骤8:沿第三个连续桩体墙一的搅拌桩部分实施连续桩体墙二的上半部分,且实施该区域的连续桩体墙三;

步骤9:重复步骤2-8可以得到第二组单元的桩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相邻的搅拌桩和旋喷桩重叠,相邻的搅拌桩之间也重叠以保证墙体的水泥密度和强度,因此,在具体的桩体施工时,是由下向上逐渐施工,保证在桩体没有凝固之前就要实施相邻的柱体,即先是第一个连续桩体墙一,再是连续桩体墙二的下半部分和该区域的连续桩体墙三以及第二个连续桩体墙一的搅拌桩部分,在该区域的搅拌桩部分施工完成后,切换为旋喷桩施工,进行第二个连续桩体墙一的旋喷桩施工,为了减少设备切换,在第二个连续桩体墙一的旋喷桩施工完成后,进行第三个连续桩体墙一的旋喷桩施工,再切换为搅拌桩机械进行第三个连续桩体墙一的搅拌桩施工以及连续桩体墙二的上半部分以及连续桩体墙三,这样构成一个桩体墙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桩体结构的施工从边坡的下坡向上坡进行。

进一步地,在在水体干旱或者注水之前进行施工,这样便于安装桩体机械布置和施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多个连续桩体墙一对水体进行阻挡,可以增加边坡的强度和防水性能,而连续桩体墙一和连续桩体墙二进行连接,可以减少连续桩体墙的密度,在减少材料造价的同时增强边坡受力下的整体稳固性,对于墙体均是采用旋喷桩和搅拌桩组合而成,结合了刚性桩和水泥土桩的优势。

2、本实用新型的连续桩体墙一从上坡向下坡呈外凸状,且采用的是旋喷桩,抗压性强,而在两侧采用的是搅拌桩,这样既能减少造价又能保证结构的抗冲击性。

3、本实用新型连续桩体墙二呈剪刀式与连续桩体墙一连接,且与连续桩体墙一的搅拌桩的中部连接,连续桩体墙一在连续桩体墙二的支撑和中间旋喷桩的共同作用下,对边坡的加固性能好,有效抵抗水体的侵蚀和冲击和抵抗边坡滑移。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边坡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第一个连续桩体墙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连续桩体墙三、第二个连续桩体墙一的搅拌桩部分以及连续桩体墙二下半部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第二个连续桩体墙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第三个连续桩体墙一旋喷桩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完整的第三个连续桩体墙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边坡,2-连续桩体墙一,3-连续桩体墙二,4-旋喷桩,5-第一搅拌桩,6-第二搅拌桩,7-连续桩体墙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7所示,抗压劲性水泥土桩体结构,由多个桩体单元组成,每个桩体单元包括三个连续桩体墙一2和两个连续桩体墙二3,所述连续桩体墙一2与所述连续桩体墙二3均采用搅拌桩和旋喷桩4组合而成,所述连续桩体墙一2与水体方向平行,多个所述连续桩体墙一2从边坡1的上坡到下坡间隔分布,所述连续桩体墙二3与多个所述连续桩体墙一2连接。

针对水体边坡1的特殊性,采用多个连续桩体墙一2对水体进行阻挡,可以增加边坡1的强度和防水性能,而连续桩体墙一2和连续桩体墙二3进行连接,可以减少连续桩体墙的密度,在减少材料造价的同时增强边坡1受力下的整体稳固性,对于墙体均是采用旋喷桩4和搅拌桩组合而成,结合了刚性桩和水泥土桩的优势。

所述连续桩体墙一2呈弧形,且沿边坡1上坡到下坡呈外凸状。

所述连续桩体墙一2的中部设置有旋喷桩4,所述旋喷桩4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搅拌桩5。

本实用新型结合了与水体接触的端部的边坡1的特点,在水体对边坡1进行冲刷时,水体中部的冲击力最强,因此,在连续桩体墙一2的中部设置外凸部,且采用的是旋喷桩4,抗压性强,而在两侧采用的是搅拌桩,这样既能减少造价又能保证结构的抗冲击性。

所述边坡1的两侧设置有连续桩体墙三7,所述连续桩体墙三7由第三搅拌桩组合而成。

所述旋喷柱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搅拌桩5和第二搅拌状的直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连续桩体墙二3交叉分布,所述连续桩体墙二3与所述连续桩体墙一2连接形成有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点位于所述连续桩体墙一2的搅拌桩的中部,所述第二连接点位于中间的所述连续桩体墙一2的旋喷桩4处,所述连续桩体墙二3包括第二搅拌桩6。

本实用新型的连续桩体墙二3呈剪刀式与连续桩体墙一2连接,且与连续桩体墙一2的搅拌桩的中部连接,可使得整个结构的整体性好,且对连续桩体墙一2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连续桩体墙一2在连续桩体墙二3的支撑和中间旋喷桩4的共同作用下,对边坡1的加固性能好,有效抵抗水体的侵蚀和冲击。

如图2-7所示,抗压劲性水泥土桩体结构的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边坡1上进行旋喷桩4和搅拌桩定位;

步骤2:在边坡1的中部进行钻孔和旋喷得到连续桩体墙一2的旋喷桩4;

步骤3:在旋喷桩4的两侧进行搅拌得到第一搅拌桩5从而得到完整的第一个连续桩体墙一2,如图2所示;

步骤4:沿所述第一搅拌桩5实施第二搅拌桩6得到连续桩体墙二3的下半部分且实施该区域的连续桩体墙三7以及第二个连续桩体墙一2的搅拌桩部分,如图3所示;

步骤5:在第二个连续桩体墙一2的中心钻孔和旋喷得到完整的第二个连续桩体墙一2,如图4所示;

步骤6:在第三个连续桩体墙一2的旋喷桩4位置实施旋喷桩4,如图5所示;

步骤7:在旋喷桩4的两侧进行搅拌得到第一搅拌桩5从而得到完整的第三个连续桩体墙一2,如图6所示。

步骤8:沿第三个连续桩体墙一2的搅拌桩部分实施连续桩体墙二3的上半部分,且实施该区域的连续桩体墙三7,如图7所示;

步骤9:重复步骤2-8可以得到第二组单元的桩体结构。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